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暫停貸款提高首套房商貸利率,「錢荒」是否要開始影響樓市了?

某股份制銀行暫停部分零售貸款發放

部分股份制銀行暫停票據貼現業務

北京很多銀行針對首次購房商業貸款的優惠從8.5折提高到9折或9.5折,部分已提至基準。via部分銀行勒緊腰帶暫停貸款 提高首套房商貸利率


媒體瞎扯得,這次升利率是因為之前的一手房漲幅過快,需求太大。

錢荒是短期的流動性問題,過了半年關就能緩過來。

房貸是優級的,比貸給公司風險低多了。

所以,錢荒和樓市沒多大關係。


晚上做這個選題,早上給開發商和房地產研究機構打了一圈電話,隨便答幾句。

目前大多數開發商不缺錢,該借的上半年都借來了,融資的渠道越來越多,上半年的回款也來的很快,目前信心爆棚,這點從上半年爆髮式的土地交易就能看出來。

銀行的融資現在占開發商總融資的比例比較少,最多的還是靠信託。

目前的銀行錢荒只是流動性的問題,等到傳導到開發商的時候,銀行可能就沒那麼缺錢了。

因此,從短期來看,這次錢荒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是很有限的。

但是不是開發商就不緊張了呢?

絕對不是,這次管理層擺出的一個姿態,讓所有的房地產商都感到了一絲不妙。

現在打的是銀行,但誰知道下一個是誰呢?

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總體思路現在僅僅是對銀行,未來可以對地方融資平台,可以對落後產能,當然也可以對房地產。哪一天如果要盤活房地產的「存量」會怎樣呢?現在房地產市場缺的不是總量而是嚴重的分配不均,一旦二手房市場釋放出天量的房子,開發商真的準備好了么?地方政府準備好了么?銀行準備好了么?

現在銀行里無論是借貸還是中間業務,最後很大一部分(個人認為超過80%都離不開房地產,除了借給房地產商、比如個人的房地產按揭業務,企業借來自己開發房地產什麼的)。中國古人賺到了錢,第一個事情就是去買地,現在我們其實並沒有多大改變,換一句話說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是房地產問題,

對於高級玩家房地產商來說,手上的牌不好不怕,遊戲規則變了就要當心了。


謝謝邀請。我覺得這是因為半年考核,銀行現在貸款暫時hold住。房貸,尤其是首套房貸款在銀行還是很優質的,一般都會開展這類業務的。等等吧,到七月份銀根鬆動了,應該就會好一些的。這個跟樓市的關係沒有那麼大。


上周五晚上央行降息降準的動作,普遍被解讀為對樓市的利好措施。但很多人忽略了央行同時取消了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儘管雙降宣布才3天,現在比較一下各銀行的存款利率,可發現國有大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之間已經拉開了一定利率差異,期限越長差異越大。

如5年定期存款利率,工農中建都執行2.75%的利率,但河北的兩家城商行邯鄲銀行和張家口銀行分別執行5.15%和5.05%的利率,最大利率差距達到了1.8倍。

而現在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推出,只要在50萬元以下的銀行存款都可以得到國家保障。存在工商銀行或是城商行的安全差別並不大。

由於對貨幣供給貢獻最大的外匯占款持續低迷,預計今後一段時間市場資金會越發緊俏,各銀行為搶奪資金會展開越來越激烈的價格爭奪戰。

所以,中長期看利率水平並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但笨虎覺得,這恰恰是利率市場化的正確修正。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銀行體系的利率水平被長時間壓制,未能反應出資本的稀缺性;這對國有大型企業有利,卻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現象。

此前笨虎的文章揭穿中國高房價的兩大謊言 真相只有一個!已經分析過,中國高房價的真兇既不是剛性需求,也不是稅費地價,而是過多的卻又分配嚴重不均的錢。這些錢再反過來化身金融資本,通過銀行房貸「幫助」那些本來收入遠遠趕不上房價增長的普通人變成房奴,從而進一步推高房價。

