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北洋水師是當時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

說法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B4%8B%E6%B0%B4%E5%B8%AB


謝邀。

北洋水師這個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稱呼,只是從噸位上講,能排到這個位子,綜合的看,只能排日本之後。【吐個槽,當時亞洲有像樣海軍的國家就倆,中國和日本,亞洲排名基本沒啥意義。】

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當時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和存在的各種問題,對這些排名就能心中有數了。

當時北洋水師共有大型艦艇13艘,為鐵甲艦定遠,鎮遠;穹甲巡洋艦濟遠,致遠,靖遠;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近海防禦鐵甲艦平遠;無防護巡洋艦廣甲;魚雷巡洋艦廣乙,廣丙;總計34750噸。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大型艦艇共計12艘,噸位29874噸(如果我沒算錯的話,原諒我數學不好)。在噸位上聯合艦隊的確不如北洋水師,特別是定遠鎮遠兩艘,排水量7220噸(八卦下,中國直到現代級服役,才總算有一型水面戰鬥艦艇的排水量超過定遠級),裝備四門305mm主炮,重點部位有裝甲防護。這兩艘船在富士級尚未加入日本海軍的情況下,在亞洲絕對是第一大艦。

雖然噸位佔優,而且定鎮兩艦坐鎮,但是北洋水師仍然面臨諸多問題。

1:艦齡老化,比如超勇和揚威二艦建成時為1880年,黃海海戰時已服役14年之久,而當時正是世界海軍大發展的時期,海軍技術日新月異,超勇揚威二艦在當時看來,已經和當時最新銳的戰艦相差了一個時代,地位上已經是屬於可有可無的了。

2:火力不足。雖然北洋水師在主炮口徑上佔優,但是數量不足,特別是速射炮數量嚴重不足,以致遠號為例,致遠號裝備3門210mm克虜伯後膛炮,2門6英寸阿姆斯特朗後膛炮,8門57mm哈奇開斯機關炮,而日本海軍吉野號裝備有4門150mm炮,8門120mm炮和22門47mm機關炮,雖然口徑上無法和致遠號相比,但是完全可以用極高的射速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而且火炮數量也多於致遠,實戰中也的確證明,射速和火炮數量的差距,的確是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3:艦船設計缺陷(其實日本海軍也面臨這個問題,比如著名的三景艦)。這個問題上,濟遠號問題就比較嚴重,濟遠號是德國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艦,在這之前德國從來沒有建造過穹甲巡洋艦,整艘船透出一股濃濃的蚊子船的味道,無非是噸位變大了,完全是德國造船工業一個不成熟的試驗品,特別是防護性能,完全不如英國的穹甲巡洋艦。《與重黎論購鎮遠,濟遠兩兵艦利病書》中所載:「其穹甲低水四尺,浮力無幾,隔堵水久,欹側難免,斯時炮勢成上重,駕駛為難,危險特甚」。「其失如機艙逼窄,絕無空隙,隻身側行,尚慮誤觸,暑月炎燠,臨戰倉皇」。(但是這也不能怪德國人,當時德國完全不懂如何建造穹甲巡洋艦,完全是摸索著來,能建成已屬不易。)另外比較突出的是經遠和來遠二艦,作為世界上第一型裝甲巡洋艦,從未有國家建造過,所以德國從未有過設計和建造裝甲巡洋艦的經驗,德國人當時拋出這樣一個方案,又是想做試驗沒跑了。根據陳悅先生所著北洋海軍艦船志中所寫,經遠級的鐵甲堡設計位置過低,很難保護水線以上的艦體,滿載時則更難,而且鐵甲堡由三段裝甲拼接而成,一旦接縫處中彈,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經遠級所用的窄而厚的鐵甲堡存在諸多問題。還有致遠級,本來側面耳台要再增設兩座,但是最後因為噸位和資金的限制而放棄,如果當時增設這兩座耳台和副炮,致遠級的戰鬥力又可以上一個檔次。

4:水兵訓練水平和戰術水平。其實原來的北洋水師水兵訓練水平並不低,但是自從琅威理被趕走之後,就大不如從前了。而且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乃陸軍出身,完全不懂海戰,由此產生的問題可想而知。

