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實驗室的組會是怎麼開的?
我所在實驗室的組會很水,基本上是老師和報告人的互動,其他人大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每周虛度半天……
很想知道有沒有比較好的開組會的方式。平均一個人多久做一次報告?主要是宏觀介紹,還是針對幾篇文章很細節的講?一次報告一般持續多久?
至今在美帝呆過3個不同的實驗室,感覺組會氛圍還是蠻不同的(1)大一大二的實驗室
老闆是AP,組很小只有4個人(3個PhD Student, 1個postdoc,兩個undergrad不算)。老闆剛申到一個R01也沒有什麼成果的壓力,有點半放羊狀態。組會每周一個人present自己的工作,但因為人少,平均下來一個月就要present一次,一個月能做出來多少東西你們懂得。於是組會就是前15分鐘講講新實驗(大多數都是失敗),後面45分鐘就各種天南地北的聊八卦,什麼隔壁實驗室的新rotation student是個bitch,誰和誰又在date了,系裡的新AP的大腿是誰誰誰之類的……
(2)去年暑假的實驗室老闆也是AP,組也不大(5個博後1個PhD一個本科technician),但working ethnic好太多。組會每周一次,單周輪流講新data雙周journal club。講data的時候非常正常,老闆和其他人都會給非常constructive的意見。journal club的時候嘛,基本上就是批鬥會了。。還記得我講一篇nature cell biology的時候,每講完一個figure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說這個control設計的不好,這個實驗完全沒必要做blabla……然後講完老闆問corresponding author是誰,讀出來名字恍然大悟……(3)現在的實驗室超級大組,PhD student+postdoc接近30人,還有10多個undergrad.....每次lab meeting都在報告廳開,present一次數據和在會議上作oral presentation一樣暢爽。。。氛圍也和seminar差不多,講完老闆lead discussion,大家七嘴八舌的問問題提建議之類的本文首發知乎,允許規範轉載,但轉載前務必聯繫作者,違者必究。
任何私信或評論前不點贊的,都會被認定為耍流氓:)
-------------------------------------------------------------------------------------------
博主作為海德堡大學交叉學科計算中心在讀博士,自己DIY申請到美國應用數學有獎碩士,後又DIY申請並跳槽到號稱歐盟最難申請的瑪麗居里項目博士,項目期間在IBM Cplex實習半年,並訪問了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半年和巴黎綜合理工三個月。
由於在三大洲的學校參加過各種不同形式的group meeting,下面淺談輒止一下。
0,國內由於數模競賽211直研了一年,老闆有2個phd+3個碩士左右,由於只呆了一年,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課為主,然後那時已經決定要出國了,所以心思沒有在這邊的科研上,因此基本沒有和導師的單獨meeting;group meeting的話,每周一次大家被叫到老闆辦公室,那時候我們組主要的topic是game theory,所以老闆找了幾篇paper,我們每個人輪流講paper。Again,由於沒呆太久,不知道組裡有沒有彙報自己科研進展的seminar。
