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經營一家咖啡廳能使它盈利?

我想開一家咖啡廳,但是看到網上的一些評論說靠它很難賺到很多錢,我也不指望 一個月有多高的利潤6000多純利不過份吧,開咖啡廳是我的一個夢想,但不希望開不久就維持不下去,我想知道怎樣經營不會虧


謝邀

當您把重心從「怎麼能營利」轉換到「怎麼做好產品」,的時候就差不多了!


我只說幾句:

1.所有讓你加盟咖啡店的人,都是騙子。

2.比如樓上這個叫哇哈的人。

3.網上很多人說開咖啡店難賺錢,原因是真的很難賺錢。

4.每月6000純利嘛,開店至少一年後,兩年內應該可以達到,經營非常好的情況下。第一年不要想著賺錢,第一年多考慮考慮每月的房租怎麼辦。

5.沒有在咖啡店工作過3個月以上的人,不要做開咖啡店的夢了,先去親身體會體會,然後好好思考一下,這種日子是不是你想過的。

最後一句,6000純利在咖啡店裡屬於比較高的了。已經算是有些盈利能力,生活的還不錯的店了,當然我指的武漢。

以上


斜腰。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可以推薦你看我以前寫的這一篇

http://zhuanlan.zhihu.com/xiaojian/20213556

如果你已經開了。可以私信我。具體說


感謝LZ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一家咖啡館應該是種什麼樣的理念進行經營。我們分別從以下幾點進行敘述:

第一,咖啡館的經營面積。不管多大的咖啡館,都需要一個差不多的經營面積。說白了,就是面積越大,房租可能越高,但(元/平米)可能背負的房租越低。所以,按此種情況的話,也許越大越好。但總房租費用會上去。

第二,咖啡館是否有特色。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換句話說,開咖啡館的人都只造夢者。具體你要造的是誰的夢?眾多的消費者,各有各的想法。所以,LZ只能造自己的夢,那麼,自己的夢讓更多地人喜歡才會有更多的人會買單。如果喜歡的人少,那買單的人也少。

第三,翻台率。這一點會直接關係到一個咖啡館是否盈利。但是在中國這個大問題,貌似沒有太統一的解決方法。首先,希望LZ明白,中國人並不是因為需要一杯咖啡從而才會去選擇購買一杯咖啡的。大部分的國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買一杯咖啡的真正初衷是什麼。所以,很難再有二次消費。

第四,定價。定價是最後包羅萬象的問題。首先,所有設備的購置費用,要在三年內攤派到每杯當中。其次,還要包含,人工,水電,房租,等其他費用。如果每天的銷售額帶不走費用的時候,LZ還不如去買理財。

所以,綜上所述,其實想開一家賺錢的咖啡店,並不是一個簡單地問題。這是一個綜合的市場營銷問題。不過話說回來,此題有解,但是需要根據LZ所在的城市,所想開店的地理位置,人均消費,大眾喜好等綜合進行統計評估。

所以,開咖啡店,一種是造夢的。另一種是商業的。如果造夢的賺到錢,只能說商業運作營銷做的好。如果LZ想靠咖啡店賺錢。最好多想想營銷方面的問題吧~

謝謝!


不好意思,我沒開過咖啡店,所以不能給你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但我希望你思考一個問題:純利6000是指什麼? 如果說是除去,房租、水電、原料、員工費用等等,最後你到手的錢。那麼這就是等於你找一份月薪8000的工作,在扣除了三險一金後,你每個月到手的工資。

下面,我不是想說:你還不如去找一份這樣的工作。我是希望你去考慮,如果是這麼一份工作,你可以堅持幾年接受這份工資。反正我在一個工資檔位等接受的時間一般是2-3年,之後我就會考慮要本質性的改變這個工資檔位(有就是努力從8000變成15000左右,而不是9500)。

如果你勇氣去不斷提升這家咖啡館給你帶來的利潤,那你可以去開,如果只是想我只要6000純利潤就好,那就算了,因為成本永遠會提升,畢竟有通貨膨脹的。


不請自來,明白的說月6000基本在開始一兩年之內無望,剛開始需要考慮的是怎麼賠的少。

說話不好聽,但事實如此。


在中國,提起咖啡來,似乎不如奶茶更好喝,更流行;說起星巴克,普通人的印象絕不會認為星巴克就是咖啡館;個人覺得,在中國,一個成功咖啡館的名字決不能帶咖啡兩個字,甚至主打產品也不能是咖啡,甜品要有,牛排要有,弄點炒飯也可以 ,冰淇淋必須有……是個能有飯吃,有格調,供人休息約會的好地方 ,最後,價格跟肯德基差不多就好,一個普通屌絲的想法,個人建議哈


