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清新,為什麼它會招某些人煩,煩小清新的人追求與之相應的是什麼?


如某位完全不小清新的高人說過的: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尚未被命名,還有很多東西雖然有了名字,但從未被描述過。One of these is the sensibility — unmistakably Chinese, a variant of Dankouwei but not really identical with it — that goes by the cult name of Xiaoqingxin.

(Oops, did I say 『cult』?)

小清新這個概念的確挺中國的:清新本來是個好東西,但中國不清新,所以在中國追求清新趣味的人顯得不合時宜,容易被人嫌鄙(yan2 bian1),冠之以「小」。

一、先泛泛來談:小清新是耽美主義的一種,一種將世界視為美學現象的「道」。小清新之道不求大悲大喜,但求如沐春風。

二、強調風格意味著矮化內容,或是說對內容持中立態度。毫無疑問,小清新主義者的態度是抽離的,去政治的——或者至少是非政治的。

三、小清新還不只是一種看待事物與世界的方式;它還是物體的某種品質,人的某種行為風格。我們有小清新的電影、小清新的衣服、小清新的傢具、小清新的音樂、小清新的小說、小清新的人、小清新的房子……上述區別很重要。的確,小清新看什麼都是小清新,但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被看成小清新。情人眼裡不總能出西施。

四、隨手舉一些小清新的例子:

  • 陳綺貞
  • 青山七惠
  • 宜家
  • 被誤解的爵士樂(張靜初:「我對音樂要求很高,你讓我聽一個爵士樂,表現得特別狂野,怎麼可能?」)[1]
  • Leica 中文攝影雜誌
  • Instagram 中的 Early Bird 濾鏡
  • Instagram
  • Ubuntu
  • OmmWriter
  • Lohas
  • 《城市畫報》
  • TUAW
  • Post Rock
  • 作為「電影配樂大師」的坂本龍一
  • Yo-Yo Ma

五、隨手舉一些不小清新的例子:

  • 陳勛奇
  • 村上春樹
  • 自己做木工傢具
  • Miles Davis
  • Leica
  • Instagram 中拒用濾鏡
  • Path
  • FreeBSD
  • Windows 裡的記事本
  • Fatburger
  • 《舊聞》
  • Daring Fireball
  • Progressive Rock
  • 作為左派的坂本龍一
  • A.B. Michelangeli

* Apologies to the late Susan Sontag for shanzhaiing her powerful, non-xiaoqingxin words:

http://interglacial.com/~sburke/pub/prose/Susan_Sontag_-_Notes_on_Camp.html

---

[1]:《GQ 智族》二零一零年八月號封面故事。


小清新不就是kitsch(媚俗)的一個分支么。米蘭昆德拉已經說的很清楚了:"the absolute denial of shit"。在任何一個年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出現這種大眾的小眾,工業的文化,複製的藝術,借「美」之名對「真」的迴避。

可是媚俗就真的像字面上看來那麼討厭和低級么?煩小清新就不會是媚俗的另一個分支么?後現代時代,小清新和重口味之間的界限一躍可過,真正的藝術並不會這樣心胸狹隘。所有打著「反」旗的憤怒永遠是對自身能力欠缺的無可奈何。清新反cult是這樣,cult反清新又何嘗不是呢?


蝦米上已經有人對小清新進行了反證,比較有利於你了解「小清新」,截取一段如下:

最近聽歌太多了,見到小清新三個字已經快砍人了······別數星星了好嗎、別喝下午茶了好嗎、別街角的單車少年了好嗎、別卡布奇諾的溫暖了好嗎、別棉花糖般的白雲朵朵了好嗎、別叮噹叫魂似的響起風鈴好嗎、別仰望摩天輪上的燈光好嗎、別追逐流光溢彩的旋轉木馬好嗎、別躺在青草地上吃奶糖了好嗎、別用枯葉當作詩集的書籤好嗎、別在聆聽雪花落在睫毛上的聲音好嗎、別嘟起嘴吧吹風車和蒲公英好嗎、別倚在路標上迎風吹頭髮好嗎、別背著卡其色的帆布包奔上未知終點的公車好嗎、別拿起水彩在膝上的畫板上塗鴉了好嗎、別在下午三點拉上窗帘蹲在角落裡戴巨型耳機好嗎、別沒事就等著拴有信箋的紅氣球落在靜靜的荒原上好嗎、別流連在那有鋼琴的第一間教室了好嗎、別捏起裙角和兩隻蝴蝶一起飛舞好嗎、別紮起羊角辮就跑到小巷裡踩水好嗎、別吃個奶昔還要弄一嘴的白沫用來反射陽光的溫度好嗎、別再用鏡頭對準你的帆布鞋和易拉罐了好嗎、別在床頭上的玩偶臉上尋找笑容了好嗎、別再把傘打偏尋找淋濕劉海的感覺了好嗎、別再找一處陡坡雙手枕頭作天然睡相了好嗎·············