1,在美國50左右學校碩博的時候,每周和小老闆AP單獨meeting三次(有木有很頻繁?美國課業和TA duty繁重,因此很多次meeting都是我和老闆在一起當場推導證明)。由於master thesis做的是同系我們方向大牛Full Prof(簡稱大老闆)提供的課題,小老闆和大老闆估計會時不時meeting(由於辦公室就在隔壁),然後我們三個每周不定期meeting一次的頻率。小老闆的組不大,3個phd幾個碩士,沒有一起meeting的組會。所在的數學系有每周一次的碩士博士生主講的seminar,主要是講自己的課題或者看到的paper等等,由於數學系有5個方向,所以talk是比較introductive的(但是我報告的那次忘了這個宗旨,直接把master thesis答辯時候的slide去報告了,聽了他們一臉黑線),還有free pizza和drinks吸引你去。然後系裡各個組都有自己方向的比較專業的seminar,一般是請外面的人來報告,或者招聘季前來應聘教職的報告,或者是作為phd thesis的預演。補充,小老闆很nice,基本隨時有問題都可以敲門進去問,會很耐心很細緻的給你解答。
2,在德國海德堡讀博的時候,大老闆正教授,但是組不大(abnormal),基本1-2個博後,3個博士,幾個master thesis學生的樣子。和老闆單獨meeting的頻率基本三周一次(由我定,但是需要提前一周預約,要約當周的meeting基本不可能,教授會質疑你為何突然要相見,直接敲門更是一臉蒙蔽狀,可見德國人的死板)。最早我建議老闆設一個fixed schdule,這樣好督促我每周都有新東西,比如每周三meeting一次,老闆質疑為何需要這麼頻繁,然後有需要了再meeting,不必fixed。我來之前沒有group meeting,一年半後的聖誕例行的組裡遠足聚會上,我問老闆為何沒有組會這件事,組會balabla好。老闆回答說,以前提倡過組會這個事情,但是沒有人響應,也就不了了之了。弄得我一臉黑線,你可是總boss好么,你發號是令會有人不聽?看出我有組織慾望之後,老闆便說,如果你想搞,我會很支持的。於是乎,我們組的組會倆周一次,加上提問時間1小時,每人輪流present自己的課題進展或者自己覺得interesting的paper或者topic。不過每次組織大家填doodle schdule的時候,德國人一臉推託相,基本要求個好幾次才把date定下,然後還經常有臨時變卦的情況,老闆也一副與我何乾的樣子,這也叫很支持我的工作?而且非學期時間被老闆厄令不推薦舉辦seminar,理由是這段時間大家通常在休假:)沒辦法,歐洲就是這麼懶散。這些因素都算上的話,每個人每年也就做倆次報告而已;不過最近我把我們組的seminar擴散到整個機構IWR(交叉學科計算中心),有時也會邀請做相關課題的其他組的人過來報告,也有邀請一些來我組訪問的教授作報告。另外IWR有個fellow talk,通識性質,基本是介紹不同領域的人自己的領域比較general的東西,不定期,基本要三個月一次,報告一次可以修一個IWR的學分(加入IWR的研究生院HGS以後,每年會給你1500歐出差經費,但是要求你修一定的credits),聽報告幾次也可以有學分,另還有free pizza,但感覺比起美國還是要鬆散很多很多。另外IWR每年有個年會,大家都可以自己present或者做poster,在一個山莊住上一晚好吃好喝,還會請一些畢業的校友回來談談工作感受。補充,大老闆基本只給大方向的指導,幾乎沒有細緻討論過,直接敲門進去問問題幾乎不可能。
由於IWR交叉的本質,規定要有個交叉學科的二老板,二老板是做圖像處理的,在HCI(圖像處理中心,industry on campus,這個在德國比較牛,5-6個full professor的大專業),二老板是個大牛,組非常龐大,2-3個博後,6個左右phd,還有我這樣合作的phd不下5個,碩士就不算了。因此每次和他meeting基本靠在他下課後堵他,email經常發好幾封都不回。這麼算下來,基本每年和他meeting三次。二老板自己的組貌似沒有group meeting,但是偶爾在某個學期會開一個literature review seminar,倆周一次,十幾個phd每人找或者老闆指定一篇最近的論文做報告,我報告過一次,參加的人還挺多,還會有HCI其他組的人來聽。另外HCI每年有自己的年會,again在一個山莊好吃好喝倆晚上,每個人present自己的科研進展,postdoc一般不需要present,然後晚上喝酒打撞球social,增加成員之間的合作。我由於聽了一個talk和一個phd合作中一個discrete tomography的醫學圖像處理項目。此外,我老闆每年還會host一個HCI主辦的圖像處理的workshop,為期兩天,規模不大,但是每次請的人都是大牛。
