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合適的話,請順便把影響因素說一下


從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工業設計的變革是與建築設計密切相關的,各個流派之間在技術的推動下不斷的發展、融合與進步。對於現代意義上工業設計影響比較大的主要體現在以工藝美術運動為導向的工業設計在此運動當中不同的工業設計產品競相迸發,充分代表了當時的發展潮流。

鏈接:花窗玻璃圖片_百度百科

出處:百度百科

花窗玻璃是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物,由威廉·莫里斯設計。同時,他設計、監製或親手製造的傢具、紡織品、花窗玻璃、壁紙以及其他各類裝飾品也有很大的影響,一改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流行品味。他強調的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是:

1、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

2、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

作者: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鏈接: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出處:百度百科

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豪斯校舍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包括教室、禮堂、飯堂、車間等。格羅皮烏斯讓包豪斯的校舍呈現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盡情體現著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本身質感的優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紀建築直線條的明朗和新材料的莊重。特別是,對於建築的外層面,不用牆體而用玻璃,這一創舉為後來的現代建築所廣泛採用。

作者:深澤直人

鏈接:深澤直人_百度圖片搜索

出處:百度

深澤直人,日本著名產品設計師,家用電器和日用雜物設計品牌「±0」的創始人。他曾為多家知名公司諸如蘋果、愛普生進行過品牌設計,其作品在歐洲和美國贏得過幾十餘設計大獎。他設計的作品的特點往往喜歡以最少的造型特點去表達做多的內容。

作者:斯達克

鏈接:1982 PhilippeStarck coates - 必應 images

出處:bing

菲利普·斯達克是世界著名的設計大師。他所涉及的設計範圍包括建築、傢具、室內設計、和工業設計等。成功的經典之作包括設計的三腿椅子、為紐約的royalton飯店所做的室內設計、檸檬榨汁機等。

作者:百度

鏈接:貝聿銘_百度圖片搜索

出處:百度

貝聿銘的設計作品的特點不僅在於對於工業和建築材料的綜合運用。也體現在對於中西方設計的融合。同時對於中國現代與古典文化的運用也是比較到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稱之為現代設計大師的緣故。

以上文字,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對於設計大師而言,他們往往不局限於某一專業領域,而是能在非常完美的設計方法論體系上加入對於世界深刻的了解(造型、材料、人生反思),從而跨領域橫向拓展而無不精通。

望有用,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http://weixin.qq.com/r/BkRfRzjE_2WErXwk9xE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我先寫一些二戰前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設計案例吧,其他的想到再補,因為前段時間看紀錄片然後完成學校內的研學整理出了下面這幾個。其實在我看來,二戰時期世界設計行業的發展史處於停滯狀態的,基本上沒有創新出現,設計師們都在竭盡全力將現有的工業基礎發揮到極致,有點類似《三體》中人類即使在技術被鎖死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改觀生活狀況,只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做的更好而已。這種設計思路的改變是對後世影響非常大的。

首先說下我提到的這幾個並不是純的工業設計品,傢具、汽車也有吧,但是重點在於設計的內涵和工業意義。

1.甲殼蟲汽車-德國-強烈的政治內涵(1934)

甲殼蟲汽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車,在75年中量產2100萬輛,它的設計展現了德國工業的強大,同時也是的工業產品中的巔峰之作。大多數人認為這款車是德國乃至大眾品牌的輝煌,然而實際上在二戰時期它卻有一段非常血腥的歷史,那就是贊戰爭時期充當了德國納粹的宣傳品。

甲殼蟲汽車充分展示了德國在二戰之前的設計理念,那就是設計和傳達密不可分,甲殼蟲這個小巧且精緻的汽車優雅的展示出了一種特定的含義,一種特別的政治意義。在希特勒的生日宴會中,他大量使用甲殼蟲汽車。希特勒同時在他的競選演講中說道:我們需要把德國打造成一個如同大眾公司一般的國家。

2.司登衝鋒槍-英國-大規模低成本的設計品(1940)

