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語歌詞,以女性角度寫的歌詞或者由女歌手演唱的歌,為什麼第一人稱大多都用僕不用私?
01-06
2013?02?14 FM81.3
亀田誠治?つんく採訪隨手聽翻一下「最近のソングには、一人稱が「僕」、二人稱が「君」という歌詞が多いのはなぜか?」「在年輕女歌手的歌曲,尤其是偶像歌手的歌詞中採用「僕」,主要出自於一種心理上的考量。
女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少女的眼光對自己的事情用略微洒脫的「僕」來稱呼,不僅能夠讓這份情緒顯得更加純粹,同時還能增加女孩子的『少年性』。比起單純的年輕人來說,微偏中性的美少年/美少女更具有精神上的性吸引力,也更加獨立;這種感覺不僅有利於藝人本身的藝術性,創作的局限性相對也比較低。平時我們經常用「僕」與「君」指代男女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這種關係在客觀現實上一定存在。但是,戀愛和友情,在其中所佔的比重是不一定的,可以產生許多微妙的交集。
我們所想狙擊的,就是那些最微妙、彷徨、心動不已的瞬間。同時,「僕」和「君」的關係也可以指代同性間的關係。不一定是戀愛的對象,各種友情關係的帶入置換對聽眾來說都是可能的。對聽眾來說可能還好,但不把自己局限在單純的情歌里這點,對創作者來說太重要了。如果這時候我們改用「あたし」或者「あなた」,兩個人的距離從語言上來說是不是更近了?那麼理所當然的聽眾接下來就會腦補『是不是好事已經成立了?』。不要忘記對於女歌手,尤其是偶像歌手來說,『大眾情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當然有的時候我們會特意在女歌手的歌詞中使用「わたし」,多數是為了強調『成熟』的感覺。畢竟「君」這種學校味道的稱呼,多少會給人一種青澀的感覺。尤其是在轉型期的女歌手,可能會特別地強調這一點,"已經不是女學生了"。但是「あなた」用的還是比較少,不僅僅是代入感的問題,主要是這個詞的關聯度實在有點高,不管是創作者還是聽眾,都很難讓自己保持住那份獨立性(笑」
來搬自己的回答……
(為什麼有些日文歌曲中明明是女歌手唱的歌,歌詞的第一人稱代詞卻是「僕」? - NG君的回答)/*以下來自上述鏈接*/
是個老問題但好像又有人問,把問題跳轉到這兒了,自己一直也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就去查了查,找到了個日本人博客的內容,是2008年聖誕節時候寫的,大概能作為從日本人角度的回答吧。結果發現其實日本人對這個問題也有疑惑,而且也沒有個權威的解釋。
原文地址:http://cafemag.mag2.com/kirokiro/20081225.html
博主對自己的介紹是:ゆうきゆう(精神科醫?心理學者?作家?M),會回答來自讀者各種各樣的問題。以下是本人拙劣的翻譯,注都是翻譯時加的:
Case 「歌詞中常見的女性自稱為『僕』的心理是怎樣的?」
初次來信,ゆう先生(註:先生可作為醫生或老師理解)我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工作已經敲定了,現在正在手忙腳亂地寫以「椎名林檎的歌詞解釋」為主題的畢業論文。每天都在為論文的完成努力寫作,但由於本身所學的專業不是心理學,遇到了一些障礙。四處查找也沒有找到「女性稱自己為僕是怎樣的心理」相關的內容。已經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但並沒有在其中找到觸及問題核心的研究(淚)。各種各樣女性歌手的作品當中都有以「僕」作為自稱的歌詞。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理呢?我個人的見解是這樣的:「通過使用不帶女性色彩的自稱,來避免表現出不必要的女性的那一面(作為性對象之類的)。」但是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想像而已,難以確認,沒有相關論據支持,無法進行論證。來信提問是希望能得到作為專家的ゆう先生的看法。期待著您的回復。【22歲 大學生】ゆう先生的解答感謝來信。椎名林檎云云的姑且放在一邊。「女性稱自己為僕是怎樣的心理」 主要是這個問題吧。