3,由於所在的瑪麗居里項目(MINO)有11 Phd+3 Postdoc組成,因此也有所謂的group meeting。項目的三年,每年都會組織一個MINO的spring school,是個一周的workshop,請滿滿的相關領域的專家做報告,主要是tutorial性質,第一年在奧地利Klangenfurt,第二年荷蘭Tilburg,第三年法國巴黎;另外每年一月初在法國滑雪勝地Aussois有個組合優化的國際會議,我們MINO的人也悉數被邀請,項目總boss Lodi同志和11個大學的大部分教授都會參加,因此會有個教授+14的informal meeting,主要討論行政上的事情;除此之外,項目第二年,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有個offical 的meeting,歐盟的相關官員和所有教授phd都有參加,主要向官員們彙報自己的科研進展,然後有一個環節是官員們請教授們出去,然後和phd們談天說地,主要是說我們每個月有1500歐的開會經費,你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萬一老闆說沒錢給你開會,那一定是被老闆貪污了云云。。最後,今年的10月,在總boss之前所在的義大利Bologna,有個項目closing meeting,預計到時所有教授和歐盟官員還有我們14個researcher都會參加,基本是彙報我們三年的科研成果,然後討論下一輪瑪麗居里MINO的工作開展。
4,因為MINO在博洛尼亞大學IBM CPlex博士交流7個月的時候,博大優化組(有至少5個教授的大組,在歐洲已經算大組了)每個月有一個由phd組織的seminar,由phd主講自己的research。但是貌似和德國一樣,學期中間才會有。另外優化組還有一個比較專業的seminar,一般邀請國際大牛來present,一般2-3個月一次,暑期會多一點。我訪問期間的supervisor,是一個博大本方向大牛教授(3-4個phd一個博後,一大堆歐盟項目在手,IBM Scientist),和一個CPlex的developer,我們基本每周meeting一次,通常是CPlex developer(我會告訴你他每周四天home office就一天過來和我們meeting么)從另一個城市開車過來,然後博大教授和他一起來IBM辦公室,我們總共四個因為瑪麗居里過來交流的博士博後,他們一一找我們meeting。通常中午會一起下小館子吃pizza,然後咖啡館或者樓里簡易咖啡機咖啡break三四次,breakr的時候抓住機會各種問問題,義大利人喜歡邊和咖啡邊聊天,比起德國來形式自由不少。
5,因為MINO在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綜合理工交流三個月的時候,整個計算機系LIX有一個由三個Phd自發組織的seminar,屬於通識性質,就是向不同領域的人介紹自己領域的東西,不定期,基本一個月一次,我還在裡面做了次報告。我所訪問的倆個教授是LIX裡面唯二的做優化的教授,每個人有3個phd一個博後的樣子,有幾個聯合指導的,我所在的三個月里,貌似沒有group meeting。我和他們倆,基本倆周一見的節奏。其中一個大牛(IBM Scientist)比較忙,幾乎都在開會,他在的時候,就抓緊和他meeting,還有一次是在他家的咖啡館和他meeting的,所在三個月就和他meeting了不上4次,但是,收穫特別大。(綜合理工在巴黎大郊區,因此教授每周基本只來學校倆天,或者有課才來,其餘時間在巴黎城區之家樓下咖啡館辦公甚至meeting)。另外LIX是一座新樓,樓裡面一派Google的即視感,沙發,咖啡機,白板無數,辦公室都是透明的落地門窗,表示時刻有人「監視」你在幹啥。研究者們喜歡出辦公室,到樓裡面隨便一處沙發咖啡機旁,喝著咖啡,其中一人在白板上寫公式,另外的坐沙發上邊喝咖啡邊討論學術。這點也是我回了海德堡新樓Mathematkon後一直念念不忘的。最後補充,法國由於最好的倆所高師綜合理工都是規模超級小的學校,沒有排名特別高的,因此巴黎最近組建了類似浙大的超大的巴黎薩克雷大學,另外巴黎大區內各個學校研究機構和學者的聯繫非常緊密,經常一個教授或者研究者身兼數職,到處有辦公室,因此
