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在香港以及大陸的影響力是否與英國的殖民統治有著直接的關係?

英國殖民者傾向於阻礙地區與國家的語言統一?

更新: 有部分答主認為提問者「想多了」, 其實不列顛人當年想的確實很多,甚至超過了目前大多數中國人的理解範圍。

如果需要證明提問者「想多了」, 是否應該列舉事實說明香港地區在日不落租界繁榮之前就已經使用了當前模式的粵語? 而不是後期為了便於管理規定了一門當地「普通話」?


攝於東莞可園博物館-嶺南民居專題展覽

(圖例中的「廣州話」換成「廣府話」更為恰當)

香港本來主要是居住著客家人、圍頭人、疍家人,沒錯,但除了客家人之外,其餘細分的民系所講的語言,即莞寶話(圍頭話)、疍家話等,亦被看作粵語的分支。

從區域地理和歷史地理的角度看,客家人主要分布於大埔、粉嶺、錦田、元朗等新界山區,圍頭人主要世居於新界、九龍的平原地帶,疍家人則是香港島、九龍、離島的海岸地帶(典型的有香港仔及大嶼山的大澳)。由此觀之,按狹義劃分,就最早開埠的港島(1842年)及次早殖民的九龍(1860年)而言,「香港」這片土地上,居民日常所用語言主要還是粵語(包括各種地方口音)。

從更廣的歷史長度看,廣府人是比客家人更早到達嶺南地區的。大約800年前的宋代,一批原居於江西的人,包括鄧、彭、廖、文、侯五大家族,到香港的元朗、錦田、上水及粉嶺一帶務農為生,他們說圍頭話,是為粵語莞寶話的分支。至清朝初期,清廷為防止沿海居民協助身處台灣的明代遺臣鄭成功「反清復明」,於是頒布「遷界令」,勒令山東至廣東一帶離海岸50里的居民內遷,圍頭人被迫離開家園,直至清康熙八年(1669年),他們才允准返回新界。當時,一批原居於廣東山區的客家人,隨之南遷,聚居於新界的山邊河谷。因此,客家話在大概340年前方傳入香港,比疍家話、圍頭話都要遲得多。翻開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圖,當時的「廣州府」,管治範圍覆蓋了今日深圳、香港的絕大部分地區,說「歷史上」的新安縣(包含深港)人,主要說廣府話,亦不為過。

加之,鴉片戰爭、一戰二戰、大躍進、文革等災禍,迫使不少廣府人、主要是廣州人遷居香港,帶來大量粵語西關口音,更新了香港的人口結構及母語者比例,使粵語廣府話(尤其是當中的標準口音:西關口音)佔據更多優勢。可見,英國殖民政府將粵語 (Cantonese) 設為官方語言之一,是有歷史、人口及語言基礎的。

當然,有了CCP左派「六七暴動」這些危及英廷管治的「神助攻」,以及香港人自身在本土文化意識上的覺醒(粵語流行文化和傳統戲曲藝術的興盛),越發鞏固粵語廣府話在香港本土的地位。

以上。


乍看題目我還以為香港本來不是說粵語的呢。粵語本來就是香港的本土語言,和英國殖民不殖民沒關係。英國人對香港華人一貫抱著放任不管態度,令粵語可以一直流傳下來繼續成為香港的主要語言。


回答題主標題的問題:

問:粵語在香港和大陸地區的影響力是否與英國的殖民統治有著直接關係?

答:是的。

回答題主在題目描述中的問題:

問:英國殖民者傾向於阻礙地區與國家的語言統一?

答:這不叫傾向,因為人家根本沒必要為你的語言統一負責。

你還想著人家港英政府幫你推廣普通話嗎?人家沒禁止你使用中文都已經很仁慈了,沒逼迫你禁用漢名、改用英姓都算良心的了。畢竟這是人家的地盤,他們有話事權,沒必要每件事都考慮你原母國的感受。

至於香港粵語的強勢,是港英政府的本土化政策,加上當地華人(當時算是華人,因為是英國籍)自己努力的結果。港英的政策扶持,使得香港出現了自己的粵語影視音樂流行圈,把粵語文化推向高潮,造就了這種民間方言的繁榮。

而大陸的廣東地區,當時是為了對接香港,官方破格支持粵語媒體的發展,因而有了延續至今的粵語電視台和粵語電台,而且在民眾當中也有極高的影響力。這是廣東地區粵語強勢的原因。


某香港朋友的反應:把粵字換成英字是否更合理一些?


首先香港本來就是說粵語 其次粵語有今時今日的影響力無非就是香港歌影視娛樂文化 深深影響一代人。


首先來說,粵語在香港權威地位的確立跟港英政府有莫大的關係。英國英國政府怎麼想的,沒查過資料,這個真不知道。

香港開埠前本地人講圍頭話和客家話,不過人口不多。開埠後各地移民爭先湧入(就像今天的深圳),早已把本地人的比例稀釋得差不多,靠近香港的廣東移民因地理位置近更是香港的移民大戶。

此時大量的廣州人移民香港,帶來西關口音的廣州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標準化在那個戰爭的年代根本沒有時間談及,可以想像基本各說各話。廣府文化大放異彩,人口基數大,但只能算較強勢的方言,離標準語地位差得遠。官方當然推行普通話,所以我們看到一些老的香港電影是說普通話的。民間各地口音五花八門。

直到60年代中期,香港發生了67暴動,港英政府看到暴亂的人難以管理,便取消非粵方言的廣播,全面統一語言,從此廣州話的影響獲得極大發展,連此前在香港另一強勢的粵語口音——台山話也被同化得消失殆盡。據香港本土學者劉振發說,70年代時,客家話仍可在新界通用。到80年代後,隨著推粵力度的加強(是不是很像現在的「推普」呢!?),香港漸漸變成了一個單一語言的地區。

我覺得香港和深圳很像。本土語言一樣是圍頭話和客家話。如果當年順勢發展,97回歸後肯定要推行普通話。跟深圳一樣的結果,可能白話強勢一些,但影響力不會像今天這般,也不會有「廣東話」這種奇怪的稱謂出現。人們只會說,廣東方言分為好幾個方言:白話,客家話,潮汕話,雷州話……


想多了。人家本來的語言就是粵語。

就跟福建人講閩南話,客家人講客家話,河南人講河南話,四川人講四川話一個性質。


無非是因為珠三角經濟發達所以文化輻射力強罷了。。。


推薦閱讀:

湖北人和廣東人比起來誰更會吃?
廣西的發展前景在哪?北部灣能發展起來嗎?廣西有能力從廣東承接產業嗎?東盟經濟到底有多少帶動作用?
如何看待廣東2018年合併一二本,統稱「本科批次」?
如何評價「江門」這個地名?
你如何評價肇慶這座城市?

TAG:香港 | 文化 | 廣東省 | 社會文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