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一夫一妻制?


感謝@夏城 邀請。今天趁助教課悠閑,從問題箱中翻出來扯扯。

It』s really a great question!!!

對一夫一妻制度(Monogamy)的研究,是很多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Science direct搜索顯示標題包括monogamy的文獻也有3000多篇。包括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不僅人類具有一夫一妻行為,比如Michael Numan, 2015)、物理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等。因此我想幾乎很難有人可以對此問題的研究作一個非常綜合的文獻綜述。如果能有更多人從更多學科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會有很多豐富的科普。

這個問題重要、龐大,我對這個問題了解有限,隨便說幾句。但是一直以來,女權、女性地位都是宏觀經濟增長中至關重要的研究對象(可以從人力資本、社會穩定、男性競爭、總福利分析等多方面促進)。

(兩點說明:其一,本文討論的polygamy只包含一夫多妻的情況,並不討論一妻多夫的情況。然而事實上,對於一夫一妻的反例,應當同時包含兩種情況;其二,由於我回答知乎都是想到哪說到哪,所以存在缺少文獻標註和邏輯繞彎的地方,還請見諒)

TZ問的是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如何解釋一夫一妻制?在我個人看來,在經濟學角度,需要首先根據Monogamy的定義分成兩個問題:其一,事實上的一夫一妻選擇;其二,法律上的一夫一妻制度。第一個問題很容易理解,比如包二奶現象,這與歷史中的一夫多妻並沒多太多區別。第二個問題是在法律上為什麼會達成一夫一妻制度的共識。兩個問題中,第一個更接近於傳統主流的經濟學範式,第二個更接近於一些新興的經濟學範疇。

一、先談第一個問題:事實上的一夫一妻選擇

經濟學生的思維奇怪的一點就是在於,遇見什麼問題,都會認為這是一種經濟邏輯導致的結果,而不願意將社會行為本質歸結為一個人的良知道德等空中樓閣之上。因而在經濟學上討論事實上的一夫一妻選擇,其實問題就是「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夫一妻選擇成為了各自效用最大化下的選擇」。

談及Monogamy,沒有人不會首先想到AER 2008年的經典論文「The Mystery of Monogamy」( Eric D.
Gould, Omer Moav, and Avi Simhon,2008),當然在發表前這篇論文就以會議論文形式引起了高度關注(2004,2005)。儘管這篇論文的結論聽起來具有「物化女性」的直觀感,但是細想下去,將其中「物化功能」部分拋去,還真是挺有道理的呢。

這篇論文的主題是:通過構建一個婚姻市場模型,發現男性不平等加劇增加了一夫多妻現象,而女性不平等的加劇減少了一夫多妻現象。

WTF?有人可能會想問,這TM還用研究?然而論文的主題並不是簡單的停留在這一點。而是進一步將引起不平等的原因,從人力資本(技術、知識、經驗、能力)與非人力資本(土地、資源、出身)兩個方面進行了討論。發現:男性不平等主要由非人力資本引起的社會,相比由人力資本引起男性不平等的社會,具有更高的一夫多妻現象。換句話說,古代男性之間的差異由於是非人力資本引起,所以反應在老婆的數量上。而現代男性之間的差異是由於人力資本引起,反映在老婆的質量上。

對這種結論進行進一步解釋。在婚姻市場中,隱性假定了一個男人能娶多少個老婆,取決於他需要為取這麼多老婆而付出的成本。在一個非人力資本引起不平等的社會中,由於社會整體人力資本的欠缺,男性女性都不具備較高的人力資本差異,男性並不可能通過與較高人力資本的女性結婚從而哺育出較高質量的後代,因此男性會選擇後代的數量來實現質量的保證,而對男性後代的傳承偏愛加劇了這一對後代數量的追求。說白了,古代達官顯貴生上十幾個孩子,總有一個兒子能成氣候。而與此同時,女性由於生育能力都差不多,因此無法從數量上體現出較高的個體差異,而由於人力資本在社會中整體欠缺,所以無法從人力資本上體現出個體差異,最後導致女性在婚戀市場上的同質性較強,而溢價能力弱。在一個高度同質化的供給市場中,對於需求方是具有好處的,換句話說,此時掌握更多資源的男性要多娶幾個老婆是更加便宜的,也是往往能夠支付的。

