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度很低的的時候,一直燃燒的火會熄滅嗎?

就別說絕對零度了,畢竟絕對零度的假設會讓這個問題變得毫無意義。


燃燒是一個放熱反應,反應需要高溫這一條件,所以在開始反應前您需要給它一個瞬間高溫來啟動反應,之後反應自己產生的熱量就可以保持高溫這一反應必須的條件。

同時高溫物體也在不斷地向周圍散熱,且周圍溫度越低,散熱速度越快,那麼當散熱速度大於反應的供熱速度時,體系開始降溫,最終達到燃點之下,反應停止。

化學動力學實驗中常常會需要迅速降溫,就是為了中止進行中的反應,以便觀察特定時間點的反應進程。

所以結論,降低溫度可以中止燃燒反應。


燃燒是一個很複雜的動力學,燃燒過程產生的熱量會維持火焰的溫度,這個溫度會使得燃燒得以持續進行。當燃燒產生的熱量不足以維持火焰溫度,它就會熄滅。

火焰的高溫會不斷向外輻射熱量。熱量的輻射強度正比於溫差的四次方,以及火焰面的面積。火焰的溫度和大小就是燃燒產生的熱量和它向外輻射的熱量量的一個平衡。當外界溫度更低的時候,熱量的輻射量會更多,但是燃燒熱不會變化。因而為了達到新的平衡,火焰必須要用其他方式降低向外輻射的熱量。這種降低的方式就是,1,火焰會更小以降低輻射面積;2,火焰溫度更低以降低溫差。

同時,火焰得以維持是一個複雜的平衡狀態,它包括兩類:

第一類是負反饋:火焰溫度越高,向外輻射就越多,從而降低火焰溫度;反之,火焰溫度越低,向外輻射就越少,從而維持火焰溫度。這種負反饋過程是一個穩定狀態,可以使得火焰穩定

還有另一類是正反饋:溫度越高,燃燒反應就越快,因而燃燒釋放的熱量就越多,進一步推高火焰的溫度;反之溫度越低,燃燒反應就越慢,因而燃燒釋放熱量就越低,使得火焰溫度更低。這種正反饋效應是不穩定的。

如果存在一個穩定的火焰,必須是負反饋佔上風。如果正反饋佔了上風,那麼火焰就沒有辦法維持。溫度越低,燃燒熱越低,這個正反饋的效應就越容易發揮,火焰就越不容易穩定。反之則更容易穩定。

所以說,溫度越低,火焰越容易熄滅,燃料熱值越低,火焰越容易熄滅。反之則越不易熄滅。此外跟外界的傳熱環境也有過,因為有時候傳熱不僅僅是輻射,當有比較大氣流的時候,對流傳熱就會佔主導。所以有風時火焰容易熄滅。

最後長話短說:溫度越低,火焰熄滅的可能性越高。對於熱值高的燃料,可能一直不會熄滅,但是對於熱值比較低的燃料,就有可能熄滅。


這類初中化學標準題,如果讓他們考試,他們肯定都會做;

因為這知識點就是燃燒三要素,只要不到燃點,就無法燃燒,就會熄滅,

當然了,如果這樣的問題放到知乎上,那和放在試卷上是不一樣的,

知乎上得非常詳細的和別人解釋例如為啥南極溫度那麼低也能生火那些...

(得再去定義自己感受到的溫度和燃燒物質的溫度概念...)

反正,別?再讓初中生、高中生賤笑了...

自從上次討論過一個高中物理問題之後...

我就深刻意識到一個問題,在網路的那邊,可能是一個小學生,

可能是一個物理概念都不懂的人,他在課堂上都學不清楚的天書,你想在網路上給他講清楚?

所以這類問題我要麼不回答,要麼直接拍死,

因為這不是適合在網上討論的問題,最適合解答這個的,是各自的初中老師...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點』


emmmmm...你這個問題里的溫度是哪裡的溫度?如果是燃燒物的溫度,那麼燒不起來。如果是氣溫,那麼如果放熱無法維持可燃物溫度就燒不起來,否則可以。請說清楚問題。


骨靈冷火已經被蕭炎收走了,不復出現,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火焰都是需要溫度維持的


初中化學有一道題:當捲成螺旋狀的銅線靠近火焰時,火焰會熄滅,問原因。

答案是:銅線導熱,把溫度降低了

評論里有位朋友說叫「淬息」


在南方 終於降溫了

懷念北方的暖氣 因為我躺床一個晚上了還是拿著被子瑟瑟發抖。

所以,溫度很低的時候當然可以燃燒啊!

你沒看見我現在內心的小宇宙正在燃燒嗎!!!!!

就是燒得不旺盛就是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但是很容易繞不出來的問題。

樓上好多答主覺得這個問題簡單的令人髮指,emmmm,我不覺得。誰都有腦子打結想不明白的時候,我以前也花了好久才明白純鹼不是鹼而是鹽。

非常理解題主這種糾結的心情。

答案是,不一定。

中學化學教的燃燒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溫度、氧氣。

所以要讓火熄滅可以移除可燃物(森林火災的時候會把一片樹砍掉,這樣火勢就沒有辦法蔓延),降低溫度到燃燒點以下(比如吹滅蠟燭),隔絕氧氣(比如油鍋著火的時候拿鍋蓋蓋滅)。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降低溫度可以滅火,是不是在溫度很低的地方就一定熄滅?

