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東南第一都會是哪座城市?南京,蘇州,還是杭州?


先來答案: 蘇州。明朝中期至太平天國之間,蘇州是江南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這是人口對比

這還是蘇州府和太倉州分治的情況。人口絕對數蘇州府第一

這是人口密度,蘇州府第一

接下來是清代分縣圖,中國歷史是上唯一一個一城三縣的城市——蘇州

接下來是城市會館數量,直接反映一個城市商業繁榮度的指標

清代城市結構,此圖是來自於王衛平的《論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市場體系》

接下來是一些佐證的史料

環太湖流域的人口集中度明顯強於南京地區

蘇州時尚引領全國

接下來是明代的文化成就

======================================================評論里有南京人和我胡攪蠻纏說南京教育強於蘇州。首先古代的教育是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考試,為國家提供高素質的治國人才,所以接下來很好理解,哪個地方的狀元數量最多,誰就是教育最強,沒人會否認吧,接下來我來上數據


首先明白什麼是都會,這是近代城市化的產物。樓上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蘇州在開埠之前是東南第一都會,開埠之後向上海轉移。但其實上海蘇州是一脈相承的。


自然是南京。

清初,南京是江南省省會,江南的中心。江南省管轄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三地。

後來,清朝政府又在南京設立「兩江總督府」,管轄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和「江西省」兩省合起來簡稱為「兩江」。所以,南京當時管轄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江西四地。兩江總督職位在全國僅次於皇帝眼皮子底下的直隸總督。晚清兩江總督又兼南洋大臣,權勢也日重。

以下牛逼人物均擔任過兩江總督: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沈葆楨。


蘇州。南京有駐防八旗,又是滿清在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商業環境比明代差太多了,杭州同理。

蘇州經濟崛起對江南經濟的意義稱得上是典型的「另立中央」。


這是又一道引內鬥省內鬥的題目

下一題


怎麼說也是南京,至於上面所說的太平天國起義,定南京為天京,杭州只是忠王的領地而已,讀讀歷史再來吧,不要意淫


我北京的,個人感覺:元~杭州,明~南京,清~蘇州。

北京過去唯一用城市命名的街道大概就是蘇州,蘇州衚衕,蘇州街,蘇州橋。側面反映出城市實力吧。


蘇州。

繁而不華漢川口,華而不繁廣陵阜,人間都會最繁華,除是京師吳下有。

其實城市強弱一般和政治地位相關,但並非絕對,政治地位高,城市就一定強嗎?不一定,就現在來說,西部很多省會還不如東部一些地級強市。

省會每個地理區域都要選一個,要麼是矮子里挑高個,挑出來的還是矮子,要麼一群高個中間挑頭領,大家個子都高,就不看個子了。江南城市多繁華,南京卻有與眾不同的領袖氣質(帝王之氣,皇族的氣質),軍事地位很高,這兩點明顯壓過繁華的江南諸城,政治地位最高自然板上釘釘。但這不代表他個子最高。隋唐揚州,宋杭州,明清蘇州,都在一段時間內執江南諸城之牛耳,不可小覷。當然差距不大,史料不全,有爭議也正常。有理有據的把資料擺出來再討論才對,人口、稅收、進士狀元數,這些在古代都是很重要的很有說服力的指標,要看這些。而不是一句政治地位最高就妄下定論。畢竟江南不是現在湖北四川這樣的一城獨大的地區。


清朝時,除行政級別低於南京外,蘇州其他方面皆勝過南京和杭州。明清時,蘇州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全球十大城市之一。


都不記得揚州了


江南的政治中心無疑是南京,經濟中心無疑是蘇州

然而「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

——明朝《永樂大典》

這裡東南第一州指的是淮安府

「漕運、鹽政和河工,三者安,則江南安,江南安,則天下安。」

隋唐以來,尤其是明清時期,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區日益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東南三大政,曰漕,曰鹽,曰河」,東南地區最重要的,莫過於漕運、鹽政和河工。 

明代黃河奪泗奪淮後,淮安作為黃、淮、運的交匯處,成為治理黃、淮、運的關鍵,「治河、導淮、濟運三策,畢萃於淮安清口一隅」。這也是明清時期總河駐節於此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三大政之成敗關鍵,又均以大運河為溝通手段,維繫於運河上最重要的城市——淮安。

