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解放戰爭中,民心和人民的支持可以取得勝利,而抗日戰爭中卻沒什麼卵用?
蘇聯的支持和日本留下的遺產是否才是取勝的關鍵?
準備關機回家了,從一個角度簡單說一下。注意:只是一個角度,並非完備論述。
A和B是兩個集團(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勢力)。如果A和B互不包含的話,那麼A VS B 的結果與民心的關係相對較弱,而與AB之間的實力對比關係更明顯。比如元宋、比如三體和地球。
但如果A與B存在交集或者部分包含關係,那麼A VS B的結果中,民心的影響因素權重會上升。特別地,如果A與B存在完全包含關係,且一開始就存在軍事對抗,那麼「被包含」的一方如果獲勝,民心的權重可能較大。
什麼意思呢?如果A和B本身就是兩個互不包含的國家或軍事集團,那麼交鋒的時候,誰軍事力量強,誰的優勢很可能就更大,戰力1000 &> 戰力100,這個很好理解。
但如果B在A的內部起於微末,並且最後還贏了。由於B的上升曲線是連續的,在這條曲線上必定能找到遠比A弱小的軍事對抗時間段,同時又因為B(解放區)產生於A(國統區or中華民國)的內部,在對方內部(條件一)、對抗初始階段明顯弱小(條件二)、但又卻終能勝(條件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民心起到的作用權值可能就是比較大的。
通過這個理論還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兩個國家之間對抗,長期穩定佔領對方一塊土地,其成本可能比單純在軍事上擊敗對方的成本要高。具體高多少,要看二者的異質程度有多大、異質的類型是怎麼樣的(經濟水平?意識形態?語言文字?民族?宗教?)、同化難度有多大。
先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民心肯定是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那為什麼抗日戰爭中民心所表現出來的作用卻不明顯呢,這也很好回答,
因為民心的範圍太過廣泛了,武大郎是老百姓,請問西門慶算不算老百姓?武大郎的心叫民心,請問西門慶的心叫不叫民心?而武大郎這樣的人和西門慶這樣的人的利益訴求可能會一樣嗎?
抗日戰爭中之所以打的那麼艱難,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人的確很強,中國確實打不過,但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有大量西門慶的這樣的人投靠了日本人,
都說抗日戰爭中國人很慘,可是在佔領區,吃香的喝辣的的中國人那是大有人在,混成乞丐妓女的日本人那也是多了去了
一般來說,如果說有外來力量想要統治中國,那他肯定是要和中國本土力量進行合作的,否則他是沒有辦法穩定的統治下去的,
在滿清入關的時候,正是有大量的官僚,地主,士紳投靠了滿清,否則以滿清那點人,它怎麼可能那麼快的統一全國,看看滿清統一全國進程就知道了,大量的戰役那都是漢人打的,
都說滿清入關太殘忍,可是當大官的漢人那可是大有人在,
即使是在傳說中的四等人的元朝,那也是存在著大量的漢人高官,紙醉金迷的漢人那真可謂不可勝數
五華亂華時候,有沒有漢人當高官?那也是多了去了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漢奸,漢奸可不是你相當就能當的,如果說你不是什麼有頭有臉的人物,你特么當漢奸的資格都沒有,報國無門,賣國也無門啊!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的心應該是指那些精英階層的心,而非普通百姓的
在古代,一般來說,如果說統治階層沒有進行大量內鬥,或者說沒有外力入侵的情況下,農民起義一般來說都是被鎮壓的
那下層百姓的就不重要了嗎?
