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大墓中的顯貴的後人還在,可以考古嗎?

同題。只是突然有這個問題


我以前上考古學通論課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事情:

當初馬王堆漢墓墓主人的遺傳物質化驗的結果出來之後,研究人員順便還跟墓地附近的居民做了一下比對,結果還真找到了辛老太太的後人,是一位小姑娘,後來此人還去了文博系統工作……

沒仔細查過這個事情,真實度不知道,就當個段子聽吧。

補充兩句:

考古活動很多時候都是先進行發掘,後來才能確定墓主人身份的。不是每個墓地都能事先確定墓主人身份。

而且近年來考古工作者主動挖掘的情況不多,大多數發掘發掘都屬於搶救性發掘,你現在不去挖,它過兩天就徹底沒了,這種情況下還能怎麼選?


1.按《文物保護法》來說,這類墓葬的所有權在國家,國家委託文物部門管理,所以是否進行考古發掘,最後決策權在文物部門。當然,有很多非文物因素可以影響決策就是了。

2.就近來《文物保護法》修訂的情況說,如何請墓葬的相關人群(含後裔,但不限於後裔)參與管理和決策,是修法的討論熱點之一。


溥儀:別說陰宅了,我進故宮都得買票……


前幾年有過一個節目,修建道路有一個古墓擋住了道路,因此需要發掘出來,然而這個古墓有名有姓,屬於明朝還是清朝一個陳姓官員。附近的陳家人年年祭祖供奉。並且有完整的家族譜系書證明。最後妥協的結果是,文物歸國家,但是陳家人可以獲得所有文物的高清影像資料還是啥,而且參觀這些文物免費。應該是這樣,時間太久記不清了


這個問題關係到對祖宗、香火兩個概念的定義。

西漢後期,元帝永光四年,丞相韋玄成等四十四人上書議宗廟事:「……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為立廟,親盡也;立親廟四,親親也。親盡而迭毀,親疏之殺,示有終也。周之所以七廟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廟不毀,與親廟四而七。非有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當親盡而毀。……臣愚以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為帝者太祖之廟,世世不毀,承後屬盡者宜毀。今宗廟異處,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廟而序昭穆如禮。太上皇(太祖流氓邦的老爹劉太公)、孝惠、孝文、孝景廟皆親盡宜毀,皇考(元帝父、祖宣帝和史皇孫劉進)廟親未盡如故。」(《漢書·韋賢傳》)

西漢王朝為列位先皇、太后(包括追尊的史皇孫、昭帝倒霉的母親趙婕妤等)立廟,祭祀開支過大,故而需要減省,廢除一部分不必要的存在。大臣們認為依照古禮,可單獨立廟受享者唯有創業的太祖和現任君王的爹地、爺爺等比較親近的先人,「親廟」最多四個;其餘列祖列宗「親盡」,也就是跟現任君王已經沒什麼直接的親情可言了,就不再特別奉祀,直接把廟拆了、神主(相當於牌位)送進太祖廟保管就ok。

簡言之,當時的古人認為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禮制,「親盡」的祖宗就不能享受特別的香火待遇了。既然古人認為三四代人再往上即是如此,那麼今天的人還有何必要考慮太久遠的祖墳的事呢?

就算考慮,真正的祖墳都是有後人繼續看守、祭拜的,不是隨便挖出個沒人認領的sei就可以隨便認祖宗的哈~

更何況考古這個工作的前期準備被不少人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工作證在手想挖撒就挖撒。非也,從與土地所有者、宣稱有祖墳繼承權的人的協調到地方、中央各級文物單位的審批,要過的關卡可不是一般的多,有時候因為老百姓一個強烈反對工作就搞不下去。話說回來想挖撒就挖撒的人倒是要警惕,因為那是無良開發商或者盜墓賊……

總之國家、相關部門在祖墳問題上可不會輕易害誰。

最後再補充一個後人參與祖墳的考古發掘的特殊案例,以前的回答中說過好多次就懶得再多介紹了,見諒~可自行搜索「胡紘墓」,2015年央視《探索發現》的特別節目《考古進行時》有收錄,那期標題為《慶元疑冢》,B站有資源~


當然有了,朱X基他們家族都在,定陵還不是被郭校尉給挖了。


郭沫若表示可以


分情況吧,孔子的墓葬仍在,孔家後人也在,不見有人去考古。


我還是漢高祖後人呢,他們挖漢墓我說啥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沒啥關係了。除了祖龍的墓不敢挖,別的真無所謂。。。。擔心技術不好無法保護,就拖幾十年再挖,地主階級喝人民血汗弄了那麼多寶貝在下面,挖出來造福人民也好。


上官婉兒大家可能知道 以下內容來自百度

該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北,東南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4.2公里,距唐長安城遺址

約25公里,墓誌記載的葬地為「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附近的咸陽北原(古稱「洪瀆原」)上發掘了一大批的北周、隋、唐高等級墓葬,取得了豐富的考古收穫,證明該地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墓葬區。

唐昭容上官氏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第四、五天井與第五過洞及甬道被大範圍擾動,第五過洞及甬道頂部不存。壁龕開鑿於第三、四過洞兩側,未被盜擾,形制和出土物皆保存較好。甬道前砌築磚封門,僅殘餘二層。甬道內放置墓誌一合,未被擾動。墓誌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楷書,近一千字,記載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墓室系明壙磚券夯築,正方形,邊長4.5米,頂部全部塌陷,鋪地磚全部被揭起,四壁殘餘部分最高1.38米。未發現棺槨痕迹,無文物出土。

從天井、甬道和墓室被遭到大範圍破壞,應是大規模、有組織的破壞,很有可能是「官方毀墓」行為。

由於施工的需要陝西方面可能對上官婉兒墓葬進行填埋,此事遭到河南上官家族後裔的反對,他們要求陝西文物局對上官婉兒墓葬進行保護或者將其遷移回河南

2014年1月23日上午,陝西省副省長白阿瑩對唐昭容上官氏墓考古發掘現場調研,並對該墓的保護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地方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門要儘快制定保護方案,採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墓葬周邊的建設工程方案要進行調整,必須最大限度地避讓墓葬原址,為下一步文物展示預留空間

2015年10月,上官婉兒墓如今已建成了遺址公園,成為遊人觀賞的去處。該遺址公園命名為唐昭容上官婉兒公園,上官婉兒墓已經回填,但在地表保存了墓的形制,人們可以看到高墓的天井、墓道、甬道和墓室,在公園裡,還有對上官婉兒的介紹比如巾幗宰相,還有出土文物的圖片。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中國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理念?
如果發現了祖傳的文物,是否要上交國家?
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還有哪些?
挖出了文物不上交國家,在家放一段時間說是祖傳的再拿出去賣是否可行?
紅山文化很重要嗎?

TAG:考古 | 文物 | 考古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