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了嘉興和湖州的衰落?

個人對嘉興更熟悉一點,嘉興出過太多的人才:南派三叔,徐志摩,金庸等等,(浙江海寧)作為蘇南浙北的重要城市,而且毗鄰上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其燦爛的歷史文化,緣何在現代經濟找不到存在感?湖州也是。南宋時期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對比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還算對得起過去。湖州的gdp都快全國100名了,難道它沒有壓力嗎?


嘉湖這點體量,根本就只能當一個市來看,曾經也確實是一個市過,現在的嘉湖如果說比起蘇湖熟和潯商四象八牛時期是衰弱的話,那是肯定的,上海開埠得天獨厚,經濟重心轉移是必然。如果說跟現在的蘇錫常比GDP 是衰弱的話,那我覺得這種衰弱其實挺好的。

大學畢業後也走過看過了不少地方,覺得出生在江南還是挺幸運的。

其實說實話,蘇南浙北的人都有很強的故鄉歸屬感,以及或多或少有點的地域優越感,蘇南人太愛撕,城建好,GDP高,地域優越感滿滿,撕完蘇北撕南京,但是哪怕嘉湖被說衰弱,哪怕GDP上看著比蘇錫常差一大截,也很少有蘇錫常跟嘉湖撕的,隨便走動一下就知道,環著太湖,真的很少有窮地方,都是從祖上就闊下來的。

我一直覺得嘉湖是一方凈土,從當年蘇南浙北富甲天下到現代化經濟大潮,一直有著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一直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炊煙裊裊升起的畫意,知名度和存在感都比不上自己過得悠哉,西塘烏鎮南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啊!

當地人普遍有著很強幸福感,但地域優越感並不強,畢竟GDP不高,也沒法像隔壁親戚那樣跳。收入不低,房價不高,當地人大多父母輩做點小生意,年輕人做著輕鬆的工作,整個城市的感覺都是慵懶的,沒有壓力的,人們喜歡把賺來的錢都花在改善生活品質上,小清新的清吧和餐廳隨處可見,有事業追求的人選擇杭州上海離家也近。每次回家,我都覺得整個人都放鬆下來了,太湖邊上走走逛逛,約三五好友小酌一番,如果不是家底不厚急著賺錢的話,我是真不願背井離鄉的。

娶個江南六府的姑娘,(不由自主地想起來蘇州話和南潯話實在太軟了,姑娘吵架都跟撒嬌一樣)然後生個女兒,從小被家人寵著,被同齡男生讓著,文青,小清新,作,然後不緊不慢的看她長大,這是我多年來的原想。

然而這種衰弱要改變了,去年開始直線飆升的房價讓幸福感滿滿的本地人開始怨聲載道了,去年開始,嘉興全面接軌上海,522拍地轟動全國,湖州因為宜居和滬蘇湖高鐵也備受上海投資客青睞,本月的628拍地肯定也要吸引全國投資客的眼睛。本來父母出個首付,每月還個按揭,輕鬆就能有房有車有存款的本地人慌了,快要買不起房子了。

按照現在的基本面,嘉湖真要起飛了,要開始大規模招商引資怒刷GDP了,要開始引流引產業了,城建要起來了,房價要上天了,政府業績要漂亮了,以後不能叫衰弱了,要說厚積薄發了,但是居住幸福感呢?我一直覺得像上海這種難以入戶口難以買房的城市,耀眼歸耀眼,但是很難談幸福感的。

我很有私心地希望嘉湖還是以前嘉湖,幸福感滿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被說衰弱就衰弱吧,還真不羨慕別的城市什麼。


一、近代之變:從運河到海洋

近代從運河經濟轉向海洋經濟的時候,嘉湖就已經相對衰落了。

古典時代是運河經濟,江南運河沿線的城市都是繁華城市,鎮常蘇嘉湖杭六府,加上淮揚運河的淮揚二府,浙東運河的寧紹二府。除了大河,還有大江,長江通達內陸,亦為僅次於運河的經濟動脈,故又有下江南京之繁華。這兩條交通動脈,分別勾連起北中國的廣闊中原與南中國的深邃內陸。從這個角度看,沿江又沿河的蘇常鎮寧,尤其是茅山以東,地處平原的蘇常二府,也即傳統的蘇南地區,當為精粹中的精粹,全國經濟的中心之中心,而嘉湖紹甬則稍遜一籌。

