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翻譯學習英語?
其實,在開始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我們通常所用的方法就是翻譯。
想想背單詞的時候,是不是會對英語單詞做一個漢語對應的釋義?只不過,在小學中學階段,學習英語時後面所跟的漢語釋義不是很多,這時候學的是最basic的東西,可能stand就是「站立」,到後來才知道有「承受、選舉、買飲料」等的意思(舉個例子,這樣的單詞還有很多,甚至當涉及到其他行業的時候,一個簡單的詞也會有專業的意思。例如:locking dog 制動器,stop dog 止動器,等等)。然後,在我們後來學習英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英語中有「聽說讀寫譯」幾個層次……其實,我一直覺得後來的知識有一定積累之後的翻譯其實已經經歷過了一個翻譯過程,姑且把這次的翻譯叫做,再翻譯(聽說讀寫譯之中的譯便是此類)。我們先是基於以前打下的英漢對照的基礎之上才能完成之後的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因而,在初步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我們實際上用的就是翻譯的方法。如果提問者問的是入門,那麼現在我們還逃離不了用翻譯對照的方法去學習一門外語。
當有一定基礎之後,再用翻譯的方法學習英語,則是建立在對兩種語言結構,語義等更深層面的了解之上了。如果說方法,我覺得按提問者給出的例子(是在雙語都已經有對應的情況之下),可以通過對照背誦的方法來學習英語。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起語感,中英文對照背誦學習英文不失為一種方法。如果說是練習翻譯的方法,可以對著中文翻譯成英文,然後把自己翻譯的東西和好的譯本進行對比,看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值得提升的。一般如果語法上沒有錯誤,翻譯不好之處大多在於句式和措辭,這個還是要通過多看多背來提升的。如果希望學成一口標準的「中式英語」,就用所謂「翻譯法」來學英語。看看全國遍地中式英文鬧出的笑話,就知道「翻譯法」的後果了。原因:要讓人家聽懂你的英語,你必須有較好的英語語感,你說出的話才會不僅符合語法,而且符合人家說話、表達的習慣。從學英語 早期就學翻譯的結果,就是中、英文兩邊的語感「立場都不堅定」,最後說英文時被中文思維牽著鼻子走,英譯中時又被英文思維牽著鼻子走。如果希望學會比較地道的英語,而且不希望學10年英語還無法與老外交流,那就集中精力學英語,等基本解決了聽說讀寫能力、有了不錯的英語語感後,再學翻譯。
通過翻譯學英語是一種辦法,但是最笨的辦法了。因為翻譯更多是英語學習的成果體現,翻譯更適合做考察英語水平的工具而不是學習工具。
許多人學英語的積極性很高,可是學了很多年了,就是沒入門,為什麼???其實幾年前的我也是沉浸在這種痛苦和困惑中,漸漸的我知道了為什麼:大多數人的恆心和毅力是達不到學英語的要求的,不論什麼好方法,都需要下功夫,學英語沒什麼所謂的捷徑的。諸如逆向法,種一遍又一遍的聽錄音的堅苦,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能不能有什麼辦法繞過這道坎呢?這就是我所說的躍過英語龍門的二條秘訣:
一、學英語要有興趣地學,怎樣才會有興趣?四字真言學以致用 找一件你感興趣的事情,需要閱讀英語,你就會去培養英語閱讀能力.要和外國朋友交談,你就會對聽說英語不厭煩......
