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
覺得建築結構工程師是一個沒有出路的職業!
不知道你心目中什麼叫做「出路」?
看了那麼多的雞湯,我來點乾貨吧。我是碩士畢業後,托關係在一個3000人的綜合甲級院做結構設計。但是我覺得做結構單調枯燥,更重要的是世界好小,可以不和外面的人交流,滿足不了我對事業的追求。所以我工作不到半年就轉向了項目管理。辦公室里的人,身邊的人都說我傻,好好畫圖的事情不幹,幹嘛去做屁用沒有的管理,收入還沒有畫圖的高;並且他們認為院里的領導都是踏踏實實畫圖提升技術幹了20多年甚至30年才當上領導的(殊不知這世界變化太快,需要的是適應市場的人)。
後來我們院所在的行業不行了,市場開始萎縮,院里謀求轉型,設計師都沒什麼活干,能做的就是在辦公室里干傻等著給活干。而我卻因為院里提升管理效率需要並且回來事卻得到了重用,做管理的過程中接觸了很多人,當了個小領導,不僅職稱上去了而且各方面收入也比較多了。這時候以前的人都羨慕我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後來我發揮行業內人對我人品和膽識的認可,開始自己倒騰一些項目,這時候才掙得比較多,眼界也開闊了。發現一個問題,做結構設計的世界是那麼的小。
現在我打算脫離設計行業,和朋友一起去投資玩玩。當然做技術的也有牛逼的,會來事的,倒騰的很好的;但是很少,而且年齡都很大了。這裡想表達的意思也不是做技術沒前途,扎紮實實做技術肯定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要把當今做技術和科研區分開來。以前是做技術的順便把項目攻關當科研做了,有的成了院士有的成了勘察設計大師。我們現在做技術是真的做技術,因為現在在基層做結構確實沒什麼高科技含量(不服請拍磚)。雖然很多人都有一個大師夢,其實大家都是普通人。何必以為自己自己會成為大師,總說行行出狀元,總說混到行業的前5%就絕對會有前途。都是混口飯吃,過得滋潤就不錯了。整個行業下行的情況下個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覆巢之下無完卵。也不是說你不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是大家要搞清楚自己奮鬥的方向,很多人朝著雞湯的奮鬥方向,畫出來的大餅的奮鬥方向,徒勞一生。下面我就說一點現實,其實也就是乾貨。關於什麼是土木行業大師、什麼是優秀工程師,我給一個與常人不一樣的定義。大師或優秀的工程師是指:政府官員、國企大領導、同行專家認可的工程師。這些人是靠優質的資源和優質的人脈堆積起來的。第一、作為大師要能夠給自己弄到或者參與到比別人更優質的資源(專門去拿獎的優質工程、標杆工程)才能留下比別人優秀的痕迹,要不然你做再多普通住宅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畫圖工程師,最多比別人多一點經驗而已;第二、大師需要行業內其他大師的認可,大師其實是一個圈,一起開評審會的時候,你說我牛逼,我說你牛逼,大家就都牛逼了(這點學術界更明顯)。實際意義在於你說你再牛逼畫圖再快,只會蒙頭工作,同行專家不認可你領導不認可你,那麼你就只能繼續自命清高,領導要用你的時候才會有尊敬你,因為你不是真正的大師。也有一種優秀,他的大腦傾國傾城,他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他的設計沒有瑕疵,這種優秀國家需要人民需要軍隊需要,無可替代。但我明白,臣妾確實做不到啊。第一: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的人都是牛人,應屆生中的佼佼者。佼佼者無論家庭富有還是貧窮最不該在乎的就是待遇。