肯定不是,下層百姓的破壞力是極其恐怖的,
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幾乎都存在著農民起義,
但之所以總是失敗,是因為農民階層存在者嚴重的局限性,最終tg之所以能打敗國民黨,就是因為tg成功的擺脫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古代起義之所以總是失敗,一方面是因為交通運輸,生產力不夠發達,使得農民起義往往無法形成有效的合作,容易被各個擊破
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民起義往往是因為生活所迫,活不下去了才去起義,如果說一旦起義稍有成果,農民就極其容易腐化墮落,戰鬥力大大下降,
而且農民戰鬥意志是不堅定的,分不清誰是自己的敵人,誰是自己的朋友,因此是非常容易被上層階級忽悠著叛變的
以上就是主要古代農民起義的問題,因此蔣介石控制了大量的精英人士,再加上國民黨的軍事能力,按理來說,應該是很容易剿滅的我黨的,至少古代是這樣
只不過很遺憾,在我黨領導下,這些局限性已經被擺脫了
當時幾乎全國的底層百姓都是盼望著共產黨贏得勝利,其次解放軍戰鬥意志極其堅定,叛變可能性極低,而且軍隊作風良好,指揮優秀,最終贏取勝利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可以成立的
。。。。。。。。。。。。。。。。。。
看完幫忙點個讚唄
剛才看到某知友說(忘記是誰了,請提醒一下),1948年末,打完遼瀋戰役時候的我共,佔領的地盤和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的蝗軍是差不多的。
1937年的日軍,裝備略好於1948年的我共。
而1948年的國軍裝備比1937年的國軍要強的多。但是。接下來一年,國軍已經轉進台北。而1938年的國軍還在中原禍害百姓。為什麼?還不是我共比蝗軍更得民心嗎。…………?????…………評論區里吵了一通。我貼了一些史料。當然,都是我共這邊的記錄,你可以質疑這些史料的真實性。但是,我希望大家養成一種習慣,就是討論歷史的時候,說話一定要有根據。我是個歷史民科,比我知識豐富的人浩如煙海。但只要我言必有據,就算說的不符合歷史事實,起碼也算有個正確的研究態度。
舉個例子吧,冀中根據地在42年5.1大掃蕩中損失慘重,八路軍主力基本退出了冀中,原來的根據地變成了游擊區,留下來堅持打游擊的幹部本地的就住自己家,外地的就一天換一個地方,住在村子裡的老鄉家裡,這樣的叫做堡壘戶。日軍對游擊區嚴密控制,只要查出哪家收留就瘋狂報復。就是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在冀中單單一個縣就有上千戶堡壘戶。
取得勝利的關鍵當然不是什麼「民心」,而是民心所帶來的「基層控制力」。控制力強的那一方揍扁弱的那一方是不變的法則,控制力相近的靠「拳頭」。
所謂基層控制力,能夠來源於民心,就是大多數人民的力挺。例如當時的紅軍和後來的解放軍,大概是因為他們能夠和百姓打成一片,通過土改置換出了農民手中的資源,當然他們打出了二十世紀最厲害的兩則廣告,這也是解放戰爭勝利的關鍵:
1.老鄉,加入我們能夠分到土地
2.打擊侵略者,保衛勝利果實。
解放戰爭國軍除了軍事上絕對優勢以外,沒有任何優勢。這個不多說,可以看我這個答案:知乎用戶: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戰勝的原因有哪些?
基層控制力也能來源於屠殺,這點在封建王朝例如我大清,就得到了驗證:即利用殘酷血腥暴力的屠殺前朝的支持者,將前朝的一切痕迹抹去,我大清在江南進行了無數次的屠殺,摧毀了前明本來也就名存實亡的基層。
但大清並不是說單純砍人而不搞建設,事實證明滿清在屠殺之餘大量網羅當年明朝的士紳階級,並且通過他們組成的官僚體系統御地方,迅速形成了忠於自己的、比明朝要強很多的基層控制力。因此即使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明,大明的基層控制力弱到連流民都控制不住(春風吹又生的李自成),而大清可以監督大家理髮,連續不斷的各種抗清運動也就並沒有什麼鬼用。
