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歐洲多國語言的捷徑真的是從拉丁語學起?

源起田中芳樹的《藥師寺涼子怪奇事件簿》中的一段話,請大家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我的上司很快就讀出我的心思,她拿著攤開的內頁插圖,看著我的臉笑了起來。

「精通21國語言乍聽之下似乎很厲害,其實並沒有什麼好稀罕的。」

「你自己也是因為精通法語才會被派駐到國際刑事警察機構的吧。」

「不只法語。」

我的上司簡短昭告。

「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拉丁語,至少交談不成問題。」

聽得「除了日語以外什麼也不會」的我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你是怎麼學會這麼多語言的?」

「很簡單,先從拉丁語學起。」

「拉丁語不是最難學的語言嗎?」

「所以才需要先學,學了拉丁語之後,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全是從拉丁語衍生出來的,文法相同,字彙也相近,一下子就能輕鬆學會。」

「輕鬆啊………」

這下子我連嫉妒的力氣也沒有了,會想到先學拉丁語的這個做法,根本不是像我這種凡夫俗子所能及的。

請問大家,真的像涼子說的那樣: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全是從拉丁語衍生出來的,文法相同,字彙也相近?


謝奶爸邀。看過各位吐槽之餘,覺得有點不對勁——我想請問,題目中的「捷徑」二字,在田中芳樹的對白裡面出現過么?這對白有過任何絲毫的暗示說,涼子學習拉丁語是件容易的事情么?我的拉丁語水平可能連十分之一瓶子醋都算不上,不過我還是願以一個不可知論者的榮譽起誓:拉丁語並不好學,我更願意將先學拉丁語再學其他四種語言算做 learn them the hard way。但是我絲毫不懷疑這樣做法的可行性,理由很簡單:「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全是從拉丁語衍生出來的,文法相同,字彙也相近」這話真的不算錯。有答案將此與古漢語和日、韓、藏及現代漢語之間的關係並論以證其荒謬,雖然機靈,卻站不住腳。法意西葡四國皆曾為羅馬帝國領土,四語均脫胎自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也就是拉丁語尚健在時普通人所操持的「白話文」方言。義大利語前身是義大利北部佛羅倫薩-托斯卡那地區的拉丁方言,西班牙語前身是西班牙中部卡斯蒂利亞地區的拉丁方言,葡萄牙語前身是西班牙西北部加里西亞地區的拉丁方言,法語前身是法國北部的拉丁方言。當地人的口音塑造了當地的通俗拉丁語方言,同時又在漫長的歷史之由於貿易、入侵、社會變遷而受到影響,才逐步發展成了現在的模樣。一定要類比的話,假如唐朝廢掉漢字改立拼音,而唐亡後中華大地上再未曾建立過一統海內的中央政權,那麼現在大概會有晉語、趙語、大理語、西涼語之類,它們必然「文法相同,字彙也相近」,學習已經消亡的古漢語也必然會對學習它們大有助益。不過,就像我說的,與直接學習晉語、趙語、大理語、西涼語一樣,那一定也會是 the hard way。The hard way 最大特點也許應該是缺乏短時間內能看見的成效,可是學習方法這種事情因人而異,如果喜歡,為什麼一定要有短時間內看得見的成效?

(來源:維基百科)此外題目里(學會拉丁語就容易學會)「歐洲多國語言」這一說法同樣誇大了涼子或者說田中芳樹的原意。歐洲有很多語言,其中意、西、葡、法、羅馬尼亞語及其諸方言算是拉丁語的直系後裔,學習拉丁語對它們毫無疑問有所幫助,其他諸如德語、俄語、丹麥語、瑞典語、冰島語、阿爾巴尼亞語乃至希臘語只能算做拉丁語的遠親,學習拉丁語對這些語言幫助不大;而芬蘭語、匈牙利語、巴斯克語、馬爾他語根本和拉丁語一點血緣都沒有,學習拉丁語對學習它們並沒有任何用處。


我講一下我的經歷,希望有參考價值。

我對漢字文化圈的語言研究比較多,這些語言包括漢語、日語、韓語、越南語。

日語、韓語、越南語中都含有大量的漢字詞,它們的發音都繼承自中古漢語。

我先是學習了日語、韓語,在學習越南語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漢字詞的發音,我學習了中古漢語。