由此總結,美國比較拼,歐洲各種懶散適合養老,德國死板,義大利法國自由。
另外,Phd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個Independent Researcher,老闆給你提供一個平台,don"t expect your boss too much,修行靠個人。
Done。
----------------------------------------------------------------------------------------------------------
最後按照慣例,三個小廣告,如題
歐洲,北美,全球留學深度私人定製諮詢 - Ruobing Shen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為什麼世界大學排名前 50 大學列表中沒有德國的大學? - Ruobing Shen 的回答
Data Science/Analytics 出身,可以在諮詢行業做些什麼? - Ruobing Shen 的回答
關於歐洲各國留學的綜述,參見
歐洲的免費留學? - Ruobing Shen 的回答
先匿了
介紹一下日本top1和中國top1高校的情況。(我真的沒有黑隔壁我只是覺得中國高校top2的格局已經不復存在 微笑臉)目前在日本讀博,理工科,top 1學校。
每2周和大小老闆的individual meeting一次,時間1.5-2小時,詳細討論實驗進展以及下一步的計劃。每周課題組內meeting一次,每次1.5小時,由一位學生講某一篇文獻,我們組10-15人的規模。每周3個課題組會組織一次joint meeting,2-3個學生/博後發表,每個人算上提問討論時間40-50分鐘。我們系比較國際化一些,大小meeting都是英語,不論外國學生日語水平高低,我老闆都不會和外國學生講日語,日本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也要求用英語寫。再說說我在國內讀碩的組會情況,理工科,top1 學校每周一次組會,每次組內的一半成員發表,內容為自己的實驗數據,然後老闆點評,10人規模的課題組。然後不定期(感覺頻率是一周一次)老闆會突然在課題組QQ群里發話找你去單獨討論課題。目前實驗室主要分兩大方向,所以老師安排大家組會隔一周講一次。
組會每個人都要講,主要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工作彙報,所以,不是像做口頭報告那樣行雲流水,每個人不是完人,都是在取得學位的途中,所以肯定會有問題,提出來就好;
但是提出問題,不是隨便提提,得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個為什麼這樣,你要說不知道,那是不行的,說明你沒仔細深入的去想這個問題,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後組會上大家來談一談這個問題。有些你覺得很難的問題,可能別人原來已經想過,或者在其他人的領域已經看過類似的文章,這樣交流起來就會方便很多。
在互相質疑中提高。
每個組情況不同,答案僅供參考。
其實有兩個因素1.報告人沒有考慮到聽眾還有很多非自己研究領域的人,過多的講述一大堆別人完全不熟悉的公式,字多圖少,語言表達上沒有吸引力。2.聽眾以應付狀態參會,或者完全聽不懂乾脆不聽了。如此惡性循環。組會其實是個很有意義的事。但一旦大家都以一種應付的態度,那真的沒有必要開下去了。
說一下我們組吧,我們組在整個研究所的地位就是第一,可以這麼說。所有人的第一志願就是進我們組,具體原因就很多了,還是說組會。