這就印證了上面的觀點:基層控制力強的,永遠能揍扁基層控制力弱的。
注意:
國共是階級戰爭,八路頂多是個加了馬克思主義的李自成。而明清、元宋是典型的民族戰爭,所以有人把滿清比作日本。
如果有些人把階級戰爭和民族戰爭強行混淆,請不要跟我說話。
混淆獲得「基層控制力」的手段的,也請不要跟我說話。
不過事實上,民國也曾經擁有頑強的基層控制力,這得益於孫中山先生的「聯俄」政策,是蘇俄將興中會等各種黑幫改組成了後來的、具有高度列寧主義的近代政治團體-KMT。
由於紅色組織的基層運作,當時的北伐軍是相當得民心的,左派將軍樊鍾秀能夠帶著不到一萬人的部隊縱橫整個南國,並且得到百姓的夾道歡迎,這些都是農會等左翼團體基層運作的結果。
而1927年4月12日,常公出手清剿勢力日漸龐大的KMT左派(上面的樊鍾秀就是被他炸死的),將整個KMT基層的四十萬左派或趕走或屠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官僚真空。
KMT現代化的最後一次機會失去了:沒有基層,常公只能用地主控制基層,用團丁保衛基層。而他自己——呵呵不過是更高一級別的地主罷了,這和封建社會沒有根本上的區別,蔣軍只不過是減掉了鞭子的八旗軍。
而後紅軍起義,烽火燃遍江南數省,常凱申注意到,它的軍隊進入不論江西也好,任何一塊蘇區,都像到了國外,不僅糧食征不到,還經常有民兵出來打黑槍。他意識到自己的基層已經失控,而「組織」已經利用當年蘇俄建設KMT的方式,牢牢的控制住了基層。
因此常凱申要將紅軍所建立的一系列基層影響全部拔除,並建立起自己的基層勢力,於是乎他依託當時被紅軍趕出老家的地主和鄉紳,發給他們武器允許他們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還鄉團,開始對紅軍離開後的蘇區進行殘酷的鎮壓。如果說紅軍是山上生長的巨木,那麼常凱申此時做的就是將整座山推平,然後通過地主來控制基層——這和滿清別無二致。
事實上常凱申此時的做法是相對成功的,縱然他不得人心,因為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條件下,每一個封建王朝幾乎就是這麼做的,因此常凱申也脫不開封建君主的影子——只不過他有一張「共和」的畫皮罷了。古代皇權不下縣,民國的吏治也不下縣:每一個縣每一個村,幾乎都是地主鄉紳的獨立王國。
而1937年外力來了。那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兵鋒所及之處,常公那鬆散的基層一摧就垮。而日本要在中國站住腳,就要著手建立自己的基層班子,幾乎所有的地主鄉紳——就是常凱申讓他們去建設基層的那一波,搖身一變,成了日本人的維持會長。事實上,日本人來或者不來,常凱申失去基層的事實就在那裡,而此時來的剛好是日本人而已。
此時的組織剛剛被解開繩子還沒有發展壯大,當前期日本人在自己的佔領區征糧徵稅的時候,日本人不會意識到,這些糧草稅收,多虧了常凱申的4.12,才有一擊就毀、名存實亡的基層。
結論:抗日戰爭中不論民心在誰那裡,日本人和常公的基層控制力基本上是一樣的(地主可以姓蔣也可以姓汪),這個時候就要靠拳頭——日本人拳頭更大,所以民國只能被日本人摁在地上暴打。
相關:
蔣家王朝的慢性自殺(上)
蔣家王朝的慢性自殺(中)
蔣家王朝的慢性自殺(下)
蔣家王朝的慢性自殺(尾聲)
1944年交戰各方大致戰果——
共軍:+15萬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200萬人
國軍:-25萬平方公里,淪陷人口4450萬人日軍:賺了10萬平方公里(???)民心沒鳥用,所以國軍在8月份還丟城;民心沒鳥用,湯司令被老百姓打;站隊站贏了,但不想著收籠民心,經濟崩潰的政權,有哪個挺下來的。再典型的例子就是貨幣貶值,日本1941年時,1美元換4.35日元,1949年時,1美元換360日元,日元貶為戰前的1/83。再看看法幣,這戰勝國怎麼當的……
嚇得我以為是日本當了戰勝國,掉個書袋先:
如果民心沒卵用,請問中共是怎麼擴張到那麼多兵力?在敵後打下那麼大的根據地?
