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意把人群按年代分嗎?怎麼看待「90後」、「80後」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我是90後,但是我從來不覺得人應該按年代劃分。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89年12月31日凌晨11點59分生的人,難道晚生那麼一兩分鐘就性格迥異了么?

30歲想玩非主流的照樣玩,18歲想創業的照樣創業。

(或者反過來說,30歲童心未泯的照樣童心未泯,18歲少年老成的照樣少年老成。)

「90後」,「80後」這些詞就跟「nigger」,「gay」,「lesbian」等詞一樣帶有濃重的偏見。


媒體和某些人為了製造話題 (社會矛盾) 而發明的辭彙而已.


我覺得 不應該這樣分 不科學 這樣分有失偏頗 雖然不同年齡段的人 在各自特定的成長階段的社會環境和背景不盡相同 會產生 不同時代人的差異 但是 但是 這並不代表 我們就要把這些東西無限放大到 一提到這個年代的人 就冠以這些特點所特有的辭彙 而且 似乎89年的人所處的社會環境 更接近90年而不是85 86 年 所以 只是按照隨便什麼XX後是不合適的 也是不負責任的


如果你非要把人以群分,那麼勢必會造成對立。這就像蔣委員長被國父派去蘇俄視察後說的:其對社會強分階級。我不贊同。就像階級社會階級必然存在,但在馬克思之前人們也並未覺得自己就屬於哪個階級,跟哪個階級是對立的。現在西方也有階級,可是階級的界限已經被模糊了,這樣反倒不易產生對立。我們把人按出生年齡分成70、80、90的,不同年代出生的人都會帶上自己時代的烙印這是事實,提出80後、90後的說法沒有什麼,不妥的是我們會給它們貼上鮮明的標籤,如此一來就跟強分階級一樣,容易形成對立和偏見


贊成Nina Rong同學的觀點,這裡要為用時代區隔人群的方法說兩句:)

將人群按年代來區分,是被外界賦予了某種程度的偏見和輕視,而不是它本身自帶的屬性。按照年代、時代來劃分,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研究方法,不可能在人類社會學領域就行不通,膚淺和可悲的不是這種方式,而是借用它來反映自身主觀偏見的那些人。

用年代劃分人群不是不可以,但請多一些科學精神,少一些不負責任的符號化定義。


同意,因為環境造人。但是對於個體來說,還是很有差別的。


80後90後只是根據一群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徵的人群,按其出身年代給的一個名稱而已,並不是簡單粗暴的按照年代來劃分。每個名稱背後都是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的。

表達不好,就醬!


認為80後、90後帶有歧視或者偏見的人,其實都有點先入為主了。90後=非主流?

@Nina Rong的回答中提到,「30歲想玩非主流的照樣玩,18歲想創業的照樣創業。" 很顯然,這是極少極少數的特例。而通常大家提到的80後、90後說法,代表的則是群體,群體中的個體會表現出很多普遍的特徵,特徵只是反應了群體的一方面,但是並不是說這類群體都是那樣的。

群體間會有共性,個體間也會有差異


老崔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如果天安門上還掛著那個偉人的頭像, 那我們就都是一代人


完全反對。「80後」、「90後」本來就是一種標籤,將人群以年代劃分本來就是一種貼標籤並給予刻板印象的行為

現在網上的很多報道,如果報道的主角是90年到99年出生的人,那麼這篇報道的標題一定會冠以「90後」。然後人們馬上就會把這個主角歸類為問題青年。如果這個主角做的是正常工作,獲得了什麼獎勵,人們就會想「這個問題青年居然會幹正事,他肯定不是正常人」。如果主角做的是壞事,那麼人們肯定會說:「看,我就說90後的人都是非主流,都不願工作。中國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等等。如果主角是「00後」,那麼他/她就一定是集抽煙、酗酒、早戀為一體的問題少年。

這種行為就跟魯迅說的一樣: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用百度搜索一下「00後」,推薦內容是這樣子的:

我雖然不是「00後」,但是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人們對於00年代出生的孩子們會有如此的印象。

而且就算是給刻板印象,「XX後」的標籤根本上也不準確。就現在來看,90年到99年出生的人群中,有的已經工作多年,有的還在上高中。學生和上班族的思想能一樣咯?89年和90年的,94年和95年的根本就是同齡人,卻要被強行劃為兩代人,分別貼上不同的標籤。很有意思嗎?

