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學會看生命體征監護儀和常見的醫院化驗單?

非專業請不要誤導,謝謝。


you can"t

because

普通人如何看懂代碼?

普通人如何看懂設計藍圖?

普通人如何看懂世界名畫?

普通人如何看懂交響樂譜?

既然是普通人,那麼純靠興趣愛好和刻苦努力是必然達不到專業標準的對嗎?

如果你說我不需要達到專業標準,那麼眾多苦學多年擁有執業資格的醫護技都有可能犯錯誤甚至出事故,你真忍心用自己二把刀的知識給自己診治?

同意上面朋友說的,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干。

請相信你的醫生,請不要去自行百度。

如果你信不過你的醫生,請換一個醫生。

這是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忠告。

每個醫務工作者也都是患者,我看病照樣挂號排隊交錢,我對檢查結果和診療方案也有過疑慮。

我不排除醫務工作者有的道德敗壞,但我仍然相信醫療體系。

對於某個醫生,某家醫院,他們行不行我不知道,但他們肯定比我行。


簡單說一下血液學涉及的一些常規檢查的化驗單。

1、血常規

1.1血常規幾乎是所有實驗室檢查裡面最為常規的一項檢查。對於血常規,大部分情況下你可以關注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

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減少就是統稱的「貧血」,但是由於不同貧血的特點,兩者的減少程度會有所不同,比如缺鐵貧血紅蛋白減少甚於紅細胞,而巨幼貧則紅細胞減少較之血紅蛋白要甚。另外,也需要鑒別生理與病理性減少,如妊娠中後期血漿容量增多,血液被稀釋。病理性貧血,重要的是需要找出病因,是生成過少?破壞過多?還是各種原因失血?這些需要交給臨床醫生綜合判斷。因此,貧血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病名而同時是一個臨床表現,貧血的治療更重要的是需找病因,根據病因來進行對症治療。紅細胞增多絕大多數也需要需找病因,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這種疾病是一種骨髓增殖性疾病,常伴隨有白細胞、血小板增多。

白細胞受機體影響較大,經期,飯後,劇烈活動,緊張疼痛等都會造成白細胞增多,一般而言,臨床上白細胞增多最常見於各種急性感染,而白細胞增多或者減少也是判斷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手段。另外白細胞增多/減少也是許多血液病或者風濕免疫病的重要指標,需要其他檢查進行鑒別。

白細胞分類另述

血小板是反映機體出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血小板減少需要尋找相關原因。生成障礙?破壞或消耗過多?分布異常?對症治療。血小板增多不常見,反應性增多主要見於急性大出血、溶血等。原發性增多多見於真紅細胞增多症,慢粒等。需要其他檢查鑒別。

1.2、白細胞分類

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這五種細胞在外周血中的不同生理功能,決定了他們在不同的病理狀態下會發生數量或質量的變化。除了血常規中的檢查,血液科常會採用油鏡下外周血圖片進行分類,主要為了避免全自動血分析儀的某些數據誤差。

中性粒細胞增多或減少和白細胞增多減少的臨床意義大致相同。嗜酸性細胞增多多與變態反應或寄生蟲有關,也有部分白血病會增多。減少少見。嗜鹼性細胞增多多與血液病有關,減少一半無意義。淋巴細胞增多多與病毒感染有關。減少多和藥物或者射線有關。單核細胞臨床意義不大。

1.3,、其他

血常規中另外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網織紅細胞(Rct),網織紅可以比較敏感地反映體內的造血狀況,網織紅減少常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同時,Rct也是貧血患者治療的重要觀察指標。

臨床上,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三者中兩者或者三者都減少,往往需要警惕,進一步檢查,我們很多白血病患者都是從血常規發現的蛛絲馬跡。