日本海軍

只說說參加了黃海海戰的12艘船。聯合艦隊本隊的松島,橋立,嚴島,也就是著名的三景艦,其實也帶有一種濃濃的蚊子船的既視感,裝備一門320mm主炮,12門120mm速射炮。其實320mm炮的存在感很低,主要的傷害輸出是靠12門120mm速射炮,但是對面的北洋水師速射炮數量上,像三景艦這種一艘船裝備12門的更是沒有,在當時的情況下,松島,橋立,嚴島三艦完全可以靠其火炮數量和射速來彌補口徑上的不足,雖然120mm速射炮的威力難以對定遠鎮遠兩艦造船很大的傷害,但是對於北洋水師的其他艦船卻是致命的。

本隊的千代田號,裝備10門120mm速射炮,雖然並無大口徑艦炮,但是同樣可以用射速和數量來彌補火力的不足,防護偏弱,一旦被北洋水師的大口徑艦炮擊中,非死即殘。

本隊的比叡號巡洋艦,老式的鐵皮木質船,存在感低。

本隊扶桑號,裝備4門240mm炮,4門120mm速射炮,47mm機關炮14門,火力較強,但是航速非常慢,最大只有13節,屬於呢種追,追不上,跑,跑不了的呢種。

第一游擊艦隊所屬四艘巡洋艦,一水的新型高速穹甲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噸位都強於北洋水師同類型艦,航速快,北洋水師中只有致遠級能與其相比。

別動隊兩艘赤城和西京丸,勉強算個戰力,實在是沒船用了,只好帶上了。

日本海軍總體的噸位不如北洋水師,大口徑艦炮數量不如北洋水師,但是速射炮數量完全多於北洋水師,特別是側舷火力強大。這是由於日本海軍側重縱隊戰術,都是側舷迎敵,而北洋水師則是側重橫隊戰術,都是船頭迎敵,這代表了當時世界海軍的兩種發展思路,而黃海海戰之後,橫隊戰術和船頭迎敵被一起扔進了垃圾桶。

由此可見,北洋水師雖然在噸位和火炮口徑上可稱為亞洲第一,實際上單艦性能並不比日本海軍強,發展速度也慢於日本海軍,其戰術思想雖不能說落後,但是在當時已經不是最先進的戰術了(船頭迎敵的橫隊戰術在當時已經受到挑戰,致遠級建造時本來主炮前面裝了兩門47mm炮,但是後來被拆除。其實這兩門我覺得就是設計師來告訴北洋水師,橫隊戰術已經受到挑戰,未來是縱隊戰術的天下。),綜合的來看,北洋水師只能排於日本海軍之後,這還是富士級尚未加入日本海軍的情況下,如果甲午戰爭再拖幾年爆發,等到日本海軍大量新艦艇服役,北洋水師在黃海一戰就可能全軍覆滅。至於在世界上的排名,第九吧,畢竟當時的海軍強國不多,擁有兩艘鐵甲艦的北洋水師,排名自然不會很靠後,由於本人對近代世界其他國家的海軍了解不多,所以也沒有個詳細的數據,還望大家補充,給北洋水師一個靠譜的排名。

PS:最後辟個謠,所謂用定遠級主炮晾衣服來體現所謂北洋水師軍紀鬆弛完全是胡扯!!!!徹底的胡扯!!!!!近代海軍艦上沒有烘乾機,洗了的衣服都是晾在甲板上,當時各國海軍都這麼做,甲板的面積狹小,自然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能晾衣服的地方,特別是對於主炮副炮這種長長的東西,用來晾衣服再好不過了。而且,從技術上講,定遠級不具備用主炮來晾衣服的條件,自己看一下定遠號的圖就知道了,要想晾衣服得冒著掉進海里的危險。定遠級主炮晾衣這個說法最早產生於《聖將東鄉全傳》,雖然是傳記,但是跟三國演義差不多,七分演義三分事實。而將這個謠言傳播開來的是《晚晴七十年》這本書,書中稱東鄉平八郎為東京灣防衛司令,但是查遍相關文獻史料,皆找不到日本曾經有過這麼個職務,同時,書中還說劉步蟾和東鄉為留學英國時期的同學,這個查一查兩人的經歷便可知是假的,如此行文可見其可信度了。