說實在的,以下小清新歌曲已經讓我聽到髮指的程度,也許拔下耳機,這個世界就真清凈了- -這個世界原本不是歌中那麼純凈那麼甜美,旅行的意義更多的在於花錢操心,想念一個人並不是那樣柏拉圖的吉他和弦感覺


小清新挺好,重口味也沒問題,用何種方式看世界,哪種方式過一輩子更是個人選擇。

我關注的是,為什麼要反小清新?是哪些人在反小清新?

中國的重口味愛好者們往往不願/不敢向更重的東西挑戰:比如更愚昧的大眾口味,更專橫的體制口味,更厚黑的社會口味。也許是怕挑不動,也許是怕被和諧,最終成了螳臂當車的「一小撮」。

結果,重口味愛好者們的邪火,在不影響大局穩定的小清新們身上找到了最好的宣洩口。當然,在「左派坂本」,「電聲Miles」們面前,小牙膏小紅莓們是如此不堪一擊。可是仔細一想,「向小清新開炮」這事本身是不是就有點顯得象場茶杯里的風暴,甚至有向高高在上的威權建制撒嬌爭寵之嫌?

愚見以為,真正的猛士,應直面挑戰吃人的巨獸,而不是愛做夢的小紅帽們。畢竟就連唐吉珂德,也知道要把長矛刺向旋轉的風車,而不是身邊桑丘胯下的那頭小毛驢。

再者說,坂本龍一若不是俊美無比,懂得在電影里搔首弄姿,恐怕他那左派的一面也不那麼顯得稀罕了吧。


小清新是啥我不知道,從藝術風格方面評論的話我完全不擅長,我只說「小清新」這一類人。

印象中的小清新一定要有白色棉布裙子,能把整個頭包住的大耳麥,金色麥田,帆布鞋,單反,清澈卻悶騷的眼神,45度斜角仰望天空的姿勢,永遠用不到甚至不開鏡頭蓋的單反,碧藍的天空,歪歪斜斜的電線杆,喜歡莉莉周啊陳綺貞之類,哦,還有吳青峰。岩井俊二和村上春樹是他們常掛嘴邊的,喜歡看或者寫一些唧唧歪歪無病呻吟的「大段大段的文字」,有一些莫名其妙地類似於開個咖啡店或者花店或者書店或者三合一店的夢想。口頭禪大體有三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還有我最深惡痛絕的一句「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每次聽到這三句尤其是最後一句我都恨不得找個人來踹幾腳。

我身邊很多人都覺得小清新大部分都在裝逼,而裝逼是最令人反感的行為之一,不過我確實有幾個比較要好的女性朋友是名副其實百分百的小清新,雖然每次看到她們各種奇怪的想法和行為時我都不能理解,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在這我要說一句,一個人是不是小清新不能光看外表,甚至不能憑她所做的事情來判斷,主要看她做那些事情的態度,當她用一種明媚而憂傷、歡快而寂寞的語氣說出「我的夢想是一個人獨自旅行週遊世界」時,那麼基本上就可以肯定面前這廝是小清新無疑了。

我認為小清新喜歡的東西和喜歡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他們那種難以描述的「小清新」氣質讓人蛋疼欲碎,就像前面說的,容易讓人產生「這貨在裝逼」的看法,這一點十分難以解釋,喜歡文學啊喜歡旅行啊喜歡拍照啊喜歡這喜歡哪都可以理解,例如現實中的背包客啊文藝作家啊攝影師之類,但當這些元素單獨或者成複數被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並且這個人常常擺出一副類似於加了濾鏡的照片一樣模模糊糊而且略微帶一點「我和你們這些人都不一樣」的樣子就讓人十分的不舒服了。我懷疑之所以小清新讓人討厭是因為清新這種東西一定要和周圍做對比才能體現出來,一個人自詡小清新的時候一定有意無意地和周圍的人產生了距離和隔閡,因為清新的對裡面是那個啥,反正類似於粗俗、重口之類,因此周圍的人想到這一點之後就會討厭小清新吧。清新本來不壞,在原本不壞的詞語前面加了個矯揉造作的「小」就忽然像瀋陽前面加個「小」一樣讓人厭惡起來。