學習中古漢語後,我掌握了中古漢語與越南語漢字詞讀音之間的對應關係。這使得我在閱讀越南語時能夠更容易地猜出漢字詞的意思,也更容易記住越南語的漢字詞。

但是,由於我中古漢語本身也不熟練,而且根據讀音的對應關係來推導發音是需要思考的,所以,在需要快速反應的場合(如聽說),我依然遠遠稱不上熟練。

而且,越南語也並不全由漢字片語成,學習中古漢語對漢字詞以外的部分並沒有幫助。

羅曼語族中,拉丁語的地位類似於中古漢語,西班牙語、法語等的地位類似於漢語、日語等。

(當然,漢字文化圈中各種語言繼承自中古漢語的只有辭彙,而羅曼語族的各語言從拉丁語的繼承的除了辭彙,還有語法)

學習拉丁語對學習羅曼語族各語言的作用,與學習中古漢語對學習漢字文化圈各語言的作用是類似的:

1) 它能夠讓你對語言的理論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 它有助於子語言中繼承自共同祖先部分的識別和記憶;

但是

3) 它對於各子語言的熟練運用,以及各子語言中並非繼承自共同祖先的部分的學習,幫助不大。

所以,如果你學習語言的目標是以研究為主,那麼學習祖先語言的幫助很大;

如果你學習語言的目標是以應用為主,那麼學習祖先語言的幫助有限。


這一段話槽點太多基本是在瞎扯就不多說了,學習多門語言這一類的問題其實都不適合回答,因為人和人太不一樣了,意志力不一樣,記憶力不一樣,理解能力不一樣,學習目的也不一樣,幾乎是不可能找出最好最快的學習方法。不過這個問題倒是不太一樣,關於學習的路線,這當然還是有捷徑可走的。一開始學拉丁語不能說有多差,但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至少我覺得我的辦法要好一倍。

我的建議是從資源最多的語言開始,堅持用學過的語言來學下一門語言,再用下一門語言來學下下門語言,依此類推,當然路徑也可以分岔(甚至循環)。總而言之就是不要用中文的教材,這樣的話在學習的過程中至少可以鞏固上一門語言,如果上一門語言的能力還不足以看懂教材,那就不要急著前進。

焗個栗子,假設英語已經不成問題,可以找英語寫的教材來學德語,然後找德語寫的教材來學西語,假設西語看書交流還成問題但沒動力全馬力繼續了,又想再學下一門,就退回到德語來學另一門語言比如葡語和土耳其語,當然也能不完全放下西語,直到西語足以接受挑戰了再繼續用西語寫的教材去學巴斯克語,走到這一步就可以腦花爆裂了,謝謝參與,再見。

總而言之,這個方法可以保證學習新語言的同時鞏固舊語言,即使新語言半途而廢了還是有收穫,所以說效率至少高一倍,而且通過這個挑戰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上一門語言到底學得怎麼樣,此外還有個好處就是能避免自己像小說里那樣太輕浮的吹噓自己「精通」的語言數量,如果不能用一門語言學另一門語言,那離「掌握」都還有十萬八千里,就別說「精通」了,比如在這個栗子里主人公的墓志銘上可以寫「掌握了英語西語德語,死於巴斯克語」,看到了嗎,只有非葉結點才能算進去。


其實會這些語言中任何一種都能觸類旁通,實在沒必要先學一個無法與人溝通的死語言拉丁語浪費力氣。

我有個朋友學法語的,他學起西語覺得非常簡單,在我們西語班其他只有英語基礎的人裡面,是最好的學生。

我會一些西語,去義大利和法國的時候,基本的標誌、菜單、商品展品簡介等等都能看個大概,因為真的長的好像。。。。

不過口頭上的交流不認真學是很成問題的,我至今還是個啞巴西語。。。之前抽風的在某外語培訓學校聽過一個六元六語的講座,填鴨子一樣的給我們講了法語和義大利語的發音,因為那時已經有了西語基礎,當時聽了覺得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發音規則還算類似,但是法語和他倆差別大很多;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一個人很精通西班牙語,學義大利語應該比較容易,學法語會相對難一些。