近代漕運廢弛,運河衰落,海運隨之興起,長江地位亦得到提高,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沿江又沿海的松江府,故才有大上海的崛起,而作為同樣沿江的蘇南地區,發展自然未受削弱,近代最具基礎的民族工業,基本就是沿著上海溯江而上鋪陳展開的。對於嘉湖,則有些不一樣。嘉湖不靠長江,得不到沿江福利;嘉湖雖然和寧紹隔海相望,均為沿海之地,但論港口條件,南岸的寧波港卻又遠勝乍浦港。如是,近代的寧紹便也開始全面超越嘉湖。

所以,站在地理環境的角度,近代以後的嘉湖,經濟比不上蘇南和浙東的寧紹當是情理之中。舊上海幾大商幫,雖然除了寧紹、無錫兩派,也有所謂湖州商人。但湖商的四象八牛,做的都是傳統絲業,實際還是古典時代那一套,比之於寧紹人的百花齊放,無錫人的現代實業,多少顯出舊日餘暉的味道。

二、模式之爭:蘇南模式和浙江模式

今天的經濟生活中,在蘇南人的蘇南模式和寧紹人的浙江模式之間,嘉湖的定位其實有些尷尬。

蘇南人生在溫軟水鄉,性情保守謹慎,又因位置相對靠北,官辦傳統更強烈些,這才有蘇南鄉鎮集體經濟和城市外資經濟的興盛。花雖開兩朵,根子卻是一個,前者靠基層政權底子,後者靠地方政府推動,政府都有點「大」。做的行業也偏向實業,繼承著近代的一貫傳統,當然,也照舊承接著上海的溢出,這就是所謂的蘇南模式。寧紹人就有點不同了,面朝大海背靠丘陵,有些豪氣膽氣,地理位置靠南,政府的力量也沒那麼大,於是私營企業異軍突起,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就是浙江模式。

蘇南、寧紹都有自己的路子,嘉湖卻有點尷尬。做私營企業,民風不如寧紹人敢闖敢做;做外資引進,滬上溢出,外國人和上海人更青睞蘇南。時至今日,浙江的民營大企業,除了溫台金(省會也算,但通常不是純粹土著企業),就屬寧紹最多;而蘇南更成為歐美日韓外資的大本營,外國人的輕工業製造一時風頭無二。嘉湖是什麼情況呢,地處溫潤平原,本該接近蘇南,但畢竟位於浙省,最後終究還是浙江模式起了主導。外資經濟零零散散,私營企業風風火火,雖比不上寧紹人的財大氣粗,卻也小有成就,自得其樂。

不過,相對於嘉興,湖州也許最為尷尬。嘉興沒有長江,卻也能憑藉臨滬優勢,想模仿蘇州來分一杯溢出之羹;嘉興終究也沿海,乍浦港也終究也是港口,「嘉興港區」「濱海新城」,也算有些小小雛形。只有湖州大概最落寞。它不臨滬也不靠海,在舊日的江南傳統幾府中,它竟是唯一既不靠海,也不靠江的城市。嘉興還有路子,湖州路在何方呢?