我們組下面還分三個小組,小組的例會主要是技術交流,因為小組內人員對互相之間的工作內容都比較了解,所以能很好得溝通。
而大組例會,也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大家提意見等等,現在進行的是大方向上的介紹,圍繞前沿技術等等,(主要是老師和博士們介紹),還會介紹一些申請專利、文獻搜索等技巧,還會針對低年級的師弟師妹們專門開展一些介紹和指導性的交流會。
組內一片安靜祥和的交流氣氛。請允許我驕傲一下
PS:看到老大關注這個問題才來答的,你也來說兩句,任博士? @任文然這個問題一定要答,一周兩次組會,一次周三,一個正式的research報告加一個簡短的journal club. 邊報告邊提問邊互黑,因為黑的太多經常一個小時組會延長到一個半小時。周五下午一次非正式組會,大家坐一個桌討論這一周各自幹啥了,下一周要幹啥,實驗室太髒了要不要收拾一下啊。。。這個組會基本上就是在互黑。。。然後黑完了各自回家過周末,等周三來再互黑。。。總之,我們組開組會,就是黑黑黑,哈哈哈。。。
覺得組會很水浪費時間。不是沒工作拿出來講就是講的大家都聽不懂,老闆很多時候都給不了有用的意見,反正講了也是白講,很多討論根本都是細枝末節,離題千里。匿了
我們樓210這個房間基本上是整棟樓最恐怖怨氣最深重的房間,因為基本所有的實驗室都在210開組會。。。組會前狂補實驗怕交不了差的,整晚上不睡看paper做ppt準備presentation的,開組會困的要死又不能睡的,各種各樣的怨氣讓這個房間常年不見陽光陰風陣陣。。。
每個星期開的組會我都想描述給我媽聽,無奈腫么把和老闆說的火星話翻譯成白話文實在是個大問題,質粒克隆PCR我媽又不懂,不說又沒辦法描述開組會時的刀光劍影明刀暗箭。突然有一天不知道我怎麼就覺悟了,這樣說她就能懂了嘛!
————開組會的時候,其實是這樣的:
關於說話的措辭
(你這個星期都幹了啥)我:那個,我這個星期種了好幾畝包菜。。。
老闆(打斷):等等,我不明白,你種了好幾畝包菜?
我(費解):對啊,好幾畝包菜,就上次小A種的包菜這個星期就把它的種子種下去了嘛。。。
老闆:你說的包菜是指?
我(更費解了):那個包菜。。。就是。。。包心菜,大白菜,圓白菜。。。
老闆:我還是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去黑板上給我畫個包菜出來!
我(什麼情況???):(弱弱的跑到黑板前畫了個包菜)就是。。。這個樣子的。。。
老闆:哦,原來你說的是捲心菜啊。
我(淚奔):對對,就是捲心菜。捲心菜也叫包菜,大白菜,圓白菜。。。
老闆:不,你必須叫它捲心菜,否則如果你說大白菜我會和大頭菜弄混。而且,我們在同一塊田裡種菜,必須用同樣的語言交流,否則可能你說的是你種了好幾畝大白菜,我嘴上說對對對你種的好,但其實心裡想的根本就不是大白菜而是大頭菜,這樣你最後就會種錯。我們必須調整到使用同一種語言。
我(淚奔):是是,對對。。。
老闆:不,你不能只會說「是是,對對」,你必須要能明白我的問題是什麼,然後給我一個讓我能立即明白的答案,你必須要看穿我的思想(原文see through my mind),知道我想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問的是什麼,想要的答案是什麼。
我(淚奔):是是,對對。。。
老闆:你說小A種的捲心菜是什麼意思?
我:就是。。。就是小B把上一代捲心菜種在了地里,然後捲心菜開花了,然後小A收集好了種子,然後我把種子種在了地里。。。
老闆:那你不能說是小A種的捲心菜,只能說小B種的捲心菜,然後小A收集的種子,這兩個是有很大差別的。
我(淚奔):是是,對對。。。
關於努力工作
師兄:我昨天種了黃瓜。。。
老闆(打斷):等等,你為什麼昨天才把黃瓜種上?
師兄(開始出汗):因為我前天才收的種子。。。
老闆:為什麼前天收的種子前天沒有種?
師兄(繼續出汗):因為我收完種子已經晚上10點了。。。
老闆:那你為什麼不早點開始收種子?
師兄(開始顫抖):因為我前天早上一直在給西紅柿除蟲。。。
老闆:好吧。。。那你什麼時候犁的地?
師兄(顫抖不止):上個星期五。。。
老闆:為什麼你上個星期五就犁地了要一直到前天才收種子昨天才把黃瓜種上?