開咖啡館想賺到錢請注意以下幾點

合伙人最好不要超過兩個

如果一個人用自己的一百萬元開一家咖啡館,那麼他的成功幾率是很高的,因為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如果有合伙人,那麼合伙人最多兩個。

2

選址和裝修要請專業人士來考察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盡量不要用中介公司的選址,也不要多聽中介公司的忽悠。

還有就是如果自己不太了解工程,一定要找專業人士來看店。店的容量夠不夠?樓上的防水層做了嗎?電容量夠不夠用?這些實質性的問題問得越詳細,了解得越透徹,對你的幫助越大。基礎打的好,前期的投入會節省很多錢。

3

員工的招聘

員工的忠實度最重要。一定要注重這一點,員工的忠實度越高,對咖啡館的經營越有利,這是招聘最重要的原則。

4

何為真正的「服務精神」

「咖啡館其實是一個有靈魂的殿堂,它是有靈魂的載體,在這裡,你需要讓客人找到存在感。」

一個小咖啡館生存的原動力在於——服務好你周邊的三公里!

如何吸引你周邊三公里的消費者,讓人滿意的服務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作為咖啡館的店員,一定要記住客人的樣貌、喜好、姓氏、每次來最常點什麼,多久來一次,每次坐多長時間……這些要求要記入日常的工作流程中。

如果一個客人進來,你熱情的對她說「張小姐,您今天還是和原來一樣點一杯美式咖啡嗎?」客人會很開心,並覺得這裡找到一種存在感和親切感,因為你記得她,她會願意常常來,也會帶她的朋友來。

所以,服務是最省錢的利器,不要忽略了服務精神,這是節省成本最好的方式!

5

經營的細節

開一家咖啡館,你是贏在經營的戰略和方法上,不是贏在設備上,消費者並不會因為你家有八個孔的咖啡機而進來買杯咖啡。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選店的位置,裝修設計,VI設計(視覺系統),產品的出品方式。

比如,器皿的投資。一杯咖啡,你要用什麼杯子來盛放?這些器皿只會損耗,所以日常的盤點很重要。最好做到日盤點,當日少了的餐具記到當日的損耗中去,如果你半年內沒有器皿的損耗,你一定是賺錢的!

在未來的業態發展中,咖啡館一定是「小而美」的,這裡的「小而美」指的是各個管理環節,把咖啡館作為漂亮的經營載體來運行。

今後的咖啡館一定是獨立的,有特色的單人的咖啡館會比較多,而連鎖品牌會越來越少。實體經營靠單店效益的健康成長,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些咖啡館會以經營和服務來取勝。

究竟怎樣的咖啡館才能賺錢?在最後告訴大家:「咖啡館本來就是慢生意,想在這行賺快錢的人,是會砸牌子的。服務才是最省錢的利器!」


本人是從事互聯網行業就從這個角度聊聊咖啡館運營模式吧,近幾年來咖啡行業在互聯網方面一直沒有特別大的起色,甚至連簡單的宣傳都做很糟糕,咖啡館都希望藉助互聯網的力量更好的發展,互聯網需要技術和運營,很少很少單店能去承擔這些成本,而我也一直認為咖啡館的經營者應該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咖啡上才能煮出好的咖啡。

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可以讓咖啡行業更好的發展,雖然有很多互聯網平台可以給咖啡館帶來一些客流,如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沒有滲透咖啡這個行業,更不用提為咖啡行業做好互聯網的服務。

解決咖啡館想要與互聯網提交客流時技術成本,運營成本,試錯成本,讓咖啡館不用在互聯網這方面上浪費太多的精力,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平台來做,騰出手來全心全意煮好每一杯咖啡,服務好每一位顧客。

比如星巴克的積分功能,經過精準計算設置的積分規則,一步步領著客戶主動消費,再次消費,會員特權。這些營銷方案我們都能複製下來,可知複製後效果遠不及當前的星巴克。區別在於咖啡館處於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規模,不同的地域,不同消費對象,不同的周邊環境,我們還能做的還有很多,盲目的複製不是最好的辦法。


關於這個話題,我很想說一下,我在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和朋友合開了一個帶有港式西餐的咖啡館,當時所有的同學朋友都用艷羨的目光看我,說我做到了他們的人生終極目標巴拉巴拉巴拉,但是!真是屎到底啥味只有自己知道,因為屬於餐飲業,會有各種安全檢查,包括掛招牌各種街道辦事處人員都回來刁難以下,但是做任何生意都會經歷這些也就不說了 。