而與此相比,在一個較為發達的社會,男性不平等來自於人力資本,社會整體的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男性完全可以通過結合人力資本較高的女性來實現後代的質量保證,就會降低對後代數量的要求而提升對質量的要求。與此同時,由於女性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差異,個體差異得到進一步的擴大,異質化的供給市場使得需求方的議價能力下降,而供給方的個體溢價能力上升,換句話說就是人力資本引起不平等的社會中,男性要娶多個老婆會面臨經濟能力等約束,支付不起。

這個解釋看起來具有「物化」的特徵,但並沒有性別不平等的隱性假定。其一是因為男性在這個市場中也同時被「物化」,其二是因為它的直接結論對於事實的解釋能力遠遠超出針對繁衍這一功能的單一事實。

事實上,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更加容易理解。我們談論一夫一妻制度的時候,談論的是婚姻,而不僅僅是戀愛關係。我們可以認為大部分人在考慮婚姻的時候,都會同時考慮到婚後的生活與後代的生活。女性的個體異質性在人力資本上包括學識、談吐、身材、閱歷、修養、外貌等等因素,這些因素的差異化增大使得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溢價與議價能力提升。在舊社會,女人能依靠的可能主要是外貌和出身帶來的閱歷,而缺少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人力資本的機會。女性議價能力上升,擁有更高溢價的女性當然要找個好的男性結婚了。儘管我們並不能假定女性天生就具有單偶傾向(儘管文化歷史背景或許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可能性),但是與此同時具有同樣較高溢價的男性會與較高溢價的女性一起,在不斷的議價中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均衡結果。換句話說,較高溢價的女性也很難找到同等溢價能力的多個男性而實現一妻多夫制,較高溢價的男性也無法找到同等溢價能力的多個女性實現一夫多妻制,最後就只好各自選擇了最優保留匹配,即一夫一妻制。但是如果考慮到文化道德的因素,以及文明的進步,這一議價過程將變得更加快速,以至於如此迅速而不易被察覺。所以女性不平等(或者說不等價更為準確)的加劇減少了一夫多妻的現象。

事實上,經濟增長與生產力發展的貢獻不可忽視。人們希望建立一夫一妻制度並不是近代才有的事,早在兩三千年前,就能找到關於建設一夫一妻制度的描述,但是並沒有實現。知乎上曾經有一篇回答還是帖子,專門介紹了洗衣機的發明對於解放女性改善女性地位的重要意義。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吧。從上面的論文角度來看,生產力的發展是實現男性人力資本不平等,以及給予女性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不同人力資本機會的重要動力。同時,經濟增長也是人們對愛情等精神需求增長的基本保障,陳道明主演的劉邦在娶第二個老婆的時候,那女人只提了兩個要求:飯要吃得飽,衣服穿得暖。

原文的貢獻還不僅在於此,因為對男性不平等的來源進行了區分,有助於我們解釋為什麼經濟增長與文化教育並沒有顯著改善婚姻制度與女性地位。在依賴於非人力資本引起男性不平等的社會中,男性不平等的減小並不能像人力資本引起不平等的社會中那樣顯著的減少一夫多妻制度,這對於解釋歷史中經濟不斷增長收入差距縮小卻並不能改善婚姻市場中的女性地位有一定意義,包括在當今世界上仍然有許多人均收入非常富裕的國家女性地位仍然不高,並且保持了常態的一夫多妻制度,而在生存條件較差且並不存在較高非人力資本差異的原始部落中,反而常常具有更普遍的一夫一妻現象。在對中國古代的女性地位研究中,即便是文化教育或者說推崇孩子上學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地區,也沒有顯著的女性地位改善或一夫多妻現象的減少。我想也許這篇論文提示的非人力資本引起的不平等問題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即便是由於即便是推崇教育程度較高的地區,在古代也並沒有顯著鼓勵女性兒童接受教育,無法使得女性可以有效地積累人力資本提升在婚姻市場中的議價能力。

所以,即便在現今,事實上的一夫多妻現象仍然存在。擁有非常高溢價能力的男性,依然具有為同時擁有多個高溢價能力配偶所需要的支付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二奶等現象事實上廣泛存在。二奶數量的增長,必須立足於三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客觀上有足夠多擁有高溢價能力的男性能夠支付得起同時擁有多個配偶,並且使得成為二奶的女性選擇一夫多妻的效用要遠遠超過一個降低標準尋求一夫一妻的效用,這需要依賴於經濟增長與同時收入不平等帶來的男性不平等(同時包括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引起的),儘管我們前面提到了人力資本引起不平等的社會相比非人力資本引起不平的社會會減少一夫多妻現象,但是論文中的立足點主要是基於後代質量的考慮,現實中的配偶尋求是一個多目標函數,當人力資本引起的不平等為部分人帶來足夠優勢時,仍然會有一部分人選擇非一夫多妻制;另一方面是由於女性擁有足夠的不平等,或者說差異特質的擴大,使得部分女性能夠擁有更高的溢價能力,而促使男性有意願開展追求競爭;最後一方面,也正是女性在採取某一種選擇時的心理是一個學習過程的結果,與她曾經所面對過選擇機會的數量與品質等經歷是相關的,而這與女性的外貌能力學識閱歷談吐修養等個體特徵有關。