葡萄牙語不大了解,但是我本科在外語學校,我們學校是「西葡語系」,據我認識的學長說會西語能看懂葡語的60%左右。(P.S 拉丁語系的語言發音都極其規則,就算你什麼都看不懂,只要學會了發音規則都能照著讀,這點比英語強很多)

至於拉丁語,如果是為了學這些「活」語言,何必捨近求遠學他呢,費半天勁還是無法和人交流,直接上手學其中一種豈不是更快捷實用。


贊同大多數答案,但一邊倒的立場或許幫助不夠:) 我恰恰是學了拉丁語再學德語,過程無比享受(更多是後來糾正德語老師語法的過程無比享受),建議如果有折騰的餘力不要錯過。我學拉丁語的契機是學校歷史系偶然開課,那時本沒有學德語的打算,所以也不存求取捷徑的心念,後來反證「捷徑」卻另有一番滋味。

注意樓上也提到,德語和拉丁是遠親,但我依然受用無窮,可以想見用拉丁語來學法語和西語的人的快感。班上其他的歷史系的同學似乎學過法語,對他們來說是古典法語課。

本人理科,旁聽拉丁語不求甚解(既沒有閱讀文獻的動力也沒有考試壓力),但對其語法框架比較在意,幾年之後的現在已經不記得什麼「阿莫、阿馬噝、阿馬忑」,各種語法現象卻一直奉為圭臬,學外語事半功倍。倒不是說可以直接閱讀,而是可以無障礙自學三外四外的語法書……

聽起來這功能完全是廢的,語法無用嘛,在國外生活過的同學肯定更加有體會,畢竟重要的是口語聽力,但其實至少不應該忽略語法的兩點益處。

一是給予我們自學能力。我的認知中外語就兩部分,語法加單詞。語法的熟練可以消除對【未知】的恐懼感,即再也不會為報刊書籍中的張牙舞爪的句型而困擾,剩下來的只需慢慢攢單詞。這意味著什麼呢?一門語言的邊界已經被探測完畢。被動是什麼形式,虛擬式長什麼樣子,間接引語怎麼處理,甚至連小品詞都有粗淺覆蓋。之後這門語言再也翻不出新花樣。掌握語法和能說會道相隔天淵,但骨架既已分明,添膘就輕鬆。我的德語和日語都是先通讀語法書,再藉助字典+有聲書自學。老師當然也不可或缺,但是用來問問題的,比如為什麼一句話只能這樣不能那樣,免得太鑽牛角尖。我沒有從老師那邊獲得比語法書更多的給養,多數老師回應以上問題還是放大招「固定搭配」,所以只能自己靠字典在文章中琢磨。

二是,成年人學習一門語言,最缺的是【時間】。孩童的語言學習方法自然好,但多年母語環境和家長輔導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即便是在國外的語言學校,脫產也得一年的時間。所以高屋建瓴地建立對一門語言的全局認識,然後各個擊破弱點,這應該是成年人最有效率的學法。而且我不認為母語式教學(用德語教德語)是一個好辦法,因為這是要我們捨棄全部英語積澱,試圖回到嬰兒狀態,太過無效率。

【扯開蜘蛛網回來點題。。】學完拉丁語後,可以多快時間搞定三外四外的語法書呢?我看完德語語法書用了一整天(功能動詞跳過,虛擬式沒有太理解,變格變位當然只看懂原理)。看之前找德語系同學用兩個晚上教會我全部發音。在單詞量大概不過幾十個的情況下,顯然是無法看懂語法書上99%的例句的(況且我那本也沒有例句的翻譯)。對於不知道構詞法的新手,認識單詞也很困難。所以選擇放棄例句,只看概念,同時做大量標記。

因為跟英語實在太像了,不像的地方又有拉丁語的語法作對比,所以大多數章節依然是秒過。比如第三格等於拉丁語的與格,也就等於to/for somebody,不過是個介詞片語;第二格就是屬格,這個之前拉丁語又是很常見,而且直接等同於of something,就不會犯同濟某老師的錯誤。(他課上說Ich bin der Meinung裡面的Meinung是第三格。其實英語中也有類似I am of the opinion的表達。顯然是第二格,描述主語的內涵和性質。)

詳說一例。新手拿到德語語法書,形容詞變格部分,應該都沒法卒讀。但拉丁語有一句無比精闢的話。

Adjectives agree with their nouns in gender, number,
and case.