======================================================================

補充:

我回想了一下,「XX後」這個詞應該是源於「80後」,然後由「80後」衍生出「70後」、「90後」等等。

「80後」這個詞是由誰提出的已經不可考證。這個詞最初是在2000年代中期的時候,用來概括當時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80年代初(大概在80年到82年)的年輕人的,並不包括當時還在上學的80年代中期、後期出生的人群。因為在當時,80初當中的一些人帶來了很多與眾不同的觀念和行為,讓很多前輩們無法理解。於是針對80初的口誅筆伐便不斷地爆發,「80後」這個詞也被給予了非常深的貶義。當時對「80後」批判的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對「90後」、「00後」的批判程度,以至於有時一看到「80後」,人們立馬想到的就是不負責任、月光族、過分自我、離婚率高等等。

但是,「80後」這個詞,畢竟最初只是用來概括80初的,而且是一種集中體現刻板印象的詞。不幸的是,後來「80後」所指的人群擴大到了整個80年代出生的人群,所包含的刻板印象也跟著蔓延到80中期、後期人群身上。之後承載另外一種刻板印象的詞「90後」,也擴大到了整個90年代出生的人群。再之後就是「00後」……有的人覺得還不夠爽,又搞出了什麼「95後」。就這麼喜歡貼標籤,秀優越嗎?


題主這個問題冒著濃濃的書生氣啊——這句話本沒有褒貶,只是表達我的感受,但說出來就難免被噴。這就是媒體作用。

看了好幾條評論,不贊成的觀點裡帶著滿滿的正義和氣憤,好像給踩了尾巴似的。聽者的感受如何不僅看說話的人抱著什麼態度,也取決於聽者如何理解。我們的精神世界是靠自己的意識建立的,不是讓網路媒體左右的。有的人太把自己當回事、太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處處對號入座,確實難免會不爽。正確認識就可以了。

也不能光讓聽者」正確認識「,反正看到大家都不開心了,我以後少在網上貼」80後「、」90後「的標籤就是了。

前面有很多人說了為啥要按年代劃分,我來補充一條:為了討論事務時候更方便僅此而已,絕無惡意」80後「 比 」80年之後出生的一代人「 說起來更精簡,對吧?當我們用××後來和頭頭談管理變革問題,不僅非常節約時間,而且當頭頭把他認識的某些員工大概對應到分類里,仔細想想還真是啊,那我們的意見就更容易被接納。

我是傳統行業做人力資源的,很多同行都會用這種分類方法來討論事情,當我們用××後劃分人群時,潛台詞里還埋著」當下「,只是根據頻率分布分析現象而已。常見的意見比如「90後越來越不服管,但他們比80後創新力強」。這裡,我們用的是粗略的、主觀的分類,誰也不會傻到升職加薪時真按年齡一刀切。

來講講我從業以來遇到的實例:

面對70後領導(吐槽帖統稱為70狗)瘋狂加班的要求時:

  • 70後一般會愉快的接受,或者當面點頭背後不幹活

  • 80後大多會接受

  • 85後多數會先接加班任務,後要求調休或發加班費

  • 90後多數會反對,因此而裸辭的比率大大高於前輩們;

當校園招聘時HR說崗位是流動性的根據項目不定時改變工作地點):

  • 據同事說以前70後、80後是不太講究這一條的

  • 85後需要和家長商量,商量之後有一半會放棄

  • 而90後很多直接就拒絕了,自己認可但與家長商量之後改變主意的大約有五分之四。

入職1年內,90後幹得不開心會立即裸辭,80-85的一般是暗自武裝自己、騎驢找馬

最後還想說,頭頭們對「70狗」這一雅稱尚且一笑了之,我們有什麼好較真的?我還需要修鍊,為這個問題跳出來浪費這麼多時間真有點不值……


個人理解,拋磚引玉。

===============================

只是一種分類,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和以性格、職業進行區分沒有本質的區別。

問題在於,片面的強調其共性,而忽視其個性,使得年代成為一種標籤和偏見。

我們說:「性格急躁的人容易犯錯誤。」,這就是再給「性格急躁」的這類人貼上「容易犯錯誤」的標籤,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但如果給:「90後」貼上「衝動不現實」(打個比方)的標籤,顯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為什麼呢?

