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如何?
現狀是:正處於並且將長期處於概念方案設計階段
簡要說下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1.我國經濟發展不均衡完整的綠色建築體系對建築材料、建築設備要求很高,但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依然處於建設過程中追求成本壓縮,無論是政策補貼還是實際的資金回報,都沒達到「養得起」的階段,所以未來很長時間內,我國綠色建築行業還是「項目申報達到部分綠色建築要求」這樣的模式。2.我國綠色建築科研人員數量太少
綠色建築研究要求有足夠規模的設備,例如專業的電腦設備、軟體、模擬實驗室,但全國具有這類條件的單位太少;建築學教育水平在我國參差不齊,有能力開設課程、達到教育水平的學校和老師也並不多。無論是教育源頭還是就業終端,客觀因素始終限制著行業發展,再加上綠色建築不能紙上談兵,必須要足夠多的項目積累和總結經驗,才能夠持續發展,所以我國綠色建築的路還很長呢。2015-01-04修改增加:我覺得在不確定「綠色建築」這個概念的具體定義的情況下,沒法回答這個問題。我第一次回答默認為指的是國家綠色建築標識。如果「綠色建築」指的是通過國家標準設計標識認證的,那麼已經有很多了,未來幾年還會有大幅提升。如果指的是 通過國家標準運營標識認證的,現在確實很少,但依然覺得會有提升。如果是通過綠色建築施工圖審查(目前部分省市已經開始綠色建築施工圖審查了),那麼未來會非常多。如果是不以標準來限定,而是指真的把各種技術論證、被動化措施、模擬優化都做到極致的,這個得看甲方需求。大數我也說不出來。
如果是 不以標準來限定,而是指真的實現很大幅度的節能效果的,現在很多在做節能改造的項目、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大數不好說,但我認為有進步的。
-----------------------------------(1)標準層面。我國於2006年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並與2014年進行了修訂,新標準於2015年開始實施。此外,各地市也紛紛出台自己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以及相應的綠色建築設計、施工標準。同時,對於各種特殊類型的綠色建築標準也在研製之中,2014年頒布的綠色工業建築評價標準(GBT50878-2013)已經指導了二十多個工業項目的設計、評價、運行。(2)項目層面,目前我國通過住建部評價,獲得綠色建築標識的項目有2000多個,此外,獲得LEED、BREEAM、DGNB等認證的項目也有很多。(3)政策方面。具體參照綠色建築行動方案,此外各地市也紛紛出台自己的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北京、江蘇、上海已經強制新建建築為綠色建築,天津地區的強制性管理辦法正在編製中。(4)生態城區方面。從綠色建築走向生態城區乃是必然。現在國家已經評出兩批共17個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各省市也在評選自己的省級生態示範城區。(5)組織架構方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與節能專業委員會、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青年委員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都可以關注一下。(6)相關單位情況。萬科、萬達、朗詩、綠地、招商地產等開發建設單位已經要求所有新建項目為綠色建築,此外以上建設單位還紛紛組建了自己的綠色建築研究中心;傳統的科研院所,如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山東建科院、深圳建科院、廣東建科院、上海建科院也都組建了綠色建築研究中心;傳統的設計強院,基本也都組建了綠色建築團隊。1 綠色建築概念與特徵
建築是人類生活,工作,娛樂的主要場所,但是建築在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施工,運行,後期的裝修入戶,及至最終拆遷的生命周期內,出規劃設計外,其他階段都伴隨著資源利用,能源輸入,以及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築越來越多,建築生命周期的循環使人們意識到建築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結果。正如《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中對綠色建築的定義:「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與傳統建築相比,綠色建築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徵: (一)建築本身較傳統建築,其耗能大大降低。 (二)綠色建築尊重當地自然,人文,氣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沒有明確的建築模式和規則。 (三)綠色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如綠地,陽光,空氣,注重內外部的有效聯通,其開放的布局較封閉的傳統建築的布局有很多區別。 (四)綠色建築過程中,對整個過程都注重環保因素。綠色建築是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綠色建築能夠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其內容不僅包括建築本體,也包括建築內部以及建築外部環境生態功能系統及建構社區安全、健康的穩定生態服務與維護功能系統。