但這個高度依賴銀行房貸槓桿的遊戲需要兩個條件才能維持下去:(1)房價保持增長(2)利率保持低位。現在,房價演變的趨勢已經出現了明顯分化;而隨著資金的外流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水平也會處於上升通道。

這和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兩年的經歷十分相似:美聯儲2005年開始提高聯邦借貸利率,美國房價2006年也開始掉頭向下走。

也許專家會說,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同,中國至少還需要30%的首付呢,槓桿比美國小多了。可是笨虎覺得,不能只比較首付比例,同時還要考慮到中美兩國房價收入比的差異。

比如小明在美國全靠借錢買了2元錢的一件商品,槓桿率是100%;小紅在中國借入7元買了標價10元錢的同一件商品,槓桿率是70%。小紅的槓桿率確實比小明低30%,但你更願意當小明還是小紅呢?何況小明比小紅的收入還多2倍呢。

總之,利率市場化有可能成為戳破房地產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前提是央行不再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行政限制其利率自主權;否則,也就不是真正的利率市場化了。

詳見我的知乎專欄

利率市場化對樓市可能是災難性的 - 煮歷史品金融(P2P平台監測) - 知乎專欄


錢荒會不會影響樓市?

問題一:有沒有錢荒,錢荒會持續多久?

有。銀行拆借利率上漲說明銀行缺乏流動性;

錢荒會持續多久?難以預計。取決於政府準備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信貸發放方向、速度和規模的問題。

問題二:如果有錢荒,而且錢荒會持續一段時間,是否會影響樓市。

會。造成本次銀行拆借利率上漲的根本原因在於,政府準備調控銀行的信貸投放方向,從偏基建、房地產到轉向製造、高科技。

對於樓市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1、未來預期的轉變

由於銀行信貸方向的調整,房地產企業對於未來可能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預期會有變化。如果形成共識,那麼可能會加強房企快速銷售。而快速銷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降價。

2、信貸投放規模的轉變

過去的國X條政策,只是限制了部分購買,但沒有限制對房地產整體的貨幣投放。如果銀行對於房地產信貸規模進行調整(對房地產企業、信託、商業個人信貸等),有釜底抽薪的可能。

3、投資方向的轉變

中國房地產已經經歷了15年的上漲期,期間只有2008年和2010年小幅下跌,然後又是大幅上漲。不可以避免的購買房地產帶來了投資的屬性。

例如現在購買100萬的房子,入住實際投資在120萬。按年利率3%計算,存入銀行實際利息收入3.6萬元。而租賃每年只需要2.4萬元。

如果房地產沒有升值的預期,部分人會轉買為租。

4、相關產業和從業者的轉變

房地產是萬億規模的市場,涉及上下游數千萬從業人員。房地產泡沫的逐步釋放,對上下游市場和從業者均會帶來影響。


從我在抵押貸款這個行業半年的經驗看,錢荒根本不會對房地產有任何影響。現在市場上借給開發商的錢,確實有從銀行出來轉手再貸給開發商,但是這些錢與民間數量相比差太遠了,不值一提。現在開發商大部分時候並不能從銀行貸款,那些錢很多都是從信託、基金手上借的,這些機構才是市場的主力。所以無論有沒有錢荒,房地產市場都不會受到影響。這次表面是錢荒,實質是中央與銀行較勁,但是最後結果是中央輸了。


每次市場一出現異動,每次政策一調整,大家就一起唱衰房地產市場。可是房價依然一路高歌。所以我看到這些分析啊評論啊幾乎都要無動於衷了,可是心裡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害怕,怕自己拿到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

純吐槽,摺疊了吧。小老百姓不容易。


錢荒一定會影響樓市,因為:

1. 開發商的資金來源是信託借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曾幾何時這個融資渠道之暢通無阻是依靠流動性在保證,現在這個渠道有逐漸收緊的趨勢,水管越來越細,水流難道不會變小?

