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Hello Kitty 卡通形象在沒有動畫和遊戲的支撐下能達到皮卡丘和多啦 A 夢這種級別的知名度?
其實提完這個問題我也突然意識到,小時候我基本上在沒看過史努比動畫的情況下就已經很喜歡這個形象了,米老鼠也是。大概都是在各種文具上看到。
Kitty不僅有動畫,而且還是是林原惠配音的。
大好き!ハローキティKitty也有遊戲——不止一作。
比如Hello Kitty Happy Accessory.所以樓主你背後有隻貓咪在看著你,看起來很生氣的樣子。
關於 Hello Kitty 的起源和發展,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都有詳細介紹,我說幾點個人看法。
三麗鷗曾經表示過:她不是一隻貓,是一個女孩……祖籍英國,天蠍座,三年級,養了只叫 Charmmy Kitty 的寵物貓,還有個雙胞胎姐妹……雖然這個說法讓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段子手們也紛紛秀出段子,甚至連史努比官方都湊熱鬧發了一條推特:「我們能確定,史努比是一隻狗。」
但是這其實可以引出一點:人格化。
形象具有遠高於文字的信息傳播能力,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品牌在通過形象來向消費者傳遞自己的價值和個性的原因,消費者通過形象和品牌產生連接。這個形象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卡通。看到小丑就想到麥當勞,看到福娃就想到奧運,看到松鼠就想到三隻松鼠,看到唐國強就想到智近於妖的藍翔黑客……咳咳……錯了,是如此多嬌的挖掘機。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皮卡丘和哆啦A夢,和 Hello Kitty 其實是有所區別的,它們稱為「動漫形象」,而 Hello Kitty 稱為「卡通形象」,用一個時髦辭彙來說就是:卡通形象是個 IP。
卡通形象跟動漫形象本質上是有區別:
動漫形象是為劇情服務的,在具體的劇情要求下,每個人物的存在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整體劇情發展。比如《卑鄙的我》,主角是超級壞蛋格魯,既然是超級壞蛋,那就需要有一群壞壞的手下,於是有了一群小黃人。直到這裡,小黃人還是一個為劇情而生的動漫形象。
形象本質上是一種符號,而符號不會是單獨存在的,符號背後都擁有所代表的意義,而人們看到符號後如何與背後的意義關聯起來,這需要通過不斷的概念強化才能實現。
就像現在很多人看到十字架會覺得有神聖感,十字架與神聖感的關聯是通過長久的宗教傳播強化。看到下面這隻狗會想到單身,這是長期的網路營銷傳播強化結果。
所以,動畫片之於卡通形象,是一種傳播的介質,但由於卡通形象本身才是核心,所以它的傳播不一定必須使用動畫片這種形式。
對於形象來說,實物商品比如玩偶,書籍產品比如繪本,等都是非常好的能夠有效表達形象背後意義的介質,而且實物商品具備時間和空間上的持續性,銷售的過程也是傳播的過程,這成為以創作和孵化卡通形象為核心的公司日本三麗鷗的核心方式。
Hell Kitty 最早就是三麗鷗創始人辻信太郎為了提高自家推出的一款零錢包銷售量而設計的,就是下面這款:
Hello Kitty 在歷代設計師交接中,被賦予了英國血統,而當時日本年輕女性群體中正在流行英倫風。在「只要不給 Hello Kitty 可愛單純的形象抹黑,什麼產品都能授權」的草根式營銷方式下,也迅速增加了 Hello Kitty 的傳播介質。
還有一點是關於歷史文化背景,Hello Kitty 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好在國際上處於一個特殊時期,這裡引用一本研究 Hello Kitty 的書《Hello Kitty 的秘密》中序言的一段話:
Hello Kitty 的崛起,象徵著日本逐漸強盛的文化競爭力。……20 世紀七八十年代,製造大國時代的日本,以團結精神、國家優惠貸款、品管圈與通產省的產業政策干預建立起新型資本主義,自己的產品銷往全世界,卻不開放本國市場。當時象徵日本的「文化符號」可以說是恐龍怪獸哥斯拉,它在紐約街上昂首闊步的形象,在國際上造成了不安與懷疑,就像三麗鷗創始人辻信太郎說的:「日本在泡沫經濟年代賺進前所未有的大筆鈔票,但卻無法在世界上贏得人心。」……日本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正從恐怖醜陋的哥斯拉變成可愛討喜的 Hello Kitty……
需要說明的是,Hello Kitty 也有出過動畫,但製作量很少:《Hello Kitty 的天堂》(1993-1994,16集)。另外還有少量漫畫:
最後補個題外話:
Hello Kitty 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里,形象的發展是以商品傳播為中心的,但在近幾年,這個模式開始遇到一些挑戰:LINE。Line Friends 的一批卡通形象,以互聯網數字衍生品(特別是表情)作為核心傳播介質,也開始製作周邊產品,現在還開始經營LINE主題實體店。
詳情可見我在另外一篇文里的回答:LINE 的卡通形象做對了什麼,為什麼能備受用戶喜愛?
