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蹲大學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環境不錯,單人宿舍,宿舍有空調,不斷網,不熄燈。

食堂不用排隊,有時候是全自助式的,有時候是師傅做的。食堂大媽比較凶,雖然不收錢,但是會逼你吃菜,抱怨他菜做的難吃還會被打擊報復,這點很糟糕。

自習的時間比較隨意,上課的時間也比較隨意,是從一天24小時中隨機抽取的,給學生的自由度很大。

另外學校里男女比例不太正常,男生的比例竟然佔到了百分之百,唯一的異性是食堂大媽。

總之還是一所不錯的大學,白天可以睡大覺,晚上可以熬夜打遊戲,只是靈魂總是囿於一個又一個萬籟俱靜午夜,一次又一次地斥責自己的沒用。

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


卸腰。

加里敦大學是一所非常特別的高等院校,與世界上其他的高等學府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加里敦大學沒有固定的學期,一年中任何時候都可以上課,也可以自由決定假期。一般在別的大學處於假期的時候,加里敦大學剛剛開學,而等到別的大學上課的時候,加里敦大學又放假了。有些學霸不滿足於這麼短的學期,一年365天都在加里敦大學上課。對於上學的每一天,學生的作息安排也是自由的,有權自己決定上課和下課時間。

加里敦大學有一點好處是其他大學無法比肩的。一般的大學,師生比大都在1:7到1:20之間,而加里敦大學的師生比達到了驚人的2:1,每兩個老師負責教一個學生。老師不僅指導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問題。許多學生表示,在加里敦大學就讀,來自兩位老師的壓力太大了,希望能夠早點畢業找到工作,或者轉到其他大學裡去。

加里敦大學不開設專業,講究通才博雅教育。這一點就連面向美國精英貴族的那些著名文理學院都做不到。但是這種教育模式也常常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認為不能很好地向社會貢獻專業人才,尤其是當學生分配到的老師也是加里敦大學的校友的時候,這種問題更加明顯。

儘管這樣,加里敦大學還是對某些人群具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甚至有些從世界最頂尖名校的學生,都願意轉學到加里敦大學來。最有名的校友莫過於比爾·蓋茨,為了進入加里敦大學,他不惜離開了世界聞名的哈爾濱佛學院。當然,對於加里敦大學,謙虛的蓋茨先生如是說:「它只是我成為高富帥,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一個跳板而已。我真正的成功之路,還是在加里敦大學畢業之後開始的。」

雖然加里敦大學久負盛名,並造就了一大批世界聞名的傑出人才,但是在21世紀以來,加里敦大學卻正在走向沒落。許多加里敦大學的校友都公開表示,加里敦大學只屬於一個過去的充滿機遇的時代,而當今社會,加里敦大學所提供的非專業通才教育已經跟不上社會的節奏。許多公司在招聘的時候,都明確提出,要求大學或以上文憑,但加里敦大學除外。對此,許多加里敦大學的在校學生都表示強烈譴責與嚴正抗議,但是仍然沒有法律依據來消除公司們對加里敦大學的歧視。於是對於他們而言,為了適應這個殘酷的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日從加里敦大學畢業,或者想辦法考入別的大學。


不是大學,但曾為備戰考試,向學校請假,家裡蹲過2~3個月。

首先,最重要的優點:自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根據自己的現實狀況和目標隨時調整學習計劃及日程表。但最大的缺點也是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學習氛圍也是個問題,我有時不可避免地墮落了……當時我為了強迫自己好好學習,把手機里所有的遊戲都刪了,包括剛開啟所有角色且攢了一大筆金幣的Temple Run。點擊卸載的那個叉叉時,我的心都在痛啊!然而事實證明缺乏自覺性的人是多麼不可救藥,本以為這下可以破釜沉舟地天天向上,誰料失去遊戲,我寧可亂翻詞典都不願意背單詞。所以:自由是把雙刃劍,其優劣取決於享有自由者是否具有相配的自制力。有大神採取家裡蹲策略後,把自由的好處發揮到極致,效率爆表,這和我的生活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缺點是:孤獨枯燥。脫離群體過獨自隱居式的生活很容易陷入孤獨和枯燥。前幾天的新鮮感過去後,寂寞感如潮水湧來,每天一個人坐在書桌前就開始浮想聯翩,想學校、老師、同學。儘管我的性格偏內向,並不極度熱衷於和人社交,每天十幾小時甚至二十小時看不到人、聽不到人聲、不和人交流,還是很難受的。枯燥也是如此,當時我的目標就是個英語考試,不像學校里有語數英物化等不同科目調劑,每天反反覆復就是背單詞、做模考題、背單詞、做模考題……無聊至極。如果和同學在一起,至少還能聚眾吐槽,而家裡蹲的我連這個機會都沒有,只好自己跟自己吐槽了。最難受的時候,雖然知道同學都很忙,實在忍不住還是會發簡訊騷擾一下,因為實在太渴望和人溝通了。這次騷擾完這個同學,不好意思再佔用別人時間,下次寂寞得實在受不了時,換個目標繼續簡訊騷擾╮(╯﹏╰)╭現在想來挺愧疚的,畢竟人家都有自己的學業要忙,但當時我和人交流——哪怕只是扯幾句閑篇——的願望壓倒一切。

