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9年至改革開放前的上海居民生活品質是否維持在解放前的水準?


我隨便講個故事

以前學十以內加減法的時候你班級倒數,你媽給你找了個補課機構叫a,現在學一百以內加減法的時候你還是班級倒數。

補課機構跟你媽說:你看,你孩子以前連個位數都算不好,現在兩位數能做一點了。你別看對門b補課班學生成績進步飛快,那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表面辦法,而且他們補課班老闆用關係買通各個學校校長,改分數。你家孩子自古以來聰明品德好,泱泱十五歲,只有我才能真正教好孩子,孩子在別的機構水深火熱,遲早崩盤。是我改變了你的孩子,沒有我就沒有新孩子

你媽聽了之後立刻送了錦旗,說只有你家補課班才能教好我孩子,大恩大德全家感謝

補課班內部管理混亂老師偷錢,解散了,你媽拿著a補課班的牌子,在大學校園里到處宣傳

「我孩子進步大大滴,以前一位數算不好,現在能算兩位數了,你們接受的教育根本不對」


買辦,小資產,商人都變差了,普通貧民變好了。我爺爺解放後沒加過工資,後來被強制送去內地支援建設,工資還降了1/3因為當地沒有這麼高工資。家中大小三線好多真正上海人專家學者後代都變成白玩,荷蘭和穆斯林地區居民。當然,現在又是帝都魔都戶口了,有時候必須感嘆血統和家族的強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確認了下,49-57年其實過得很好,但是57年以後就不堪回首了。順便說下40-49其實過得也不好主要打仗太多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49年至改革開放前的上海居民生活品質是否維持在解放前的水準?

  1. 上海市區的道路格局,從1949年至1980年代末,都沒有大的改變。

  2. 上海市區的住房格局,從1949年至1980年代中期,除了一些機關單位自建的新式住宅和大樓以外,也沒有顯著的改變。
  3. 我聽老人說,1949年以前,普通人家要喝到牛奶還是不太容易的,但是會有農村人牽著山羊每天到城裡穿街走巷販賣新鮮羊奶。我出生後,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每個月領到的補貼,比別的孩子多6元,這在當時算是一筆不小的巨款了,但是我家也只能憑卡每天買一瓶牛奶。
  4. 除此之外,直到我1991年高中畢業,才和那些陪伴了我一路的票證,如油票(不是郵票)、布票、肉票、豆製品票、肥皂票、年糕票、火柴票、花生票等定量票證告別,其中不包括糧票,糧票是在1992年下半年才正式取消的。


高曉松在《曉說》還是《曉松奇談》中提過,

上海直到90年代汽車保有量才超過解放前


就本人家庭而言,應該是差了。

爺爺是解放前中國銀行小領導,當時分配了中行別業的一套三+一房兩衛的公寓。那時候的工資輕鬆養活老婆和四五個小孩沒問題。

解放後,一方面奶奶後面又多生了幾個,另一方面爺爺的工資固定死了,之後就越來越困難了。等爺爺過世後就更不用說了。

我的小結是:過多生育會降低平均生活水平。大鍋飯會降低勤懇有能力者的生活水平。


改革開放時上海市民已經消滅了滾地龍,市民隨便可以去廣場公園外灘,不會被巡警勒索,也不會被印度阿三毆打,不會和狗一個待遇被禁止進入公園,上海市民和中國其他地區來滬的公民都可以公平地憑票購物,沒人會擔心一車鈔票還買不了一袋大米,更不用擔心警察會上街開槍打死學生工人。

對於95%的解放前的上海市民,這裡面有工人,學生,黃包車夫,三毛,甚至是小職員小市民。都是好事情吧。

覺得生活水平下降的,只有洋人和被沒收了家產的反動派了。


攝影/沃特·阿魯法特(Walter Arrufat)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勉強度日

以前很火,貌似是歷史書上的配字。「一圖流」


現在的上海居民就是49年前黃包車夫,拾荒者,理髮匠們的後代,稍微有點經濟地位的都逃到台灣香港了

其實所謂上海人的優越感是改革開放後形成的,戶籍制度造成城鄉隔離,貧富差距,49年前上海人身份認同遠沒有現在這麼高


舉個例子吧我們上海郊區,本屬江蘇49後劃給上海,曾祖在45年日本投降後雇了個日本人當長工。你說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生活水平確實下降了,因為解放後上海就是全國的錢包,每年稅收全部支援祖國各地了,還要支援員工機器。節衣縮食支援窮地方,最後還說上海人小氣,真是可笑。現在上海領導沒那麼蠢了。