其實上面這麼多,就扯了一句話:越厲害的男人總想挑選越能領自己滿意的足夠多的女人,越厲害的女人也總想越令自己滿意的足夠多的男人,但是由於男人之間與女人之間都具有較大差異,不是任何一方想找就能隨便找到的,最後在這個過程中達成了一夫一妻的共識,成為一個類似向上匹配的金字塔構造(這個問題可以擴展更廣,Looking upward也是產生自我認知偏差與社會認知偏差的重要來源,這對於理解我們對宏觀經濟預期以及自我預期如何偏差地影響了宏觀經濟運行與自我發展具有顯著意義)。

由上可見,一篇論文已可以擴展得非常豐富,第一個問題就說這麼多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沿著Eric D. Gould, Omer Moav, and Avi Simhon(2008)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進行追溯與擴展。

二、再談第二個問題:法律上的一夫一妻制度

我想大部分人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第二個問題。即為什麼一夫一妻制度會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法律。這個問題我沒有特別的看過文獻,但是我猜想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1、 文化。不用多說。文化和道德的發展是女性地位改變以及婚姻制度變化的重要因素。文明的進步、現代文明教育的普及、宗教的影響等等都在這個問題上作出了重要貢獻。現代文明教育不僅改善了人們對於平等尊重的觀念,更重要的使得人們擁有更多精神層面的追求,這種差異性使得對於獨特的配偶的渴求上升,並且也使得對愛情的追求上升。這些因素都使得更廣泛的人群選擇支持一夫一妻制度。

2、 政治競爭。通俗一點講,假如男性女性中都存在一部分人反對一夫一妻制度,甚至這部分人往往擁有較高的溢價能力,那麼剩下的人就會團結起來反對這種主張。在政治權利平等的年代,男性也會為了爭取支持一夫一妻制的更為廣泛的女性支持而站在這一正確的立場上,從而將那些不正確的男性競爭下去。反過來,女性群體中也一樣。至於一夫一妻為什麼是政治正確的,除了文化與經濟因素外,更因為支持這種制度的,或者說婚姻市場中擁有較低議價與溢價能力的人佔據了絕大部分。絕大多數人代表的就是政治真理。

3、 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無論是計劃生育制度,還是經濟增長帶來的生活方式與理念改變,以及衛生健康條件帶來的幼兒存活率,家庭平均撫育意願都在現代相比歷史上大幅下降。這可能使得女性的地位較過去有一定改變,尤其是在父母具有重要影響的婚姻市場中。直白說,就是現在由於許多家庭孩子數量變少,甚至只有女孩,使得父母對每一個孩子的重視程度與關注程度(同時包括有形的愛比如財產分配教育投資以及無形的愛)得到更加平均的提升,在父母對婚姻具有重要影響的亞洲國家中,這會使得女性在婚姻市場中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進而使得女性地位在社會中整體提升。當然這個邏輯線只是可能,只是我的一個猜想,事實上在古代也有很多隻擁有女兒或擁有小數量後代的家庭,卻並不會選擇給予不同性別的後代同等的關注與愛。

4、其它原因。不一一列舉了。

當然,事實上,正如開頭所說,促使人們選擇一夫一妻制度由多方面的複雜因素,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態博弈在數千年歷史中形成的結果。甚至有可能我們的基因中也存在著部分一夫一妻制度的基因,誰知道呢。我並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希望提供一個從經濟學角度看待這種問題的邏輯參考,供大家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將這個問題進一步討論下去。事實上,在我個人看來,研究女性地位對於宏觀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是極其顯著的,也是改變許多發展中國家發展現狀的一個重要途徑(比如鼓勵和支持女孩入學)。

就說這麼多吧。歡迎討論。另外,各種文獻內容我記不太清楚了,如果有錯誤還請各位多指正多包涵!