師兄(快不行了):因為。。。我除了要照顧西紅柿還要給地里除雜草什麼的,我覺得其他的比較重要需要先做。。。
老闆:我不相信你這套說辭(I don"t think I"ll buy this)。你給西紅柿除蟲只要幾個小時,除雜草什麼的也不會多於一天,而種黃瓜也只需要幾個小時,為什麼你這麼多天都沒有種?我不明白你的時間是怎麼管理怎麼使用的。
師兄(已經陣亡):。。。
關於細節
我:我今天又種了幾畝捲心菜。
老闆:幾畝是幾畝?
我:3畝。
老闆:是長方形的地么?
我:是。
老闆:長多少寬多少?
我(開始出汗):好像是3X1這樣。。。
老闆:你種了幾行幾列?每列多少顆每行多少顆?
我(苦思敏想):一共是300顆/行X100顆/列
老闆:每顆菜之間的行間距和列間距分別是多少?
我(不知道啊腫么辦??):這個。。。。我得回去查查看。。。。
老闆:不,你必須對你種的菜的各種細節瞭若指掌,比如這批種子的平均重量是多少,活力多少,平均發芽率多少,這個捲心菜品種的平均重量多少,含糖量多少,含多少種氨基酸,多少種礦物質,哪些是對人體有益的,對哪些人群特別有益應該讓他們多吃的,等等等等,我每次問的時候你都應該答的出來。
我(淚奔):是是,對對。。。
老闆:隔壁的老王他們也種捲心菜吧?
我(驚魂未定):好像是吧。
老闆:那他們種的是那種捲心菜?種了多少畝?多少行多少列?間距多少?種子平均重量多少?活力多少?平均發芽率多少?平均重量多少?含糖量?多少種氨基酸?多少種礦物質?
我(陣亡了):我不知道。。。。我不記得了。。。我回頭再去問問他們。。。
老闆:不,你必須對這些牢記在心,否則你最後去賣菜的時候,人家買家問你的時候,你要怎麼回答他們?
我(雖然陣亡了但是還是想淚奔):是是,對對。。。
-------------------------------------------------------------------------------------------------------------------------------------------------------
我真是當代的白居易啊~~~
轉自人人網 章雨 日誌
目前實驗室帶boss六個人,一周前大家都找好組會大家要講的paper,然後組會時候一個一個來講,直講idea,然後大家發表意見。每次都是大家問題很多,,但是進步很大,我不少idea都是來自別的同學的review的paper,給我的research很多解決問題的思路。enjoy it!覺得組會大家水平起碼在自己領域搞得還可以,才能討論起來有意義。否則只是問問題而已,不能形成一個有效反饋,反過來促進自己或者別人。
剛開完組會,感覺自己每次開完組會都需要回爐重造(? ??_??)?
