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位科學家的消失會最大程度造成當今世界的改變?


歐幾里得:公理化體系

伽利略:實驗科學

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文明沒有歐幾里得,所以只有發明和技術,無法孕育科學。其他地區的科學發展都需要這種公理化體系思想的哺育。

西歐沒有伽利略的實驗科學理念,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所謂的「科學家」就會變成亞里士多德以來的嘴炮家,就和其他文明的腐儒、巫師沒有任何區別。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伽利略大概是第一個熱衷於做實驗的科學家。相比而言,其他人願意做觀測的已算難得,更多的人一心只讀聖賢書。讀亞里士多德還是讀四書五經差別倒不大了。

從亞里士多德以後接近兩千年的時間裡竟然無人能反駁【重物下落更快】這種謬論。也無人能提出相對性原理慣性定律。也沒有人認識到加速度和速度的區別,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有導數的概念(愛因斯坦對此推崇備至)。

這些科學思想不需要100億美元的對撞機,只需要一顆高超的頭腦。在伽利略之前的接近兩千年里,沒有出現這樣偉大的頭腦。

伽利略還製作出了第一個天文望遠鏡,積累了大量的觀測數據。這個成就高出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AFM(原子力顯微鏡)數籌。

(東亞的話,在孔孟後兩千餘年裡,一直沒有伽利略一般的人物出來說,信實驗,不信先賢。儒家也有「格物致知」一說。但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還在嘴仗之中。先秦的墨家論知識,重經驗,重推論,關鍵還自己做實驗,做工程。墨家後來或許可以推出「實驗科學」的理念,可惜之後諸子百家之後只剩儒術了。)

公理化體系和實驗科學這兩個不可替代的技能點,西歐以外的文明都是舶來的。可以說科學革命和隨之而來的工業革命什麼時候爆發完全取決於這兩個技能什麼時候習得。地球上最快習得的是西歐文明,第一個技能點和第二技能點之間花了接近兩千年的時間,然後花了200年時間就站在文明之巔。

科學自這兩位先賢后誕生,後來者都是站在這兩位巨人的肩膀上,順其自然了。

(先秦諸子大概也有機會湧現類似的兩位巨人的。只是政治一統以後,思想也一統了,諸子百家變成儒家獨大。儒家貢獻了很多,但沒有哪種思想可以貢獻所有。古希臘可以貢獻公理化體系,但是古希臘的先賢們客觀上就是抑制了實驗科學的理念。)


高斯,建立了場論(Gauss公式等),為後來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打下了數學基礎。這東西在當時的抽象程度級別不亞於後世的廣義相對論。

人類能這麼快的搞懂電磁學堪稱BUG級別的存在。之前的東西包括微積分還可以用直觀理解,電磁學不能。如果按照以往依賴直觀的搞法,很容易搞成特斯拉線圈和音響老中醫然後蒸汽朋克五百年。

另外,流體力學沒了場論也要歇菜,飛機也沒了。


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愛因斯坦對廣義相對論和現代理論物理的貢獻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在(大眾認為)人才輩出的理論物理領域,有很多重要的工作也是由實驗引發或者是被環境引導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例外,這個看似荒誕理論的誕生是沒有實驗基礎的,它是純粹自發的,僅源於愛因斯坦本人對物質世界的獨到見解。在實驗證實了該理論的預測後,對科學家和世人來說,這種理論的成功無疑是令人震驚的。也許這種震驚本身(同量子力學的荒誕特徵一道)顛覆了物理學家對直觀的迷戀,去信任抽象概念本身,也使得大眾眼裡的物理學愈發陌生。

可以說,愛因斯坦不止為後人貢獻了偉大的理論,也徹底改變了理論物理的思維方式。


根據蝴蝶效應,一口氣都能引起風暴。那麼一個人呢?任何一個科學家的消失,都會引起無法預知的連鎖效應。愛因斯坦如果沒有出生,說不定其他國家更早造出核彈。牛頓如果憑空消失,說不定我們早就登上了火星。