我最想告誡樓主的就是選址一定要穩!准!狠!,不要因為商鋪便宜選一個人流量較少的地方,入座率固然重要,都不如翻台率高來得實在,更何況有可能一天都坐不滿,看好一個地方之後要坐在那蹲點,最短起碼要一周,看每天經過多少人,都是什麼樣的人,是不是你針對的消費群,去和附近的人打聽以前這裡如何,開過幾家店,生意怎麼樣,如果不是商業區樓上會不會有老人,能否承受住吵鬧,我當時是送了一圈禮給鄰居,只要位置選好,哪怕你只做一次性生意也夠你賺的,在繁華的中心地段,選一個貴的離譜的小門臉也不要選便宜的商鋪,不然你就做一個傲嬌的咖啡館,但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養客戶,那麼你是否有源源不斷的資金去維護?

以上是我血的教訓,分享給你,祝你成功。

開店會很累,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都要去應付,但現在想想滿滿的回憶,想做就一定要去做,別讓自己後悔,加油!


選址就是格局 根據 不同的選址選擇適當的經營模式 ,產品只是一部分 不要把核心競爭力放在產品上 前期掛產品賣文化 後期掛文化賣產品 咖啡廳 咖啡館 西餐廳 不要混淆 完全不相干的三種東西 星巴克咖啡難喝不假 但他走到今天絕非偶然


勸你,別開咖啡館。我公司是做咖啡豆烘培與代加工,自己有一家咖啡館,在資源都不缺的情況下,現在每月虧2萬左右。坐標上海。

更新:

咖啡館已經倒閉了。


很多人的夢想好像都是開一家咖啡廳 但做事不能跟潮流 即使是跟著潮流走 也要從中另闢稀徑 所有的事其實都會比預想的困難 要盡量考慮周全 首先得定位咖啡廳的檔次 消費人群 了解市場 還得找缺口 找別的店做不到的你卻做的到的東西 只有特別的有創意的才長久才會不斷創造價值 創意可能體現在產品本生 也可以體現在周圍的環境 或者你能提供的創意性的服務 必要的時候還要了解消費心理學 人性有很多的弱點的 但是優秀的公司會把弱點變商機 總之 所有事情都沒有想著那麼簡單 但是只要用心 加點敏銳的眼光 就沒問題 祝成功!


還好是夢想。

回到正題。

一個月6K,這包括起早貪黑,管理員工,財會,沒有假期,基本上累成狗有木有。現在隨便一個大學生在我所在的二線城市都5K了,還是稅後。還有假期,每年還有兩次漲薪機會。法定假日是跑不了的,年假時間也會慢慢變長。

題主確定要開一家月利潤6K的咖啡店?

所以還好是夢想。

如果真的想開何不把目標定長遠一些。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被知乎上的勸說給嚇倒?開個小小咖啡店月賺六千不算不能完成的夢想,只是要穩打穩紮,比如那種很袖珍的小店,賣手工酸奶那種,我知道有人在景區賣這玩意兒一面賺個別墅的。首先,選個小小的店,像做奶茶店那樣,其實,要合當地人口味,這也不難調查。其次,弄得有格調點,不用太豪華,關鍵是特色。當然,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品質了


我也是一個夢想開一家咖啡店的人,不過按實際情況來看,我身處的城市並沒有太多懂的欣賞咖啡的群體,所以我自己會搭配花茶,烘培產品來獲得盈利,其實有特色有賣點很重要。


光靠賣咖啡根本賺不到錢,客單價低,駐流時間長。

你必須和其他生意搭配做。


我只想說你所在的城市有沒有喝咖啡的氛圍,比如我所在的重慶,雖然人們喜歡星巴克,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喜歡咖啡館。這種舶來品來重慶可能才10年,接受可能需要時間,如果你現在進場,難免為時過早。當然你口味過硬,裝修,品牌訴求正合適,那麼在重慶一樣能火,比如奇醜的猴子咖啡。如果你周圍的人越來越熱衷來到咖啡館休閑,討論不同咖啡館的區別,邀請你去咖啡館休閑,那麼這個時候,或許是進場的時候。


怎麼做一家成功的咖啡廳,並且通過營銷與策劃讓他月入100000?