關於北洋艦隊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說法,確實是按照排水量來劃分,據我所能查到的資料而言,以1890年前後為界

1、英國:裝甲艦和非裝甲艦共254艘計89.23萬噸;

2、法國:53.5萬噸,其中裝甲艦61艘35.53萬噸,非裝甲艦102艘16.9萬噸;

3、俄國:1880年時為22.3萬噸,到1900年達19l艘合39.7萬噸;

4、德國:有72艘艦船約19萬噸,沒有萬噸以上的戰艦,而多為兩三千噸級的二等巡洋艦;

5、美國:總排水量為12.2萬噸(其中含3艘輕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3艘非裝甲巡洋艦、6艘鋼製炮艇、3艘重裝甲巡洋艦和幾艘低舷鐵甲艦,一艘通報艦);

其他可能排在大清國前的國家包括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但具體資料未查到。

另外,亞洲第一這個排名除了排水量這個因素以外,定、鎮二艦的305mm克虜伯巨炮在亞洲無人可敵是另一個主要原因,舊日本海軍在甲午戰前特地在法國訂造了三景艦(即以巡洋艦的艦體扛一門305mm的主炮)妄圖對抗之,就實際戰鬥效果來看並不理想,若非大清國實在病入膏肓,則甲午戰爭(至少海戰)不至於敗的如此之慘!

附:「定遠」級鐵甲艦二視圖

感射邀請!


根據 沉沒的甲午 這本書

在北洋水師建成初期確實是世界第八、亞洲第一

北洋初期大量購買外國先進軍艦,歐洲造船廠大都在幫中國造軍艦

不僅在裝備上,北洋水師在人員招收與訓練按照西方方法進行,完全拋棄了陸軍體系

當時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如同軍備競賽般擴張

不幸的是北洋水師建成初期正好是世界軍艦科技與海戰學說快速發展的時期,北洋水師初期購買的先進戰艦迅速被淘汰過時

由於經費問題,北洋水師經過初期的快速發展之後就沒有新的補益,不巧的是世界軍艦科技與海戰學說又剛好進入了成熟期,而這時日本海軍仍然在拚命擴張

甲午海戰前,北洋水師什麼排名我不知道,但無論是戰艦的質量還是戰艦的數量已經遠落後於日本

而且還存在著彈藥不足,彈藥劣質的問題


主要是講總噸位,以及鎮遠和定遠兩艘巨艦。

@袁本初講的不對的地方,主要是海戰學說一直沒有適合甲午海戰的案例。事實上,甲午海戰是第一次鐵甲艦的艦隊對戰。北洋艦隊的fleet in being戰略也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海洋方略。

大東溝一役,鎮遠定遠一直是日本艦隊的噩夢,怎麼打也不沉。如果當時再來一次類似大東溝海戰的艦隊決戰,日本艦隊第一不見得敢打,打了也不見得能全須全尾的回去。對整個甲午戰爭而言,就是另一種情景了。可惜的是,北洋艦隊能犯的錯全犯了,而且被對手妥善利用。而日本艦隊一樣犯了大量的錯誤,不過從未被對手抓住過機會。

PS:定遠鎮遠的直接後遺症就是大和、武藏和信濃。結果太平洋戰爭期間,這三艘艦等於沒有被運用於實戰過,對比50多年前的甲午海戰,也真是諷刺之極。


按艦隊的總排水量數。


海軍的排名一般都是按照艦船的噸位數來排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戰後海軍假日時期各個國家簽訂的條約就限定了各國海軍總噸位的上限。清政府決定建立北洋水師的時候,還頗有一點天朝上國的底子,出手也稱得上闊氣。當時世界上能買大單艦船的國家恐怕也不多,洋大人們自然也不會放著送上門的生意不做,賣的都是實打實的硬貨。具體的數據手頭沒有資料,但是在亞洲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