二 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你一開始就閱讀生詞很多的文章,不一會你就會泄氣了.所以要從最簡單的英文閱讀材料開始.我選擇的是牛津書蟲系列
「書蟲」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共同奉獻給廣大英語學習者的一大精品。書蟲在英語中大概是頗可愛的形象,試想想如痴如醉沉迷於書卷,孜孜不倦地咀嚼著字母的那麼一隻「書蟲」…… 如今這隻「書蟲」漂洋過海,輕盈落在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掌中。「書蟲」首先將給你自信,即使你目前只有幾百辭彙,即可以不大費勁地閱覽世界名作了。書蟲還會用它細細的鳴叫聲不停地提醒你:要堅持不懈地讀下去要廣泛而豐富地讀下去。待到讀完叢書系列中的最後一本,你也許會突然發現:你已經如蛹變蝶一樣,振翅欲翔了!目錄:
第一級:300個生詞量,適合小學、初一學生,共8本1、《愛情與金錢》2、《蘇格蘭瑪麗女王》 3、《在月亮下面》4、《潘德爾的巫師》5、《歌劇院的幽靈》6、《猴爪》
7、《象人》8、《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第二級:600個生詞量,適合初一學生,8本1、《威廉?莎士比亞》2、《一個國王的愛情故事》L3、《亡靈島》4、《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5、《魯賓孫漂流記》 6、《愛麗絲漫遊奇境記》7、《格林?蓋布爾斯來的安妮》
8、《五個孩子和沙精》第三級:1000個生詞量,適合初二學生
上冊7本1、《弗蘭肯斯坦》2、《野性的呼喚》 3、《秘密花園》4、《曾達的囚徒》5、《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記》6、《風語河岸柳》7、《神秘幻想故事集》
下冊8本:
1、《聖誕歡歌》 2、《多里安?格雷的畫像》3、《勃朗特一家的故事》4、《牙齒和爪子》5、《星際動物園》6、《誘拐》 7、《公正》8、《化學秘密》第四級:1500生詞量,適合初三學生
上冊5本:1、《巴斯克維爾獵犬》 2、《不平靜的墳墓》3、《三怪客泛舟記》4、《三十九級台階》5、《小婦人》下冊6本:1、《黑駿馬》2、《織工馬南》
3、《雙城記》 4、《格列佛遊記》5、《金銀島》 6、《化身博士》第五級:2000生詞量,適合高一學生,共4本。
1、《遠大前程》 2、《大衛?科波菲爾》 3、《呼嘯山莊》4、《遠離塵囂》
第六級:2300生詞量,適合高二、高三學生,共4本
1、《簡?愛》2、《霧都孤兒》 3、《傲慢與偏見》4、《苔絲》最後推薦一款很炫的學習英語的網站,拓詞網 http://www.towords.com/ 我從新概念英語第一冊開始學習。
拓詞是一個魔鬼教官,你倆約定目標「6月4日,黑帶高手」,幾招過後,他會建議:「今天練1小時4分鐘」,方法就是與他見招拆招,你每次接招他都銘記在心,他每次出招都居心叵測。就這麼簡單,拓詞別有用心提問,你從容不迫作答,每份努力都換來一份收穫,到約定之日,幾千單詞也就悉數在心了。
我最近對品牌翻譯很感興趣 一個洋氣的名字 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所以 你可以從品牌翻譯學習英語啊
如何學好英語翻譯
(摘自李靖民著《英漢翻譯實踐要略》
作為一名從事英語翻譯的譯者,尤其是初學翻譯者,要想學好翻譯,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性問題是必須搞清楚的:
一、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所承載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儘可能恰當而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其本質是信息傳遞。從形式上看,翻譯活動的確需要涉及兩種語言文字之間的轉換,而在實質上,在翻譯活動的過程中,兩種語言文字本身的表現形式之間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譯者是信息傳遞者,其所從事的活動絕不是簡單、機械的兩種語言文字之間的對應轉換,而是藉助語言這個信息載體的轉換而進行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
譯者的工作對象是具有不同文化傳統背景的兩種語言及其使用者。那麼,我們這裡所說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就是指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通過原語解讀作者寄載於原文的各種信息,並通過譯語把原文所承載的各種信息傳遞給譯語讀者,也就是譯者藉助兩種語言作為信息載體,把原語作者明確表達的和隱含其中的消息、思想、觀點、意志、情感等各種信息傳遞給譯語讀者。
這個活動涉及三個主體:原語作者、原語讀者/譯者、譯語讀者(這裡的原語作者、原語讀者/譯者、譯語讀者也分別指原語說話人、原語受話人/譯者、譯語受話人,以後不再贅述)。首先,原語作者作為信息傳遞者,將自己頭腦中產生的信息,以符合原語文化傳統規約的表達模式寄載於原語文字(有人認為,從廣義上講,這個過程也是一種翻譯過程);第二,譯者作為特殊的原語讀者,即信息接收者,通過原語載體獲取原語作者傳遞的信息;第三,譯者作為信息傳遞者,將其從原文獲取的信息以符合譯語文化傳統規約的表達模式寄載於譯語文字;最後,譯語讀者通過譯語載體獲取原語作者傳遞的信息。