大家看到月入十萬這個標題,好像感覺很難一樣,其實大家一直為了做咖啡廳而做咖啡廳,自然會感覺很難。

因為根據我給各種中小微咖啡廳做營銷策劃方案的經驗,很多我的客戶學員,都認為我有一個好的營銷技巧,一個吸引人的活動,一個不錯的廣告,或者合理的實惠的定價,裝修的好一點,就可以吸引很多顧客,這實際上是想當然的大錯特錯!

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以上這些思路都是停留在賣咖啡的階段,很多學員想當然的誤認為,做咖啡廳就是賣咖啡,自己一切都是圍繞咖啡進行的,以為自己的咖啡只要好喝就ok。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理解咖啡廳的咖啡二字的。

說說咖啡廳的起源吧,咖啡廳其實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人類溝通與社交的樞紐。說的直接點,就是咖啡廳其實是社交與人類溝通的場所。在古代,咖啡廳跟中國的酒家、茶館一樣,是類似社交軟體一樣的存在,比如男的泡個妞啊,女的找個帥哥啊,間諜刺探個情報、老闆找個員工啊、打聽小道消息啊。

因此,咖啡廳的本質並不是一個喝咖啡的地方,是滿足人社交需求的地方。而不是滿足喝咖啡的需求的地方!在咖啡廳咖啡館這種消費場景下,滿足口腹之慾僅僅是次需求。主需求是社交需求!社交對每個人都是剛需,因為人類千萬年的群居生活中奠定了這個需求是伴隨每個人終老的。

明白了嗎?咖啡廳並不是喝咖啡的地方,咖啡廳的誕生是伴隨著人類社交的剛需而誕生的。就好比中國的茶館。德國的啤酒館一樣。如果你真的按照賣咖啡飲品這個角度去開咖啡廳,那你必死無疑。任何商業項目都要弄清楚他的本質,再去做!不然會死的很慘。

弄清楚本質以後,你會得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就跟警察破案一樣,方向正確,一般來說破案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咖啡廳的咖啡二字的理解是=氛圍+社交。而不是你喝的那個咖啡。(我並不是說咖啡不重要,只是你需要分清楚主次)

所以一家咖啡廳的氛圍+社交屬性是什麼樣的,打造的如何,決定了這家咖啡廳的顧客留存率、顧客喜愛度、品牌傳播強度與美譽度。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顧客留存率,因為總有傻子跟我磨嘰你快給我出個營銷方法啊,我給你好幾萬塊錢策劃費我得見到客流量啊。可是你知道如果客流量來了你成交不了,或者只成交一次人家就本來了,你開發者顧客是不是白白浪費成本?如果他來了一次,對你印象不好,沒準還要出去說你壞話。你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因此,打造咖啡廳的氛圍和社交屬性,是咖啡廳運營的第一要務。

比如我年初策劃的一家的咖啡廳,在一家大學城周圍。那我給他的定位就是:學生社交,發現沒?跟咖啡沒關係!為什麼沒關係?因為第一步就要直接狠狠打擊咖啡廳誕生的痛點:社交!

人是群主動物,人和人之間需要一個溝通、協作,交換信息的平台。那這個平台一般是以社群的形式出現的。以群組為形式提高社交溝通的效率。

因此,我的策劃中是以學生社交做學生社群。以咖啡廳為平台,將學生人群整合到咖啡廳為平台的社交社群里來,然後跟校外的商家談合作。也就是說我們負責整合流量,將學生組織到一起。然後做這個學生人群的生意,而不是單純的做咖啡的生意。

一旦我們開始做學生人群的生意,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掌握了這個空間佔比足夠多的人群,那麼所有想做這個人群生意的人,都得來抱我們大腿!

比如我告訴我的客戶學員,一杯咖啡是18元,但是加入他社群以後立即半價。(我這是舉個例子)反正大家明白這例子就行了。

接著以這個咖啡廳為學生俱樂部,依託社群做學生人群的營銷。這家學生咖啡廳2個月里積累了1萬2000名學生好友,都添加了微信、QQ、還有公眾號。並且建立了24個微信群。

接著怎麼玩?