形容詞要和修飾的詞之間保持性數格的一致。

首先這句話指出名詞的形態【被且僅被】三個要素決定:性,數,格。(順便一提,動詞五要素:人稱,數,時態,語態,語氣。)什麼叫決定,就是當你確定了這個名詞的性數格的那一剎那,或者動詞五要素的一剎那,這個名詞或者動詞才具有最終的可書寫的形式。換句話說,任何一句話的名詞和動詞都是這樣五部分組合而成的,如I love her中的Love是第一人稱、單數、現在一般時、主動語態、直陳語氣;而her是無性、單數、賓格。

其次這句話解釋了形容詞的變化為什麼叫變格,因為明明名詞才有格。好吧,因為需要和修飾的名詞一致,所以便嫁乞隨乞有了格。

再次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德語形容詞變格會這麼複雜,強弱形容詞到底怎麼玩。

首先,原則是我們必須從修飾成分中體現出來名詞的性數格。我們看看,如果有定冠詞的話,那麼因為定冠詞本身就有了der die das的「性」的區別,所以無需額外標記,因此der gute Mann, die gute Frau, das gute Kind,是不是都是只加-e,而不加什麼-er/-es之類的?OK。但還要區分「數」,所以複數紛紛變成-en來區別單數的-e。最後區分「格」,之所以要der guten Frau,是因為如果不這樣,der gute Frau就和der gute Mann分不清了。所以,綜上考慮,性數格幾乎都被定冠詞體現殆盡,就有了一張弱弱的形容詞變格表。

如果是沒有冠詞的話,那麼自然需要形容詞本身承擔起區分性數格的義務。那麼無怪,這些長得很像定冠詞的形容詞會出來嚇人了,這就是強變化的那張表。因為承擔如此重擔,當然是強變化。

如果是不定冠詞呢。好吧,因為都是ein, mein, dein, kein,所以「數」是不必再議。剩下來性和格,由於ein在主格陽性和中性名詞前無變化,因此,若想體現「性」,就要形容詞自身「變強」。(但是如果ein本身不作數詞,反而是代詞的時候,einer von meinen Freunden,eins von den Kindern,這裡連形容詞都沒有了,只能靠ein變形來體現性數格。)

以上是拉丁語語法的一則應用。其實如果沒學過拉丁語,從德語接觸「格」的概念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第一二三四格這類無意義的簡化究竟是會降低語法門檻還是會使人更加迷茫也是可以討論的。

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英語裡面【過去將來時態】本質就是虛擬式,德語虛擬式II與之相似,但可否藉助拉丁語一次性講明白?

一個念念不忘的「會意」單詞是preposterous,pre-在前,post-在後,既在前又在後,意義就是「荒謬的」。英語的過去將來時也同理,既過去又將來,這種矛盾就是一種虛擬的表達了。

拉丁語在描述與事實相反的場景時,也需要用虛擬表達。變位是從一般過去或者完全過去時態,通過一點點變形來構造。這所謂的一點點變形,在四種變位法中都基本是a變成e,u變成i。簡言之,口型從大而圓變為小而扁。這和德語中驚人地一致。德語的虛擬式II也就是在動詞過去式的基礎上,把a變成?,o變成?,u變成ü。而這三個變母音的發音方法,正是把a/o/u嘴型便扁才能正確發音。由此我猜測這種口型的變化是虛擬式的統一形態。

再回頭看看英語裡面,I would do it if I were you.因為would是將來助動詞will的過去式,所以這是過去將來時態,而且這也是非現實的句子,所以它是虛擬語氣,對么?