2. 地方政府的賣地衝動比官員包二奶的衝動還要強烈。曾幾何時,他們依託地方融資平台憑空印鈔,成為了銀行的主要融資對象,現在這個渠道也在收緊,因為錢大多去多回少呆壞無數,肥了美美露露之流,得不償失,何必呢?

3. 投資性需求需要看收益率,而這取決於兩點: 政策能否放開。其他投資品的相對收益率。股市的虧錢效應會在整個消費與投資市場蔓延,在預期通縮的時代,誰不知道貨幣為王?

4. 剛需最穩定,因為他主要取決於 1.收入增長幅度。2,利率。3. 政策。三個因素都不看好,哪來的剛?

控制房價是怕泡沫太大全國人民陪葬銀行。控制流動性是怕泡沫太大全國人民陪葬整個金融系統,你說對房價有多大影響呢?


當然會影響樓市!

央行這次表態很明顯,告訴你們現在開始別念著一直會放水了,就算這次可以定向釋放流動性以

緩解短期資金緊張,7月過後,放出去的流動性有可能還會往回收,市場上資金還會處在緊張的

狀態,為什麼?

1)銀行的錢去哪裡了,說白點就是放長貸了,說文藝點就是『錯配』了,但流動性的回收是需要時間的。

2)央行明確表示不會再大規模放水,在上半年大規模超量信貸額情況下,下半年新增信貸額將會減少。

雙重影響下,資金市場仍會處於緊張的狀態。

對樓市的影響,兩方面:

1)對開發商:資金緊張=》需要快速回籠資金=》打折降價

2)對個人: 資金緊張=》貸款困難=》交易量下降

可以看到今年上班年房價的迅速回暖與信貸資金的高速增量有直接關係,

央行現在明確告訴你下半年開始我不準備放水了,怎能說對樓市沒有影響呢?


「資產荒」,一般來講是指過多貨幣追逐過少的資產,造成資產價格普遍虛高。「錢荒」,實際上是一種貨幣在銀行體系內的暫時性供應不足現象。一方面是貨幣過多,另一方面是貨幣流動不足,二者交替出現成為我們的經濟現實,而在這現實背後隱藏的是必然的規律性的經濟現象。

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年來,不止一次發生的「錢荒」,再聯繫到我們過去常常所說的「資產荒」,總結歸納如下:

年份 備註 化解措施

2007年-2008年 錢荒 央行有效干預

2009年-2010年 資產荒 央行有效干預

2011年-2013年 錢荒 央行有效干預

2014年-2016年 資產荒 央行有效干預

2017年-? 錢荒

錢荒與資產荒有不同觀點的解釋,而且從不同的方面去解釋會產生不同的結論,甚至是相反的結論。本文嘗試從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職能以及貨幣流動的角度去闡述錢荒和資產荒交替出現的必然原因。

錢荒的本質

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具備嚴格的發行機制,相對複雜,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央行在賬面上不做「虧本生意」,即不論實行何種的貨幣政策,央行最終要收回更多的錢,否則借出的多,收回的少,商業銀行和企業不用經營就能從央行賺錢,誰還會做別的生意呢? 那麼,按照這個規則,央行發出去的錢最終都會回到自己手裡,而且比發出去的時候更多,難道錢荒是必然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現實中從未出現這麼荒謬的情況。這說明央行以外的社會得到了足夠的錢,足夠償還源於央行的債務。這些錢從哪來呢?唯一的答案還是央行。顯然,在前一輪貨幣流回央行之前,央行用另一輪發行製造了更多的貨幣,推向全社會。然後新一輪發行的貨幣必須用另一輪更大的發行來平衡。

如此往複,我們完全可以說整個社會需要不斷地「借新債還舊債」 ,最終的債主都是央行。這樣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只要國家開始用央行發行信用貨幣,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就會穩步地增長,永不停息。