這邊boss是哈佛回來的,會議模式和國外很像,開始是面對面一對一交流,接下來一周的組會就是挨個彙報,組內師兄師姐旁聽,彙報過程中,boss會隨時提問交流討論,每一次組會都受益匪淺。boss前段時間去斯坦福,每周會發郵件彙報項目進展,以及視頻會議。並吩咐博士師兄每周組織組內交流理論學習,一周兩次,壓力倍增。不得不說,boss雖然每次都會給我們畫餅,但科研的嗅覺相當敏銳,交流報告時的關注點也十足到位,高山仰止。(?_?)大寫的尷尬,爪機打完這一段,發現地鐵錯過站了。。。一年了,每每看到這張形象的照片,總是會想起上學時被老闆逼著做實驗、開早會、讀文獻的苦x日子。還好,順利畢業了,終於脫離了那片苦海,再也不想再體會和回憶那三年。。。。。
組會應該挺能體會實驗室文化的吧,我昨天剛講完組會,說說我的體驗。我現在在Harvard的一個實驗室做fulltime research, visiting undergraduate research fellow. 老闆基本把我當做graduate student對待,很幸福。我們每個人和老闆每兩周有一次一對一的meeting,大概是說說自己的實驗進展,聊聊自己課題中遇到的困惑,接下來有什麼想法,老闆會給你提一些他的想法。這樣的meeting不需要特別準備,把你做了的和你想問的問題說出來就好了。組會每周都有,每個人大約平均三個月會輪到一次,一般講一個小時左右,全組的人都會參加,基本形式和給一個talk差不多,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課題背景和實驗進展,展示一下成果,大家會就自己不懂的地方問問題,有的時候也可能是質疑(友好的),一個小時裡面七嘴八舌地提問題提建議,能學到非常多的東西,得到很多有用的反饋,你想不到的東西,組員brainstorm能幫你想到,對課題的推動作用非常大,有時候也能幫你少走彎路。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組員了解你在幹嘛,然後大家一起幫你,氛圍非常友好。另外每兩周有一次journal club,三個月左右會有一次journal scan。journal club的話就是由一個人細緻的分析一篇paper,一般和自己或者實驗室的興趣方向相關,分析裡面有意思的地方,挑毛病,分析未來方向,大概講個一個小時,每次journal club前兩三天,主講的人會把他打算講哪篇paper告訴大家。Journal Scan是全組的人每個人挑兩三篇近期發表的有意思的paper,總結一下,大家坐在一起花一兩個小時互相交流下,簡略的講講就好,聽到別人講的paper感興趣的話你就去仔細讀讀。
美國。工科。組裡七八個PhD吧。從來不開組會。全部是和老闆一對一單獨meeting。
國內,工科,top2,知名導師。不開組會。
更新:
打算更一個每周例會扯淡話題記錄……正經話題我就不放了,只放最後扯淡的話題08292016:誰做清潔09122016:論逃掉亮燈警車的各種方法和可行性(老闆為首,實驗室美國大哥哥為輔)+「我就是看著你們急著交報告但是系統沒鏈接我開心」09192016:老闆趕著去開進一個會,沒時間扯淡09262016:誰做清潔+實驗室網站誰更新……老闆桑你這個集體主義+面子工程是跟誰學的……中間秋假老闆放飛自我又浪了幾周沒開會。
上周例會:怎樣布置實驗室。行吧老闆桑你開心就好(?ˇ?ˇ?)-→。碩士老闆比較喜歡一對一交流,所以我們都是一對一周會的,會提前五分鐘到辦公室門口等,準備好這一周的工作報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例會時間吧,大部分時間在討論專業,剩餘五分鐘到一刻鐘……討論人生w。
本身我們組也不大,而且每個人項目都不太一樣(像我,第一年是車載系統,第二年是質量控制,第三年是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我沒記錯的話就開過兩次集體組會,還是(特么)在自助餐廳……老闆講話完畢大家就開吃了……碩士老闆是華人,特別傳統的中國人,學術肯定是厲害這個不用說,為人的話非常的溫和儒雅,然後對組裡每個人都很關心,就真的像家長一樣QAQ之前第一年我做車載系統那會有一次咳昏在學院的一個課上,然後他不知道怎麼知道了還說要給我帶師母燉的冰糖雪梨……嚇得我躲車載的那個車間躲了好幾天(真的是太不好意思了……)其他師兄師姐的話,啥時候結婚啥時候生小孩他都很關心的,我記得有個師兄結婚他還手寫了賀帖包了個紅包,老闆的中國字真漂亮啊……就是典型的傳統中國教授,總感覺不是在跟老闆做實驗,在跟我爹做實驗……。