1940年六月,英國在歐洲戰場上一敗塗地,當時急需衝鋒槍,在是年12月,英國人設計出了馬克I型斯登衝鋒槍。

德國當時之所以能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因為其武器裝備融合了卓越的設計和尖端的科技,但因為當時的英國缺乏高質量的材料和熟練技工,英國毫無選擇,只能使用低端武器。

最初的司登衝鋒槍原型槍的槍管實際上也是一個散熱排氣管,該槍使用的螺絲是標準英航尺寸,一種在全國五金店都可以買到的廉價零件。擊發簧是由當時的英國彈簧床公司Flexlo生產的民用彈簧,這把槍所有的零件和鍛造加工過程都很廉價。它廣泛的使用衝壓和焊接工藝,即便如此,這型的斯登衝鋒槍也不夠簡單:它使用的木製槍托是全木結構,在馬克II型中,設計者設計的新型強制易於組裝,易於使用同時易於運輸,這是一款平板包裝型衝鋒槍,全槍設計經過優化只有9個主要零件,造價兩英鎊七先令。造價低、質量低,但是卻實現了人們對武器的期望。

司登衝鋒槍成為了二戰盟軍的標誌性槍支,被盟軍大量使用,同時也大量空投到德國佔領區,這把槍也引領了英國新一次的設計革命。他的出現讓英國注意到如何將工業品設計的如同司登衝鋒槍一樣簡單,讓英國漸漸擺脫精緻的喬治王朝手工傳統已經經典的維多利亞設計理念,轉向略顯粗俗的大批量生產方式。

注意到,英國出現這類型的設計並不是源於對極致的追求,而是源於某種生存本能。去簡化程序設計,去摒棄那種老舊的生產模式。既然有了司登衝鋒槍,這意味著其他產品的設計與生產也能使用司登衝鋒槍的模式了,物品生產的速度簡直要趕上物品燃燒的速度了。

這種極端的生產方式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生產,小到波蘭地下黨,大到英國老牌工廠。

3.T-34坦克-蘇聯-設計停滯的產物(1940)

二戰中,蘇聯共生產了60000輛T-34坦克用來因對德軍生產的虎式坦克-I,在當時,製造一輛虎式坦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同時話費很高,但是在蘇聯,這種粗糙的T-34坦克在那種殘酷的戰時狀況下,生產速度難以置信的快,蘇聯將美國底特律製造汽車的方法融入到了坦克製造當中。

1920年,斯大林意識到了將蘇聯迅速工業化的重要性,他們向底特律的汽車產業學習,加快了坦克製造速度,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聯最終取得了勝利,而T-34坦克也是而戰中投入使用數量最多的坦克。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設計已經不是一種風格了,而是以種流程,美國人最早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各種工業品設計中貫徹了這一理念,設計者不能只考慮物品的外形是什麼樣的,而更多的需要去考慮的是,整個生產流程是什麼樣的。在二戰中,美國生產的B-24轟炸機能夠做到每小時下線一台飛機也是歸功於這一理念。

4.世紀之椅-美國-戰爭所留給人們的(1945)

戰爭過後,由戰爭時期所留下來的設計理念和生產風格是否能夠延續下去?這是個問題,而事實上,戰時的成果從來沒有消失過,1990年時代周刊將這款於1945年設計的木椅稱為世紀之椅,它是戰後首批出現的高質量消費品,同時也是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產品,他的木製膠合板結構本非常難以彎曲,而設計者真正做到了將膠合板彎曲並且達到想要的形狀。

這一切的靈感來源於二戰時期美國海軍製造的腿部支架(上圖),在這個支架中,設計者通過鑿洞、切割等方法使這個腿部支架可以符合人類的腿型。這中產品在當時生產了整整15萬個,它的生產思路被世紀之椅的設計者所借鑒,並且運用到了來傢具設計當中。


鋼管傢具!