那麼央行不斷的發行貨幣的依據是什麼?錢會不會因此不停貶值呢?這就需要把金融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考慮。央行一般不會直接給企業放貸,而是通過商業銀行放貸。商業銀行會給有償還能力的企業放貸。企業從銀行貸款必須要有實體項目,用貸款形成一份比貸款本身更大的資產,這才能用盈利償還本息,不至於破產。的確有一些企業沒能完成這個任務就破產了,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說,央行發出的貸款最終在大多數企業形成了更大的生產能力,或是讓這些企業能製造更好、成本更低的產品。

社會總的生產能力和貨幣供應同步增加,就不會有失控的通脹。這些新增生產能力意味著更大的社會總資產,正好也提供了更多的抵押,讓央行有理由向全社會(包括政府)「借」出更多的錢。這就是實體經濟和信用貨幣發行之間的配合,是大部分國家竭力保持(或達到)的經濟狀態。「錢」就是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多起來的。反過來說,要是央行沒能完成釋放更多貸款的任務,錢就會在動態過程中流回央行,形成錢荒。

資產荒的形成原因

我們先來看一個理想的狀態:政府和央行印錢,企業生產,銀行做中介,所有的企業和個人都會努力擴大生產,製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把資產變的更值「錢」,銀行則按照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評判資產,依據資產發放貸款,讓最能創造財富的企業(個人、地方政府)擁有更多的貨幣。

但在現實中,銀行無法直接評判「創造財富」,只能根據市場價格來評價資產的價值;企業也不會考慮什麼是「財富」,而是利潤第一,無限地通過市場收集貨幣作為利潤。換句話說,市場價格決定貸款流向、市場決定貸款償還能力。

不過,從央行到銀行,再到消費者,其中要經過許多環節才到最終用戶,這就有了投機和炒作的空間。市場的精髓在於供需決定價格,有人出錢收購市面上某種東西,無論他是否拿這東西去消費,都會抬高價格。而對於企業或者有錢投資的個人來說,市面上的東西自己可以不消費,也不拿來搞生產,但只要有漲價預期就可以買入,漲價了再賣出賺錢。所以,只要有資金干預,即便基本需求不變,市場上的「資產」價格也可以大幅漲落。

銀行當然不喜歡這種能造成壞賬的風險,但銀行同樣喜歡利潤,也沒有能力分辨每一份資產到底為什麼增值。所以在投機風潮刮起來的時候,銀行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跟進放款。市場也會對這些資金照單全收。這正是我們身邊的現實。

購買者往往不是因為自己真的需要這些東西,而是認定了可以在漲價中賺錢才買入。但不管基於什麼原因,銀行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根據漲價後的價格來認定資產價值,根據炒作利潤來確定企業盈利前景,從而發放貸款,支持了價格進一步上漲。這就是「資產泡沫」。央行通過商業銀行貸款,間接吹起了泡沫。這就是所謂的資產荒。

資產荒引發錢荒

資產泡沫意味著價格遠遠超出成本。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畸形價格會錯誤地引導資源配置,造成巨大浪費。當資金都湧向投機行業時,其他行業相對就會缺少資金,實際利率會上升。

在市場經濟下,資金代表的是人力、原料、土地等資源。資產泡沫促使人們在產能過剩的領域,多付出了天量的勞動,而這些勞動本來可以在其他行業轉化為有效的消費品,或是加快經濟增長率的投資,這就是泡沫的第一個害處。而泡沫的更大危害在於破掉的時候。泡沫破的越晚,損失越大。從全社會來說,泡沫價格越高,生產高價產品浪費的資源越多。

