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傳統食物為什麼很多都是皮包著餡的形式,比如餃子、湯圓、包子、春卷、餛飩?


其實他國食物也有很多皮包著餡的。例如:

義大利餃子ravioli,種類很多,裡面可以是火腿,cheese,pesto(以羅勒葉的泥為主的一種稠醬),龍蝦肉,南瓜泥,茄子等。

義大利餛飩tortellini,餡料同ravioli相似。

義大利披薩餃calzone,相當於folded pizza,裡面餡料跟披薩料差不多。

拉美餃子empanada,從墨西哥到阿根廷都流行,南歐也有,各國的樣式有少許區別。裡面餡料什麼都可以放,可以是豬肉腸(chorizo),火腿,牛肉,豆子,土豆,雞蛋等等,也可以填上水果(如草莓)當甜點。

越南春卷g?i cu?n,用米紙包的,裡面是生菜和冷肉(熟豬肉,小蝦等)、米粉、香菜、羅勒葉,菜比肉多,味道清爽,可以蘸花生醬或魚露吃。國內也吃得到。

拉美粽子tamale。裡面是經過鹼化處理(Nixtamalization)的玉米麵糰,包著肉或乳酪,和中國粽子一樣都是葉子包澱粉包餡。

中東餡餅Ma"amoul。裡面是開心果、核桃仁、棗子、無花果。沒吃過。

烏克蘭餃子Varenyky。裡面是土豆泥、乳酪、肉、煮雞蛋,或者水果。下圖的餃子餡是櫻桃。我沒吃過。

美式中餐的炸蟹角crab rangoon。是餛飩皮包上一點cream cheese和假蟹肉炸出來的。不好吃。

喬治亞湯包khinkali,不過是煮的。裡面是辣豬肉或牛羊肉,洋蔥,芫荽,蘑菇。包子尖太厚了是不吃的。我沒吃過。

manti/mantu,中亞突厥各國(土耳其,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阿富汗等)及我國穆斯林地區的包子,據稱起源於我國的饅頭-mantou。餡料是辣的羊肉或者牛肉泥,有些地方會和酸奶以及蒜一起吃。我沒吃過。

波蘭餃子pierogi,裡面是土豆,肉泥,乳酪,德國酸菜(sauerkraut)。沒吃過。

中東和巴爾幹半島的粽子dolma/sarma,美國的希臘黎巴嫩餐館一般直接稱為stuffed grape leaves,因為是用葡萄葉卷的。裡面可以放米飯、西紅柿或肉。

墨西哥卷餅burrito。什麼都可以放,豬牛羊肉加洋蔥,生菜,豆子,米飯,薩爾薩辣醬(salsa),鱷梨醬(guacamole),酸奶油(sour cream)。

炸了之後的墨西哥卷餅叫chimichanga。

墨西哥春卷taquito,相當於下面說的taco捲起來拿去炸。

地中海和中東的皮塔餅pita,是一個圓形口袋,往裡面填餡料。

廣義上說,如果不管外面麵皮是否合上,連三明治,拉美的taco以及各種wrap都算。

墨西哥夾餅或稱塔可(taco),佔據墨西哥菜的半壁江山。用的麵餅叫tortilla,美國南部經常用小麥麵粉做餅的原料,而墨西哥通常用玉米面,剛烤好的手工制玉米tortilla,趁著溫熱上上來,散發出玉米的香氣。裡面什麼都可以放,豬牛羊魚肉加上薩爾薩辣醬(salsa),鱷梨或者鱷梨醬(guacamole),洋蔥,生菜,pico de gallo(一種番茄丁洋蔥丁香菜末拌的小菜,上面empanada圖裡的配菜就是),最後可以擠一點青檸汁上去。在墨西哥的餐館,經常是一盤菜加上一盤tortilla,旁邊放上salsa醬和青檸,食客隨自己喜好捲成taco吃,類似於我們吃京醬肉絲和北京烤鴨。