我個人經歷,第一周對於自由的感覺尤其強烈(好爽),第二至三周時孤獨和枯燥感佔上風(好不爽),之後漸漸習慣,就能以比較平和的心態與節奏過家裡蹲生活了。

題外話:這個問題是調侃的吧?我答得這麼認真,簡直想給自己點贊了=v=


長線自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箇中滋味沒有經歷過的人確實很難想像,從哪裡開始將呢?完全縷不出頭緒……

說多了總覺得是在抱怨,那就先說一個優點——不需要任何前置學歷。

沒錯,就這一個優點,但這一個優點就足夠了!

然後就可以慢慢抱怨了:

首先,報名,選專業,自考的專業極其有限,基礎學科基本沒有,理工的都少,全部都是沒有真東西的文科水專業,你還別挑。如圖所示:

這是專科,沒學歷只能先報專科,下面的本科也差不多,有計算機、工程造價等等,河北的話有各個基礎學科的教育專業,其他地方沒有,北京有心理學、日語,每個地方不一樣。但共同的特點就是——選擇範圍極其有限。

關於教材:

我原以為自考的教材一定很適合自學,後來發現我太天真了,自考的教材都是應付事的,陳舊不堪。作為應用學科,直接把上級學科的「大衣」穿上的事很常見有,生搬硬套、複製粘貼的痕迹明顯,倒是滿足了我了解上級學科的願望,那段時間,熟能摸瓜的研究上級學科,成了我苦逼生涯里最大的樂趣,如果有人對此感興趣,可以深入交流。我能跟你聊聊馬克思的法學造詣……

而自考的考試目的,只是考察你是否通篇看過教材,很多題目是教材上的原話。

專業知識本身沒有含金量,再加上教材陳舊,只剩下死記硬背了。第一層痛苦是學的東西沒用,沒有滿足好奇心的快感,第二層痛苦是明知道這些東西沒用,還得去背,一遍背一邊想未來還要因此而遭遇歧視,就更糟心了。我到最後發展到,書不看了,就從網上下筆記,用讀書軟體的出來,在睡不著覺的時候,反覆給自己洗腦,事實上,這個過程除了摧毀我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經外,毫無益處!

其次,再說學習,其實自考專業少也是有道理的,一共有多少專業適合自學呢?那些需要試驗的直接Pass,基礎學科,在學校的人還不夠學的呢,沒幾個自考的。還有心理學和經濟學這種東西沒老師教很容易學歪,都是給能蹭課的人選的。本段未完待續…………

自學英語和數學那就更是笑話了,首先,網上自學英語的東西,都是給那些有高中英語基礎的人準備的;其次,自學英語,主動運用的時候,沒人給你判斷是否正確;所以,我自學了一年英語,閱讀理解突飛猛進,作文一個字也憋不出來。

至於數學研究,之所以說數學研究是只需要紙、筆和電腦的事情,那也是給學成的人說的。學習過程中的話……首先,跟英語一樣,數學很多概念的理解,再沒有人交流的情況下, 無法確認自己理解是否正確;其次,數學題很難到網上去問,用文字表達是很費勁的。

當然了,我這麼一通說,難免有誇大成分,希望不要嚇唬到各位。只是要大家認清前面的苦難,學還是要硬著頭皮學得。學之前就說學不好,那是懦夫,學了之後,至少可以知道具體哪裡難學。幸好現在學習資源很豐富,公開課、MOOC應有盡有。如果你對你的英語和數學直覺有信心,那就不管他夾不夾生飯,硬著頭皮學就對了,我現在就是這樣,還剛剛開始,經驗日後補充。