我也無法提供什麼論據,只是表達一下我自己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想成為男性」這樣的心理了吧。我認為和新宿二丁目用「アタシ」「ワタシ」來稱呼自己的男性大概是類似的情況。(註:新宿二丁目是東京比較出名的男同性戀酒吧聚集的一條街;「アタシ」「ワタシ(私)」通常被認為是女性化的自稱,其他答主的答案中也有提到)這樣分析實在是太簡單粗暴了不好意思。那不妨再進一步,會不會是「對少年的嚮往」呢?「ねぇ、ボク、何してるの?」「ボク、いくつになったの?」(註:具體翻譯過來應該是「嘿,小朋友你在幹什麼呢?」「小朋友你多少歲了啊」,雖然「ボク(僕)」主要是第一人稱用,但大人對小男孩有時候可以用「ボク」來指代對方,就有如上的例子)從這些例子來看,「男孩子」的第一人稱,當然是「僕」。自稱為「俺」的小孩子,稍微有點壞孩子的感覺,也會給人一種想要儘早長大成為大人的印象。而如果是自稱「私」的男孩子,就有點少年老成(註:マセている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翻,姑且憑感覺譯成這樣)的感覺。 反過來看女孩子的情況的話,「私」或者「あたし」的自稱,用起來都無法給人帶來「孩子」的印象。
即「僕」這樣,能體現「像少年一樣不成熟而純粹的印象」的用法,女性的第一人稱中並沒有能表達類似意思的辭彙。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所有使用「僕」的女性,都有種「我希望給人一個不成熟而純粹的印象」的想法。如果以上內容多少能作為參考,筆者就非常開心了。這段文字可以任意引用,但是如果在畢業論文里寫道「見性感的心理學者ゆうきゆう的博客(2008)」的話,大概會被取消畢業資格的還請務必注意。順帶一提,本人較之「僕(ぼく)」,對「僕(しもべ)」的情況會更為興奮。明明是同樣的漢字!(註:しもべ是僕的一種讀法,主要是身份較低的男性用人、僕人之類的……但這裡ゆうきゆう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理譯者也是搞不懂了)這樣的話,當你想輸入「僕は」的時候,不妨偶爾換用假名「しもべは」來輸入。當然這樣沒有人會注意到,只是你自己知道的禁斷的小遊戲。簡直就是裝逼於無形之中。(註:通常輸入「僕は」會用「ぼくは」而不會用「しもべは」,因為在大多數語境並不是發這個音,但最後識別成漢字打出來都是一樣的,所以除了打字的人自己之外沒人知道。屬於一種小小的惡趣味吧。最後一句原文是「見えないオシャレです」,直譯應該是看不到的時髦點,呃,就姑且譯為裝逼了。)雖然我自己正為聖誕節苦惱,但仍從心底祝你幸福。
這個回答裡面居然沒有人提到婆崎。太讓我失望了!所以你們都不聽濱崎步的歌嗎?!
正好一直想問這個問題……知乎真的應該有個給問題點贊的功能
可能和詞作者有關吧,用『僕』的歌基本都是男性視角啊。AKB48的歌就很明顯。フライングゲット、君のことが好きだから等等本來歌詞內容明顯就是男性視角,用「僕」理所當然。而板野友美的畢業曲(最後のドア)和大島優子的畢業曲(今日までのメロディー)視角很明顯就是妹子自己,歌詞里的第一人稱用的也都是「わたし」。
早期女歌手的歌基本都是用的「私」,最近十多年來用「僕」才慢慢地多起來了,不過我覺得也稱不上「大多」吧。
我怎麼覺得是方便翻唱男的女的都能唱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玩的日語學習素材?
※《標準日本語初級》新版好還是舊版好?
※想在網上學日語 有必要報班嗎 自學有可能學會嗎?
※為什麼掌握新字體日文的日本人不能自動識別舊字體(繁體)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