聲明一點,我這人極端討厭甚至痛恨小清新,就好像我痛恨那部狗日的法國小清新電影《兩小無猜》一樣,我恨不得把電影里那對狗男女從水泥里刨出來鞭屍,再一刀一刀剮了導演。但我尊重小清新們的生活方式。我不會因為朋友們是小清新就和他們保持距離,不會覺得自己好她們壞,只是受不了小清新們清新起來的樣子,大不了在他們清新的時候我想想蒼井空來轉移注意力。再聲明,我討厭蘇打綠、安妮寶貝和郭敬明,不過我尊重其他人喜歡他們的權利。最後回答一下問題,極度反小清新的我追求的是那種平凡自然腳踏實地的生活,不需要像鳴人、路飛一樣整天喊著「我有一個夢想」,只要努力工作賺錢養家,有幾個朋友喝酒吹牛,有個老婆、孩子還有熱炕頭,還有能孝敬的父母長輩、能愛護的親人朋友就好了。PS:我喜歡《銀魂》…第一次寫這麼長,思路很亂,不要見怪。啊,再說一句,我們家的人大部分都習慣說旅遊,旅行這個詞我怎麼聽怎麼覺得彆扭,每次聽到別人把「旅行」掛嘴邊,我都會默默地暫時把她歸到小清新里…最後我再吐個槽,知乎安卓客戶端真心難用,難用得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啊


小清新是文藝青年的初級階段。在無法擁有文藝青年的一些專業技能前,只能通過模仿獲取文青的外套,通常表現為各種象徵物和標誌物,他們追求符號比內容本身更為積極。


1、小清新這個定義本來就模糊,有些約定俗成。2、只是一部分人能稱得上反感小清新,因為其對現實的關照度幾乎為零。像涉世未深的少女寫日記一樣,只是構建一個浪漫的小世界。3、不喜歡它的人會覺得沒有深度,粗淺。這和年齡與閱歷也有一定關係。總的來說,我覺得所謂小清新是一種休閑式的東西。


其實我覺得問題沒有lawrance說的那麼複雜,小清新是啥?就是一種藝術風格,比較清淡,收斂,恰到好處,寫實不誇張,簡約不繁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花了很多心思,而且要有年輕感。舉例包括陳綺貞,村上春樹,宜家,lomo,越南。。。。

那麼人們為什麼煩小清新呢?其實煩的不是被標籤為小清新的藝術家,而是小清新fans,原因主要有倆:

1。小清新fans普遍認為自己派別是獨特品味的代表,任何別的藝術風格或者喜好要麼是差品味要麼是跟風沒主見。你聽搖滾?bad taste!你聽流行?bad taste!你聽忐忑?bad taste!你聽二十年前的民謠?土鱉!你聽古典樂?附庸風雅!你聽京劇?土鱉!這能不招人煩么?

這第二點比較個人化一些,但是有共鳴的女生應該也不在少數,這就是:小清新fans這樣的女生很有威脅啊!小清新化程度比較深的女生多數不化濃妝,穿女性化但是一點也不性感的衣服比如白色連衣裙,不聽激烈的音樂不做越軌的事,喜歡寫有小文采但思想上不太深刻的文字(深刻了就犀利了犀利就不清新了),一有點大事小事就容易有淡淡的憂傷,比如感個冒看個小電影一個人吃頓孤獨的晚飯家裡壞個燈泡,憂傷的時候一定會懷舊尤其是不知道有沒有成功的初戀,要求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須有情調,喜歡塑造自己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比如只吃飯不刷鍋只逛街不買菜只化妝不卸妝只胃病不面帶菜色等等。。。。這是啥?這是非常有威脅的潛在小三!男人都吃這一套的,一個楚楚可憐的小清新女生和一個什麼都能幹的獨立女友,你真的不知道男人會怎麼選。所以能不煩么?當然啦你可以說我這個是簡單粗暴的stereotype但是這個問題問的就是stereotype嘛~