最後說就業,自考曾經是備受推崇學歷教育途徑,專供那些因為現實條件無法接受學院教育的人。但是,進入20世紀,這種人基本絕跡了,自考就淪為了很多人混學歷的途徑。那些沒考上大學的人,交了幾千塊錢,就可以到培訓機構租的房子里住上幾年,在名校蹭蹭課見見世面。從學校到培訓機構再到考生,形成了一個很完整的利益鏈條和龐大的利益網路。自考的含金量也在每況愈下,舉一個例子吧,我就親身考過一道題,算投入產出比,整整一道10分的大題,就算一個投入產出比,自考自己淪落到何種地步,可見一斑。(而且那道題我特么的還算錯了,哈哈)

所以,自考生在就業中遭遇了嚴重的歧視,我個人認為,這種歧視是完全這個正確的。這不是歧視(discrimination),是區別(distinguish),如果不存在這樣的區別,才是對統招生赤裸裸的歧視。很多人之所以反對歧視自考生,和現在很多人抱怨大學學歷無用一樣——因為他們混出來的學歷,確實被當作混出來的學歷而對待了,沒有達到渾水摸魚的最終目的。

最後,說一句自私的話,自考生在就業中被歧視是罪有應得,但是在考研上被歧視就有待商榷了,當然了,這不光是自考生的問題,外校統招生也同樣被歧視,這種「歧視」也不無道理,只是我個人利益相關,所以提一下。

最最後,家裡蹲可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長線自考是很痛苦的,長期跟父母居住也不是辦法,你打擾他們的二人世界,他們打擾你的單身生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長期宅在家裡,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退化,我到現在說話,口語中都會出現大量的長句子,很難一人一句面對面交流。還是那句話,箇中滋味,沒有經歷過很難想像。更多資料請點擊初中生抑鬱退學社恐精神病同性戀,現蹲家裡。求指...


啊?我以為大家在說 Carleton College 哈哈哈也是醉了~


你放暑假回家,信誓旦旦的告誡自己要健身,列了一個完美無暇的計劃表待執行。

結果放完假回學校發現自己長胖了幾十斤,一身贅肉。

學習與健身道理相同。

家裡蹲與放長假回家道理相同。

問題無意義,因為題主肯定是體驗過的,只不過時間長短的問題罷了。


因人而異,大概分兩種情況:


1。真正的「天才少年」,可以依託其自定義環境和各種效率最大化配置,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巨大戰鬥力,做出巨大成績——從而被世人仰慕。(如《韓國小姐金娜娜》《我是這樣考上東大哈佛》,美國少年癌症試紙等……無一例外,全自學)


2。但是,不能不說,絕太多的人都是普通人。多是「三分鐘熱度」「語言巨人行動矮子」,多是只生活在個人世界,沉溺幻想以此逃離現實的人。

註:天才少年不是指天才,只是說腦子和制止力各方面相對高的人群


當年考研第二次考是在家裡蹲的

優點:享有一切生活需求,不需要照顧別人的作息時間,每天十一點睡覺六點起床。不會有你睡覺時候滿寢室的鍵盤滑鼠聲,早上起床也不必小心翼翼弄出大聲響。正餐、夜宵完全有保障。冬天夏天都有空調。不需要起個大早去圖書館自習室佔座位。躺著坐著半卧著看書不需要照顧形象。學習時候睡衣赤膊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不需要每天穿戴整齊才出門。

缺點:空虛寂寞冷,一切平自覺。沒有學習的氛圍。這純粹得靠自覺了。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正在家準備倒騰一間辦公室出來。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答案,就是:感覺不錯。

其實我並不是完全在家,我也去辦公室 (想去的時候就去,比較自由),我在辦公室工作狀態也很好,但因為住郊外,每天去有點勞民傷財。

我做學術(不用試驗),現在是,將來也是,一台好用的電腦加上好用的網路對我來說基本夠了,有台印表機能加分,但不是必須的,閱讀的話我可以在電腦或kindle上。

說點我自己的狀態吧,不知跑不跑題:

1. 如何學習

當你知道自己想學什麼的時候,事情會變得很容易。各種公開課和網上的免費資源,只怕多得你看不過來。要是你不知道目標在哪,我也沒辦法支招。

2. 如何和外界溝通

這個和個人習慣和性格有關。我不喜歡接電話,熟悉的人都知道這點,不熟悉的人也不會找我。所以我的電話基本只在必須響時才會響。平時多用郵件聯絡。談事情95%以上會預約,不喜歡「驚喜」,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安排時間。

