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宋文驄去世?會對我國戰機研製有什麼影響?
今天看到新聞的時候,心中一愣。雖然知道,著對於我國的航空工業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一直若有所失。
我在初一的時候,開始對戰鬥機感興趣。 把書店裡所有有關戰鬥機的書,全部都買下來。然後拿回家看。除開了一本本粗製濫造的科普書。在所有中國設計師中,給我映像最深的就是那本講宋文驄的書。那本書,我曾經看過兩遍。不過都是初中時代。書不在我身邊,我就努力回憶一下書裡面有幾個細節,離我最後一次看那本書都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我的回憶難免有差錯。如果沒有記錯,宋老是雲南人。 小時候日軍轟炸,他就琢磨著,如何設計一種」打機彈」(名字可能有誤。)來保衛家國。
後來,他毫無意外的加入了抗戰的隊伍。他一直以來的夢想,似乎是當一名飛行員。 不過後來陰差陽錯的當上了機械師。他維護米格戰鬥機。有一次,他對一名蘇聯專家說,我覺得你們飛機這裡設計的不好。蘇聯人笑了。說30年後你就是中國的總設計師。
後來宋老參加了中國航空路上的各種折騰,從東風113到摸透米格21。一直默默奉獻。魔改殲7,研製殲8都曾有他的功勞。後來還折騰了殲9。不過書中沒有披露殲9的細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終於等來了10號工程。 宋老,對鴨翼布局是早有研究,當時甚至還沒有鴨翼這個說法。當時正在論證中國的第三代戰鬥機。有變後掠翼方案,還有一個書中沒有提到(但是我看到一種說法,說是山寨F16的)。然後宋老,帶著自己的方案,當時他身上似乎只有一張幻燈片和木頭模型。他放到了投影機上。引發了熱烈反響。
(其實,很正常,如果我們搞的是可變後掠翼方案,最後做出來的很可能是米格23而不是F14,況且F14作為最強可變後掠翼戰鬥機,格鬥性能也乏善可陳F14那個變態的支持機體強度的鈦合金中框,我們幾戶是沒有機會做出來)
如果我們做的是山寨F16方案,那麼估計更慘。F16的設計,幾戶是沒有缺憾了。我們採用和美國人一樣的設計,發動機推力又不如美國。格鬥也是被虐。 超視距空戰主要是一個國家的科學水準決定的,總師只能幹著急)你們看看另外兩家的方案。洪都的強六改方案,這個妥妥的超重,而且這貨能不能做9.5G的機動不解體,我都很懷疑。變後掠翼掛彈,又是個巨大的麻煩。所以這貨悲劇,毫無意外。沈飛的殲13方案,其實是靠譜的選擇。說不上有多麼的出彩,可能到最後,能夠搞出一台性能還算達標的三代機。但是因為美國人走了這條路,讓人無路可走,可以推測,基於我國的科學水平,這個戰鬥機是無法壓制F16 的。 這兩台戰鬥機,也真有意思。看來中國當時是真的美粉,兩台戰鬥機都是打算借鑒美國人,不過腹式進氣,倒是很有意思,難得這麼統一。今天,美國人的看法是。殲十略遜色於F16 block 60(個人認為這個看法還是比較公正的)價格卻只有F16的一半。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殲十是奇蹟。推力本來就比美國小的發動機,但機體卻更重。然後各項指標上卻要超過對手。 國家基礎科學水平還差,還不給錢。 如果是我遇上這麼蛋疼的工作,我只能狗帶了。到了這種情況下,戰鬥機就變成了趕超的藝術。西蒙諾夫,用天才的升力體,翼身融合,邊條做出了劃時代的SU27。中國人同樣是天才大師,中國有宋文驄,依靠大膽的氣動布局,複合材料的大面積運用,電傳飛控。居然做到了。一架戰鬥機全新研發的東西,超過30%就比較容易失敗。但殲十全新研發的佔到了60%。沒有總師高超的全面統籌和堅強的意志,殲十絕對不會有今天。
後來空軍,拿殲十和SU27做對抗。結果殲十完勝。(這個屬於秘密,傳言如此。真實性不負責)輕型機格鬥能幹重型機我也不奇怪。殲十機體比F16重,也說明了宋老的遠見。首先,殲十雷達罩就能比F16大,保證了相同技術下殲十探測能力更強。只可惜,一直沒有相同技術。其次,F16現在為了航程,結果不得不加那個保型油箱。那玩意兒,又不能扔。只能帶著空戰,而且新批次的狗斗能力從40開始就下降。博伊德如果知道了,絕對被氣活。殲十,本來機體就夠大,所以就不比這麼折騰了。今天,發動機推力從最開始的AL31的,12.2噸。升級到太行全權數字控制的13.2噸。14.5噸的發動機搞定的消息也被八股爆出來了。殲十當初選擇大號機體顯得更加的富有遠見了。畢竟,發動機推力可以一直漲。但是機體很難改。F16的潛力,註定是不如殲十。也許現在F16個別技術還領先,但是被超過註定只是時間問題。(殲10,掛載能力比較孱弱。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並不是我國材料和結構方面不足。而是因為殲10獨特的設計使,鴨翼的位置,讓重心更靠前。我們也並沒有打算讓殲10負擔對地攻擊的人物。用便宜的多的飛豹去運泥巴不是很好嗎?)