地中海(如希臘)的轉爐烤肉卷餅(gyro wrap),這個在國內吃過。也是用pita麵皮。

再發散一點,只要是一種原料包著另一種原料的,還可以有:

stuffed mushroom,往蘑菇上塞東西。

stuffed bell pepper,往燈籠椒里塞東西,圖裡面是肉和米飯。

以上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或維基媒體。

所以不只是中國有皮包著餡的形式,世界各地都有。至於中國是不是多一些呢,我沒有調查過,中國除了題主列舉的餃子、湯圓、包子、春卷、餛飩以外,還有粽子、燒賣、韭菜盒子、肉夾饃、腸粉、煎餅果子、月餅以及各種肉餅豆沙餅棗泥餅,畢竟中國那麼多人口,飲食自然比小國豐富一些。但皮包著或者夾著餡的確是一種普遍的形式。

原因我認為有三個:最重要的是在一種食物里增加原料種類和口味層次,螺螄殼裡做道場,因為有了一層皮,就可以往裡面混雜各種原料,不同味道和質地的原料大大豐富了食物的口味;第二是對於先包起來後烹飪的食物,有一層皮托著之後,不方便直接蒸煮煎炸的餡料就可以拿去直接烹飪;第三是對於現包現吃的食物,有一層皮托著,好拿,方便帶走吃,例如三明治和taco。在美國的墨西哥菜餐館,burrito如果不打算帶走是可以要求把所有餡料全部盛在碗里的,叫burrito bowl。


因為有餡的東西,便宜啊!雖然製作費勁,不過農村家庭人口多,冬天農閑時,有的是時間。題主在農村待過就知道了,哪有那麼多純肉來吃。不做成餡,一個個小孩跟狼羔子一樣,分分鐘把肉塊給你搶完。

看《舌尖上的中國》可以略知一二,裡面提到古時燃料匱乏,廚師們珍惜熱量,為了讓食物更好的成熟,所以要盡量切薄,切細。中國菜最講究刀工。

古時的中國是農耕文明,靠地里的那麼一點作物秸稈,實在不夠燒一年的。所以窮人要費時間上山砍柴,有錢人家要買柴。

我們現在看到的各大菜系煎炒烹炸,在以前,只有達官顯貴才能享受。

炒,炸,煎,太費油,古時的農民不捨得。還對廚藝有要求。

燉,太費柴。

烤,也廢柴。空氣導熱太慢,而且大部分熱量都散失到空氣里了。還要有人守著。

只有煮,最適合農民們。水的導熱很快,而且也省事。古時的日常,農民們就是煮點紅薯,土豆之類的,沾點粗鹽什麼的,就是胡亂湊合一頓。

葷腥又特別少,過年可能才能弄到一斤肉,家裡孩子又多,這時候,勤勞的主婦們,只能把肉剁碎,多摻些蘿蔔白菜等素菜,盡量讓每個孩子都吃飽。就這種「糊弄人」餃子,大人們從來不會放開吃,都讓給了孩子。


難道不需要包的就少嗎?只能說中國料理花樣太TM多了…


因為古人原來吃餡吃膩了,偶然間裹層麵皮在外面,吃起來發現口感又不一樣,什麼「面子」、「內涵」就是扯淡,後來人臆想的吧~吃就是吃的口感,一種新食物產品的誕生為什麼要去考慮那麼多寓意呢,好吃就能流傳~哈哈


餡的形狀鬆散(不像漢堡的肉餅或熱狗的香腸那樣形狀固定),必須有一個容器(皮)來包裹它們,以便煎、煮,應該是原因之一。蒸似乎可以不帶皮,但吃的時候又不如全封閉的包子方便。

歐美的披薩是烤,而中國的烤制技術不發達。


有容乃大。


難道是包容的含義?


這樣主食和菜不都有了嗎!一口吃,多方便……


閑著無聊,整著玩,結果挺好吃


這麼簡單的問題。

當然是因為可以大家一起包啊,團聚嗎


管飽


怕餡兒的味道散失了


不然呢,直接吃?

其實有很多寓意和彩頭在裡面,也是飲食習慣的傳承


同時吃到了主食,肉和蔬菜,做的人和吃的人都省事。


推薦閱讀:

吃一半的棒棒糖放哪裡比較好?
桃子和西瓜一起吃會中毒么?
哪些啤酒適合女生喝?
蘭州拉麵的湯里都有哪些調料?
為什麼中國人什麼都想吃,什麼都敢吃,而且南方人尤其廣東人更甚?

TAG: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