其實過去將來並不直接等同於虛擬式。首先時態
e 語氣,二者都屬於動詞的零部件。其次,如上所述,虛擬式本質是音變,而英語的would,只是過去式,沒有任何音變。所以,英語實際上是用過去將來時態暗含了虛擬的意思。英語壓根就沒有真正的虛擬式。

這樣的再認識是否有解釋力?我們可以推想,既然would表示過去將來,那麼wurden作為werden的過去式,理應也具有了過去將來的意思。Ich wurde es tun, wenn ich du w?re.這句話的確是憑空捏造的「過去將來時」,但在德語中卻依然不能表達虛擬效果。那麼就反證了would並不是虛擬語氣。

也就是說,德語(以及拉丁語)要求反事實的條件句必須使用虛擬語氣。而英語則不要求。

最後列表對比一下英語和德語的虛擬語氣。

(1)跟現在事實相反:

a. Wenn ich Zeit h?tte, k?me ich zu dir.

b. Wenn ich Zeit h?tte, würde ich zu dir kommen.

c. If I had time, I would come to you.

a. 德語(主句)是一般過去時態(現在時態往前挪一格)+虛擬語氣;

b. 德語(主句)是過去將來時態+虛擬語氣。

c. 英語(主句)是過去將來時態(直陳語氣)。

(2)跟過去事實相反:

a. Wenn ich gestern Zeit gehabt h?tte, w?re ich zu dir gekommen.

b. Wenn ich gestern Zeit gehabt h?tte, würde ich zu dir gekommen sein.

c. If I had had time yesterday, I would have come to you.

a. 德語(主句)是過去完成時態(過去時態往前挪一格)+虛擬語氣;

b. 德語(主句)是過去將來完成時態+虛擬語氣;

c. 英語(主句)是過去將來完成時態(直陳語氣)。

注意,每部分的a/b句之間,時態差了一個將來時。首先,1a/2a是標準型,1b/2b是對1a/2a的替代形式。雖然替代的時候多出來一個將來時,但德語中將來時不顯著(一般現在和一般將來等價),所以表意依然不變。或者另一種可能,1b/2b是借鑒了1c/2c的英語表達。由於英語沒有虛擬語氣,所以造了一個過去將來時態來填補意義空白,然後被德語借用過去,造成了德語本身的不兼容。

瑣碎的分析就到這裡,日常使用自然是無所謂。

在間接引語還有不定式方面德語還和拉丁語有許多聯繫,但對應得已經不那麼明顯。構詞法方面,我都是用英語的構詞法去套德語。比如ausnehmen(except), überleben(survive)等,詞根對應一目了然。

我對德語語序是如何形成,是否來源拉丁語一直好奇,一併向大家請教。


印歐語系

此圖獻給那些有大毅力大智慧的語言學習愛好者。

————————————————

努力學習英語中。因為也曾天真過,所以學了點拉丁語,了解了點語言學還有歐洲史。所以真是切膚之痛。

奶爸給我的回答點贊了好嗎?好激動的。

————————————————

拉丁語已經是死語言了,沒有特別癖好和需要沒必要學。

說學了拉丁語之後一通百通,有這樣語言天賦的絕對是少數,一般人學個英語就很吃力了。真的有精力的話,確實是學的外語門數越多越輕鬆,但這輕鬆也是和之前的艱苦卓絕的困難相比而言,如果你第一門外語還沒學好,請自覺。

再說,除了拉丁語源,還有日耳曼語源,希臘語源,難道還要再學門希臘語,再去找找「日耳曼語」?還有學俄語的呢,他們怎麼辦?

語言學了是要用的,如果為了提升逼格,呵呵。


學過英語,在日本,一年前開始學西班牙語。交過義大利男友。

1。和top 1一樣題主對涼子那段對白有理解偏差。

2。就好比會中文在閱讀日文材料時有一定幫助。譬如不會中文的日本人去香港可以看懂報紙。但是語法完全不同比較吃力。譬如日本人學韓語和韓國人學日語會很容易。因為語法一致。

所以一門新語言的學習重點辭彙和語法。好吧。我說的是廢話。那兩個都接近自然學起來容易。

3。在義大利什麼的拉丁語系國家很多人不會英文。這個很正常。但是義大利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之類拉丁系語言會幾種的就很多人。

同一語系的學習優勢。

4。即使沒有學過拉丁語系,但是學過英語我個人感覺還是有幫助的。由於不敢跟日本老師學習發音。靠發音記單詞的我在考前一天背下來半本書的新單詞都是因為有英語基礎。

至於語法各有規律一區別更可加深理解。

5。看到答案說語言是用的。確實。可是我學語言只是喜歡而已。一輩子用不到也無所謂當自己發現或理解一些東西時的愉悅感和恍然大悟大我拍腦門都無比幸福。

6。學語言本身是沒有捷徑的。因為首先不背單詞就什麼都沒有。。。而學拉丁語對學習這個語系的語言當然會有幫助。但是同樣的你學了西班牙語對學義大利語也同樣有幫助。。媽媽和兄弟幾個,你套牢隨便一個總能和其他幾個親起來的呀。