至於說宋老下班後賣麵條,這件事情。我不能確定,以前看書的時候恍惚有這麼一出。有時,我也在想。宋老這樣的大師,如果在外國。又會有多少驚世駭俗的作品呢?會不會是 kelly Johnson, 或個列維奇那樣呢?
十號工程終於在各種質疑中起步了。 但是確實各種艱難。做風洞的時候,排隊等。時間似乎也不夠。 還有領導對這個項目也是沒有信心。宋老最後立了一張軍令狀。不知道大家留意過殲十的起落架沒有?那個起落見,收起的方式很特別,對於飛機上空間的佔用很小。但是那個起落架的難度,遠遠不是國內能夠解決的。無奈之下,宋老想找外國人,外國人見面就報了一個應該是千萬級別的價格。現在來看,似乎也不是特別過分的價格(不知道這裡的外國人指的是毛子還是美國人)。但是宋老當時就真的沒有那個錢拿出來造這個起落架。這件事情,讓製造起落架的人也感到很難受。最後奮發圖強,把這個刁鑽的起落架給搞出來了。最後花的錢居然不到三十萬。 而殲十至今,我們也沒有看到任何一起,關於起落架故障,導致的事故。
殲十研發的時候,最開始計劃的並不是使用AL31 發動機。 是計劃使用一個叫做渦噴15的東西。這貨推力很大。但是耗油很高。80年代,太行的研製才剛剛起步,經過渦扇6 的教訓。 打擊都沒有託大。無奈選擇了渦噴。 但是渦噴15的外形和AL 31 不一樣。 飛機搞出來之後,大家發現,低速的時候,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但是高速就不行。 經過分析原因,大家發現就是因為換了發動機,但是沒有改外形的結果。很多人,經過多年的折磨,已經不想在繼續折騰了。覺得這樣也能過關了。但是宋老還是頂住非議,改了機身後部的造型。今天,我們不斷的期待殲十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敏捷機動,瞬間指向,大引角。 如果沒有宋老的努力,我怕是別人來一個垂直機動,就能把阻力偏大的殲十幹掉吧。
後來,從俄國搞來了寶貴的劉麗卡發動機。我記得價格似乎是三百萬美元一台。但是在發動機試車的時候,居然把發動機打壞了。大家沒有辦法,只能排故。然後再試車。居然又打壞了。這個時候,宋老要了一支煙,說了一句,F22 試車也打爛發動機,難道這個是要傳染的。然後繼續感嘆,美國人可以打壞一台換一台,但是我們沒有這個錢啊。我就一直在想,宋老是怎麼知道F22 發動機掛掉的? 你們可以想像,宋老的心境,這邊在研製三代機,那邊在研製4代機。這種絕望加希望的感覺。
這大概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論文。發表時間是2001年。論文的關鍵詞是:超音速巡航,隱身,過失速機動。 發表的人是宋老。這片文章,讓中國四代機在黑暗中,有了火把。今天,殲十,早已成軍。 殲十的改進型也源源不斷的出現。大家似乎對殲十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一會兒覺得掛點不如陣風,一會兒開始感嘆,沒有座椅傾斜的設計。然後,又開始希望殲十能夠半隱。 沒有AESE。 然後開始吐槽發動機。 這些指責,當然也無可厚非。只不過,每次我只要想到殲十誕生的那個年代。 設計的時候,還沒有鴨式布局的戰鬥機服役。 但是宋老在那樣的環境里,依靠自己不斷的探索和智慧。 直接和歐洲人,法國人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80年代開始全新研發的主要戰鬥機,幾乎無一例外全部選擇了鴨式布局(JF17 是我能想到的例外)。 宋老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居然和養尊處優的歐洲人交出了相同的答案。每每相到這裡,我總十分動容。如果不是宋老,我們中國戰鬥機的路,又會有幾多曲折,走向何方。
是什麼樣的人生,能夠在少年時代,參與保家衛國的戰爭。見證一個國家工業,從無到有,直至走到世界之巔。 維修過一代戰鬥機,改進和研發了二代戰鬥機,研發了三代戰鬥機,深刻影響了四代戰鬥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後繼有人,逝而無憾。
這些人是王偉也是宋文驄;是閻海文也是高志航;是金無怠也是瞿秋白……許許多多。
他們不是明星,而重於明星。11、12年那會,毛子吐槽圖感染了很多人。國內很多人也開始做,這是我當時做的。
宋老的弟子楊偉,先後主持了梟龍戰機項目,殲十雙座型,殲二十項目,可以說宋老前路開拓已成,後繼也有人
一個八十多歲的高齡總師,去世不算意外。