我記得在1894年的時候,西方軍事界認為北洋水師排名世界第十一,亞洲第一。不過當時比日本強的大概也就是噸位了吧……


G團買齊了T1 T2 T2.5 T3套,結果別人早就在玩TBC衝上70級了


首先這個排名就像其他人回答的那樣是總噸位排名,一般海軍排名都是用總噸位來的,直到冷戰時期都還喜歡這麼算。

其次這個排名只是1890年,北洋水師剛剛建成時的排名,爾後幾年就再也沒有進過新艦了。這時候到甲午戰爭還有四年,這四年日本人做了什麼呢?下面先列一下黃海海戰時雙方參戰艦隻吧

日本聯合艦隊

第一游擊隊:

艦名

入役時間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吉野」

1893

4216

22.5

150mm速射炮 x 4

「高千穗」

1886

3709

18

260mm x2

「秋津洲」

1894

3150

19

150mm速射炮 x4

「浪速」

1886

3709

18

260mm×2

本隊第一群陣:

艦名

入役時間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松島」旗艦

1892

4217

16

320mm x1

「千代田」

1891

2439

19

120mm速射炮 x1

「嚴島」

1891

4217

16

320mmx1

本隊第二群陣:

艦名

入役時間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橋立」

1894

4278

16

320mm x1

「比睿」

1878

3178

13.2

170mm x2

「扶桑」

1878

3777

13

280mm x2

本隊左側:

艦名

入役時間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西京丸」

4100

15

120mm

「赤城」

622

10.25

120mm

北洋水師

從上可以得到兩個信息

1、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基本就是在1890年後建成的。

2、到了黃海海戰時,雙方戰鬥艦隻的噸位上日本對我們有壓倒性優勢。我們除了兩艘7000噸級的鐵甲艦以為就沒有超過3000噸的艦。而日本除了打醬油督戰的別動隊一水3000噸以上的巡洋艦。所以黃海海戰輸了其實很正常,本來艦隊規模就已經輸了。

關於黃海海戰再聊幾句。

黃海海戰是世界上第一次鐵甲艦之間的海戰,不光是日清雙方,就連幾個海軍大國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打。所以北洋水師的一字陣本身從教義上來說並沒有問題。

而日本的游擊隊戰術應該說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因為北洋水師強的就是定鎮二艦,其他不足為慮。所以發揮幾艘高速巡洋艦的優勢,一個個把周圍的小艦給先點名了,最後集中火力圍毆定鎮。

那定鎮二艦到底有多強呢?305mm主炮聽上去是虎虎生威,可是實戰中其實作用並不大。相關可以參考這個答案 從甲午海戰可以得出結論,當時速射炮和高航速輕甲優越於重炮和低航速輕甲嗎?所以定鎮二艦在當時看來也就是兩個不沉的大鐵盒,揍人還差點意思。

還看到有人說晚幾年打說不定就贏了。那我就提一句,2艘12000噸級的富士級戰列艦就是在1894年開建的,1897年就服役了。再等個兩年,連定鎮二艦也都成了小艦。一支固步自封的海軍是不可能和一支由國民勒緊褲腰帶拚命發展的海軍來對抗的。


好老的話題了,


截止2016年,中國海軍無論規模還是質量,都排到世界第二,一個曾經排名世界第八,第九的海軍有什麼好吹的。

另外:

目前六萬噸航母一艘,還有一艘在建(航母噸位世界並列第二,其實就是和老毛子的褲子並列)

盾艦十艘(還有在建四艘,五艘下水)

非盾艦的大型驅逐艦十一艘(旅大級不算)

(驅逐艦噸位,數量都是世界第二)

大型護衛艦24艘,兩艘在建

中型護衛艦24艘

千噸級先進護衛艦25艘,四艘在建

(護衛艦噸位,數量都是世界第一)

補給艦合計11艘,四艘在建

(補給艦數量與噸位世界第二)

核潛艇十六艘

(數量世界第三,噸位世界第三,先進度。。這個就差了些)

常規41艘,性能老化的035潛艇不算

(數量噸位世界第一)。


乾隆時期,滿清中國居GDP世界第一,超過歐洲總和。

可那又怎麼樣?

同時期歐洲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百年後,中國的GDP仍然世界第一,有什麼用?

中國,自古以來,仍至現在,都是以大為好、以多為好。

有什麼用?