其實每個人都有小清新的一面,只不過他們都傾向在豆瓣、blogbus這種空間表現吧。


這些人很可能關了電腦之後就是一個普通青年,絕對不是那種銀鐲體脫口而出的人。


所以與其說小清新是一種人,不如說是一種土壤讓人的這種性格都集體培養起來。


我也不知道么司叫做小清新,只是突然有一天發現周圍很多人都討厭它……

說不清楚,是因為這本來就只是個還停留在受眾口傳階段的某種模糊的「風格」,沒有思想內核沒有政治傾向沒有美學主張,非要說的話,可以喚之生活態度~

主要人群是城市中學生本科生至白領(沒有學歷歧視的意思,只是老到博士的人恐怕沒心情搞什麼生活態度);經濟收入剛可以擦到小資的邊(燒鏡頭的另算);無養老盡孝生兒育女舉債還錢等重大生活驅力,相對悠閑也相對沒目標,嚮往著中產有閑階級生活情趣但無力支持,教育水平和社會地位又不允許他們欣賞鳳凰傳奇傷不起,於是類似縮水降級的山寨版雅痞的小清新就成為這樣一群尷尬的年輕人的審美標籤(之一)——shanshan說很到位——是Kitsch的一種包裝或者變體。

不過既然不是什麼藝術風格就沒必要反了,小清新的仇恨大都是人品不夠的小清新ers拉起來的,就跟腐女的名聲大都是偽腐NC粉敗壞的一樣,以上。

p.s.是否cult就是anti小清新主力還未可知,在我看來cult還更有內涵些,畢竟跟黑色電影偵探小說左岸派等等之間千絲萬縷而且絕對有理論自覺。


其實這就跟當年的非主流一個意思。最最初的時候非主流作為一個新的詞條其實代表的一種態度與主張也是不會招人嫌的。但是由於web2.0的特定語境,所有書法表達自我的渠道充裕,門檻過低,結果被某個群體所濫用,進而變成了該審美低俗群體的代名詞,結果就毀了一個看似正常的新辭彙。

小清新同樣作為某種新誕生的觀念,被某些群體作為彰顯自我與眾不同,小眾的工具。自然這種審美觀的存在本來也是沒有問題的,也不至於低俗,但是被一些群體濫用後,成為了新一代的非主流的變體。原本對此類文化形態存在並不具有認同感的人故作非主流的作風,才會招來鄙視與嫌棄。

同時,一些群體為了彰顯自己更加獨特的審美與追求,將打擊這種偽非主流文化當作提高自己審美品味的途徑,就形成了一個敵對群體。

依我之短見,都是一些審美上意識形態的對立,而且是一種功利性的行為,目的性很明確的行為,自我偽裝行為,歸根結底是源自於對自身審美與交際圈中的不自信。


我就回答「小清新」為什麼會招人煩:

  1. 大多矯情有餘,文藝不足;
  2. 興趣廣泛,但都不精深,屬於半瓶晃蕩;
  3. 與世俗品味刻意保持著距離,甚至會有優越感;
  4. 喜歡雞湯文字,喜歡自己感動自己。


略刻薄的說,我見過生活中走小清新路線的基本都是姿色欠缺,hold不住妖艷中性大氣等等別的對外貌要求較高的路線的女生。你想想,小清新們一個劉海遮掉半張臉,森女系衣服不管你是平胸還是羅圈腿或者兩尺五的腰通通都能蓋住,帆布鞋什麼的也是最好搭配最沒難度的鞋子了吧。


沒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的自戀傾向


關於什麼是小清新樓上都說得很多了。

不是討厭小清新,而是討厭偽文藝,討厭做作,討厭跟風,討厭東施效顰而已。


  • 小清新是什麼?

清新=清爽新鮮

小清新=唯「清爽新鮮」為美

  • 為什麼小清新招人煩?