科學史是一部英雄史。

一個個耀眼的名字,就像一顆顆劃破天際的流星,留在了學生的教科書中,留在了我們枕頭邊的科普書里,留在我們狹小的記憶空間之中。

而我最欣賞的那個英雄,我們卻不知道,或者不記得他的名字。

當我們讚歎亞里士多德的百科全書式的成就時,我們不知道那個曾和他一起散步交流思想的「研究生」,叫什麼名字。那個小心翼翼地掘起一株植物並千里迢迢送到亞里士多德手中的士兵,他叫什麼名字?

當歐幾里德坐在圖書館裡試圖總結前人的幾何學研究成果時,我們不知道那些「前人」的名字。我們也不記得那座宏偉的圖書館由誰出資,由誰所建。

當牛頓站在皇家科學院的講台上慷慨激昂時,我們不記得那位在牛頓小時候就慧眼識英並出錢供他讀書的親戚姓甚名誰。

我們不知道照顧過康德的傭人叫什麼。我們不知道給伽利略看過病的醫生叫什麼。在資料豐富的現代,我們可以知道馮諾依曼的數學老師叫什麼,但我們不會在看過他的傳記之後還記得那位數學老師的名字。

那些富有「實驗」精神的鍊金術士,那些思想不那麼保守的地區主教,那些捕魚種田織布紡衣並撐起整個社會的糧食生產的農民,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文化是思想的土壤,而絕大多數培土的思想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社會是文化的前提,而絕大多數構成社會前提的勞動者,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當我們在為耀眼的流星劃分亮度等級時,我們忘記了暗淡的宇宙背景才是流星得以出現的前提。

一部無名英雄史。


謝邀。

我完全贊同這個問題下 @Summer Clover 的回答,歐幾里得和伽利略,因為他們開創了科學的方法論。科學的具體知識好比金子,科學方法論就好比點金術的手指。


你們都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行政工作。

以數學界而言,若沒有陳省身,就註定沒有msri的輝煌和現在中國微分幾何的格局。再早一點,要是沒有Lefschetz在普林斯頓扶貧,19世紀初那一閥的美國本土數學天才們又何以見青天?


弗萊明

沒有抗生素後面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掛掉了


照題主的原話,問題可以解讀為「歷史上有哪位科學家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整個科學界的進步,進而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而且如果沒有這個人,同時代和後世的人們也不會有類似的創見或發明」。

舉個例子,微積分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但是即便沒有牛頓的出現,萊布尼茲終究還是會把它搞出來。

如果問題是這樣子,那麼所有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科研可能都不夠格入選。就算愛迪生沒有發現鎢絲的功用,此後的時間因為市場的需求總會有人讓它不致埋沒。

同理,所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果也是與題目的要求不符的。在前人的基礎上添磚加瓦絕對是無可非議的,但並非不可替代。《周易》是劃時代的皇皇巨著,但若沒有《連山》《歸藏》,誰知道文王能寫出幾分成色呢。

其實科學史我是一點都不懂的,但感覺問題下的諸位答主有跑偏的傾向,特此大放厥詞一番。


孟德爾,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基因發現,也不會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更不會有現代轉基因技術。

這樣現代社會會有更多的人挨餓,更多的疾病沒有足夠的藥品,人口也更加少。

你會說沒有他別人也會發現,只是時間問題。但是現代遺傳學只要晚個5-10年的發現,那麼世界一定不會像現在一樣。或者說和現在一樣的世界,可能要推遲幾十年才出現


當然是世界上出生得最早的那位科學家


科學家的話無疑是愛因斯坦啊,詳情參考紅色警戒3。

實際上如果不只限於科學家的話,應該是希特勒,詳情參考紅色警戒1。


hahah,胡戈不是藝術家嗎??提問咋跨界到科研人員行列了。。

沒有人的消失會最大程度造成當今世界的改變!!