2、骨髓細胞學

這個直接問血液科醫生吧,別說你看不懂了,估計絕大多數非血液科醫師都看不懂,不多說了,實在想看就直接看結論就行。

3、凝血功能

除了血小板外,主要包括APTT、PT等,APTT和PT是鑒別內源性還是外源性凝血活性異常的重要參考指標,FDP和D-二聚體則是反應原發性還是繼發性纖溶活性異常的重要參考指標。結合臨床。

4、血型與交叉配血

直接看結果

以上是血液學涉及的一些基礎的檢查,至於FISH,流式細胞學等這些就不在這邊說了,直接諮詢專科醫生。

其他檢查就讓其他同道來補充

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任何單一的檢查結果都不能說明任何問題,臨床上對於一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在參考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後的結果,因此,對於任何實驗室檢查的異常請諮詢專科醫生。

以上僅供參考,不做任何依據,轉載請私信聯繫。

以上


你可以考慮買一本診斷學,學習下血壓,血氧飽和度,簡單心電圖,了解近百種化驗,明確其目的,正常值以及非正常值的意思…

何必呢,有這時間,干點啥不好,專業的東西還是讓我們專業的來吧…


一般的心電監護儀主要顯示幾項生命體征:

1.心率 一般位於心電監護儀顯示的最上方,但不同品牌的監護儀顯示位置可能存在差異。正常的心率為60--100次/分,稍高或稍低於正常值尚可接受。但如果陪人發現病人存在異常表現,心率持續顯著升高或下降至50次/分以下,應馬上呼叫醫護人員。但應注意心電監護儀的心率多為計6秒心率*10得出每分鐘心率,因此心律不齊患者的心率顯示波動會較大。

2.血壓 會顯示為血壓或Bp,正常收縮壓在90--140mmHg,舒張壓在60---90mmHg。顯示格式為90/60mmHg。一般為護士巡視時同時測量。體位影響測量值。

3.血氧飽和度 就是夾手指頭上那個小夾子傳遞過來的數據,一般在95%以上。可因為夾同個手指時間太長或接觸不好出現誤差,這種情況下會在屏幕上提示脫落或錯誤。如果持續低於90%應呼叫醫護人員。

4.呼吸頻率 正常值為14-20次/分。也會因病人活動狀態受到干擾。

以上正常值均為成年人正常範圍。


看懂和診斷疾病是兩個概念,很多化驗單結果正常不代表你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所謂的正常值即參考範圍是根據95%的正常人群可信區間統計出來的結果,另外有5%的人可能是正常的,但是不在統計範圍內罷了。結果不正常也不代表你有問題,因為有很多影響因素,所以必須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的檢查綜合分析。這個不是看一兩本書能解決的問題,必須經過醫學院專業的學習和醫院系統的培訓才可以,所謂術業有專攻,普通人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在這種專業問題上,專業問題交給專業的人去解決。


臨床癥狀體征為前提結合各項針對性的輔助科室檢查 重點在前半句


監護儀一般你會看到心率,氧飽和度,血壓的數值等等,你首先得知道各種正常值,例如心率60--100次/分,這是正常值,如果出現異常還得再結合臨床進行分析,各種化驗也是一樣的,不僅僅拿張化驗單就能說明什麼,都得結合臨床,所以醫院是一個各個科室相互協作的單位,檢驗科等多個科室協助臨床科室診斷治療,所以普通人想看懂這些,真挺難的。


通常儀器的各項指標顯示,及常規化驗單,你百度一下,明白各項指標的生理學意義,及正常的指標範圍,再加上稍微用些心,就知道了。所謂,隔行隔山,大概就是如此了。(久病成醫)


一個大坑,先佔著,明天拍些化驗單來答。

------11月2日更新

今天老師送我一本書,覺得不錯,推薦


推薦閱讀:

為什麼醫學上的學科英文大多以-logy結尾?
冬病夏治 到冬天后怎樣證明是夏治治好的而不是別的原因?
往傷口撒尿有什麼科學依據?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有科學依據嗎?
女子去黑診所拉皮,創口無法縫合,會出現什麼後果?

TAG:健康 | 醫院 | 生活常識 | 醫學 | 醫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