所謂工業設計,就從這裡開始。從此設計開始不拘泥於服務權貴,增添了共產主義色彩,並成為主流。同時也是結束設計與工業革命之間的矛盾關係,點亮工業設計的火種。


它讓迷茫的設計師(從此出現工業設計師)們看到了全新的可能,而這種可能絕對是顛覆性的,工業產品不再是醜陋的、粗暴的,而是以另一種形式的美展現在大眾面前。

不論藝術、社會學、心理學乃至經濟學等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至今餘波不盡。

可以說,我們當下的現代生活,就是從這不起眼的鋼管傢具開始的,也許有人會反駁,提到塑料製品,當塑料製品出生時,人們已經不在對新技術產生恐懼,而是積極嘗試這種新材料新技術所帶來的新的可能性,而這種積極面對新事物的態度,也是在鋼管傢具產生之後積澱下來的,深度上遠不及鋼管傢具。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塑料產品對我們生活的顛覆性影響,比如塑料袋。

歡迎討論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首先!

祖師爺羅維鎮樓!當然你可以問我為什麼不是格羅皮烏斯。

我試著用工業設計史的角度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有缺漏,還請指正,然後如果有機會,我也願意來繼續補充這個問題。

我首先拿出來的,是水晶宮:

水晶宮與世博會於1851年同時誕生,水晶宮是英國倫敦一個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的建築,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建築奇觀之一。「水晶宮」建成於1851年,最初位於倫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園內,是萬國工業博覽會場地。1854年被遷到倫敦南部,在1936年的一場大火中被付之一炬。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表示它的燒毀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它的設計者由英國園藝師J·帕克斯頓,其實早期的工業設計師都有類似於建築師甚至插畫師的功底。

當你現在置身於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當中,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樣一個建築有多了不起,但是時間穿越到160多年前,這個建築的出現的確有劃時代的意義,水晶宮本來是有雜誌嘲諷他這個外形而給起的戲謔的名字,沒想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個建築雖然消失了,但是他的影響卻至今沒有停歇。

接下來說的是包豪斯系列作品,但是我並不把他們強制性地劃分開來,在此我要強調一點,在工業設計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些主流的消費品,這一點其實設計跟藝術有相似之處,首先是我認為比水晶宮更能作為現代主義建築開端的法古斯鞋楦工廠,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近代設計教育奠基人的瓦爾特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和A.邁爾(Adolf Meyer)一起設計的,當然,後面這位我不太了解,不要怪我。

因為在我大德意志帝國,所以這個建築還是很安詳的在那裡待著,有機會去的同學可以看一下,其實你說這個樓是近幾年的作品估計也沒太多人看得出來。

然後是師生的一些作品:

圖片順序啥都不代表。

有人會開始說了,這幾個作品中巴塞羅那椅不管,至少紅藍椅是沒法坐的,這個茶壺也可能並不好用,對,這個都沒錯,紅藍椅現在在中國美院,我還特意去看過,肯定是沒啥實際意義的,但是他代表的是那個時代的設計師對於工業設計的探索,紅藍椅取材於蒙德里安的畫,他和下面這個茶壺很明顯都讓人感覺有一種濃重的圖形拼接的風格,這一點的確不錯,但這正說明那個時代的人已經開始思考將物體的形態進行分解,然後重新構成,現在學設計的嘛,三大構成還是必須要學,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平面構成,這一個紅藍椅基本就全概括了,包豪斯是近代設計教育的開端,當然後來二戰來襲,這幫老師學生們就都跑美國去了,美國強大的生產力也真正給工業設計帶來了蓬勃發展的機會。

接下來要說的是這個,雷蒙德羅維的作品,當然這些作品可能並不出自他一個人,但是當時所有他的設計公司的作品統一都打著羅維設計的標籤。

可以說羅維定義了設計師。

這是羅維設計的冷點冰箱,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吧?但是就這麼說,在羅維之前,冰箱都是張牙舞爪的,什麼壓縮機啊什麼散熱管啊都裸露在外,但是自從雷蒙德羅維把它設計成這個樣子之後,時至今日,冰箱基本上還長這個樣子,你說屌不屌?

這是羅維設計的灰狗巴士,當時的評價是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坐自己設計的汽 車、公共汽車、火車、飛機橫貫美國的設計師,當然,他還給NASA設計過太空艙,沒錯,你沒聽錯,他還能上天!

