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被英國統治一百多年後,上世紀60-80年代的香港的小說電影依舊有極強的「我是中國人」的認同?
金庸小說等不必說了,《霍元甲》、《黃飛鴻》等一系列精忠報國作品也是香港人先拍的,就連周星馳的電影也有很多以那個時代為背景,為什麼在被英國統治一百多年後香港依舊有這麼高的民族認同?是不是因為英國人統治下的香港人更思念祖國?
真心求解,如果有說錯什麼,希望大家勿噴...(目前的答案都是黑PRC的,可我的問題根本沒有提到PRC,希望大家就事論事回答。因為台灣僅僅脫離主體政權幾十年都連中國人認同都丟了很多了,而香港脫離主體政權一百多年依舊如此濃烈,所以真的很疑惑這是怎麼產生的,這個和政權沒關係,希望大家不要跑偏)
1.香港被英國殖民,但港英極少干涉民間習俗,傳統的鄉紳自治得以延續。。。
2.最後一塊廢除大清律的地方是香港,在1972年。。。。。(? ??_??)?3.49後,幾波大逃港,都是自家人啊!所以你看得到他們大多承認自己炎黃子孫,但指望他們服TG,額。。。費勁~~~
而台灣被日本殖民,「享有皇民權利」,被同化的不要不要的。即便老蔣在台灣搞了中華傳統文化復興運動,也是杯水車薪。。。。。。先說香港。
儘管港島九龍新界主權不屬於中國,但百年前對於香港沒有國人內部的政治糾葛,不談「清政府軟弱無能」那套詞兒的話,可以說香港是強行被英政府佔有,過程中沒有本民族的內鬥,上演的是「母子被迫分離」的情景。也就是說,香港主權移換過程中沒有民族內部分裂因素,在當時香港的中國人與大陸的中國人是一條心。
香港在後續發展中保留住了中華文化。即使是英政府統治,港人的生活習慣--------包括語言、飲食、娛樂活動、閱讀經典甚至迷信內容等仍完好地延續了中國人的傳統,港人在身份認同上沒有什麼不是「中國人」的理由,當然這裡的「中國人」指炎黃子孫,是否擁護黨的統治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再加上香港60-70年代那場革命鬧得沒那麼劇烈,經濟發展在六七後也不斷向好,對於傳統文化在某些方面可能保留得比大陸還好一些,民族精神當然也有所傳承,這樣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那些內容與精神上都表現出很強中華子孫身份認同的文藝作品。
接下來想說一下台灣。
我覺得台灣的身份認同應該不是說不是炎黃子孫,台灣人在外不願說自己是「中國人」可能有不願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的因素。由於脫離的緣由不同,台灣人在這方面自然會更加敏感。
以上均為個人見解,如有異議還請指教。謝邀!
因為英國當局對香港的治理風格之一是給予充分自由,只要不引起極大的社會動蕩和道德衝突,民間的思想和文化行為都是不會被官方以任何公權力行為進行遏制的。這方面是英國殖民歷史後期的一個特色,儘可能尊重保障當地原住民的文化信仰,以此換取原住民對殖民當局的配合甚至順從。謝邀,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最好,被英國人殖民時懷念中國的好,現在卻懷念英國人的好
祖先是炎黃
他們大都承認自己是廣東人,包括現在很多上一點歲數的都說自己廣東人。廣東人怎麼不是中國人?真正香港人意識浮頭是49之後逃難的第二代,安定之後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城市的關係,黃沾先生的獅子山下就反映了當時香港人意識已經起來了。
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被一個有錢的貴婦強行收養了,熟悉了所有的一切,後來親媽發達了,成了土豪,要回了孩子。不是有個問題是「?你是什麼時候發誓再也不要回到家鄉小城市、農村的??」HK發展的比我們內地快這點是公認是,但是我們雖然正在趕,但是的確現在的速度和他們是不相符合的。而且他們掛出的是「我愛HK,我愛中國,但是我不愛***」未必認可他們全部,但是我能夠理解,我們需要自強,強到被人佩服,素質氣質經濟都提升,百姓終究只是想平安過日子,然而時間卻是一個問題
謝邀。因為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
因為我的歷史,我的文化,我的血脈讓我割捨不斷中國情。
無論身在何地,只要你真正被中華文明的點點滴滴滋養過,只要你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壯麗河山抱有基本的敬意,你就永遠不會忘記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們知道在東南亞僑居了幾代的華人後裔,即使孤懸海外幾百年,但是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是如何毀家紓難,是如何慷慨奉獻和壯烈犧牲的,你就懂了。香港,無論如何,臍帶沒有斷,無論如何是華人的世界。慈母敗兒驕縱壞了,一樣有家國情懷,一樣有民族大義。題主這個問題,其實香港人回答得比我好多了。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長江 長城
黃山 黃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無論何時 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5,60年代,大量人從內地逃到香港,思鄉情懷,促成了這個局面。
愛國,不愛政府,愛中華文化,不愛紅色土供文化,愛中華,不愛社會主義。只不過是當代TG的教育把這些都統統雜糅在了一起,國即政府,愛國必須愛社會主義,才會使人如此反感。
當年港英政府大搞去國族化教育,然而民間藝術界卻一片愛國狂熱,影視作品充滿民族大義,97後重啟國族教育,反而還掀起一波反民族熱潮。可見任何教育政策不去適應真實情況,只會適得其反。
此中國非彼中國hk那邊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但不認同自己是PRC
90年代以前,香港人過國慶是10.10。香港人在英國的統治下極力爭取了諸多權利,也因此而沒有像其他英國殖民地一樣西化!甚至今天的香港文化保留了大量正宗粵文化。
我們反過來看看我們自己國內,經歷過幾次大動蕩,意識形態,思想體系等都從幾次動蕩中不斷變換,很多時候是我們變了太多而已……我相信是因為金庸小說的流行,以及那一代的普遍的家國情懷。
他指的是傳統的中國
文化中國 或者中華
古中國是以中華文化來界定國別的
近代西方帶來了種族 血統論
推薦閱讀:
※有哪些經典的歐美電影?
※如果春光乍洩的角色互換…?
※傳奇女星夏夢對中國電影有著怎樣的影響和貢獻?
※如何評價于謙在《戰狼2》中的出演?
※如何評價梅麗爾·斯特里普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