因為前一種的「行為」(「容易犯錯誤」)和「分類標準」(「性格急躁」)有一定的內在聯繫。而後一種的「行為」(「衝動不現實」)和「分類標籤」(「90後」)看不出什麼明顯而穩定的聯繫,相反,會有許多反例。但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例子,也不能完全否定。於是就會有人在其中鑽空子,片面化。

其實用年代劃分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年代相似的人經歷的歷史大事相近,人生的影響相似。但由於各個人其他方面的差異,後果並不相同。因此,以年代劃分時請不要對個人下結論,因為你分析不出來什麼。

就好比在「男人」中統計「禿頂情況」,得不出「禿頂」和「遺傳」的關係一樣。想研究這兩者,請去找「家族中有禿頂歷史」這一分類。

仔細想想,不就是控制變數么。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被別人誤用或是濫用了。



我就是九零後,九零後的確有一部分腦殘的,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我並不反對有人說九零後腦殘,有時候我也會這麼說,部分的九零後確實很讓人寒心,祖國的未來啊。


why not,其實任何的劃分都不能包含全體,只要滿足大部分對象的共性,就可以採用這種劃分,而且為什麼90後就是歧視。。。這是什麼概念。

就我個人來講,我對於90後和80後的認識就在於,90後更加現實功利,互聯網的信息大爆炸,在改革開放潮流下影響的父母,加上in china;而80後相對就要理想化一些,想一想在10年前,在電視都是剛剛普及的時候,新聞聯播影響了這一代人很多很多,所以對於理想的追求要遠遠高於90後。


沒有明顯的年代溝壑。只不過是中國社會這幾十年很不穩定,意識形態發展和變化太快,所以每隔十年產生了思想上的若干差距。這種說法只不過是人們對這種現象的思維定勢而已。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與其它年代人不同的特質,這樣的特質,在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會有體現,經常見到的是「共鳴」,同一個年代的人提到某些東西,都會有共鳴,基於此,這樣的分類是有道理的。但是反對一有新聞就刻意強調年份,如「90後XX」,這樣的新聞有誤導,它或許只想強調年齡,卻容易給人留下「90後都怎麼怎麼樣」的刻板印象。「80,90後」作為一種現象,我會把它看作是社會的變革額在新生的一代身上的表現,更多的聚焦在社會人上,而不是個體的人。


80後,90後只是區別於人們的出生年代而已,在他們的童年時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腦,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80後還處於是60後、70後父母一代的教育,因為在思想觀念上有點傳統的色彩,不太喜歡叛逆,在別人的眼中永遠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一切都循規蹈矩。而90後,童年時期經歷過的東西與80後的截然不同,他們接觸到的是新興文化,不同地域文化通過電腦網路進入孩子的思想,同時,那時候也是網路文化大舉發展的年代,各種思想思潮、庸俗文化、大眾文化等等都在影響著90後的兒童,一些缺乏能力辨別的孩子就是失去前進的方面,但是另一部分孩子就是在新思想新文化的潮流中成長起來,他們有一種比較新潮的觀念,一種獨立的觀念,敢於打破傳統,敢於展現自己的魅力!


我認為按85 95 05分可能會更好。85後和90後大部分都喜歡看動漫玩四驅賽車,但他們應該都不會去玩賽爾號吧。

年代當然不能成為判斷一個人的標準,但可以成為總結一代人特性的標誌。


同意,把人群按時代劃分的本質是體現不同年代的特點,代表著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人作為時代痕迹的載體,是最容易表現出時代烙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90後?
0000700000?
為什麼有些90、00後對儒家思想、馬克思主義很反感?
90後都玩哪些應用?
適合送給老爸的父親節禮物加生日禮物是什麼啊?謝謝回答哦?

TAG:大學生 | 80後 | 90後 | 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