然後就是這個,不得不說,真正意義上改變無數人生活的設計,也是我大羅維的東西~

我實在找不到老圖了,還請原諒,就是這個,超市,其實這可以說就是服務設計的發端,當然,這是我自己認為的。

每當女娃子們在超市裡買買買的時候一定要念我們設計師的好啊。。。讓我先去吧老婆的購物車結了去。。。

然後呢,我有點累了,但是得先給這篇東西找一個合適的結尾,那無疑應該是這個:

老少婦孺都懂得——腎!不對,是iphone,別的不說了,上一張圖,有空再更~


米格25--狐蝠,和AK47,中國107毫米游擊隊火箭炮一樣,已經成為一種以朴勝精的象徵,已經成為一種精神!


想到哪個說哪個吧

1.水晶宮

大部分講設計史的書必出現的建築。也是教科書般的存在!

首先這個建築本身是失敗的,水晶宮博覽會裡的展品也是比較失敗的。

而它的意義在於開創了使用標準構件進行設計建造的先河,還在於使用了鋼鐵和玻璃兩種新的材料建造,預示著大工業化生產時代的來臨。

2.包豪斯

包豪斯在迪索時期的校舍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最偉大的現代主義建築,雖然現在我們看圖片感覺這個校舍完全沒什麼特別的但是當時十分矚目。

但我覺得意義更大的是包豪斯本身,從某些方面來說包豪斯已經不只是一個學校了,而成為了一種精神,也不只是一個建築能夠概括的。所以其實包豪斯本身就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集合了多種不同的大師思想,又培育啟發了許多的大師,它的影響太大太廣泛了,影響了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現代設計。

3.雷蒙羅維的可口可樂瓶設計

這個是我自己評的哈哈,羅維是美國現代主義設計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其實他還設計了許多其他很有名的設計,比如許多人都知道的殼牌石油公司的形象和標誌,還有流線型火車頭等等。可口可樂從美國企業逐漸發展成為了國際企業,它的標誌也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可樂瓶的設計可以代表了當時美國現代主義工業設計商業化的態度,這和歐洲注重內涵,意識形態的態度是十分不同的。我認為可口可樂的成功可以代表美國工業設計的成功,以及設計在商業上的成功。而歐洲人對現代主義的理想追求也是在美國的商業主義資本主義下才得以真正的實現。美國的設計走了一條與眾不同而又十分成功的道路。

4.波普運動的瑪麗蓮夢露頭像的海報 (安迪沃霍爾)

這個也是個人意見_(′?`」 ∠)_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前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影響很大,成為國際主流的風格,當時的各種大城市的風格變得越來越趨向於一致,國際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使設計的特點越來越趨向於一致,並且冷漠,毫無人情味,毫無特色。而波普運動代表了新時代年輕人的反叛,對冷漠並且有壟斷趨勢的國際主義的抗議。雖然波普藝術沒什麼有意義的內涵,但是影響很大,在初中的時候翻時尚雜誌還能看到波普運動的藝術創作。這兩個海報招貼比較能代表波普運動。讓設計變得通俗有趣,符合大眾口味。

說到對國際主義的反叛就不得不提到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發起有十分明顯的界限,建築設計師山崎賓的建築Pruitt-Ioge的炸毀代表了後現代主義的興起。還有設計師溫圖利設計的溫圖利住宅也是後現代主義設計的代表作。

5.蘋果電腦

這個有點忘了型號了,蘋果首創了滑鼠和視窗的應用,讓電腦可以為大眾使用,這個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很重要的吧。還有蘋果Imac 電腦的塑料機殼和多彩配色,和當時的電腦相比更加有親和力更加活潑,引領一代潮流,還讓電腦平民化走進千家萬戶

6.ph系列燈具

科學和人情味的完美結合。當時德國美國等國家的設計風格都是趨向於一絲不漏嚴肅冷酷的,ph燈具可以代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現代設計,就是又具有人情味又很簡單又有很好的性能。整個燈都是依照科學原理設計的,有良好的功能和使用體驗,而在外形上也十分優美。