第二:大型設計院做結構設計,如大馬院的兄弟所說,如能做超高層、大跨度、超限結構的建築結構(優質工程),你把你的個人和明星項目綁在一起,那你都是不一樣的。如做一般結構你也有大量的項目可以做,畫圖也充實,對於初期的成長非常有幫助。踏踏實實做,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建立起自己的行業地位(優秀工程師相當的厲害,值得人敬佩),那前途是一片光明啊(不僅名利兼收,而且有的設計院鼓勵名人在院里二次創業)。再怎麼不濟,也退而求其次當一個高級的畫圖工程師(旱澇保收,普遍來說日子也高於一般水平)。到了一定資歷,當不了所長、副所長、總工之類的,當一個項目負責人也不錯嘛。動態發展趨勢:設計資源會朝著大型設計院越來越集中,設計院越來越往高精尖的方向走,項目來源於大企業或政府投資的大型酒店寫字樓和公共建築以及房地產開發商的建築,行情不好雖然會有困難,但是相對可以持樂觀態度。第三:大型地產公司做管培生,工程管理方向。其一、房地產公司的核心業務是--融資、前期土地交易、立項審批、最後賣房變現,其次是中後期的修建,修建過程中的工程管理不是核心崗位。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宣傳做得好啊,多少優秀學子被被他們的「高大上」所吸引,蜂擁而上。其二、管培生就是做管理?你仔細看,新招的人都叫管培生啊(這難道不是X潔搞出來的怪招?)。管理方向當不上領導就是打雜或跑腿,你覺得自己綜合能力強費盡心思相當領導,你進去發現比你早幾年進去的前輩還在等領導走然後競聘上崗,領導還沒有走最後你先走了,你走了下一批又來了。其三、施工單位或許尊敬你,你也虐過設計院菜鳥,然而你脫離了這個崗位就沒人鳥你,你的領導也是一樣。其四、其實你的工作目標很簡單---中層的職業經理人,很光鮮亮麗哦,大家頭破血流競聘吧;不要擔心血不足,公司會給你打雞血的。動態發展趨勢:有泡沫,購買力不足,企業在利用資金優勢多元發展,市場萎縮,項目少,消化不了那麼多的項目,出人頭地有困難,甚至裁員的風險。也是往高精尖方向房展,需要真正懂技術的人來把控質量和品質。總結: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辯證對待。寫得太短,也難以解決這個歷史難題;我不是李開復導師,純屬個人簡陋的看法,自己提取信息,反對意見請保留。免責申明:為了避免誤導大家,我申明一點。大家都是普通人,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可能我的運氣好一點。普通人,追求的不是前途,而是日子稍微滋潤一點;追求的不是狂風暴雨,而是安安穩穩;能飛黃騰達那是命運眷顧,平平淡淡那才是常態。普通人,簡單生活就是幸福,如果每年各方面都有進步的話,10年後你一定會變得高級普通人。越努力,越幸運!不該問的問題不要問,問了對你沒有任何意義,答了對我沒有任何好處。歡迎大家實事求是的討論問題,有理有據有事實的說明問題。對於年輕人有疑問的,歡迎經歷過的前輩們為他解答。
最好多說自己,少說別人,讓別人總你自己身上讀取他想要的答案。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子就野了.
所謂的出路是指什麼,金錢,榮譽,地位,權利?
就金錢來說,普通崗位都應該是工薪族,不參與管理經營幾乎不可能有大額的分紅。如果還不理財不投資,絕對是日子越過越苦的(相對來說)。混混職稱,考些證書,能稍微增加年收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類三四十的苦逼工程師身邊不勝枚舉…希望不是我們的未來。就亂七八糟的來說,有本事的話可以跳槽到其他企事業單位,通俗意義上來說,業主優於設計優於施工優於監理。賺錢角度來說的話,還真不好說,各行業的水都不淺。另外,技術離不開科研,科研離不開課題經費,更離不開超大項目,天天畫民用住宅,三跨十米小橋的畫圖匠千萬別說是搞技術的。隨便說說,且隨便看看:曾經房價瘋漲的那些年,我是親身經歷了,眼看著單價從5k,10k,15k,20k,25k,30k,35k,40k一步步的漲起來,雖然增幅步子越邁越小,奈何基數已然很大。但是 如果你沒被「社會進步」的大步甩開,那麼你現在應該買得起!其中一個核心就是:個人價值的增幅必須趕得上「社會進步」的速度,否則不淘汰你淘汰誰?你可以偶爾落下,但不能一直落下,否則不淘汰你淘汰誰?你身邊有沒有這麼多年任由世界變遷依舊每個月靠死工資過活人?甚至這份死工資這麼多年幾乎都沒漲過,甚至沒有退休工資漲得多!我身邊有很多!很多!很多!領著十年前的工資,卻活在當下,嗚呼哀哉,不知道說什麼了。說說我第一個房子吧,03年買房手續辦完30w,去年240w出手的。漲的多嗎?真不多…30w做投資,12年也有這麼多了。何況買房子可以貸款!不需要我有30w,花幾萬就搭上了「順風車」,還貸壓力大?能貸出來,就有基本的償還能力,第一第二年壓力確實大,各方吃緊,唯有堅持,撐過第二年就會發現,天空飄來五個字:這都不是事。曾和朋友開玩笑,我說:十年前你騎自行車,混到現在,怎麼也有汽車開了吧,十年前我開普桑,現在不換個BBA之類的,都對不起十年前陪伴我的普桑。
