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維基百科中的繁體版本分為「港澳繁體」和「台灣繁體」?
01-06
相關問題:維基百科為何將「港澳繁體」拆分為「香港繁體」和「澳門繁體」?
區別在於地區詞的不同,內容是一樣的。不同地區的用戶可以將界面轉換為自己地區的版本進行閱讀,提升閱讀體驗。比如閱讀「 尼古拉斯·凱奇」條目時,點選「港澳繁體」將會出現「尼古拉斯·基治」,點選「台灣正體」將會出現「尼可拉斯·凱吉」,這是由於不同地區譯名/稱呼不同。又比如閱讀「煙草」條目時,點選 「港澳繁體」將會出現「煙草」,點選「台灣正體」將會出現「菸草」,這是由於不同地區用字不同。再比如閱讀「 屏蔽門 」 條目的時候 ,點選 「港澳繁體」將會看到內文使用「轉車站」,點選「台灣正體」將會看到內文使用「轉乘站」。
地區詞轉換的目的是能夠讓各地中文使用者能夠同力編輯條目,防止將無謂的時間花費在選詞問題上,也防止中文維基百科分成若干個不同地區的地區性百科。使用地區詞轉換後各個地區的用戶可以看到適合自己地區用詞習慣的版本,而如果選擇「不轉換」,就會看到未經轉換的版本。編輯條目時則直接在原始(不轉換)的代碼上編輯。單純將某地區用詞修改為另一個地區用詞的編輯是不必要的也是被禁止的。
需要說明的是:地區詞轉換並不表示維基百科有多個獨立編寫版本。維基百科的編輯版本只有一個,見於編輯界面,只是通過地區詞轉換來達到不同的顯示版本,即使是來自不同地區的編者,編輯的仍然是同一個條目的同一個內文,不存在「繁體版中文維基」和「簡體版中文維基」的說法。
實際應用中有少量的區別,但是維基上好像是不區分的使用香港的用字的
推薦閱讀:
※維基百科的內容,有沒有版權,權利人是誰?
※如何停止閱讀維基百科?
※為什麼2010年代自然科學領域的中文維基百科詞條質量普遍較差?
※為什麼在 Google 上搜中文詞條,維基百科經常沒有排第一?
※為什麼中國人最多,而維基百科上英文詞條卻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