從銀行的視角看,泡沫資產越多,抵押能力就越強,被用來炒作泡沫的貸款就越多。一旦泡沫破裂,顯然貸款償還無望,都成了壞賬。從央行的角度來看,泡沫破裂意味著央行以外的社會總資產價格下降,不能再抵押此前那麼多貸款。正如前面所說的,發行貨幣是個動態過程。央行新發的貨幣減少,但此前放出的資金還要按時返回央行,市面上的錢自然就少了。錢緊張的時候,無論自己的貸款是否因為泡沫破裂變成壞賬,銀行都要控制貸款額度,以應對流動性風險。至於暫時持有貨幣的成本,損失的利息,在流動性風險面前都是小事。

銀行不放款是自保,其他企業拿不到貸款可是要命了。大部分企業本來要靠貸款當血液,突然拿不到貸款,只能停工減產,艱難度日,甚至走向破產。企業破產、壓縮產能,在銀行視角看來意味著新一輪的資產縮水,必須繼續減少貸款,規避風險,這又會打擊新一批急需資金的企業,給銀行更大的壓力。經濟就此進入惡性循環。所以有的時候,或是商業銀行,或是央行自己,會主動地收縮資金,戳破已經很大的資產泡沫,客觀上無差別打擊了投機行業和實體經濟。最終會導致錢荒。

商業銀行不是導致「兩荒」的罪魁禍首

商業銀行是經營資金的中介機構,中央銀行發行貨幣,通過商業銀行投向實體經濟,資金是實體經濟的潤滑油,是用不斷增長的實體資產抵押出來的紙片。雖然今天的銀行還是企業,目標還是賺更多的錢,但既然「錢」的增長,在於實體經濟的指數擴張,那麼銀行的「本分」就不應該是簡單地追逐高回報,而是應該把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保障實體經濟的指數增長。這樣央行才有足夠的理由製造貨幣,商業銀行才有長久的利潤。

不過,凡事說來容易做來難。 「實體經濟」是個很寬泛的定義,裡面既包括機床廠、重化工業,電子研究所等核心產業,也包括玩具廠、裝修隊、物業公司等外圍配套產業。所以,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實體經濟邏輯的金融操作方案必然是一個量化的複雜規劃,根據技術升級路線、產業鏈配合和資源現狀,對各行業、各地區乃至各企業做出具體的融資指導意見,規定銀行能自行操作的融資空間,而且還要根據最新的形勢隨時調整。很顯然,銀行既不願意給自己帶上這樣一幅枷鎖,也沒有制定這種規劃的能力。既然沒法做細緻的規劃,央行的手段就只能根據市場上流動性情況收放資金,而商業銀行也只能在政府機構和央行的既定政策下謹慎的投放貸款,往往是階段性的放,階段性的收,結果就是在錢荒和資產荒之間搖擺。

總結

在中國目前的經濟制度下,資產荒和錢荒的交替出現是一個必然的周期性的經濟現象,無法規避,因為現實世界不存在理想化的經濟學模型,只有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實時、準確的干預才能有效緩解資產荒和錢荒所帶來的市場負面影響。

文|Lebo

說明:文中部分資料來源於互聯網數據。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Tinadreamer,關注獲取更多原創乾貨,帶你體驗成長的快樂。


錢荒說過去就過去了 還是政府在適度地調整經濟秩序吧 房市啥時候能有大變化啊 現在經濟形勢詭譎多變 大多數民眾買賣房包括二手房都在觀望嘛


即使要影響,也影響不大


個人貸不到錢企業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企業融資成本必然提高,按照中國房事的規律,沒有開發商願意降價買房,最終這部分成本必然會轉嫁的買房者的頭上,所以房價不但不會降還會繼續漲…


中央銀行為考核下面商業銀行各項指標,會在6月30號做一個截斷面,每年6.30還有12.31號前,資金都會有些緊。今年剛好因為形勢向下,所以動靜更大了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名信用卡銷售人員?
什麼是利率走廊機制?該機制對我國利率的變化有何影響?
晶元信用卡比傳統的磁條信用卡安全在哪裡?

TAG:經濟 | 房地產 | 銀行 | 2013年6月銀行錢荒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