就漕運而言,淮安是漕運指揮中心、漕船製造中心、漕糧轉輸重心。

就鹽政而言,作為全國最重要的鹽區的兩淮,淮安是淮北食鹽的集散中心,明時的淮安鹽運公司、清時的淮北鹽運公司和淮北批驗鹽引所均駐於淮安境內。

就河工而言,南宋黃河奪淮以後,淮安是運河、淮河、黃河的交匯處,明代總漕常兼總河,清康熙時河道總督遷至淮安清江浦,雍正以後改為江南河道總督。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居天下之中的淮安,牽動天下。


是蘇州


是蘇州,蘇州在清代就是現在的上海,一直到粵匪把他毀掉


論經濟 必然蘇州 其實還有一個是揚州 漕運總督(不過總督府在淮安)

論教育 蘇州

論文化 蘇州

論政治 軍事 南京咯

綜合來說 當時的蘇州 大概是現在的紐約吧。

南京人答題


是揚州,清代全國四分之一的稅收來源揚州的鹽稅。


江蘇 江蘇

江在前,蘇在後!

你說是好讀?

為何江蘇不叫大蘇寧?

在中下層人眼裡蘇州勝江寧,在高層趙官家眼裡江寧重蘇州,蘇州雖說經濟好,江寧好像也不是窮鄉下。就跟現在申城與蓮花池對比一樣。


先說結論:如果說城池大小,規制高低,衙門多少,那麼是寧杭蘇;如果是繁華度,那麼蘇杭寧。是不是和現在還有丁點像?

南京我沒分縣數據,蘇杭選時間接近的,1784年,杭州錢塘仁和兩縣86.4萬丁數;1810年,蘇州吳縣長洲元和三縣有165.6萬丁數。考慮到蘇州接下去10年丁口暴漲到近300萬,之前杭蘇差距應該小些。

南京只有府數據啦,而且是1820年。丁口,江寧府原額19.8萬,滋生187.4萬;蘇州府,原額43.9萬,滋生547.6萬;杭州府原額50.8萬,滋生271萬。

------------------------------

數據源: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四捨五入

------------------------------------------

補上南京數據,兩縣數據比整府好看多了。1809年,江寧上元兩縣丁口130萬。(《嘉靖新修江寧府志》)。

杭州修志太早啦,不能同一水平撕(手動斜眼)。 不過依然考慮1.當時人口暴增狀態(1784杭州府207.5萬丁,1820年322萬丁),2.江寧上元兩縣又是兩倍於錢塘仁和的面積。江寧依然不如杭州。


蘇州。可查明末以降、直至康乾的人口和口岸稅收情況。


清朝在東南最重要的城市是鎮江,它是京杭運河的樞紐。

清廷建都北京,但是經濟中心在東南,在北方的首都所需的錢糧賦稅,大部分來自東南,並且嚴重依賴京杭大運河轉運。因此京杭運河樞紐的鎮江就十分重要,鎮江有失,大運河被切斷,清廷的經濟命脈就被切斷了。

事實上,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就發現了鎮江這個清廷命脈。英軍於1842年發動鎮江戰役,佔領鎮江,切斷大運河,迫使清廷停戰求和,簽訂南京條約,宣告持續兩年多的鴉片戰爭結束。


明朝不敢吹,就清朝東南片區還有城市敢和揚州鬥富的嘛?乾隆皇帝都被斗怕了。康熙年間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窮的噹噹響,個人工資和衙門公務開銷都是揚州鹽商提供的,這個在曹寅給康熙的奏摺里說的很清楚。乾隆晚期和嘉慶年間大小金川叛亂,國庫空虛都是靠揚州鹽商提供軍餉,乾隆6次風光南巡內務府和各當地地方都沒錢,都是揚州鹽商給皇帝報銷的旅遊吃住費。康熙和乾隆分別6次南巡表面是視察水利,明眼人都知道主要來視察「揚州府這座東南金庫」。到蘇州 杭州 南京那也是順道也逛逛。根據後世經濟學家測算。當時清朝佔據世界GDP的32%左右,揚州府一地就佔據世界總量的8%,是當時世界最富裕的第一奢侈品消費城市。什麼淮揚菜,京劇,崑曲等等都滋生出來了。注意看好了是世界,就今日紐約不要說佔據世界了,不過佔據美國國內的4%的GDP。清史現存大把史料都記載著皇帝對於揚州繁華富庶的嫉妒和羨慕,看到揚州的繁華和奢侈生活,乾隆都感嘆:「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沒有揚州事情么?


南京

蘇州揚州杭州

就醬


推薦閱讀:

生活在蘇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浙江的姑娘能有多好看?
江南地區是中國最宜居和豐饒的地方嗎?

TAG:城市 | 江南地理區域概念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