(一)室外環境而言綠色建築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採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築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築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 (二)室內環境。這些環境本質上決定著人們的舒適度,而通過綠色建築,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因地制宜,從規劃、設計、環境配置的建築手法入手,通過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築室內的舒適性,同時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質量。3 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
綠色建築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多重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可表述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3.1綠色建築發展的積極因素
主要體現在:(一)綠色建築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二)綠色建材大量出現。(三)綠色施工受到重視。各施工單位意識到並採取了相關行動,控制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排放,揚塵,噪音,建築垃圾等,併合理利用油漆,塗料等,一些企業還通過了ISO 14001環境管理標準認證。通過這種認證一方面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促使施工過程逐步實現節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標。 3.2綠色建築發展的不利因素 主要體現在:(一)綠色建築未走入尋常百姓家。(二)綠色建築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長期經濟效益不明顯。另外,綠色建築往往意味著不能建設高樓,而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又使得高樓成為最經濟的方式。 結束語毫無疑問,綠色建築,綠色觀念已經收到各個階層人員的重視。綠色建築的本質在於充分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資源,其直接效果就是節約了資源,有利於資源的自然循環,保護了自然環境和地球環境。但是綠色建築觀念並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傳綠色建築帶來的各種效益,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加強人們的綠色意識,從而逐漸增加綠色建築的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各種綠色建築人才,設計人才的出現,形成有效循環。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GB/T 50378—2006綠色建築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2]王有為.實施綠色建築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J].浙江建築.2008。 [3]薛明.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及其在我國的應用探討[J].後勤工程學院學報.2009。——————————————————————————————————
原文來自「綠建之窗"微信公眾號【綠建知識】綠色建築的意義及其發展現狀公眾號:綠建之窗(微信號:gbwindows)還處於概念設計階段。
綠色建築比較公認的起源是在歐洲,1997~2000年,英國開始有了零能耗建築實踐,從2002年起,綠色建築概念開始在中國傳播,但開始並不是從建築界引入,而是從建築的關聯行業太陽能、風力發電行業引入,他們要研究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上的應用,引入光伏建築一體化、光熱建築一體化技術;與此同時,歐洲的零能耗建築設計也通過大量的展覽、在北京、上海設立設計機構等方式進入中國,零能耗建築概念和中國當時的大規模建設狀態形成了鮮明對比,其內含的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引起了中國一部分建築師的特別關注。這個時期的建築設計界主要處在聽、看、觀望、了解的狀態
中國建築設計界的傳統,設計和其他行業不搭界,建築師對光伏、光熱產業沒有概念,怎樣應用到建築上就更無從談起,只能向光伏界的人士去學習,這個就產生了跨界合作,具有前瞻眼光的設計師開始走出行業,向其他行業學習,讓這部分設計師的知識結構起了變化,最終都成為行業里市場嗅覺比較敏銳的建築師。
綠色建築概念在中國的第二個階段是2005~2007年,這是一個綠色建築概念被利用的階段。
為什麼說是概念被利用階段呢?
綠色建築被實際應用首先是在商界,商人們最敏感,他們將綠色建築的概念用做商品包裝。於是乎在2004~2005年,所有的建材、建築產品甚至食品、服裝都帶上了一頂綠帽子,綠色建築作為一個噓頭,被所有的人拿來使用。官員拿它作為加官進爵的業績,製造業拿它用作向政府申請產品補貼的理由,商人們拿它作為向百姓斂錢的工具。
那設計界在幹什麼呢?
設計界分兩部分,上層的設計專家學者和國企大院,承擔了對綠色建築技術進行試驗,驗證,編製規範的任務。中國要和世界接軌,還沒有自己的綠色建築標準,要制定標準就必須有實驗數據,有試驗性示範建築。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建科院的生態辦公示範樓、生態住宅示範樓,清華大學的綠色建築研究中心實驗樓。這是在建設部直接領導下的一南一北兩個綠色建築示範試驗項目,把當時專家認可的所有綠色建築技術都用上了,現在看起來,這兩個國家級示範項目就是一個綠色技術的堆砌物而不是綠色建築,說明當時設計界對綠色建築理念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基層設計師們呢?