另外一個朋友,在那破公司幹了多年,每年漲個幾百,我問他幹嘛不跳槽,他反問我:去哪?……我特姆哪知道你能去哪,這事只有自己清楚好嘛…別坐了大半輩子辦公室,畫了半輩子圖,暮然回首,都不知道自己想去哪,想幹嘛…當然,你還要十分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能幹嘛,說得難聽點就是:戰五渣就做好畫圖匠這麼有前途的工作吧,至少短期內餓不死…同意
就目前來看,土木工程畢業生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市場需求量,從事結構設計的畢業生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2014年房地產調整。結構設計師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任何一個職業都有發展的可能性。結構設計的競爭壓力是比其他行業大了些。但萬事開頭難。現在好多老總以前都是乾結構設計出身的。關鍵在於你自己的選擇。點題一句:換個行業換個身份也不見得就有發展。中國社會裡職業的發展就是從人群中擠出去!
認真的思索下 個人覺得 結構設計師的出路有三條第一,考證,評職稱,在大院或者審圖單位做個總工養老。第二,去建設單位,從甲方設計師做起,然後設計部經理,開發商副總經理。。。。這是一條不歸路,去了開發商再回來可能性基本為零。
第三,高校任教
可能是十年混亂的黃金時期讓大家對建築結構這行油水期待太高。覺得一入行就有高收入是一種常態。但想轉行的人會發現,能力不足,在哪個行業都只能是利益末端,哪個行業都有其缺憾。一本萬利的工作,好像沒有吧。
我11年畢業就開始做建築結構設計,我一直都很想轉行,但是迫於生活壓力還是堅持畫圖。現在房地產不行了,我想真的到我轉行的時候了。
建築結構工程師的出路,是我一直研究的課題,因為我也是一名結構工程師
如果覺得覺得建築結構工程師是一個沒有出路的職業的話 為什麼當初選擇這個專業呢?我一個朋友,建築師,從剛剛畢業,現在做到地區專業帶頭人,這中間的艱辛,拼搏,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概括。
你準備的夠不夠充足,選擇的夠不夠多。
專利是否準備了? 這個行業的先進技術 有哪些?
只會做住宅廠房的渣渣畫圖狗要混不下去了,求指條路
不做「躬」程師,我們要做「攻」程師
(1)我之前參加一個社群,要繳費199,可能對不少習慣免費的人來說,這不划算。但有的人就不這麼想,一些人很用心地在裡面寫留言,然後被點贊,頂得很高。同時,他們順便在留言里介紹自己,推薦自己的公號,以及經營的社群。通過這種方式,他們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粉絲。試想,199的宣傳費是不是很便宜?僅需199,就可以使用別人的大平台宣傳自己,超划算,對不對?這就是典型的「花少量的錢,賺更多的錢」的邏輯,但前提是要花錢,我們要先邁過這個坎。
(2)前段時間,我看到一篇文章,寫得挺好,隨手讚賞,在備註欄,我有意留了我的微信公號。一兩天後,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朋友圈看到了我微信公號上的文章,覺得寫得可以,再加上之前讚賞留下的印象,就轉發了我的文章,並關注了我的公號。這就是一小筆讚賞費帶來的連鎖反應,其實就是「花少量的錢,賺更多的關注」。
(3)我們健身房有個教練,比較火爆,很多學員找她做私教,我一直在想,她為什麼這麼火爆,很漂亮嗎?不是。那有什麼不同?觀察一段時間發現,她經常跑出去上課,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學了很多新知識,新方法,有理論,有實踐。回來後,就可以用在學員身上,幫助到學員,當然她收費可能也更高。這也是「花少量的錢,賺更多的錢」的例子。這其實是一個良性循環,但當大家都在同在一條起跑線上的時候,有這些意識的人,才會先邁入這個正向循環圈。
前面這些例子好像都和錢有關,但其實,錢不是最關鍵的,意識才是,不信,接著看。
