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么?

和網友發生爭執,他們說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我說不是


中國製造業早已超越靠襯衫和玩具支撐的時代 (如果那樣一個時代真的存在過的話),而歐美製造業的質量也並不是那麼高山仰止。印刷電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工業是高科技創新的基石,由於來自亞洲的激烈競爭,美國印刷電路板產量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從 2000 年的 26% 一路下滑到了 2008 年的 8%,而中國印刷電路板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到 2008 年已上升到 31.4%。

中國許多製造業企業由大型跨國企業投資並提供技術建立,利潤也主要流向這些 「超國家」 的重量級企業,因此許多中國人認為中國的製造業不過是在為 「洋老闆」 干苦工而已。單純從利潤分配角度考慮,這樣的看法不無道理,但是從國家實力的角度考慮,形勢則完全不同,不管資金和技術提供方來自哪裡,中國土地上的製造業企業培養的都是中國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滋養的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經濟圈內的供應鏈,跨國企業可以毫不費事地將軟體和服務外包業務從印度遷回急需增加就業的歐美髮達國家,橫跨萬里移動廠房和設備則要棘手得多,而重建已經瓦解的國內供應鏈,培訓足夠的產業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更非一日之功。歷史經驗證明,儘管存在時滯效應,設計部門也將追隨生產基地遷往製造業欣欣向榮的國度。中國的製造業體系內包含著大量的落後產能,平均勞動生產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可維持高速增長。

2010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總量的18.9% ,一舉超越美國 (18.2%),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2012年,該份額為20%。

德國的製造業產值大致佔全球的 8%,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在 2010 年降到了 6%。

日本 2010 年的製造業產值為全球總量的 10.6%,考慮到日元虛高的因素,實際份額應該與德國相當。

2010 年俄羅斯,印度,法國的製造業產值皆大致與英國持平約為2%,低於韓國,義大利為3%。

有人說房地產支撐中國經濟,實際上2010 年中國建築業占 GDP 總量略高於 6%,規模尚不及製造業的 1/5,同年美國建築業與製造業產值之比約為 1/3。


目前中國製造業已經是全世界第一的大國,這個主要是因為我國的人口規模決定的,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去接來自全世界的訂單,包括最頂尖的蘋果手機,甚至在前兩年熱炒的日本馬桶蓋,據報道也是made in china。這些產品大都是在中國製造,然後賣向全世界,這也是中國經濟近幾年的增長動力,卻不是製造業強國。大國是靠提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取勝,而強國卻是靠佔去利潤最豐厚取勝。

一個產品生產出來經過多個鏈條,包括上游的設計研發,中游的訂單處理,原料採購,以及下游的生產製造,越往上利潤越高,但是我們國家只掌握了下游的生產製造,因此在整個產業鏈所佔的利潤最低,以蘋果手機為例

中國大陸只佔1.8%的利潤,卻佔用了我國大量的勞動力,浪費了我國大量的資源,前些年的富士康跳樓事件就是因為蘋果公司在利潤分配中的強勢地位,使得富士康公司只能壓榨工人來賺取微薄的利潤。

更可怕的是隨著中國的年輕勞動力比例減少,社會進入老齡化,中國僅有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也損耗將盡,在中國的生產成本日益提高,不少的國外企業開始搬離中國,去往生產成本更低的東南亞。中國的製造業面臨著兩難處境,高端產品我們發明不出來,連生產製造的利潤也被別的國家搶走了。國家政府目前提出製造業升級就是要佔領產業鏈的上端,因為它需要的勞動力少,佔用資源少,但利潤分配卻最高,這當然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方向。
上述是我國製造業的現狀,而我國的消費群體又恰好與製造業的發展方向相吻合,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由於經濟發展,湧現出了大量的富豪,他們是將來中國高端產品最重要的消費群體。

但是目前中國國內卻很少能生產滿足這些人需求的產品,因此才會出現大量的出境游,以及中國海外奢侈品消費量驚人,大量的需求都被國外吸引去了。

所以,總而言之,中國的消費群體對於產品有更高的要求,他們能滿足自己更多需求的產品,而有需求就會產生市場,這就會成為促進我國製造業升級的動力,向自主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進發。


廢話!中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製造業大國。


是的


大國強國本來就不是一個概念。

清朝GDP世界第一,大則大矣,強不強?

後清作為世界工廠享譽全球,你還說它不是製造業大國,不帶這麼黑人家的好不?

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國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製造業一定要用受過教育的人?
如何看待現在的富士康?以及未來的富士康?
如果說房地產只是關注短期效益的投資行為,那麼它會變相損害其他行業嗎?比如製造業?
為何印度至今沒有一個成熟完整的手機供應鏈?中國廠商能為其帶去什麼?
佛山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TAG:製造業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