1、社群管理層構建

你不要想自己管理這12000人,那會累死你的,要學會借力用力,首先第一步就是每個群物色管理員。一個群物色3名左右管理員。讓他們協助你管理這個群。比如QQ群2000人,最起碼需要10名左右管理員。微信群500人,3名管理員。

2、魚塘分析

當你有了自己的客戶魚塘,做什麼活動就方便了。有個活動隨便一條公眾號,朋友圈把12000人都通知到。接著還可以以調研的形式分析大家都有什麼痛點和需求。接著將其列表。然後接入校外服務商滿足這些需求,你提高流量和顧客,然後收費商家的服務費。接著再拿出部分服務費補貼你的顧客,獲得顧客好感,再用你掌握著顧客流量的優勢,倒逼商家讓利給你。所以這樣你的競爭優勢就出來了。

3、建立小平台,孵化團購、接入服務商。

讓校外商家加入咱們的小平台提供服務,咱們收服務費就行了,苦活累活服務商去干。比如學生高消費啊,你是不是需要洗衣服啊?縫縫補補啊?或者有個保潔啊,外賣送不到校園裡,自己不願意取怎麼辦需要個跑腿的。校外的書店啊、服裝店、小吃店啊,都可以納入到你這個小平台里銷售產品。賣出去了給你分成,賣不出去了你也沒損失。左右都不賠錢。不過商家想要更好的展示,廣告費還是照收的哈。

例如我上次策劃的時候,特意提到一個團購的方案,我讓這位學員組織了將近190名學生團購手機。因為學生嘛,肯定是想換新手機,但是自己去買的話太貴,如果190人一起買,跟商家談判的籌碼就大了。商家呢,一次出貨那麼多也有好處。對咱們來說,組織團購肯定要收商家的服務費和保證金。所以對顧客、對咱們、商家都有好處,那最後團購結束的時候,我的這位學員一次獲利將近1萬元。你看看,是不是比單純賣咖啡賺錢多了。

在此之後,他又成功舉辦了各種團購,比如食品、數碼、圖書、演唱會門票、飯店的代金券等等。由於他手裡有人,一個月最起碼5次這樣的活動。入賬5萬元左右。

4、活動。

舉辦各類線下活動,比如讀書會,音樂會,交友會,相親會、二手買賣會、求職應聘會等等。這裡的利潤點有賣門票啊,校外商家贊助啊,交易分成傭金啊。比如我的這位學員組織相親會,收門票一次就收了2000多元。現場贊助的商家,還提供了禮物,並且給了3000元贊助費。(當然了,商家也是為了討好我的這位學員,畢竟他手裡有流量,因為沒辦法,誰有客流量、誰掌握人群誰就是爺)一個月最起碼組織3次這樣的活動,入賬1萬元——1萬5000左右。

5、廣告費

比如我的這位學員我讓他在他的公眾號里開了個小論壇,學生們可以進去交流。比如在二手交易板塊,在各個板塊想置頂都是需要按天收費的,校外商家想打廣告。那一次廣告費怎麼也得上千元起步吧。然後還得收商家的保證金。這個收入一個月入賬3000元左右。

綜上所述:這個商業模式運轉以後你可以獲得的利潤點從單純的賣咖啡的收入拓展為:

1、咖啡收入

2、團購分成收入

3、商家服務費收入

4、商家廣告費收入

5、商家保證金收入(這個一般計入負債,不過商家的錢放在你這你存理財產品也是有利息的)

6、活動門票收入

7、學生廣告費收入

這樣將利潤點整整擴展了7倍。

在這個基礎上,你還可以篩選出一些非常認可你的學生啊,顧客。去做你的品牌代言人和推廣員。做你自己的個人品牌推廣。逐漸裂變出你自己的團隊。

綜上所述,做這種具備社交屬性的生意,既然跟人打交道,就要具備社群思維,因為只有社群才會將一群鬆散的人聚攏到一起。聚沙成塔,就是這個道理。一滴水不可怕!一旦形成洪水,再大的岩石都難以阻擋。

要運用到的思維:

1、社群思維

2、高效社交思維

3、微平台思維

4、籌碼思維

5、魚塘思維

6、痛點思維

7、借力思維

如果感覺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請幫忙點贊!謝謝!

個人微信:yunxin8999 驗證信息填寫:知乎

有什麼不懂的也可以加我交流。


不請自來,搬運下我另外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這兩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大熱,不少有關互聯網要顛覆傳統行業的說法,引來傳統行業一片恐慌。互聯網+外賣=餓了么,要把餐飲的命給革了;互聯網+出租=滴滴,要入侵中國的交通系統,互聯網+鴨子還成了估值幾個億的叫個鴨子……似乎所有的實體經濟不加個互聯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創業公司了。

一夜之間,互聯網思維成為了一劑包治百病的良藥。

然而讓我們理性的來看待互聯網思維定義: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來自百度百科的解釋。這裡先貼2個圖,來自網路,圖侵刪。

在這個大眾基本一致的理解下,互聯網思維說到底是一種僅僅是一種工具,而經營咖啡館是一門生意,從古至今,要想做好生意,就要回歸一個基本的商業常識: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也就是互聯網思維里的「產品極致思維」。所以基於這個認識,不管是用任何思維或方法來經營咖啡館,起碼要保證你出品的咖啡好喝吧,然後才是考慮各種營銷方式和推廣策略...