三、另外:體量問題

現代經濟,講究人口集聚。體量太小,發展始終有上限。放眼蘇南和寧紹的縣區規模,絕非嘉湖可比。上虞、餘姚、慈溪、吳江、常熟、宜興,均是一等一的面積大縣,而相比之下,嘉興的五縣卻小的可憐,湖州的長興、德清也只能屬於中等規模。事實上,蘇南也經歷過分縣,清初許多大縣,一分為二,但因為縣治並不分設,之後又幾乎全部撤併。如今在蘇南,可謂大市大縣,市縣兩級均很成規模,而寧紹雖然在市一級相對遜色蘇南,大縣依然可與蘇南並齊,唯有嘉湖是小市小縣。體量太小,就造成人均很好看,總體數據落後的尷尬。


湖州和嘉興情況不一樣。

湖州人口過少是一點,更重要的是湖州完美避開了滬杭—杭甬高速,遊離在浙北經濟大動脈之外,以前鐵路又不行。看看杭甬高速沿線,蕭山柯橋餘姚等,哪個不是各地級市經濟發達的地區。什麼?你說杭寧高速經過湖州?當初全指望外貿呢,湖州貨送到南京幹啥?更何況那可憐的雙向四車道……江蘇境內像揚溧高速這種鬼影子都見不到的路都是八車道,浙江的高速簡直沒法看。湖州這能發展起來就怪了。

嘉興情況複雜多了,很多嘉興本地人說是浙江與上海競爭的犧牲品,其他原因包括臨近的是金山松江等等。以上海那極端強大的虹吸能力,浙江政府一路開綠燈的話嘉興分分鐘拋棄杭州變成上海忠誠的小跟班。看到那邊南通的口號沒?靠江靠海靠上海,簡直媚到沒邊了。現在浙江省也算是想開了,嘉興喊出了全面接軌上海。與其這麼拖著半死不活的找不到經濟增長點,還不如把閨女嫁出去,反正GDP也是自己省的。

至於嘉興湖州「曾經很富裕」,這種農業時代的發達是沒有意義的。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浙江的經濟不如隔壁的江西,而蘇州杭州都是嚴重衰弱的典型,尤其是蘇州,被無錫徐州吊州這些工業大市碾壓。如果那時候有知乎,肯定會有蘇州人問「蘇州曾經那麼富裕,為什麼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後來蘇州抱緊上海大腿跪舔台灣新加坡,大搞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此GDP坐了火箭。而就是在那個時候,和蘇州難兄難弟的嘉興就被甩開了。

另外,浙北小清新和浙南「野蠻人」是不一樣的。嘉興湖州居民幾百年來不愁沒飯吃,喜歡歲月靜好,經濟不溫不火還能自我安慰「日子安穩平和難道不好嗎」,與同屬平原區但有北方性格的「杭鐵頭」又有點區別。嘉湖這種生活環境和人民脾性決定了居民缺乏拋開安逸家鄉外出闖蕩的動力,不像浙南的溫台地區,不跑出去就要挨餓。溫台商人賺了錢衣錦還鄉一擲千金,電影院都沒有的縣城都跑滿賓士,極強的消費能力帶動了事實的全民富裕(以及與富裕程度不匹配的低GDP)。但嘉湖地區沒有這個條件。

最後,10餘年後如果嘉興的人均GDP達到浙江前三,苟富貴,勿相忘,千萬別學蘇南人看不起窮親戚。


題主去過嘉興和湖州嗎?那邊可真的談不上「衰落」,很多人光看個數據就覺得這兩個地方發展差,這是不準確的,嘉興和湖州的人口加起來估計也沒一個蘇州多,他倆各自的面積加起來估計才趕上蘇州,而以前,正是因為嘉興湖州各自體量都小的可憐曾經作為一個地市存在過,叫做嘉興專區,但是政府駐地在現在的湖州市。所有現在嘉興的城市框架可以說是從一個「縣城發展起來的」,而湖州則是被拆分的基礎上再發展 的,這和歷史上就是大都會的蘇州的城市框架是沒得比的。

至於經濟方面,我覺得嘉湖兩地只是人口少,規模小,談收入啥的根本沒比蘇州無錫落後多少,如果非得算,按照第一段的思路,你把兩個小姐妹合在一起,那這個城市的體量大概在六七千億,在浙江是超過溫州,僅次於杭州寧波的存在,這樣一想合理了吧?浙江那邊的富裕程度不能單一以GDP來衡量的,如果說江蘇是工業發達,財政收入高,那麼浙江就是商業繁榮,老百姓口袋殷實,這個就好像有點老生常談了。而且嘉湖兩地發展還算蠻均衡的,可能有錢人的絕對數量不如溫州,但是強在城鄉差異小,分配更均衡。浙江的人均收入高居全國各省份第一,僅次於兩大高地京滬,城鎮人均收入亦然,而浙江的農村居民收入除了毫不意外的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之外,在收入的數字上僅次於上海,更是超過了北京,而嘉興的農村收入則長期是浙江第一,基本和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鎮居民收入相等了,題主你可以感受一下這些排名和數字。