先把各國的遠東艦隊去掉再說亞洲第一。

========================

裝甲,裝甲,裝甲!不談裝甲光說大炮都是耍流氓,你當水兵都站在甲板上無遮無掩的地方等著你小炮揚威啊

大炮的使用效果,以擊穿對方裝甲為成功,打不穿裝甲,射速又有什麼用,你倒是拿個馬克沁機槍掃啊,那射速更快。

黃海海戰三艘被擊沉---------致遠,經遠,超勇。

這裡面超勇最差,一艘比炮艇稍強的小船,裝甲7毫米,炮倒是不小,25厘米的口徑。開打十分鐘,超勇就起火了,30分鐘後沉沒。

在炮戰一小時之後,雙方均有軍艦起火。致遠打算進行衝撞,結果被第一游擊隊擊中炮火擊沉。日本記錄致遠脫離陣容後水線以下被擊中,進水後試圖撞擊浪速。

致遠的裝甲,在50-75mm之間,水線以下就不清楚了,大概沒有吧。而炮彈打到水線下的事情也很少見。

然後松島起火,伊東下令各艦向松島集中,經遠試圖追趕日艦,脫離本隊。

這時候,定遠和鎮遠開始撤退,經遠落了單和吉野對轟被擊沉。

經遠的裝甲,38-76mm。

至於方伯謙,近代の海戦において唯一の軍艦敵前逃亡事件である,以此聞名。

方伯謙不是一個人,廣甲,和超勇差不多的小船,跟方伯謙跑了,在大連灣觸礁。這個更該吐槽,在自家海域的路盲海軍。

揚威---在開戰初期,起火後撤退,結果觸礁。

結果可以看出,定遠鎮遠兩艘戰列艦-----確實有非同尋常的防護力,就是不沉。

而其他的艦隻,一旦脫離大部隊,遭遇日艦集中打擊,就會很快沉沒。

一開始超勇,揚威的被打擊,是應戰不利,將小艦暴露在了日本艦隊的火力之下。

隨後進入對轟模式,是雙方在遠距離外開炮賭運氣,速射炮這時候用不上------不是說你開炮就能打著,有對方的巨炮威脅,誰也不敢過度靠近,都在速射炮的射程之外。

對轟個把小時之後,日本人開始佔據上風,北洋的軍艦開始起火。濟遠在沒起火的情況下撤退了。


日本也是嚇死了,本來打算欺負下個別艦隻,沒想到遭遇的是北洋全部主力,二游三游都沒帶,不然筑紫再怎麼老舊,性能不能超超勇揚威太多怎麼也比赤誠強吧


是的。當時只有定遠鎮遠是真正的裝甲戰列艦,其他中日所有艦隻都只是巡洋艦級別,不是真正意義的全裝甲艦。

從實戰看,日本全艦隊圍著定遠鎮遠打了幾個小時,兩艦被彈無數,但沒有擊穿主裝甲和主炮裝甲。最後日本主動收兵撤出戰鬥,而定遠鎮遠主裝甲完好,舵機和動力正常,主炮仍可瞄準和射擊。

而定遠鎮遠主炮命中一發,就可讓日本的主力艦退出戰鬥序列。(據說主炮只命中過一發)。

可見定遠鎮遠的裝甲和主炮都有壓倒性優勢。

唯一弱點是主炮的射速低。

而命中率雙方技術上是均等的,差異來自人員訓練。


ADC裝備沒起來 上單藍不夠


當時亞洲就三個獨立國家:大清國、日本、暹羅。至於在1894年這個時間點上,北洋水師的艦船先進程度和戰鬥力肯定比不上日本聯合艦隊。至於總噸位和船隻數量上是可能的,畢竟破船多。


亞洲第一?當時英國遠東艦隊表示不服....


那是幾年前的排名了?北洋海軍建軍時是1888年,在那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甲午戰爭爆發時1894年,中日海軍軍備競賽,日本早已遙遙領先。


推薦閱讀:

二戰中美軍(包括陸戰隊)、日軍、國軍、共軍的團級部隊重火力平均水平各是如何?
航空母艦上的飛行員算是空軍還是海軍?
內陸國(如寮國等國)有海軍嗎?如果沒有,是否有發展海軍的可能?
越南日本在南海爆發戰爭誰能贏?

TAG:中國近代史 | 海軍 | 洋務運動 | 北洋水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