我覺得這就是問題的癥結。

如果是,那為什麼冰天雪地的情況下可以生火?如果不是,那又好像違背了滅火原理。

事實上,仔細想一想燃燒是什麼?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而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在燃燒過程中可燃物與氧氣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使可燃物周圍的溫度劇烈上升。

如果題主知道燃燒熱之類的概念會更好理解,燃燒熱就是一定量(1 mol)的可燃物完全燃燒(燒的乾乾淨淨,生成的全是co2或者so2)放出的熱量。不明白也沒關係。

想像一下,生火的時候火的溫度高於可燃物燃點,可燃物燃燒,放熱,如果和環境的熱傳遞損失的熱量低於反應放熱,那麼本來溫度就高於燃點的可燃物溫度上升,繼續燃燒放熱。如果和環境熱傳遞損失的熱量多於反應放熱,那麼熱量損失,溫度降低。等溫度低於燃點的時候就會熄滅。

再通俗一點,夏天燒東西的時候基本上燒著了就行,冬天的時候東西少了基本上是不行的,得可勁加燒的東西,可勁扇(增大氧氣流量),可勁挑松(增大和氧氣接觸面),這樣才能燒的旺。這種時候會感覺火很溫暖,這就是反應放熱。如果燒的旺火會越來越大,然後基本上燒沒了火會越來越小,也不怎麼熱了,這就是損失的熱量多餘反應放熱,最後慢慢熄滅了。

這個問題本質上並不難,缺乏生活經驗就會不太好理解,建議題主結合化學反應ΔH變化圖進行理解。

第一次正經答科普題誒,小激動,望採納。不明白可以私信。


@題主的初中物理老師


要不然怎麼把蠟燭吹滅?


燃燒三要素 助燃 燃點 可燃物 溫度過低就相當於燃點沒了 燒不起來


大學物理系的強答一發

燃燒的本質是氧化反應。讓我們考慮一個比較簡單的氧化反應,比如說碳的氧化 C+O2=co2

從反應自發性說:

首先當溫度比較低低於二氧化碳在常壓下的相變點時,二氧化碳會變成乾冰,它的GIBBS FREE ENERGY將會顯著降低導致反應根本不能自發進行

從速率來說:

反應物的反應截面在不同溫度下應該不會差很大,但是由於分子動理論,平均速度的中間值降低導致相對的flux降低,每秒鐘發生微觀反應的counts也降低了,因此不能在宏觀上表現出燃燒的性質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這個問題涉及到化學反應的自發性,燃燒理論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火柴的火焰中可能就包含有近千個反應在進行。作為一名學渣,我嘗試著回答一下,如果有不對的還請大家包涵。

首先我們來說內能U,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為了保持這個物質形態的穩定,分子之間有力的作用,稱為分子間作用力,顯然,為了維持這一作用力,需要一定的能量;同時,分子自身會進行平動、轉動,分子內部的原子會振動,它的原子核和電子也具有一定的能量。而上述這些能量之和就稱之為內能U,也即物質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以石墨燃燒為例,燃燒前,它是一塊普通的固體碳,燃燒時,它要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顯然二氧化碳與石墨加氧氣相比,是不同的物質,因此反應前後內能發生了變化。一般來說,一個反應進行時,會放出熱量Q(例如汽油在發動機中燃燒會使發動機溫度升高),同時做功W(汽油燃燒推動活塞,進而使車子前進),那麼內能的改變數ΔU=W+Q,這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

然而,內能是包括功和熱的,不能很好的幫助我們只研究熱的變化,因此引入一個新的函數焓H,我們將它定義為H=U+pV(壓力和體積的乘積),因為在熱力學第一定律中,我們將放熱定義為Q為負值,對外做功定義為W=-PV(其實應該是-pdV,放過沒學過微分的孩子們),所以H=Q(其實只在封閉體系恆壓只做體積功時成立,不過我們姑且這樣理解)。顯然,對於一般的放熱反應(包括燃燒)其H&<0.

另一方面,物理學家們也在研究過程的可逆性,比如說,一本書在桌子上放置,如果想讓它到書架上,那麼我們就要親自動手移動它,這一過程會消耗我們人體的能量,因此我們定義為這一過程不可逆,假如這本書既能去書架上,還不需要耗費能量(即功和熱),我們就稱該過程可逆。為了描述一個過程是否可逆,物理學家們(其實是克勞修斯)提出了一個新的函數,熵S,同時提出孤立體系的熵永不減小,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種表述。並且定義了S=Q/T,即熱量與溫度的比值(僅限可逆過程,但對於移動書本來說,你每次假裝不費力而讓它動了一丟丟,長此以往書就會到書架上,這個過程就是用無數個可逆過程去代替不可逆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孤立體系就是說該體系與外界既沒有物質交換也沒有能量交換,對於一個化學反應來說,它本身可能是熵減小的反應,但是若將與這麼一小塊物質所在的整個房間一起看作一個體系(近似於孤立體系),那麼總熵一定是增加的。