所以說,嘉湖兩地如果和蘇州比,在歷史上也不曾佔上風,蘇州是要和杭州比的呀。但是如果說這倆姐妹衰落了,則是無論如何不能贊同的。就憑這倆城市的地理位置,想衰落都難,簡直就是拴狗冠。如果將他們看成一個整體,則是浙江第三,真的是一點都稱不上是衰落,如果你覺得合在一起比耍賴,那就以差不多人口和面積的地市比,湖州人口200W+。嘉興人口400W+,合在一起也才600W+.在 600W人口的城市群中,我真不信全國能找出一大堆比這倆貨強的。

如果說文化,光說嘉興吧,算上海寧,嘉興的名人在數量和質量上是完全不虛蘇州和省內的紹興等地,甚至不輸全國任何一個城市,但是奈何海寧歷史上的很多名人,在他們出生生長的年代是屬於杭州府海寧州的。我想這也是嘉興不敢大力宣傳的原因吧,畢竟說他們是嘉興人的話存在爭議呢。就和王陽明是紹興人還是寧波人之爭一樣的情況。杭州的土生名人上比蘇州矮了一截,就是因為失去了海寧,如果海寧現在還屬於杭州,那杭州的歷史名人文化就會猛漲一截。哈哈,好有趣,感覺海寧這個地方在浙北就是重票倉。


嘉興和湖州的衰落,要從太平天國講起了。

太平天國動亂摧毀了嘉興、湖州、南京、蘇州等繁榮的城市,而上海在接納了避難的人口和資本後騰飛。動亂期間杭州受到的摧殘相對較輕。

戰後,南京蘇州由於靠江恢復很快,後來造了滬寧、滬杭鐵路,沿線城鎮抓住機會快速發展。(鐵路經過嘉興,但是對鐵路通車機遇把握最好的是硤石、無錫這些原先的小城)。本來還有蘇嘉鐵路,抗戰期間被日軍拆毀奪走鋼鐵原料,戰後一直未能重建。

再到改革開放以後,杭紹甬發展民營、蘇錫招納外資,發展工商業都比嘉湖積極,嘉湖專註種田,雖然一直過得很安耽,相對來講卻逐漸落後於周邊地區了。

總結:因為這兩個地方自從太平天國遭了難後,一直在專心種田。


這個我要強行回答!

現在嘉興和湖州雖然稱不上發達,但富裕是必須的。

下面是2015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前20強

可見嘉興湖州的民富程度還是和蘇錫常有個一拼。

而且農村也安逸有錢

哈哈,有小夥伴建議我外加一張農村可支配收入的各市排名,答主不是搞數據的,只找到了一張2016年上半年江浙滬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

可見嘉興的農村收入是高居榜首的,而且湖州也超越了蘇錫常(ps:嘉興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第一的,膩害吧哈哈哈)