不過他的去世若是扯到對中國戰機發展的影響上就太過了,支撐一國戰機工業的是老中青三代航空人,宋老只是個引路者,把中國引上了自主研發三代機的路子。之後的路還有靠年輕人去走,若是一個八十多歲總師離世就能造成什麼巨大打擊,那麼中國也太貧弱了。
何況考慮到宋總的年齡,應該也不足以再領導一個新戰機項目的開發。畢竟三代機的開發周期都是以十年計的。宋總80年代賣過麵條,90年代海空軍那麼苦都沒走,一直到98年殲10首飛,如果有傳奇,這些人就是
體系已經形成,後繼有人,死而無憾。
宋先生去世,確實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大損失,但是我們還應欣慰的看到,宋先生後繼有人,那個叫楊偉的年輕人已經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讓我們一起懷念宋先生,繼續關注611所,關注132廠,關注我國航空工業...
去世沒有影響。這也是宋院士的心愿。
謹以此圖紀念宋文驄老先生仙逝一周年
沒有宋總,恐怕到現在也不會有中國人自己設計的三代機。
讀著讀著想起了印度,我們國家實在是太有幸了,得到這樣的領軍人物。
宋文驄(中)
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記得,殲-10首飛現場那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就是殲-10總師宋文驄先生。
宋文驄(1930.3.26-2016.3.22),男,漢族,生於雲南省昆明市,原籍雲南大理,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獲得者,「感動中國」2009年十大人物之一,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自然科學研究員,是中國著名的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殲-10之父」。
在我國航天事業迅猛發展的今天,你是否還記得那位為我國航天事業奉獻一生的老人?他離開我們一年多了,你是否會想念他?請跟隨功德君一起到紀念堂為他獻上一束花,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他的懷念吧!
「殲-10之父」的傳奇一生
他的名字很多中國人都不熟悉。因為保密需要,宋老傳奇一生的很多細節,至今都不為人所知。
很多人知道宋老,是源自14年5月網上熱傳的一張照片:
這兩位老人分別是宋文驄(左)與總工程師薛熾壽,拍攝的場合是1998年3月23日,殲-10戰鬥機首飛的現場。
這條關於#我們#的微博立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兩位新中國培養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了祖國燃燒青春與熱血,幾十年如一日奉獻不息,終於肩並肩站在了戰鬥機首飛的現場……
宋文驄(中)抗美援朝時期擔任中隊機械長
宋文驄是我國航空科學技術領域的優秀帶頭人,他從事航空事業半個多世紀,參加過東風113號、殲七、殲八、殲九、殲十飛機等多個飛機型號研製。30多年來,他一直擔任中國航空工業第611研究所總設計師;全過程地(從方案論證到裝備部隊)擔任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的兩代國家重點殲擊機型號的總設計師。
如今,我們的殲-10戰機已經成為了中國空軍的骨幹棟樑,還積極對外開拓、走出國門,傳遞中國高端製造的強音,但是回顧殲-10的艱辛研發過程,我們不得不由衷感謝宋文驄院士的辛勤付出。
堅守一生的秘密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當殲-10呼嘯著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宋文驄潸然淚下。他已經從事了幾十年的飛機研製工作,但由於保密等原因,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
有一年,弟弟宋文鴻去探望他,無意間看見書櫃里有幾本醫學類書籍,回去後便對家人說:「哥哥現在可能已改行當牙醫了!」我國對殲-10進行適度解密後,一些報紙和雜誌開始在公開報道中將宋文驄稱為「殲-10之父」。家人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幾十年來一直在默默地為國家研製戰鬥機!