矯情

追求唯美清新以至脫離真情實感的地步,就進入了矯情的境界。

真實的生活不會永遠清新唯美,但某些以小清新自居的人無論什麼都要包裝成如此的風格,或者迴避和掩飾無法翻譯為小清新形式的沉重,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不是發自內心的表達,而是違背常情的虛偽做作,虛浮、無根基、無法喚起情感的共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除外,他們隨時可以被自己的投影感動。

惡俗

所謂清新脫俗,要脫離的是沉重生活之大俗,然而迴避了這個大俗,清新者則無俗可脫,無俗而脫便流於庸俗,庸俗而不自省則成為惡俗——溺於幻想不願自拔,拘泥風格不求突破,毫無必要的形式,無處不在的標籤,小清新者樂在其中,審美疲勞的便都煩小清新了。

流行風氣的短壽:

小清新本來就是只能持續幾年的浮於表面的流行風氣,它不像時代精神那樣有數十年到百年的壽命,短短几年時間從興起、流行到衰退,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 煩小清新的人追求與之相應的什麼?

任何不屬於小清新風格的東西啊。


好多人寫的似乎很有道理的的樣子。但我覺得好像說的很虛。

個人覺得討厭小清新的人,並不是討厭那種生活方式或生活狀態,而是討厭矯揉造作。

討厭死作。。。。

至於追求, 每個人都有其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喜歡沉浸於某種狀態中。

無論是游雲野鶴山間農,孤舟遠橈溪邊翁,還是報紙書籍星巴克,憂傷文字攝影蟲。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生活就是生活,各自飲水,冷暖各品。


什麼是小清新@李欽 說的很詳細了,補充一點東西。

看過一篇文獻但是不記得在哪裡看的了,大意是這樣的。

當中國剛剛進入商品化社會的時候,小資情調在年輕人中蔓延,他們以白領為榮,試圖以吃穿用度皆品牌獲取身份地位和品味。但是後來夢碎了,商品化社會並沒有讓大家的購買力足夠強,於是另一種文化悄悄興起,就是小清新(我的理解就是小清新比較便宜又顯得很高貴)。

最高票的答案@Lawrence Li 說小清新是因為中國不清新所以被蔑之以「小」,但是其實小清新就是一種很小的情懷。所看都是微風徐徐,沒有洪水滔天。所聽都是絲竹管弦,沒有銀瓶乍裂。

至於小清新招人煩,最大的原因絕不是小清新的女孩像小三,而是因為小清新門檻低,又變成了流行,於是魚龍混雜了。這種小情懷如果自身素質不夠就會變成小家子氣,矯揉造作,中二病。

就像你看著蒼井優的森女風會覺得很開心。如果莫小貝穿成那樣還在你面前沾沾自喜,相信你難免在心裡冒出「小清新去死去死」的台詞。

反對小清新的人追求什麼啊?追求啥的都有啊,討厭同一樣東西不代表他們就是同一類人。

P.S.有些質感很好的小清新還被人譏諷是為什麼呢?因為小清新還有重口味這個宿敵啊宿敵!


貼一篇媒體舊文:南方周末 - 「小清新」敵對「小資」

個人覺得小清新是:

  • 一種認知方式。以迴避的方式反抗主流價值觀,使自己留有心智空間品味生活簡單美好的一面。但是要表現自己天真無邪,純潔善良,只想與世無爭的姿態,吐槽無力的路人就會心生厭惡感。
  • 一種審美取向。總體感覺是簡單,安靜,自然。但是一些特定的符號,會讓人覺得庸俗的感覺。那些已經被黑掉的符號樓上也列舉了很多:大光圈照片,湯水文字,45度角仰望天空……這些符號表達的就是那種想表現自己天真無邪,純潔善良,只想與世無爭的姿態。

天真無邪,純潔善良,只想與世無爭真的是非常不正的價值觀。

所以,如果小清新,千萬不要相信自己是那個"天真無邪,純潔善良,只想與世無爭"的人。

作為有著一些小清新審美的人,我也能理解那些會厭煩小清新的人。怒其不爭,希望他們可以睜開眼睛,敞開心胸,知道這個世界的其他存在,知道停在原地的自以為是和自憐自傷是多麼不(da)清(sha)新(bi)。


就是有理想沒智商的人


推薦閱讀:

有沒有逼格很高的網名?
怎樣分辨文青與偽文青?
有哪些句子逼格特高,適合做個性簽名?
信的開頭和結尾怎麼樣才能寫的有逼格?
寫回憶性的文章有什麼逼格高的題目?

TAG:小清新 | 流行文化 | 格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