再秀幾張湖州農村的照片

這是在高鐵上拍的農村,攝於浙江湖州。

我當時就想啊,以後我老了也能住在這裡多好啊,人生得此安逸已足矣//正經臉

整體來說,現在的嘉興湖州剛剛好,沒有大城市的喧鬧,也不失現代文明的洗禮。接軌上海的嘉興很熱,但也許不是我們希望的那個嘉興。

ps:答主是浙江紹興的,嘉興就在我們上面,湖州在我們西北方向。希望嘉興和湖州越來越好喔~~


衰落相對而言的,和蘇杭比,是不如;和國家中心城市比,政治地位差了兩個檔次;和其他二線比,那麼就是各有千秋了,一丁點都不落後。

之所以比明清鼎盛時期的地位下降,主要還是因為夾在杭州和上海之間,浙江沒有動力也不願意去發展,而只是作為上海虹吸杭州的一個緩衝地帶。

近些年杭州發展不錯,吸引力上升,加上上海控制人口,有產業轉移的需要,因此浙江政府才開始大力發展嘉湖地區。

和這類似的是南通的崛起。


衰落談不上。

和歷史上比,主要是上海開埠,整個長三角重心移動到上海,其他地區相對都比歷史上衰落了俄。

橫向與蘇南比,浙江省在送地引資方面一直非常不積極,導致大量台資落戶蘇南而非浙北。

最後,嘉湖地區作為太湖的泄洪區,對於任何資本都是要考慮投資風險的。儘管太湖地區也有20年沒有大洪水了。


太平天國,湖州現在人口才剛超過太平前,民國時期那只是復興了一點。

上海興起,戰亂又加速促使資本向上海轉移,像張靜江這些人,其實事業重心也是上海了。

另兩大原因是交通和土地限制。全上海中轉,湖州鐵路接江蘇才實現沒幾年,湖常線消息都看不到,蘇嘉線抗戰之後一直沒復建。京滬線和長江的優勢也確實不是嘉興能比的

浙省土地資源稀缺,國家政策不改,浙江就沒法像蘇南那樣使用土地。連上海也是,崇明島外,上海的保護性地都在西南了


衰弱嗎?其實不衰弱,只是沒有曾經輝煌了,湖州的南潯,織里,嘉興的桐鄉,海寧,老百姓不要太富裕哦。只是周圍的蘇州,杭州,上海太耀眼了,掩蓋了他們的鋒芒。

不過非要扯個原因的話,1是長毛之亂,2是上海開埠


知道互聯網大會不 知道烏鎮不 知道桐鄉不 我們俗稱杭嘉湖平原

歷史原因呢 嘉湖本來是一個市 後來才分開的 即使現在分開也好的很 要是合起來還了得


嘉興、湖州衰弱?你們這樣矯情問過揚州的感受了嗎?

揚州從千年江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比肩現在上海的經濟地位,淪落到被江南浙北一口一聲剛波寧、蘇北佬,那種痛苦你嘉興、湖州有過嗎?

舊社會揚州人不偷不搶就因為從事的職業為修腳、剃頭、廚師三把刀這些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通職業,被高冷的洋人買辦寧波人為代表的群體歧視、污名化。這種歷史疤痕你們有嗎?真是小姐落難,不如丫鬟。

好不容易出了江胡兩位領導人,自己也發糞塗牆,提出一個蘇中的地理概念,以區別某些偷雞摸狗犯罪率和名聲不好的地區。結果被蘇南與蘇北兩頭夾攻,不被承認。這是要逼一心向上,一心愛好的揚州要上絕路咧。。。。。。


湖州人看到自己家鄉的話題肯定會答一發的。

手機打字就不放各種數據圖簡短點了,要說湖州嘉興沒落其實也說不上,GDP跟周邊的怪物相比雖然矮了不止一兩截,城區建設也很一般般…特別湖州市區,小到騎自行車一下午就能完成環城騎行。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低,城鄉差距小,生活成本也很低…因為城市小在交通上的時間消耗也很少,導致生活節奏被放得很慢。總體來說居民幸福感還是很強的,工作壓力也不大。跟周邊地區相比就這樣悠閑的地方當然沒啥存在感咯。

就我個人來說,家鄉一直是我的情結,也是詛咒。幾年前從我周遊各國各地回來,就放棄了拼搏放棄了大城市無限多的機會選擇留在家鄉,直到結婚,從未想過離開。這裡的生活很平庸,沒有什麼娛樂,沒有什麼太好的風景,鄉村的土地正在慢慢荒蕪,人們也在老去,年輕人大多都選擇離開。「我不認為這裡充滿了可能性,但我想把它介紹給你。」