所以,LINE 卡通形象所代表的互聯網時代卡通形象孵化方式,正在逐漸被更多人重視,未來不出所料的話,LINE 會涉足主題公園,這應該算是卡通形象 IP 的終極表現形態了吧。
再補一張 Hello Kitty 養的寵物貓 Charmmy Kitty。
hello Kitty是有動畫的,我小時候看過,而且動畫里的Kitty是有嘴巴的( ̄▽ ̄)ノ
我覺得主要就是看形象。形象本身在小孩子眼中比較有吸引力,符合小孩的審美需求。另外我也發現題主給的例子都是動物的動畫形象,這其中或許有什麼心理學的原因?
其次看頻率。我認為可能有跟風效應或從眾心理在其中起作用。這個形象,生產應用得多(比如文具盒、書包之類的),再加上上面第一點所說的形象上在小朋友看來沒什麼可以挑剔的,選擇它的小朋友基數就大。私以為小朋友之間相互影響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最後總結地來看,其實大多數人親身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都不是喜歡hello kitty、米奇、史努比本身,而是它本身算得上可愛,用的人又多,自然就用上了,知名度就大了。人逐漸成長後也會更多轉向有"喜歡"這種感情支撐的動畫形象。
看過史努比、米奇動畫的人應該都比較對它倆長情,動畫都很有意思,讓人放鬆。我現在也還很喜歡它們倆。至於hello kitty我想大齡少女(已知有吳昕)中喜歡它的應該還是很少的,主要特徵就是還保持著少女心或公主夢吧,在沒有動畫支撐的情況下hello kitty在她們眼中就上升到了一種精神象徵的高度,可是連喜歡的動畫形象也無法企及的吧。只是我的感性認識,希望對題主您有所幫助。kitty有動畫!非常好看!kitty也有嘴巴!說實話我小時候是非常鄙視粉色和kitty之類的東西,全天下就我最酷!後來上了初中,同學送了我一隻Kitty的護手霜,然後就不知道怎麼愛上了kitty。。。從書包到指甲剪,衣服鞋子到掏耳勺。。。。沒有什麼不是kitty的,同學一看kitty就想到我。我覺得一個是出於小時候少女玩物的缺失,一個是我後來對日本文化的喜愛,說實話還有一個是,每當朋友提到kitty就不約而同的想起我,這讓我感到了存在感大大提升。咳咳扯遠了,說點實在的,三麗鷗公司里kitty的第一次面世是一隻實惠又可愛的塑料零錢包哦,銷量非常非常好,後來就出了非常多的kitty有關的卡哇伊產品,人們是從產品認識kitty的,那些小物件非常討女生喜歡,因為它物美價廉,粗線條彩色圖案又非常可愛。而且當時三麗鷗公司正處於低谷,kitty的誕生無疑為他們帶來了生機與商機,這也是kitty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kitty拯救了三麗鷗。
可愛、漂亮、呆傻、粉嫩、表情極盡想像………該被女孩子喜歡的要素都有,不火才怪。
因為pink pink的太適合各個階段的女紙裝嫩
巧合。
你看過Hello Kitty的動畫么,反正我沒看過
跟風罷了,沒有情節(靈魂)的支撐,是無法在心裡樹立起形象的。也就談不上喜歡了。
推薦閱讀:
TAG:卡通形象 | 日本動畫 | 流行文化 | HelloKit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