可以看出,翻譯活動始終是圍繞著跨文化信息傳遞這個中心來進行的。因此,作為譯者,了解翻譯的信息傳遞本質,認識自己在翻譯這個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二、翻譯質量的優劣,取決於譯者通過原語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通過譯語傳遞信息的能力。譯者必須在充分而準確地理解並獲取原文所承載的顯性信息和各種隱性信息的基礎上,儘可能恰當而準確地用譯語將原語作者意欲表達的各種信息比較完整或曰忠實地傳遞給譯語讀者。雖然絕對意義上的「完整」或「忠實」往往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儘可能減少信息衰減,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冗餘,是譯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般說來,原文作者在將信息寄載於原語文字時,總是會預設其確定的讀者對象能夠根據各種共有的知識和經驗,推理明了其意欲傳遞的信息,包括語言文字本身體現出的表層的顯性信息和伴隨的隱形信息。因此,譯者作為一名特殊的讀者,要想比較充分而準確地獲取原文承載的各種信息,就應當注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在翻譯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努力發揮相應的推理能力。
譯者在將其從原語獲取的各種信息寄載於譯語時,需仔細分析兩種語言載體在表達方式上的差異,避免受到兩種語言文字表現形式本身的束縛,應根據具體情況,以信息傳遞為中心,在譯文里對各種信息的比重進行恰當的調整,以便按照符合譯語文化傳統規約的表達方式,來確定譯文中比較恰當的文字表現形式,來安排譯文信息層次的順序,使讀者能夠以最小的認知努力來獲取最佳的語境效果,從而能夠比較充分而準確地獲取原文作者意欲表達的信息。
三、作為一名譯者,應當自覺地培養自己的翻譯意識。也就是說,譯者應當在了解翻譯的信息傳遞本質,熟悉翻譯涉及到的兩種語言信息傳遞機制的基本特徵及本質性差異的前提下,通過翻譯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去體會翻譯,認識翻譯,提高自己作為譯者的自覺意識,從而在翻譯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為什麼應該這麼做,可以怎麼做,為什麼可以這麼做。
除此之外,譯者還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譯實踐能力。學習和了解一些翻譯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僅僅了解和熟悉翻譯理論知識,並不一定就能夠成為一名好的譯者。翻譯家金聖華女士在她的《橋畔譯談》中說:
太多人說過翻譯者就像演奏家,原著就好比樂譜,樂譜上的萬千音符,必須通過演奏家的演繹,方能以優美悅耳的樂聲,傳到聽眾耳中。……很多人以為學會兩種語文,就可以從事翻譯,其實翻譯的技巧精妙得很,空談理論而不加實習,根本不會明白譯事的艱辛。(金聖華 1997:33)
正如演奏員應當懂得基本的樂理知識一樣,從事翻譯實踐活動的譯者也應當了解一些基本的翻譯理論知識。但是,也正如演奏員僅僅懂得樂理知識,不等於就能演奏出優美悅耳的樂聲一樣,譯者若僅僅明白翻譯的道理,而不能把這些道理靈活地運用到翻譯實踐活動中去,缺乏翻譯實踐能力,是無法成為一名好的譯者的。翻譯實踐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譯者必須進行大量的翻譯實踐活動,沒有大量的實踐歷練,不可能在實質上提高翻譯能力。
通過翻譯來學習英語只是一種很淺顯的說法,大家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時候,遇到新單詞或新語言表達時往往會努力將之與自己母語中的相關知識相聯繫,理解並記憶。但是這種學習行為不能簡單的歸結為翻譯,因為英語中的有些表達很難在我們的母語中找到一一對應的解釋,如果純粹的運用翻譯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某些理解的誤區。做為一名英語學習者,我認為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還是多多接觸native speaker們對英語的用法,比如多讀一些英文原版的書籍或報紙,看一些地道的美劇,慢慢理解native speaker們的思維和特殊的語言表達,這比單純的翻譯學習方法更加實用。
想法很好,可惜,實踐證明是錯誤的。錢歌川就說過,學英文不可從翻譯入手,學翻譯不可從字典入手。下面是肖君石的看法。翻譯的過程在成年人腦子裡基本都繞不過去的,翻譯容易死心眼,那麼該如何是好?我也想知道。
翻譯成母語,而且盡量地想辦法去精確表達在原文的意思,所謂的信、達、雅。這樣可以讓你更好地把握英文的句子結構甚至一些比較難翻的單詞的原文意思。然後把翻譯成的文稿再譯回英文,看看與原文的出入,這樣可以學著怎麼用英文表達自己,學習更加地道的寫作。這麼個過程非常耗時間,但是很有成效。
翻譯法是一直飽受詬病,我們中國學生一直都沿用這個方法。推薦個新的全球說的母語學習法,你可以試試,概念完全不同,總之有很多人能接受,建議去了解了解
拿著百度翻譯,一句一段一篇得慢慢學
通過翻譯來學習英語未嘗不可,但是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翻譯,例如,「請問,去火車站怎麼走?」可以譯作:「Excuse me, but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而不可以譯作:「Please ask, to the railway station, how to go」,因為翻譯不是文字對文字的轉換。如果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要說地道的英語,通過英漢或漢英翻譯來學習,應該是一種好方法。
推薦閱讀:
※「以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這句話應當如何翻譯成英文?
※「自由,放逐,永恆」藏文怎麼寫?
※為什麼台灣翻譯西方人的名字喜歡用中國姓氏?
※英語里有和「一拍腦門」「一拍大腿」情緒上相對應的表達么?
※如何像外國人一樣學理解英語/學習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