有人拿元、清舉例子,就是沒搞明白,民是分豪民與平民。中共的得民心是以平民為主,豪民為輔,與古代有所不同。
至於元、清對宋、明,在得平民心這點上,雙方是半斤八兩,所以關鍵就在於豪民之心。
漢人世侯在蒙古人的統治下過得很好,北中國的漢人士紳當然願意支持蒙古人。
清入關後,北方士紳也是選擇支持清的,南明又因為皇帝選誰,結果無法形成合力,自然難以對抗清
那麼古代王朝統治者是不是應該一味的縱容豪民?也不是的,因為朝廷稅役的承擔者,主要是平民,一味縱容豪民。
要麼是朝廷被豪民控制,最終奪走最高領導權
要麼是平民不堪壓迫,奮起反抗,朝廷可能在反抗中,被失去政權,或者是為了鎮壓反抗,進一步放權,豪民中的優秀者,擴張勢力,架空朝廷
要麼是面對外敵入侵,豪民不願出錢出力,平民又沒錢沒力,被外敵打敗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37736/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962141/
侵華戰爭時期,日軍如果能取得「民心」,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能在佔領區實現清政府式的穩定的統治,能實現「以戰養戰」,那就不是所謂的「小日本」,而是擁有幾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和近四億人口的龐大的帝國
可惜當時的日本做不到
抗日戰爭中民心沒卵用的話,敵後那麼多根據地,物資都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美蘇給的?
題主這不就犯了個基本錯誤。
一切戰爭,都是建立在本國人民群眾的基礎上的。這個基礎,可以是脅迫來的、煽動來的、欺騙來的、砸錢砸出來的、人民群眾自己覺醒的、給利益給出來的,但是不可能不建立在人的基礎上。而抗日戰爭有這個「人」,或者說民心的基礎,所以才能撐下來。因為民心決定的不是戰爭情況樂觀與否,而是能夠堅持的戰爭長度。國內眾叛親離,就算你部隊裝備單兵量子碎裂炮打對面現代武器,也不見得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反觀一戰德國怎麼完犢子的?水兵起義國內共運皇帝退位,俄國呢?也是類似的情況,沒民心的支持,就是這麼個德行。
而人民群眾的支持,對tg的影響,就是數額巨大的兵源、糧草供給以及一些情報上的優勢。所以,題主的假設一開始就不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是建立在人民群眾支持的基礎上才有戰果的。
對了,貼一張「果粉退散圖」
—————————————————————————問題描述提了下日本遺產和蘇聯援助,笑爆我了。蘇聯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跟國黨站隊的,這點基礎知識果粉都不知道?說難聽點,國黨當初一個美國爹一個蘇聯媽,現在為了意識形態,連媽都不要了?tg對於蘇聯來說就是個乾兒子,養大了要跟你叫板還不給你贍養費那種。
要不然東北那麼肥的日本工業設施,為嘛二戰戰後移交給國黨啊?
我這人答題一向不喜歡貼文獻,但是很多事實分析下就能得出答案的東西,某些人就像石樂志一樣。蘇聯要是真給了tg三億六千萬金幣或者任何形式的經濟援助,中央現在難道還要研究扶貧問題?要是給了任何形式的軍事援助,國黨那個戰鬥力,能撐四年?
不要高估刮民黨,這玩意兒除了推翻韃清以外,真是一點歷史貢獻都沒有,而且就算tg有蘇式裝備,刮民黨的美國貨能差到哪去?況且國黨還有tg完全一片空白的空軍。
所以,tg本質上,是贏於民心的(國黨爛也是一個原因),從抗日到解放,民心這個東西,是驅動tg打勝仗的源動力。???題主你明不明白,所謂民心是指戰爭雙方的民心?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區得民心,國統區失民心。那麼問題來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什麼時候得過日本人的民心了?
民心是什麼。
tg能存在的基礎是什麼。
請讀太祖全集
是階級矛盾,土地兼并導致的矛盾。
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
結果是貧苦農民,在飢餓線上掙扎,與其坐以待斃,何如起而拯之。
換做文言說法,就叫民心思亂。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任何能席捲整個地區,乃至於全國的暴動,無論成功失敗,背後肯定有深刻的社會矛盾作為基礎。
就拿太平天國來說、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兩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饑民,那麼多受人欺壓,對社會不滿,不怕誅九族的百姓,甚至是秀才。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彭德懷,家裡沒地,房子漏風,年關還在催債。
朱德、原名代珍,為私塾先生,步行2000里地去講武堂參軍。
陳雲,又名廖陳雲,父親還沒有出生就死了。母親廖順妹懷孕借宿在祠堂,被趕出來。
陳雲四歲時候逝世。由舅舅撫養成人。
至於農民起義暴動的成功失敗,主客觀原因有很多。
但是能產生暴動,就是統治者失去了民心。而暴動者獲得了民心。
不然為什麼要死也要抗爭?
