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港幣跟美元聯繫匯率,那麼發行港幣的意義是什麼,與直接用美元結算有什麼差別?
簡單地說,固定匯率(聯繫匯率制)是既是因為歷史原因,也是為了穩定匯率,抑制投機活動。香港最初作為英國殖民地,貨幣是跟英鎊peg的。後來因為英鎊在金本位解體後貶值太快,改跟美元peg了。你問為什麼後來不開放港幣自由兌換?因為香港的經濟體規模小,而且資金流動性很高(到上世紀末香港經濟已經由金融業主導)。如果自由兌換港幣一定會大幅波動,將會嚴重打擊香港經濟。(東南亞金融危機) 所以港幣採用固定匯率。
好吧上面都跟問題沒有關係。啰嗦一段是為了答案長一點兒。
這個問題我的理解很簡單:
1.推廣新貨幣有成本。最初英國人想在香港直接發英鎊,沒搞起來。因為老百姓有銀元,不願意換。歐盟也有幾個國家沒有採用歐元,而是保留原貨幣但是參與ERM2機制,將對歐元匯率固定來獲得加入歐元區部分好處。比如丹麥。
2.港幣盯緊的貨幣可以改變。固定匯率政策本身也可以改變。這在貨幣政策上在形勢變化時給當局退路。當年英鎊軟了,港幣可以換美元。將來有一天說不定就換成盯緊人民幣了。(當然更有可能被北京推著直接採用人民幣)如果直接用美元,退路就沒了。如果美元突然大漲大跌怎麼辦?如果需要用貨幣政策時怎麼辦?
3.直接用美元沒有什麼好處。這個和歐盟用歐元是不一樣的。歐盟各國統一貨幣還是為了政治聯邦化準備(促進人口流動,統一各國銀行業,並準備統一各國財政)。對香港來說港幣幣值穩定是主要訴求;聯繫匯率制就可以實現目的了。
希望跟大家一起討論。
美元不是你想盯,想盯就能盯。一種①能自由兌換的貨幣想緊盯美元,先決條件是②有一個能進行合理市場操作、③有適當外匯儲備或財政實力、④該國經濟能大體支撐該國匯率不相對美元大幅升值或貶值。總結起來,以上四個條件缺一不可。⒈首先這種貨幣能自由兌換,或者說能在經常項目下自由。比如朝鮮元的官方匯率是1美元換900朝鮮元,童叟無欺,雷打不動。但是沒有個人會以這樣的匯價兌換朝元,或者你拿這些朝元是換不到這些美元的。黑市上朝元與美元的匯價在1:8000左右。因此,只有能自由兌換的貨幣才有討論其與美元掛鉤的意義。⒉該國央行(更準確的講是貨幣管理當局)能進行合理的市場操作。一種貨幣的匯率形成是市場博弈形成的結果。央行能夠靈活捕捉貨幣的供需情況,平補市場買賣差額,才能保持匯率在一個區間內運行。如果貨幣當局不能進行合理操作,同時還不允許匯率浮動,最好的結果是造成貨幣雙軌制,最壞可能導致貨幣信用破產。比如抗戰後的國民政府和辛巴威。而香港金管局就堪稱匯率管理的典範,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完美阻擊索羅斯堪稱匯率緊急管理的經典範例。
⒊貨幣當局有適當的外匯儲備或財政實力。干預匯率的方法最重要的兩種,一個是貨幣當局在市場上直接參与交易,在匯率上升時賣出本國貨幣,在匯率下降時買入本國貨幣,還有一個是通過改變本國貨幣的利率來改變貨幣的供求關係,從而影響匯率。貨幣當局能參與市場交易,要保證手中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影響市場。亞洲金融危機時金管局能戰勝索羅斯與中央政府提供的外匯支持密不可分。在2014.12.15俄羅斯央行由於外匯儲備消耗殆盡,無法再支持盧布的匯率,導致盧布一夜跌去50%,最低時下跌到只有峰值匯率的不到1/3。俄央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到17.5%,實際上就是拿國家的錢補貼儲戶吸納盧布。由於石油價格下跌, 這種寅吃卯糧的措施也堅持不下去,只有實施極其嚴厲的外匯管制。這無疑重挫了盧布和俄央行甚至俄政府的聲譽。
⒋貨幣的長期匯率歸根結底由該國經濟情況決定。如果一國經濟長期長期看衰,必然導致匯率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貶值。這點想必對於長期瀏覽知乎經濟類話題的朋友來說並不陌生。我覺得當美元突然不行的時候可以立刻脫鉤,沒準與人民幣掛鉤,甚至直接金本位。是不是可以避免正面衝擊。
除了方便資本出逃以外,看不出聯繫匯率制還有什麼意義。這種制度把港幣變成了美元兌換券而已。
推薦閱讀:
※央行將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意味著什麼?
※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中國會不會像委內瑞拉那樣直接對內巨幅貶值呢?
※如果,2018-19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目前最有可能的應對方式是什麼?
※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現匯賣出價,現鈔賣出價,有何區別?
※中國現階段房地產到底有沒有泡沫,有的話泡沫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