這18年來,宋院士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到了殲-10的成長上。在宋文驄的呵護下,殲-10最終「長大成人」,開始守衛祖國的藍天。而在殲-10戰機18歲成年後,宋院士卻離開了我們,像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的父母那樣,了無牽掛的離開了他奉獻一生的事業。
他,把最大的遺產留給了祖國
早在殲-10戰鬥機研製立項之初,黨和國家就提出了「研製一代先進戰鬥機,建設一流研製基地,培養一支掌握先進設計技術人才隊伍」的三大目標任務,這三大目標寄託了黨和國家對於研製先進航空武器裝備,提升航空武器裝備設計與製造技術,培養優秀航空人才的殷切希望。而今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以宋文驄為代表的殲-10戰鬥機研製團隊不負重託,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
殲-10團隊
殲-10戰鬥機從立項研製到現在已經過去30多年了。30多年裡,當初在項目研製中擔當中堅力量的那一代人,或已永遠離我們而去,或已蒼髯皓首年逾古稀,而他們眼中那群或剛出校門或顯稚嫩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成長為各個崗位上的骨幹,接過並扛起了他們當年高舉的大旗。
更值得欣慰的是,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與壯大,受宋文驄這一輩航空人的精神感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航空,並選擇了成為一名新的航空人,他們有著一樣的青澀和稚嫩,但是多年以後,他們又將是各自崗位上的中流砥柱。
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帶出了一支掌握先進技術的團隊,
這就是宋文驄老人給祖國留下的最大遺產!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內,一群年輕的科技人員在工作
宋老為祖國航空事業的投入,超過半個世紀,直至生命之終。
遺憾的是,他並沒有趕上殲10首飛18年紀念日了。
但他所期待的,正在飛,還會飛得更遠更高!
一個又一個18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
航天正年輕,祖國正年輕!
請跟隨功德君一起去紀念堂為宋文驄老人獻上一束花,點燃一支蠟燭,祝願他在天堂安好。
宋總後繼有人,想必也可含笑九泉。老先生一路走好!
宋老這次是去北京過年的??沒想到飛機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全身不適了??
我覺得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了,後起之秀也起來了!!假如宋老走了以後,中國戰鬥機項目沒法開展了,那才是大影響,同時也肯定是宋老不願意看到的!!功勛卓著,後繼後人,宋老真的走的不遺憾!!
一個宋老倒下去,千萬個航空人站起來
宋老後繼有人,沒有遺憾了!有興趣可以百度他的弟子楊偉,殲20總師!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有句話,是列寧死的時候,保爾他們說的。一棵樹不會因為失去最頂端的樹枝而死去。大體是這意思。
國之重寶
和平時代的英雄,中國領空捍衛者,真正的共和國脊樑。對後續戰機發展沒有影響。
沒有什麼影響,只要中國還能夠繼續從國外搞到先進戰鬥機的技術資料,以國內航空工程技術水平,山寨出來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看好F35的中國山寨版,其實瀋陽飛機廠601所設計的殲31更有希望成為中國第一款完整意義上的4S標準四代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心神首飛?
※如果聯盟和部落聯合起來入侵地球,人類擋的住么?
※如何評價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
※現代主戰坦克能夠擊穿二戰戰列艦的裝甲嗎?
※如何評價T90在敘利亞被陶氏反坦克導彈正面擊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