上海是本朝龍興之地,各種運動影響都比較小。


巨鹿路上洋房子,黃浦江邊棚戶區


對於「本地人」是:依然掙扎在社會底層。

對於「外地人」是:大好天地大有作為,生活完全不同了。


大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生的上海居民,兄弟姐妹大部分是五到七個。

對於上個世紀初貧苦的女性居民來說,一生孕育十胎很正常,但能存活的數不多。解放後孕育的基本能養活成人。


看你是地主,民族資產者,買辦,官員還是農民,報童,碼頭扛夫


其實是下降了的。

首先,警察英語能力下降很多,從英國長官和印度巡警配置可以看出英語能力,國際化程度比現在都好得多。

其次,風景文物也比現在多,徐家匯的租界風情不都是那時候留下的。

再次,通商壁壘都比現在小很多,海關都在洋大人手裡,民族工業搞個山寨創新都競爭不過國外品牌,還不如直接買國外的。

還有,混血兒多,混血兒漂亮哪,顏值好了吧。

到底好不好,您說呢?


70年代提高的地方:蔬菜、肉、蛋、水產、糖。

70年代退步的地方:糧食、油脂。

再看汽車保有量。

儘管部分汽車損失於抗日戰爭中,上海市的汽車保有量在1948依然達到了28530輛(其中民用24540輛)

1978年,上海市保有汽車5.25萬輛。是1948年2倍多。也就是說,1948-1978,上海市平均每年汽車保有量增長2%。

以韓國為例,1945年韓國保有汽車7000輛,1985保有100萬輛,上海9.44萬輛。是1945年的142倍。

韓國的汽車保有輛從四十年代不到上海三分之一,八十年代增長至上海十倍。

展開全國視角。

經歷了軍國主義日本侵略和內戰的情況下,1950年 新中國第二年 佔世界GDP比例4.5%

面對被美國炸成廢墟的日本,新中國得到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時機。

197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佔世界GDP比例4.6%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在14年抗戰與3年內戰的情況下,佔世界GDP比例與和平發展24年的新中國差不多。


請看以下圖片

請找出與下面圖片有幾處不同

所以從大環境來說,各方面都有極大提高。交通出行方便了,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精神生活……應該也不錯吧,畢竟互聯網時代。

舉個例子,49年你想用電,是限制的,49年你要吃麥當勞,是沒有的,當然你要去piao,那麼還是有的(現在也有好么)。

來點乾貨,1995年數據。改革開放以來。 一、上海居民收入增長特點 (一)收入快速增長
據上海市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對市區500戶居民家庭的抽樣調查,1994年,上海市區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5566.08元,比1993年增長37.2%,扣除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漲因素後實際增長10.7%;比1991年增長1.4倍,扣除三年來居民生活費用價格增長因素,實際增長45.6%,這一增長速度與1989—1991年相比,快了39.4個百分點。知網鏈接http://epub.cnki.net/grid2008/download.aspx?filename=zRs5kU3x2aQVDTwIzduhzVQhXN4cWR2Q0aXFTaDdDSOhWbo9kd1JUSyR0NlBjbKVnYU1UdQdVcthVe=0TTSNnYNRzSr50TQJjYThzMaFkWvQmWwoEbxIzavEUWyJHZHh2ZY9CTCdVVwgDNwp0bhF3MWB3NDZtablename=CJFD9495dflag=pdfdown

所以,總的來說,你要是普通百姓,那麼生活是極大提高了,頓頓吃肉餐餐餃子是沒半點問題,要是姓趙的,那麼特權是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沒有,畢竟上層階級在哪裡都吃得開。

附90年代照片,和現在也完全不能比好不好。如果你想就這點攻擊共黨,那你還有去學習一個。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婆婆討厭貓,所以在我們養了貓之後不要婆婆每周來打掃燒菜了。然後婆婆生氣了,我們有錯嘛?
怎麼培養良好的消費觀?
生物研究生的真正生活是怎麼樣的?(一天的行程~)?
你是怎麼理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這句話?
在與他人一起玩電子遊戲的過程中,你有哪些令人難忘的故事?

TAG:上海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