都覺得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實際上是大樹底下不長草。


湖州不了解,但和嘉興是哥倆,差不多。

嘉興,賓士寶馬奧迪滿大街跑,不上個100萬第三方都不敢開車出門。開個十來萬合資車,你都不好意思跟鄰居打招呼。

好點房子老早破了兩萬,還是毛坯。三十萬在嘉興只能算是一般的傢具和裝修。

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農村人隨便去家附近廠里做一個月都有四五千。出國游老早不稀罕,都是要自助游,找別人沒去過的國家。

大量山東,江西,河南,安徽,雲貴川渝的外來人口,為本地人提供勞務。

在本地人渾渾噩噩不太主動招商引資的情況下,都能發展成這樣。現在小胡市長主政,要打破行政壁壘,對接上海,引進大批項目和產業,三五年內嘉興經濟總量必能上一個檔次。

雖然不是嘉興人,但還是很喜歡這裡,而且真心認為,除了上海杭州和歐美髮達國家,嘉興人沒必要離開家鄉去發展了。


大頭哥全浙江內出差,浙江境內最愛嘉湖,最愛嘉湖,最愛嘉湖,必須要來說兩句。

嘉湖歷史上確實跟蘇州其名,所謂蘇湖熟天下足。二共時期,經濟發展遠不如蘇州,我想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人口問題,蘇州人口幾乎是嘉湖人口總和的兩倍。

第二,地理位置問題,蘇州崑山花橋鎮距離上海中心人民廣場只有不到三十多公里,嘉興的嘉善姚庄距離上海中心有七十公里,且花橋已有地鐵,所以依靠上海更緊密。

第三,經濟政策的方向不一樣。蘇州主攻引進外資和大規模的製造業企業。嘉興主攻發展地區特色經濟產業。

值得一提的說,嘉湖並沒有衰落。嘉湖和蘇州的對比是富足和富裕的差別。安吉的竹茶,南潯織里的棉桑,桐鄉的烏鎮毛紡。德清的莫干,嘉善的西塘,長興的木和羊。你走一趟,嘗一嘗,不想回頭,真的。

無事在湖州吳興的街頭轉一轉,總能遇到街頭唱個戲曲的老阿姨們,總是唱的那個婉轉悠揚,浙江除嵊州沒有第三家能唱到這個水平。關鍵人家還有隔壁大爺幫忙吹啦彈唱,上次遇到一個大爺,戲畢一曲二胡青花瓷,驚呆眾人。

還有嘉湖的姑娘,像水一樣。我不是說網紅那種,就是山鄉里的,小鎮上的,修長筆直,膚白額潔,扎個馬尾辮穿個長裙子。除了胸不隨知乎的惡趣味,隨便拉個嘉湖的小姑娘爆個照,輕輕鬆鬆知乎十萬粉。

哎呀,我的天,嘉湖美得你。衰落,不存在的!


小生湖州土著,就讀嘉興學院,前兩天剛畢業 ♂?

不知題主印象中的嘉湖是什麼年代的,小時候的湖城和現在真的判若兩地,四年前嘉興和現在也是變化很大的。嘉興桐鄉烏鎮是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也是紅船精神發源地。湖州的話...2022來我家請你去對面看亞運呀(?????????),另外安吉也是兩山精神的發源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嘛!

最後堅持用真理說服人

上圖來源「湖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學校的雞腿石hhhhh!


新聞聯播連著播了三天嘉善改革


嘉興不算衰落啊,前朝太子主政的地方向來不會太差


嘉興,自明末清初和太平天國兩次大屠殺,嘉興府七縣人口,從293萬暴跌到93萬。這個數據嘉興博物館有的。

另外,嘉興實際上早已邁入小康社會。畢竟是全國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最低。蘇州都不能說自己達到這個標準。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舟山的冷知識?
有什麼關於浙江的冷知識?
浙江和江蘇(主要是蘇南)文化上有何異同?
如何看待溫州市沒被劃入長三角城市群,加入海峽西岸城市群?
江浙地區有什麼人少的好玩的古鎮?

TAG:歷史 | 經濟 | 浙江 | 嘉興 | 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