中學時期老師說學會了英語再學其他語言就容易了,我當時覺得是扯淡,後來出國留學才發現,確實是扯淡,現在英語並沒有保存歐洲主流語言的變化特徵,反倒是我學了俄語之後學其他語言更容易理解了。斯拉夫語言圈裡所有語言的鼻祖就是古斯拉夫語以及後來規範後的教會斯拉夫語,與之最為接近的是烏克蘭語與俄語,這倆語言理論上說掌握一個,就可進而輕鬆地學會古斯拉夫語,然後再學會其他斯拉夫語言圈的語言,而西歐的語言幾乎都是受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影響,北歐則是古諾爾斯語也就是古冰島語,所以歐洲基本上你學會拉丁語,古希臘語,古斯拉夫語,古諾爾斯語,基本上學其他的都不是事兒,但是這些古語言你都能學會的話你為什麼不需要哪個學哪個?我現在主要就是俄語英語和日語,其中俄語最好,英語只能看書。但是我曾經看過很多國家語言的語法書,現在如果我需要看哪個國家的語言資料,我只需花上一周了解語法構成,然後拿一張辭彙變形表一本字典,完全就沒有問題,語言就是工具,需要就學,但是夠用足矣


當年考GRE的時候,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自學了一點拉丁語。其實就是學單詞,詞根詞綴什麼的,語法太複雜了沒去理會。好處就是感覺背GRE單詞輕鬆多了。現在人在美國,這邊西班牙語的報紙標題廣告什麼的,能看懂個大概。聽就別指望了,聽不懂。


記得富蘭克林自傳裡面提到他年輕的時候學拉丁語學不下來,太難了。後來學好法語義大利語了,突然發現哎喲自己學拉丁語不是問題了。

我去看看有沒有epub來refer to

一個人孤零零在旅館裡就去下載了本,看官請閱

::::::

「我在上文中已經提過,我在幼年時曾在拉丁學校中學過一年拉丁文,以後我就完全把它置之腦後了。但是當我熟悉了法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以後,翻閱一本拉丁文《聖經》時,我出乎意料地發現,我所懂得的拉丁文遠較我想像的為多,這就鼓勵了我再去專心學習拉丁文,我的收穫很大,因為以前學過的幾種語言替我大大地鋪平了道路。

從這種情況看來,我認為我們普通教外國語的方式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有人說我們應當先從拉丁文開始,在學會了拉丁文以後,再學習由拉丁文演變出來的現代語言就容易得多了。但是為了更順利地學習拉丁文,我們卻為什麼不從希臘文學起呢?

當然,假如你能不用台階而攀登到頂點,然後在下來時就更容易走了。但是無疑地,假如你先從最低的梯級開始,那就更容易達到頂點了有許多人學拉丁文,學了幾年後就毫無成績地把它丟棄了,他們過去所學的幾乎完全無用,因此他們的光陰是白花了。

既然如此,我請主管我們青年教育的當局考慮是否應當先從法語開始,然後學義大利語等等,因為即使在學習了同樣的年數以後,他們不再學習外國語因而從未達到學拉丁文的階段,但是到那時他們已經學會了一種或兩種外國語,因為這些是現代通用的語言,所以它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用。」

Excerpt From: Franklin, Benjamin. 「富蘭克林自傳.」 COAY.COM.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Excerpt From: Franklin, Benjamin. 「富蘭克林自傳.」 COAY.COM.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Excerpt From: Franklin, Benjamin. 「富蘭克林自傳.」 COAY.COM.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Excerpt From: Franklin, Benjamin. 「富蘭克林自傳.」 COAY.COM.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Excerpt From: Franklin, Benjamin. 「富蘭克林自傳.」 COAY.COM.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我舉個簡單例子 大家都說普通話 河北天津山東話好學么


雖然發音語法和構詞法不太懂,但是我覺得很多單詞其實真的很接近啰,也許對歐洲人來說學同一語系的語言跟我們學方言難度差不多吧。


難道不是學習原始印歐語嗎?