大多淪落為商業工具,按照各類業主的指令作綠色建築的假設計、編假指標,報假項目。最可笑的就是當時的施工圖審圖,要求報一張建築節能指標表,也沒有什麼軟體,根本沒有人算過,交圖時把表拿過來,拍腦袋大概估計一下填了就上交,也能通過,因為根本沒人看,但是這些數字都進入國家的統計報表了,也就是說這些建築都符合綠色建築的指標。可以說那個階段,中國上上下下都在利用綠色建築這個概念而非真正做綠色建築。
(生態辦公示範樓)
(生態住宅示範樓)
當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1)、理論層面的研究多,可操作層面的內容少;
(2)、文獻整理型資料多,第一手資料少;
(3)、從單一專業角度出發的研究多,從項目整體、環境、區域範圍多學科的配套研究少,尤其缺乏與建築設計、環境設計的整合應用研究,而綠色建築與環境的形成恰恰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長鏈條的可持續發展過程;
(4)、純技術層面研究多,從經濟性、商業化、實用效果等多層面的綜合研究少,尤其是對採用綠色技術的「三效益」經濟指標的量化分析幾乎沒有;
(5)、軟體模擬研究多,實際工程研究少,部分研究的真實性可疑。
綠色建築在中國的第三個階段是2008~2012年最終長達幾年的試點結束的正面成果是國家推出了系列綠色建築技術規範和標準,這是建築設計界的一大進步;從此全國開始了綠色建築星級項目評審,又給一部分人造就了賺錢機會。各省可以評一星、二星級項目,部里可以評三星級,評上了就可以堂而皇之從國庫里領錢了。幾年內,全國出現了上百個星級項目,其中真正符合綠色建築標準的不到5%,其餘都是各級政府、房地產商及相關人士用來圈錢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江蘇,在無錫尚德的示範效應下,很多太陽能企業幫房地產企業拿到了國家的錢,最終的結果是無錫尚德自己掉進了破產的泥潭。實際應用的試點就是奧運會和世博會。出於對國家項目國際影響的擔心,有關部門最終砍掉了不少看上去不太牢靠的綠色技術項目,奧運會主要的應用成果就是場館戶外照明,世博會最成功的項目是南門電廠節能改造。
參與實驗的專家們的結論是認為諸多綠色建築技術的實際應用還不成熟,主要理由:成本太高,在使用壽命期內難以回收成本;產品不成熟,功效衰減過快,達不到平均節能指標。很多專家特別是設備專家在私下的溝通,對綠色建築的大面積推廣是不認可的。
可以說2010年前,我國綠色建築還停留在概念上,仍然處於探索階段。2015年前綠色建築是處在下毛毛雨狀態,國家雖然推出了系列綠色建築技術規範和標準,但這仍然不完全,始終存在著一些漏洞。直到2016年政府正式頒布了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這次的改版迎來了綠色建築的春天,它將把所有的指標都量化實行,而且已經在部分省市開始實施了,再也不是像以前那些胡亂忽悠就可以過關的了。改革已經走到這一步了,趨勢其實已經很明顯了。現在裝配式建築興起,其實就是綠色建築發展的必然。
轉載於綠色建築在中國的十年發展-設計群網每周話題
綠色建築諮詢市場,真正做項目的,現在主要還是靠各地指標約束下,要求一些企業去做認證。行業龍頭的幾家企業,一般是少數高端項目做三星,多數項目「低配」一星,目前多是設計標識。現在地方很多出台了一星的設計導則,以後歸到施工圖審查一併通過了,所以一星項目也越來越少。隨著設計院很多打包附送做綠建,未來純項目的綠建諮詢肯定是逐漸萎縮的。但是我們國家主推綠色建築的發展肯定是要持續的,只不過具體工作內容也要轉型升級咯,再找新市場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的樓房後有很多消防樓梯,中國的卻基本沒有這個設計?
※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是個什麼樣的學科?
※理查德邁耶的建築的白色建築 是用什麼材料做表皮?
※客觀地評價一下北京建築大學?
※樓下把承重牆拆掉,找哪個部門,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