-------


這就是個產權問題。

很多人都想太偏了,真正以當事人自由選擇的婚戀方式其實還不足一百年,在幾千年里,人類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父系長輩決定的,個人的偏好並無多少考量價值。

也就是說,古代婚姻的本質是兩個家族之間的合約,雙方通過婚姻來進行經濟和社會關係上的合作,更高層的就是政治上的合作,那麼穩固這種合作的基礎就是婚姻,或者更確切的說是生育。

出於人類對於血緣血統的執著,相比起一紙契約和口頭承諾而言,一個帶有雙方血緣的孩子無疑是更穩固的保證,而這些婚內生育的孩子可以得到法律與道德上的保護,確保他們擁有合法繼承男方財產的資格。

在父權制的古代,男性佔據絕對的經濟與政治資源,他們本身更傾向於娶更多的女子,生育更多的後代來提高自己血統的傳承,但這種做法無疑傷害了與之婚嫁的其他家族利益,如果男方無節制地生下非女方血緣後代,那麼每一次生育便是對女方權益的攤薄,很顯然這是女方不能接受的。

所以,一夫一妻制由此而生,它的出現是為了保證婚姻雙方的家庭不會因為男方的多娶而攤薄權益,同時還伴生出取消私生子繼承權的法律與傳統,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婚姻雙方家族權益而產生的。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百分之五十都是因為繼承權糾紛引起的,產權不明晰是最大的誘因,一夫一妻制有益於降低此類糾紛。


一夫一妻制很符合共產主義原理。

任何時候,財富都有個定數,有的人佔有多了,成為富人,就必然有人佔有少,貧窮。如果都想以富人的財富為標準,都達到這個富裕程度,即有人所謂的「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最優結果就是接近平均,富人的財富減少一些,窮人的財富增加一些。

切到題目吧。以婚姻為例,任何時候女人的數量都是個定數,闊人一個人就霸佔了幾十幾百個。皇帝一個人就霸佔幾千,有的連面都沒見過,這是浪費資源啊。女人的生育能力被浪費了,勞動能力也被浪費了,白吃白喝。富人佔有這麼多女人,當然就出現很多光棍。以前光棍太普遍了,有好多一家弟兄四五個,一個有媳婦的都沒有。少數民族還有弟兄幾個共同娶一個老婆的。

財富也是這樣。富人佔有幾百套房產,多少豪車等等,他們能用了嗎?這也是浪費資源。老輩們都說,吃不疼穿不疼,糟蹋一點就心疼。要物盡其用,不能暴殄天物!

以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時候,富人不同意啊,拚命反抗啊!我的老婆多,是我憑本事娶的,你們憑什麼剝奪?你們這叫打擊人的勞動積極性,你們知道嗎?以後誰還好好勞動啊?你們想要老婆,可以自己努力啊!

會小學算術的都知道,女人的數量是一定的,他們富人佔了那麼多,窮人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的。

使勁多生女人能解決嗎?即使按一個男人一百個女人的比例來生,仍然不能解決,因為富人會佔有更多的女人,窮人還會是光棍。

財富也是這樣。富人佔有那麼多財富,不剝奪他們的,窮人使勁勞動,提高生產力,多創造財富,能趕上他們,共同富裕嗎?做夢。窮人創造的財富越多,富人撈得也就越多。富人的雪球越滾越大,比山還大,窮人沒有基數,滾一千滾還和花生米差不多大,你想再滾的時候就發現,地上的雪都被富人滾光了。差距越來越大。

實行共產的時候,富人也拚命反抗啊。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我的財產都是我辛辛苦苦掙來的,你們憑什麼剝奪?你們這叫共同貧窮知道嗎?有本事你們應該自己努力奮鬥,趕上我們,這才叫共同富裕。這叫帕累托最優,我們最喜歡了。你們應該好好學習我們專門編給你們洗腦的經濟學,你們根本就不懂經濟學。

但是不管富人怎麼反對,一夫一妻制到底還是實現了,也沒出現富人說的那種壞處。可是,財富的平均制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還比較遙遠,因為很多窮人考慮得比較遠大,害怕這樣會打擊人的勞動積極性,對整個社會不利,所以他們反對共產主義。


認為家庭=FTA

FTA的範圍越大、互惠條件越多,越規模經濟,才會使得整體蛋糕膨脹得更快,每個人分的越多。

如果FTA規定的產權是明晰公平的,那麼極端條件下,天下一家。

但是現實條件下,雙方並不能完全合作,而是仍然保持著一定競爭性。

優勢一方會要求更多的利益,來保持自己的優勢,也就是決策權。

接下來分這樣幾種情況:

1.優勢一方遠遠強於任何一個弱勢方,以至於需要多個弱勢方共同參與FTA:

一主多輔

2.雙方不存在明顯優勢,合作傾向大於競爭:

二者平等-相互幫助

3.雙方不存在明顯優勢,競爭傾向大於合作,但是競爭成本使得他們選擇合作:

二者平等-化干戈為玉帛

綜上,平等的婚姻關係並不是所有人的理性選擇,而是僅適用於比較優勢有限的個體的結合。

法律在這個問題上的傾向,說是偏向了大多數其實也不妥,個人認為法律在這裡保護了傳統道德觀念和愛情觀。

而去掉刻板印象,法律應該保護的是:

相親相愛,願意在一起生活一輩子的人,無論性別、數量。

p.s.

產權也很重要,但個人認為不是這個問題的核心。法律對產權的保護是結果不是原因。

產權明晰不明晰,都沒有耽誤有資源的人過著事實上一主多輔的生活。

一夫一妻/雙同,並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結果,還會變得更加多樣的。


非專業人士,瞎說兩句。不足為證。

個人認為一夫一妻制度比較切合的解釋是交易成本理論。婚姻制度對雙方來講,都是一筆交易,為了完成這筆交易,附加了許多的交易條件,浪費了雙方巨大的交易時間,最後還要面對巨大的不可控風險。

婚姻從本質上來講,存滿了不確定性和可變性,因此婚姻制度在設計時,一定會趨向於採用那種減少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的設計模式。這是制度設計的天然理性需求。

於是。

一夫一妻制度相對於一夫多妻制度的巨大優點,就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家庭成員身份認證體系,以及財產繼承製度,以及養老制度。事實證明這個制度是交易成本最低,執行起來成本最低的一項制度安排。

從本質上來講,一夫一妻制度是社會等級制度的必需品,一旦社會等級制度不存在了,一夫一妻制度也就隨之崩潰掉了。


微經濟~機會成本

其實和一個人談戀愛and結婚就表示放棄了和更多很優秀的人在一起的機會

邊際效益遞減

當你吃第一個漢堡覺得感覺效應很好,但當你吃第七個可能已經達到效應最高值。這樣如果你再吃第八個,效應就會遞減。

所以也不是很懂為什麼一夫一妻!明明日復一日的效益會遞減。

可能是省錢。。畢竟女生又要買包又要買化妝品又要買衣服,還要吃吃吃吃還是養一個省錢吧。。


暫時只想到 → 明晰產權,降低交易成本…(新制度經濟學)

方便夫妻之間劃分明確可以做些什麼,會得到什麼收益,要承擔什麼義務…

舉個例子大概就是 撫養照顧等一系列義務,財產歸屬等一系列劃分…之類的吧

至少避免了一夫多妻造成的某些妻子不被照顧以及一妻多夫造成的孩子不知道是誰的怎麼養…的情況…


資源總能流到最適合他的地方

一夫一妻制能促近女性資源效率優化,提高後代的質量


很有趣的問題

以前婦女沒有什麼權利的。一戰後,歐洲的男丁死了一大批,大量的社會工作由女性擔任,歐洲特別講民主,然後隨著女性越來越多參與社會工作漸漸的地位提高有了些話語權。然後基於男女平等的理論就有了一夫一妻制。然後好多國家學了去。

一夫一妻制就是女性地位提升而爭取到的權利。

但原先一夫多妻制是生產力決定的,從這點看,一夫多妻制才有益於人類社會啊!

當然就目前我國一夫一妻制是法律確定的,連性生活也規定只有夫妻才是合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遵紀守法,老婆只能找一個,雖然可以崗位輪換。

(瞎編的)


一夫一妻之外的可能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多夫多妻,一夫一妻成本低、子女產權明確


上次看某綜藝節目,有一個嘉賓用了 邊際效應遞減原理 解釋一夫一妻,有點意思


一夫一妻制是對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制度的壓制。


效用問題,好比第一個漢堡效用最高,第二個漢堡效用就不如第一個。而一夫一妻制社會整體效用最高(假定男女比例1:1)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微觀經濟學中拉格朗日函數都用減號,而高等數學教材中都用加號?
為什麼相同的商品,在貧窮地區反而價格更高?
微觀經濟學對我們個人生活有什麼指導意義?
有沒有比較好懂得例子解釋維克里-克拉克-格羅夫斯機制?
貧富差距的本質是不是富人掌握了稀缺資源?

TAG:歷史 | 經濟 | 社會學 | 微觀經濟學 | 《經濟學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