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跟風喜歡張國榮?為什麼張國榮的跟風狗最多?

明明有些人連他一首歌都沒聽過,一部電影都沒看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跟風喜歡他?在張國榮那個時代不止有他一位巨星,為什麼張國榮的跟風狗最多?


回答你的問題先要將張先生的粉絲進行分類。

第一類是在張先生生前就忠實於他的前榮迷,這部分人目前大多事業有成,而且以媒體、文藝事業、教育事業從業者居多。上世紀80-90年代,大陸的環境與香港有著顯著差異,能夠獲得香港明星資訊的大部分屬於精英階層或者生活優越的階層。普通大眾在90年代初期的工資水平不可能支持他們購買正版唱片,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更是不可能。張先生90年代已經淡出樂壇,沒有進軍大陸市場,因此張先生在大陸的粉絲一定是屬於精英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從事文藝出版事業,能夠輕易獲得香港方面資訊的一群人(這一點和四大天王的粉絲成分不同,四大天王進去內地市場,其粉絲群體更為平民化和大眾化)。這些人在張先生去世後成為掌握話語主動權的人,並且藉助他們自己的平台(舉辦影展、紀念專題、出版物)表達自己對偶像的思念這是無可厚非的。

第二類是在張先生去世後藉助傳媒開始認識張先生並喜歡上的後榮迷。這一部分榮迷可以說是現在互聯網內活躍的主力軍。第一類粉絲目前雖然掌握話語權,但已經不是活躍在大眾網路內的主力,而通過他們的宣傳引導而產生的「後榮迷」群體成為一支中堅力量。這部分後榮迷大部分是在校學生,以大學生群體居多,也有部分高中生。他們從各類影展、書籍、紀念活動渠道認識張先生,並發現其藝術成就中的閃光點、為人處事中值得尊敬的部分。通過重溫電影、訪談等內容重新認識張先生,並成為中堅粉絲,積極致力於宣傳和繼續發揚張先生的藝術精神。張先生本身的藝術生命成就大部分屬於演藝事業,欣賞他的人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藝術細胞和文化底蘊基礎。無論是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還是王家衛導演的諸多電影,相信不是有文藝追求的人都是很難喜歡的。所謂物以類聚,能欣賞張先生成就的這部分青年群體聚集在一起成為當前張先生粉絲的主力。這部分榮迷基數比你想像的要大的多,參看百度貼吧里張先生的幾十萬粉絲數(當然,這裡面肯定摻雜著你所謂的跟瘋狗,但真粉比例絕對大於跟瘋狗)。

第三類,就是你所謂「跟瘋狗」,也就是對張先生了解並不深入但只是隨大流跟風紀念的偽粉絲。所謂跟瘋狗,實際上就是缺乏自己主觀判斷能力,隨著主流媒體聲音搖旗吶喊的一群。這一群體大部分學歷層次較低,也不是消費的主導力量,只是在網路平台尋找存在感。這一部分偽粉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張先生的真粉絲基數確實很多。所謂跟風,也得有風可以跟啊。任何當紅的,粉絲多的偶像群體里都會存在這麼一部分群體,為了和大家擁有共同話題,明明不喜歡但是迫於群體壓力也以粉絲自居。在你眼裡,張先生的「跟瘋狗」很多,只能說明他的真粉很多,形成了一定的風潮,所以才會有被迫跟風的跟瘋狗。當然,還因為和張先生本身合作過的幕後人員、明星大多記得他的好,一到紀念日子就會想起他,懷念他。跟瘋狗看到明星懷念,默默的跟著點個蠟燭什麼的,也沒妨礙到任何人吧。

我想說的是,時間洗禮,風采會留抵。跟瘋狗畢竟只是一時的,你看的慣也好,看不慣也好,他們都很快會消失。假設有跟瘋狗能跟風5年10年,那也已經和真粉無差別了不是嗎?


哎,這種問題我已經無法吐槽了。

匿名回答,不想浪費太多時間。

也許真的是跟風,也許是情懷導致,很多並不熟悉張國榮先生的人,會不由自主的對其產生緬懷,但至少,肯定知道這個人大概一些事,你不可能說毫無緣故吧?

可能是突然看見他的事情,很感動,又或者聽到了什麼,比如去年的十周年辦的那麼大,雜誌封面也有。

為什麼不能從那時候了解並喜歡上他呢?

真的,什麼時候我們能少評判別人的行為,尤其自己什麼都不清楚

沒有任何調查居然敢發言提問下斷論?

「張國榮跟風狗最多」

其實,跟風提出這種爛透了的問題的人,才是所謂的跟風狗吧

over.


推薦閱讀:

那些年關於張國榮的事。?
在你不了解張國榮時 ,對張國榮和榮迷有什麼誤解?
因為張國榮先生你有什麼改變?
張國榮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還是很多只是盲目跟風?
如何客觀評價張國榮?

TAG:明星 | 張國榮 | 跟風 | 粵語歌曲 | 港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