(4)一名資深獵頭曾經提到一個方法,通過和各種專業人士聊天,他積攢了很多對各專業的認識,雖然不紮實,但夠前沿,足夠撐場面。在面試其他技術大牛的時候,他很自然地拋出一些專業問題(也許也是他的疑惑),這些問題都是其他大佬目前在關注的方向,所以那些被面試的人會肅然起敬,覺得這個獵頭Level很高,仔仔細細地回答這些問題,當然,可能也解答了獵頭的疑惑。
(5)有位教授也提到過類似的方法,當他要了解一個方向的時候,就找這個方向的專家聊,這些專家會迅速地為他指明大框架,並確定好邊界。有了這些框架和邊界,再學起來就很方便,因為你知道自己在哪,要到哪裡去,甚至也知道該選哪條路,所以事半而功倍。
現在很多大V開講座,開專欄,號稱只用兩三個小時,就能將他畢生所學、或者某個秘訣傳授給你,這當然只是一個噱頭,但好的講座以及專欄確實可以為你指明一條方向,這是很有意義的。即使是優秀的、學習能力很強的人,也應該善於使用這種路徑,否則,要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找到一條方向,是要花費很多時間的。
這幾個例子,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如何更快地成長,如何做更有價值。
以前,我們總是講,不要著急,慢慢來,功到自然成,功不唐捐…沒錯,老工程師總是這麼教育我們。這些也許沒錯,但如果不夠快速的話,我們可能會丟掉機會,雖然我們最終也掌握了知識。機會不是自己消失,而是被更快的人搶走。
所以,老工程師的話,我們不能全聽,每個時代,自有其特點,每個人才,也有不同的成長路徑。很早以前,我就想,循著大師的老路,究竟還能不能成為一名大師?其實,這是一個偽問題,因為這樣的路,已經不存在了。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但這裡的路,絕不是成為大師的路。
既如此,走在老路上的我們,也要去摸索一條新路,在這條路上,即使Fail,我們也要「Fail fast,Fail often」,在快速迭代中,探出個究竟。注意,「快」不是投機取巧,不是避重就輕,而是直面生活中的問題,是積極,是靈活,是進取的心態。其實,仔細觀察這個社會,那些「快」的人,那些進取的人,總是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就如之前講的幾個小故事。以前常說,「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但在這個充滿變革的社會,快魚連大魚都可以吃掉的啦。
再往上延伸一個層面,這其實是對待工作以及生活的態度。我們是選擇「攻」,還是選擇「躬」的問題。我們稱同事為工程師,我們也自稱是工程師,但我們究竟是做「攻」程師,還是「躬」程師,也許還需要仔細思考,重新評判。
下次,當再有人喊「X工」的時候,我們就要想一想,他喊的是「X攻」還是「X躬」?
如果您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決定,要做一名真正的「攻」程師,但一時沒想好,該如何開始?不用擔心,我已經為您考慮過了,就從《重新認識價值》、 《重新學習投資》、《重新認識寫作》開始吧。
PS,上面這些文字,是我在我的公眾號「JIE構生活」中分享的。其實,很多問題都源於我們的意識。如果思路打開一點,我們也許可以做更多的事。
沒有垃圾的職業,只有垃圾的從業人員
腳踏實地的做吧
改做橋樑結構、地下結構或水工/海工結構工程師。
任何職業都有出路,結構師來說,可從技術到權威,或到業務,或到導師,或到老闆,或到偏執狂(如果那也算出路的話)
瓶頸期,工作誰都可以換,也沒有對錯,問題是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在我看來,換一份工作也換不了自身的矛盾
什麼叫沒有出路?
剛工作半年的怎麼辦???哭~~~
推薦閱讀:
※高溫後的混凝土拉伸行為的應力應變關係,應該如何進行描述?
※框剪結構在建模時,梁通過剪力牆(在框架結構的若干跨內嵌入剪力牆)和不通過剪力牆有何區別?
※如果一位結構工程師穿越到古代,他能建造出怎樣的建築?
※為什麼要對梁端彎矩調幅?而且只對豎向荷載調幅?橫向荷載不調?
※建築設計事務所裡面有沒有結構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