3. 如何管理時間

這個也和工作任務有關。有任務的時候自然有緊迫感。在「充電」階段,我在用「蕃茄鍾」,這個也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總之我樂在其中。三餐能夠正常安排的話,兩餐之間的時間一般可以有效地利用。

4. 如何娛樂

我慢跑,因為住郊外,得天獨厚。

5. 注意事項

我老闆曾經說過她一般不太喜歡招自學的人,雖然她相信自學的人大都會有超強的工作能力,但同時也可能缺乏團隊合作能力,辯論能力,學術表達能力。所以在家學習或工作的同學要注重這方面的鍛煉。


哈哈,沒想到今晚睡前一刷能看到關於我蹲大的問題!

showoff就算了,自考同胞們,咱們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把原來別人努力了我們荒廢了的時間 搶回來!毅力,方法,環境缺一不可。


對於我來說,是件極其痛苦的時候!一開始計划了很多很多能提高自身能力的事情或者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事情,可是又遲遲不肯開始,害怕那種過程的痛苦枯燥,於是開始糾結在做還是不做,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空虛感……最後,崩潰了………


高端大氣上檔次╮(╯▽╰)╭有空調有獨衛還有電視,超五星服務,超一流享受~


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思考吃什麼。

上午看書的時候思考中午吃什麼。

中午吃完睡個午覺到三點,開始思考晚上吃什麼。

晚上出去跑步,思考夜宵吃什麼。

十個愛馬仕包包的打賭半年後誰更胖這種事情我會亂說么。

等等,我怎麼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不是公務員,有國家承認的學歷沒用,公司都講能力,其實大多的知識都是留作備用,比如進網吧當網管,老闆教你學會收銀就可以了,好多知識都是靠自己摸索,以前在大學學生物製藥,學了一年,感覺沒學頭,就參加自考,反正都不是國家工作,不包分配的,就考護理,擺地攤買葯,靠的是一部《中藥大辭典》,比如祛痣、燒傷、燙傷 .........


橫眉冷對千夫指,低眉順眼聽吹牛!


謝邀,首先大學按照西方定義當從拉丁語派生的UNIVERSITAS magistrorum等scholarium,意當為教師和學者的社區,故蔡元培先生有云: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所以說大學從根本當定性為為一個研究學問的圈子或組織乃至於平台,這裡有學習的人、有教授的人、有可一起切磋問難的人,這就組成了一個可以最高效率延續學問、發展學問、傳播學問的機構。所以說不存在一個人在家裡讀大學這個概念,當然隨著網路的發展,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上述大學的那些特性,但也必須有指點方向的老師與切磋砥礪的夥伴才可以。就好比在下固然不曾在學校讀過書,但也有老師指點相應學科的學習方法與其基礎體系,甚至一度天天有老師陪伴隨時糾正並解答相關問題,然後再與長者及研究生朋友們提出問題並問難,從而得到逐步的糾正與完善,經過大約五年的磨礪,方才稍有所得。真正的學問沒有師承是很難達到高深的境界的,很容易走彎或陷入偏見甚至缺乏最起碼的基礎結構。所以初步進入學問的大門,獲得及時性的問題糾正與大方向的指點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則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哪怕給你一座圖書館你也很難把它成體系高效率的整理出來為己所用。但現在我國的大學其實基本當定義專科學校,它主要是培訓你讓你獲得一項技能從而謀生獲得好的工作與更好的生存條件,在這種奇葩制度下無數專科學校或學院競相爭取所謂大學的頭銜,但這種大學的與中國古代漢書所載的「古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概念完全不同。更不同於西方Universus大意即為沿著一個特定方向而形成的聯合體(其根源依據來源於亞里士多德分科的論點)但這些與學習專項技能從而謀生糊口的專科學校是完全不同的,這在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校長就職演說全文里早有明論,就不贅述了,謝謝。


推薦閱讀:

高一用教輔《一遍過》怎麼樣?
如何看待台灣「日據」和「日治」之爭?
作為老師,你見過最不能讓你接受的奇葩學生和家長是怎樣的?
給初二的孩子們哪些建議好?
怎麼看待學校不準學生帶手機?

TAG:教育 | 大學 | 留學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