其實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許許多多特別傑出的作品,並且幾十年之後都還在生產,比如逛宜家的時候就能看到很多著名設計師很早之前的設計。

7.索尼隨身聽

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啦

索尼隨身聽可以代表日本設計的崛起。索尼在日本經濟恢復期受到國家支持,而且是當時最重視工業設計的日本公司,索尼隨身聽極簡的外形對西方國家的設計界觸動很大。

8.福特T型車

這款車可以代表汽車行業批量生產和流線型運動的成功。(在當時)外形較之前有較好的改良,並且進行批量生產,銷量大增。汽車從那時起也漸漸變成了平民可以擁有的產品。

9.第三國際塔

俄羅斯構成主義的代表。俄羅斯曾經也有過現代主義運動,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政府的原因沒有像德國荷蘭等現代主義運動一樣發展下去。

另外,當時俄羅斯的許多設計師都持著設計應當為共產主義國家服務的思想而進行設計,這點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10.巴黎地鐵入口設計(吉馬德)

巴黎地鐵入口設計是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我認為嚴格來說新藝術運動只是工藝美術運動的一個發展,並不能算是完全的開創新篇章的設計運動和風格(和工藝美術運動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巴黎的工業設計也很特別所以就拿出來說一說。在法國許多人都認為設計本身應當是奢侈的,豪華的,是一種裝飾性的行為而已(後來法國的裝飾藝術運動也表現了這種態度)因此法國的設計有很多都是華麗的,奢侈的。巴黎地鐵入口有強烈的自然主義風格,有許多植物藤蔓形狀的裝飾,深受法國人民喜愛,當時的新藝術風格也因此被稱為地鐵風格。

11.關於設計的意識形態方面想提一個特別有名的作品,維克多 巴巴納克的 為真實的世界設計。這是設計師第一次提出綠色設計等一些設計倫理問題。當時巴巴納克因為寫了這本書而被主流設計界反對抵制,但時至今日我們才明白設計不僅僅是形態與功能的設計,還應當體現身為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

12.2017年是貝聿銘大師誕辰100年,這位世界上最後一位現代主義設計大師是不是也算是劃時代了呢(?ì _ í?)挺喜歡他的蘇州博物館來著

慢慢碼_(′?`」 ∠)_


輪子


說到工業設計史最先想到彼得·貝倫斯,德國工業設計之父,現代設計奠基人。

1907年霍爾曼·穆特修斯與彼得·貝倫斯等人成立了德國第一個設計組織--德意志製造聯盟。之後貝倫斯受邀為德國電器公司AEG擔任藝術指導,設計了電燈、鐘錶、電風扇、電水壺等工業產品,摒棄裝飾,強調簡潔、功能良好的外形與結構,講究理性、嚴謹,為德國的工業產品設計風格乃至即將到來的現代主義風格定下基調。

比如他在1909年設計的系列電水壺,以適應機械化批量生產和標準化生產為出發點,基礎模式有三種壺體、兩種壺蓋、兩種手柄及兩種底座,可自由進行裝配組合,共有24種樣式,水壺的提梁和壺蓋都可以和其他造型的水壺互用。表面處理採用不同材料,如鍍鎳或銅以取得不同的外觀效果,每一種都有0.75升、1.25升和1.75升三種規格可供選擇,實現了功能和審美的統一。


iPhone全觸屏手機,引領智能機觸屏的風潮。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網遊,中國的第一款網遊是韓國的《傳奇》,後續的多數網遊都帶一定的模仿痕迹。


占坑,忙完工作來答(大約在聖誕過後的一周內答完)


tu-160白天鵝。


看評論,真有意思


甲殼蟲汽車,坦克

www.benchmark-id.com


推薦閱讀:

仿製古代的首飾難度有多大?
Fotor的設計功能和創客貼哪個好用?
設計成果不被保護,也無法保護的現實環境下,從事設計事業的人可以依靠什麼成長起來?
為什麼說工業設計的發展史也是建築設計的發展史?
各大音樂平台有哪些好看的封面?

TAG:工業設計 | 設計 | 設計師 | 設計史 | 工業設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