搞得每次大型組會開完吃飯的時候老闆看我和師姐拿菜拿的不多還說不要為了好看犧牲健康,我和師姐都不好意思開口說我們真的吃不下……哈哈哈博士老闆是我們系副系主任(對的我轉專業了)每次組會他搬個椅子實驗室門口直接葛優癱……對沒錯我博士老闆是美國人然後大家基本是基於自己的研究扯扯淡,聽他扯扯淡吐吐槽,然後針對實驗室的一些事情扯扯淡(比如第一次例會特么花半個小時討論做清潔……你們討論有毛線用啊每次都是我來得最早走得最晚清潔都是我在做好嗎!摔!)不過講了個真,博士老闆平時在我們面前都是一副逗逼形象,然後不知道他怎麼發現我耍起來特別好玩(卧槽我跟碩士老闆的時候碩士老闆從來不開玩笑的所以已經很習慣了,和博士老闆第一次見面……呵呵,淚流滿面)就時不時的開開玩笑,調戲一下(他誰都調戲!我們實驗室的人也是!然後實驗室膽大的印度小哥哥小姐姐會調戲回去,我不敢啊我也不會啊!我只會目瞪口呆.jpg)然後他有一門信息安全課,因為是好幾個工科強校合作的(有碼農們熟悉的CMU和德州達拉斯(?)如果我沒記錯有達特茅斯……?)每周各個學校和相關組織之間要有網路會議的,他主持(對沒錯他主持)。第一次參加會議的時候我是懵逼的……真的講台上那個氣場全開的人是誰說他是我老闆這事兒我是拒絕的= =……會議結束,話筒一關,就又恢復逗比模式了……不要問我怎麼知道,一臉血。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上海西南某高校在讀碩士研究僧
組會頻率每周一次
彙報形式不限,只要能把自己科研中的問題表述清楚即可,這個我覺得挺好的,導師沒要求一定要做ppt,如果你正在改論文直接上word就行,如果做實驗有數據要羅列可以直接上excel電子表格,如果在畫圖直接放二維圖和三維圖即可,總之怎麼方便怎麼來。
彙報的時間一般定為周三(假期中)或者周六(學期中)上午八點半開始,一般持續一個上午,彙報的人少的時候十一點左右結束,彙報的人多的時候可能還有一部分博士會留到下午彙報,上午一般最遲到十二點多一點肯定會結束,導師會讓我們趕緊去吃飯,沒說完的下午或者郵件說。
關於組會是否需要每個人每次都參加,每個人的觀點可能不一樣,不過我還是比較支持個人應該盡量出席大部分的組會。首先,因為大部分人做的項目或者論文,一周的時間一般都會有一些問題或者進展,及時和導師討論能夠顯著推進項目的進展和明確後續的規劃(其實就是組會前夜ddl效率比較高啦233);其次,組會上一般不會所有人都在做同一個項目,即使是同一個項目也會有不同的側重,在忙自己的項目的同時,每周能夠抽出一個半天的時間聽聽別人科研的過程、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的方案是很有益處;最後,因為一個課題組一般都在一個大的領域從事科研工作(比如我是能源與動力),那麼在科研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共性的問題,比如我剛進組的時候,做模擬的時候經常遇到報錯,畫網格也比較生澀,沒有經驗,這些問題對於博士師兄們來說都是小事情,在組會上,他們聽到我的問題後就可以直接提出解決方案。事實上,組會上大概有相當一部分的時間是不止彙報人和導師在互動的,課題組其他成員針對彙報人提出的問題也可以隨時插入針對性的發言(我們組一般沒啥限制,組會過程中只要不打斷別人說話,可以隨時發言)。
最後說點個人感想吧,感覺組會制度可能是研究生階段區別於本科一個比較明顯的地方吧,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開會討論變得格外重要,就像工作中很多職能部門都會在每周一開例會討論一樣。
一周三次,兩次nature文獻學習,一次學生課題彙報。。。度日如年。。
國內,工科,top2每兩周和老師一次單獨meeting,每兩周一次大組會,大組會每人報告這段時間工作進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8年數學二難度提升?
※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值得讀嗎?
※計算機研究生如何選擇導師和方向?
※四大,銀行,還是讀研?
※研究生期間申請公派留學需要準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