生產力的進步註定會推動世界的進步,個人英雄主義都是歷史潮流的排頭兵,沒有歷史上的先賢,同樣的各種發現註定會有後來者發現的。


燧人氏……


決定上岸的魚,決定下樹的猴


門捷列夫,這貨的元素周期表直接預測了n多未知的元素。

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改變了二戰結局。大家發展核武器後都不敢動粗了,世界和平了多少年(雖然也有局部戰爭但是都會考慮到後果)。

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在戰爭和客運貨運上都極大地縮短了旅行時間,讓地球成為地球村。


艾薩克·牛頓爵士PRSMP(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語發音[?a?z?k ?njut?n])[ 儒略曆:1642年12月25日-1726年3月20日]

[注 1]

是一位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鍊金術士。1687年他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學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牛頓在數學上的貢獻主要在於微積分創立,嗯,我知道他跟lebnize就這個有過糾紛,但無損發現者的定位。但是老爺子最大的貢獻在於高度數學體制化的物理學,把嚴謹的數理基礎納入到了物理學並創立了從出初中就耳濡目染的牛頓三大定理,以及從小學就聽說的蘋果砸出來萬有引力定理的故事,這幾個物理學上劃時代的功貢獻極大的把物理學從業者的姿勢水平提高了很多年啊,一個科學史上超前時代天才以個人之力引領時代進步的例子,在那個蠻荒的黑暗的中世紀點燃了一個知識跟科學的火把,一個混沌的社會開始了偉大的轉變。

英格蘭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為牛頓寫下了以下這段墓志銘: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隱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

於是一切豁然開朗。


看了這麼多答案,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有哪一個答案讓我產生"這個答案是正確的"這樣的感覺。我個人同樣難以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是我願意提供一條思路,可行性很低但我認為是正確的思路。

這個問題目前為止的回答大部分都在說明答主自己目前的認知里,最重要的那個影響世界的人是誰。

因為缺乏橫向的比較,也就無從得到任何客觀的結論。

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我在這裡提出一個粗略的思路,給大家一個參考。

要真正探討這個問題,而不是單純給出自己一廂情願的看法的話,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公認的衡量"世界改變"的量。

現在假定我們定義出了一個世界改變數,這個改變數叫做X,是由一個成果帶來的。

那麼,下一步,我們還要考慮作出這個成果的時候,某個特定的人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這個世界改變數X究竟有多少是屬於這個人的。

現在,假定這個係數叫做a,那麼到目前為止,屬於這個人的世界改變數就是aX。

最後一步,考慮這個人的不可替代性。

我不否認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但是,那是對於一個人所有事情的不可複製性的論述。對於特定的一件事情來說,很多時候不是非君不可的狀態。

用一個新的參數來表示這個人的不可替代性,叫b

於是,現在我們得到一個人針對一個成果對世界造成的改變就是abX。

現在,把一個人所有的成果做這樣的考慮,相加,得到這個人的世界改變數。然後把所有科學家範疇內的人的世界改變數拿來比較一下,應該就可以了。

思路就是這樣的,不過我認為可行性低,因為,就第一個步驟就可以爭吵幾個世紀吧。?_?


如果牛頓或萊布尼茨沒有存在過,世界上也總會有微積分。但如果貝多芬沒有存在過,世界上就永遠不會有那些C小調交響曲。


阿蘭圖靈


推薦閱讀:

歐洲古代的君王或者貴族有哪些有意思的外號?
清王朝與愷加王朝之間有什麼可比性?
如果突然間這個世界上的科學家都消失,包括書都沒有了,那麼人類還能發展科技嗎?
漫畫《風雲》中的朝代最可能是哪個朝代?
帝國時代2裡布里陀毗羅闍,松迪亞塔和游娣特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嗎?他們的具體歷史是怎樣的?

TAG:歷史 | 科幻 | 科學家 | 科學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