聽說學好國語日語韓語粵語藏語都要先從古漢語入手?


這話就好像說學動態編程語言的捷徑是先學Lisp,學大東亞多國語言的捷徑是先學古漢語。

共同點是學習後者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前者,但是不通過前者的某一種入門你可能永遠學不會後者。


只是小說而已,萬萬不能當真。

閱讀可以從拉丁語去推斷。所謂的詞根詞綴猜詞,即是來源於此,但是交流就不那麼容易了。

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有語言天分好的人,他們在面對新的語言時,會很容易發現其本質,然後融會貫通。可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別意淫了,踏踏實實的按照科學的方法去學語言吧!


如果能夠熟練掌握拉丁語,其他的不敢說,但是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羅馬尼亞語等幾個拉丁語的後代確實會相對而言更容易掌握。對於學習英語也會小有幫助因為英語從很多拉丁語系的語言中借走了不少辭彙。這也是為什麼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 (豆瓣)和Word Power Made Easy (豆瓣)這兩本很暢銷的英語辭彙書都是以拉丁語為詞根幫助記憶單詞。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西班牙語應該在A2的水平——也就是可以簡單對話,但是磕磕絆絆。但是,在讀(尤其是英國人寫的)英文小說中時不時冒出來的法語時,我不用字典、結合語境、連蒙帶猜基本上能夠明白。西班牙語和法語的語法用詞都不是很接近,但是和義大利語在發音上很相似。我有一次聽見一個義大利人在和別人聊天(嗯,我是根據他說話時手舞足蹈的樣子和忽高忽低的唱歌劇一樣的語調判斷的),偶爾能夠聽到熟悉的辭彙。

然而,歐洲是一塊大陸,上面星羅棋布著眾多的國家。有些國家是羅馬的後裔,有些國家是神聖羅馬的後裔。這些擁有著不同的祖先的國家使用的語言自然也有著不同的起源。像德語這樣的日耳曼語系的語言、匈牙利語這種貌似和蒙古語有關聯(?)的語言,學習拉丁語並不會有多少幫助。

————————————————————————————————————————————

題外話,拉丁語本身也是從古希臘語中衍生出來的,所以如果能學會古希臘語的話,你便已經認識了拉丁語以及其語系中的其他語言的大多數詞根詞綴。這樣想來,確實是會降低學習過程中的難度。

不過,古希臘語的難度——你懂的。


學得多不如學得精。去斯里蘭卡的時候有一個導遊說自己會14門語言(也有可能記錯了,反正是兩位數),跟他我不願意講英語之外的語言,他那半句西班牙語半句義大利語語法經常錯的「義大利語」我真的受不了。(我第二語言義大利語第三才是英語)


我有一言,跟中國人學日語是不是差不多?能看懂一點,但實際上沒什麼用。


理論上,拉丁語是西葡法意等拉丁語系的母親,語法結構大致不差。先學拉丁語再學現代諸西語相當於先練內功心法再學具體的招式。

但是,

從實踐角度講,你學拉丁文起碼得先學會一門現代西語吧?

什麼?用中文學拉丁文?我就懶得吐槽中文翻譯的那些拉丁文教材了,你如果連英文的所有格都弄不明白,直接學拉丁文的變格變位會不會步子邁得太大?就不怕扯著蛋?

至於聽說方面,現在西方各國都是按照自己民族語言的發音規則念拉丁語,拉丁語跟諸西語的關係就不大了。試問,你精通文言文,難道對你說四川話廣東話東北話有幫助?不見得吧。

所以,題主的命題在閱讀方面有效,聽說方面效果不大。寫作?你是傳教士還是專門替人寫序的?


推薦閱讀:

為何很多英語母語人士把belong [b??l???]讀成[b??l???]?
強大的英語學習論壇有哪些推薦?
promote 和improve的用法有什麼區別?
作為一個能看不能說的啞巴英語人(大學六級水平),如何最高效提升口語聽說能力?
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應該怎麼學好商務英語?

TAG:生活 | 語言 | 英語 | 生活經歷 | 英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