至於抗日戰爭。沒有民心支持的抗日戰爭。可以看看1942。
湯恩伯失去民心,河南饑荒,仍然橫徵暴斂。結果被日本人長驅直入。潰不成軍。
八路在敵後,條件非常惡劣。沒有民心支持,肯定堅持不下去。
日本知道爭奪民心不如八路,因此勢力範圍僅限幾個大城市,開始製造無人區。樓主的意思是蘇聯和日本的裝備比美國爸爸的裝備要給力咯?!
羅斯福聽了會沉默,杜魯門聽了會流淚。這可以說是非常辱美了民心沒用tg在抗日就應該完蛋,湯司令在河南就不會被「刁民」害的丟城失地
這位答主 @h漢唐氣象 您只提了蒙古和滿清得不得民心的問題,卻沒提我大宋和我大明得不得民心的問題,這樣得出的結論,會不會稍顯草率?
你可以這樣理解:民心民意其實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有了民心民意才能提升生產力,才有可能提升軍事實力。題主的問題其實可以在「中國能否獨立贏得抗戰」的提問下找到答案。以及這個回答也能提供一些參考:為什麼清軍靠屠殺漢人能夠得天下,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嗎? - 白頭豕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227033/answer/77096052寫到這我不禁要念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問出這個問題肯定是壞不是蠢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寫的《華北治安戰》,本質上就是支持 @江東周郎 說的「對支持階層(實際上就必須是底層老百姓)的控制力決定勝利」的觀點的。
而且這本書直接點名了小資產階級跟中產階級的軟弱性與短視近利,導致了倚靠這兩者的政權根本上不存在實際支持,做不了任何事情,歸根結底是肯定了底層勞動群眾才是「民心和人民」的主體與主要因素。
倒楣的是抗戰時的TG在解放老百姓的思想,武裝老百姓的頭腦,所以日本人不管怎樣做、甚至國民黨反動派不管怎樣做,都沒辦法像今天的美國一樣,靠一群不懂階級而只知道愛國主義的紅脖子作支持,對全世界隨意發動戰爭。
民心在戰爭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戰爭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實力對比。這是非常客觀的敘述。
換一種說法,你要想要民心對戰爭起決定性作用,你就要有方法讓人民的力量能夠轉化成為戰場上的戰鬥力。
回頭說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其實這兩場戰爭對比就本身不合適,因為抗日戰爭是兩個國家的戰爭,你不能光考慮中國的民心。
事實很明顯,日本人的民心是非常確定,他們不管底層還是高層,都堅定的支持侵略,一直到今天都死不悔改。
因為日本完成了工業化改造,所以他們的民心士氣很容易就轉化成物資和士兵,直接投入戰場。
而中國當時是相當混亂的,軍閥割據,只是名義上完成了統一。但當時仍舊民心可用,蔣介石號召讀書人蔘軍,最後徵兆十萬將士,經過美國人的訓練,成為國軍的核心戰鬥力。
當時中日兩國的國力根本不成比例,照理來說中國必敗,最後中國贏了,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日本人犯了一系列的錯誤。否則中國要亡國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首先,日本侵略中國沒有頂層設計,沒有戰略考量,他們只是想啃下一塊來,然後讓中國承認戰敗割地求和。但中國政府自始至終都不願意割地求和,最後開始賭國運。演變成全面戰爭。
而且即便全面戰爭開始,日本方面仍舊沒有軍事上的戰略,日本本來可以按照當年蒙古人滿金人佔領中國的路線,先佔領華北,後佔領山西陝西,然後進攻四川,從北向南,佔領全中國,如果按照這個路線,不出三年,按照日本的國力是可以攻佔整個中國的。
但是蔣介石讓主戰場在上海開始,沿江撤退,節節防守,這個策略雖然笨,但最後是收到了效果的,南方的大量物資和經濟成功轉移到四川雲南,給中國的長期抵抗留下了經濟保證。而且依靠長江兩岸的地形,日軍的進攻被極大的遲滯。