現在,我們知道了一個反應放熱與否可以用焓表示,它的可逆性可以用熵表示,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自發性。為了判斷物質變化的方向和限度,科學家們又引入了一個新的函數,稱為自由能,而其中之一 就是吉布斯自由能G=H-TS,只有當G&<0,也就是反應放熱比這個反應對應的可逆過程的放熱小的時候,反應才可能自發進行,在G為0時對應的溫度T就是反應自發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溫度在高於臨界溫度時,一個已經開始的化學反應是可以自發的進行下去的,也就是說只要待反應物的溫度高於T,反應就可以不斷的進行下去。要強調的是,焓和熵都是物質本身的性質,因此當溫度改變時,H和S的數值也會發生變化。以上即為化學熱力學的知識。

回到正題,我們已經知道反應物的溫度高於臨界溫度T時,反應即可自發進行。那我們究竟將反應體系放置在多低氣溫的環境中,才能終止呢?這就涉及到傳熱內容了。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的過程中,反應發生在木炭與空氣接觸的表面,之後的並未發生反應,為了使燃燒持續進行,第一層表面分子燃燒殆盡前,其產生的熱量必須將未發生反應的第二層木炭分子加熱到臨界溫度T,根據這層木炭分子的量和溫差,通過熱容C可以求出所需的熱量,而一個分子的化學反應通常在飛秒級(10^-15s)內即可完成,熱量與這一速度相乘即可得到木炭需要的傳熱量(kJ/s)。因此,反應放熱速率要至少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對於燃燒來說,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相對簡單,我們取一個完全密封且保溫的罐子,放入定量反應物(木炭),充入過量助燃物(氧氣),拿火花點燃後連續測定罐子內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就可以求出反應速率來,進而求得放熱速率。然而,木炭暴露在空氣中,所以對空氣也有傳熱,只有放熱速率減去對空氣的傳熱速率後,剩餘的傳熱量依然能夠保證木碳分子的傳熱量,反應就可以繼續進行了。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計算環境溫度了,我們拿放熱速率減去木炭所需的傳熱量,代入到流體傳熱速率公式里,就可以求出使木炭燃燒的最低環境溫度(熱對流和熱輻射都不考慮),流體傳熱公式為:

Q=WAΔT

其中,Q就是反應向環境放熱的放熱速率,A是反應發生的木炭表面與空氣接觸的面積,W是對流傳熱係數,指流體與固體表面之間的換熱能力,比如說,物體表面與附近空氣溫差1℃,單位時間(1s)單位面積上通過對流與附近空氣交換的熱量。單位為W/(m^2·℃)或J/(m^2·s·℃)。對於自然空氣對流的話,W的數值大約為15-25.自此,空氣和反應表面的溫差就求出來了,我們只需要測定一下反應表面的溫度,在減去溫差,就可求得空氣的溫度。當空氣溫度低於此值時,對於木炭氧化反應來說,就無法再持續進行了。

這個回答有很多疏漏,臨界溫度和燃點不是一回事,而且木炭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來說,反應速率偏低時也不會出現燃燒,而只是處於「陰燃」狀態,而且定義也並不嚴謹甚至可以說是錯的。。還請大家多諒解,有什麼錯誤或者想法歡迎大家指出。


不邀自來,請學習高中物理,高中化學,我相信你會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當然會,用1毫米以上直徑的銅絲,繞成螺旋狀,套在蠟燭的火焰上,不用接觸,蠟燭就會熄滅。銅絲帶走了火焰周圍的熱量。


就以高中自知識來答一下,溫度下降使得反應無法進行,火就會熄滅。燃燒的持續沒有慣性,一旦之前釋放的熱量被吸走,和之前沒有燃燒並無區別。


正寫燃燒與燃燒室作業的大三狗來一發…

燃燒需要滿足Semenov表達式

畫成圖呢就是

所以呢,其實單一的著火溫度不存在的,只有著火邊界的概念。

當然如果變數只有溫度,並且不斷下降,那肯定早晚得涼啊…

這不用公式,簡單的物理直覺也應該可以感覺到吧…


燃燒的火會不會熄滅,並不取決於外部的溫度,而是取決於燃燒區域自身能否維持住溫度在燃點以上。

即便是150度的外部環境,你用大量150度的空氣吹,把燃燒區域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照樣熄滅。

即使是負150度的低溫,只要燃燒區域產生的熱量能夠維持住自身溫度在燃點以上,也照樣不會熄滅。


雖然我成績不好,但是我可以肯定是會的

我這是江西,有個武功山挺高的,我經常去玩,在上面點的煙,吸的不勤快馬上就會滅


看了這麼多評論的,我真的建議他們去學學《燃燒學》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多所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素質教育是否對窮人不公平?
你見過哪些家長群里的奇葩馬屁精?
在南昌三中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兒子想學習曳舞,我應該贊成嗎?

TAG:教育 | 自然科學 | 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