現在的世界是平的,二流的產品在美國、非洲是二流的,在中國也是二流的,互聯網解決不了把二流的產品變成一流。

另外,作為一個之前完全不懂咖啡的小白,機緣巧合下和小夥伴開始一同經營起三年獨立咖啡館的「過來人」,我提可以提一點點不成熟的小建議:

1、咖啡館和咖啡不是一回事,不要憑著一腔文藝熱情和個人愛好就一頭扎進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這根創業差不多,要做大量的市場調研和成本分析。喜歡喝咖啡就去咖啡館好了,了不起30-50一次的消費,但如果把這個愛好當成了職業或半職業,就要拋開愛好,當成純粹的生意認真對待,畢竟,在中國把經營咖啡館當做職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低產出的職業選擇。

2、永遠都要把提升咖啡館核心產品的品質放在首位,這是咖啡館能開3個月還是3年的本質區別,我指的不僅僅是咖啡而已。

有人會問,咖啡館的核心產品不就是咖啡嗎,還能有什麼花頭?不盡然,在我理解中,起碼在中國國情下,咖啡館所提供的產品是圍繞咖啡飲品這一核心產品以及一系列能帶給客戶愉快體驗的服務和體驗。星巴克作為行業翹楚,深諳這個道理。我在入行之初,打著獨立咖啡館的名頭,莫名的有著優越感,一直看不起星巴克這類連鎖咖啡館。但結果是我的咖啡館苦苦經營了三年,良好的口碑架不住房東的連年漲價,無奈之下只好轉手他人,而周邊不到500m悄然開起一家嶄新的星爸爸....(mmp的)

3、3年前用互聯網思維來經營咖啡館,純粹是個唬人的笑話,除非你打算寫成一份BP去拉天使投資,否則就請老老實實做好每一杯咖啡,提供好優質的服務。但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發達,給了咖啡館更多的選擇——譬如外賣!

眾所周知,咖啡館的翻台率是驚人的低,為了支撐那高昂的店租和運營成本,咖啡館主不得不提升單品的價格,結果就是國內的咖啡鋪子里咖啡單價都死貴死貴。我堅持認為一杯拿鐵咖啡的合理單價應該在15-20元之間,就有了一定的利潤空間,搭配精緻的甜點、蛋糕、輕食,客單價是可控且理想的。

現在藉助移動互聯網這個利器,在翻台率低的同時,可以入駐各大外賣平台(美什麼團、餓什麼嗎等等),提升整體營業額。

4、給自己和自己的咖啡館一個網紅定位,同時善用社會化營銷工具,打造自己的粉絲經濟。要相信,沒有不紅的店,只有沒有用心運營的店。在90後的語境下,有個基本常識:顏值即正義!哪怕你的小館傾國傾城,如果不會包裝和宣傳,酒香也怕巷子。好好思考清楚自己的優勢,找出三個最具網紅潛質的特點,可以是你的某幾款創意飲品,可以是店鋪的美好景色,可以是老闆娘的盛世美顏,也可以是你收養的流浪貓咪,然後使用互聯網工具造勢、放大、轉化!

5、最後,作為一個咖啡館老闆,不要迷信所謂某個思維方式或營銷工具可以扭轉乾坤,經營之道,在於兢兢業業,一朝一夕,持之以恆。這是一條「表面風光,內心苦逼」的艱苦之路,既然選擇了困難模式,就請好好對待自己和你的咖啡館,更要好好對待每一位到來的客戶!

祝好運,再賤!

啰啰嗦嗦的閑話扯了一大堆,最後的最後,放一張小店的舊照,以此緬懷那一千多個耍盤做咖啡的日日夜夜~~


推薦閱讀:

車庫咖啡,3W咖啡,貝塔咖啡盈利模式的區別?
即便一生每天中獎500萬也不能超過馬雲?
孵化器哪些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請問如今開一個炒板栗店(看上去中規中矩的)初期預算大概多少?需要準備些什麼?有什麼好的經營方法?誠謝。?

TAG:創業 | 咖啡 | 咖啡館 | 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