這樣也還罷了,關鍵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繼續犯錯,如果日本當時明白和中國已經變成了不死不休的賭命,傾盡全力佔領中國,也不一定就不能夠做到,畢竟中日兩國實力對比實在懸殊。但是,作死的日本人後來開闢了對美戰線,偷襲珍珠港。這樣的戰略錯誤下,就再也沒有機會佔領全中國了。
日軍的主力部隊大部分是在太平洋被美軍消滅的。雖然中美關係複雜,但次救命之恩是真正不能否認的。
回頭我們再說日本為什麼會犯這樣一連串的錯誤,其實很多人都想知道,也有很多人總結,有的說日本人島民性格,本身就不懂戰略,但當時是有日本人清醒的預料到後果的,但都沒有辦法說服國家機器。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社會制度本身有問題,當時中國軍閥混戰,國家不統一,日本其實並不比中國強多少,他們內部矛盾衝突不斷,首相是高危職業,弄得不好就被殺了,軍人不聽從政府機構的,軍人下級不服從上級,海軍和陸軍不合,幾乎老死不相往來,而大家名義上效忠天皇,但天皇本身又羞羞答答,不捨得直接下令,最後的結果就是,這個國家名義上是一個統一的現代化工業強國,但其實根子上還是封建割據。每種勢力各自為政。最後的結果就是戰爭尤其是賭國運的戰爭這樣的大事,竟然屢屢犯錯。最後成為美軍的殖民地,日本到現在都不算是一個完整主權的國家。
回頭再說解放戰爭,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在三大戰役,而東北和淮海才是奠定國家命運的根基。
國民黨腐敗就不說了,民心喪盡,但共黨是怎麼把民心轉化成戰鬥力的呢?
在東北,林彪曾經被杜聿明趕到深山老林,但是,老毛是何等樣人物,制定的策略既符合史實,又擁有可執行性,林彪在東北背靠蘇聯,南靠朝鮮,都獲得了巨大的援助,對內搞土地革命。直接把農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對於農民來說,國共相爭,這種事情和我無關,即便我心裡向著共黨,但要我賣命可就實在犯不著,畢竟命是自己的,更何況農民又懂什麼國家大事,但是分了土地就不一樣了,如果共黨敗了,我的土地還會被拿走,而且還會被打成赤匪,這時候就只能跟著共黨拚命了。
在北方,蘇聯給了一些日軍的武器,而且一旦真的打敗了,還可以退入蘇聯界內,國軍是不敢真追過去的,
在南方也一樣,朝鮮的金日成當時出了大力,給了林彪和蘇聯一樣的待遇。共軍打敗仗是真的會得到朝鮮鼎力援助的。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今天的朝鮮臭不要臉的的賴上中國,佔了便宜還不領情嗎?因為當年確實欠人家的情,和朝鮮真的恩怨情仇幾十年,說不清了。
最後老毛政策有力,林彪軍事爭氣,把國民黨的精銳在東北包了餃子。這一戰,奠定了新中國的根基。從此林彪是中國軍功第一人。
淮海戰場上國軍就已經沒有士氣了,被少於自己的共軍包圍消滅了。北京天津就直接投降了。
回頭再來看,共軍通過土地革命,通過憶苦思甜,把民心士氣牢牢的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上。最後在民心的支持下,獲得全國的勝利。
當然共黨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共黨本身是一個現代化政黨,擁有最強大的基層組織能力。這個問題可以看一下我以前的一個回答,為什麼毛澤東戰勝了蔣介石。
回到主題,民心在戰爭中到底能不能其決定性的作用,最終要看能不能把民心直接轉化成戰鬥力,如果不能,民心就什麼都不是。
例如蒙古南侵,例如滿清入關,當時的中原漢族人口眾多,可是卻什麼也做不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朝代粉這種無聊的人?
※嚴格來說,抗戰勝利後的中國屬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嗎?
※各國歷史上都曾出台過哪些不夠嚴謹的律法?
※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可是為什麼在神話傳說中龍的地位普遍不高,而且還經常以坐騎的形象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