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等價物)基礎存在問題,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疑問呢?

我們個體在市場中的交易行為分為買與賣兩種,先賣東西賺等價物(以下簡稱貨幣)再去買東西,時間軸上連接買賣兩種行為的是貨幣,而貨幣上只有數額這個信息,其他附加信息無法通過貨幣傳遞,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非常沒有效率和信任的信息傳遞系統,才能把彼此除了最基本的「活著」所需的必需品外的需求傳遞出去。

這兩個系統,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我有疑問請為我解惑,但在做答之前,先看下updates吧,避免掉坑裡,畢竟已經掉下去十幾個了。

自由討論,積極發言,不刪不折不推。

updates:

2017.4.8 update

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使用金錢進入交易環節,從而使得食物等必需品可以變相的長時間儲存,避免了食物變質的損失。動物每天都在覓食捕獵,而人通過金錢儲存自己的必需品解放了自己的時間,為滿足彼此的需求大膽開拓領地,為更多儲存金錢而更有動力去征服大自然,也就是從金錢進入交易環節後,人類社會開始提速發展,而之前與蟻群蜂群猴群並無兩樣。

那麼對於研究這個人類基石的學問如果只是單純做為現象的總結和概括,是否太輕視了呢?

很多問題都源於金錢進入交易環節時對物物交換的簡化,而物物交換最少具有3點信息對稱:

1.雙方對彼此的商品來源無異議,如果一邊拿出來的是偷得或者搶得對方的東西,那麼交易就可能演變為戰鬥;

2.雙方對彼此得到的使用價值感到滿意,而這點在現在的時間軸上滯後的交易中很難看到,金錢沒有傳遞交易本身帶有的滯後需求,市場也就沒有為解決這些需求而獲利的創新動力以及這些需求提供的創新方向。沒有實現的使用價值承諾,這也是人與人之間誠信缺失的由來,以至於馬雲會說我對錢沒有興趣,這可以理解為他在市場中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使用價值,而馬雲想要的使用價值本該是隨著他影響力的擴散而為市場所知並為之努力的;

3.保質期信息,在物物交換中,由於是勞動成果對勞動成果的交換,意味著不會出現違約,而物》》金錢》》物的交換卻由於金錢沒有保質期而可能出現最後金錢保有者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物或者由於金錢可以長期存儲,當作存儲財富的工具,而只保有了本身無用的金錢,從而造成了違約,未完成物物交易,勞動未得到兌現。

我認為金錢加入物物交換所起到的簡化交易,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對物物交換的信息傳遞機制繼承來說嚴謹性是不夠的。由於這個是人類社會最初起源變革的問題,那麼在社會運行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回過頭重新探討嚴謹性是很有必要的。

2017.4.20 update 關於理想和人生的迷失。從市場的個體角度看這個問題,形象的簡化問題。

完整的交易被貨幣簡化後分成了兩步:賣東西和買東西,連接兩者的是貨幣,由於貨幣沒有傳遞信息,我賣東西後市場並不知道我想要什麼,到第二步我買東西時就可能由於市場沒有而需要作出妥協購買替代品或持幣觀望了。

以我為例,我的理想是探索星空,每天出賣著自己的勞動,卻無渠道表達自己的理想,市場也就沒有立項,無法通過市場找到和我有同樣理想的朋友,也無法讓能做出創新的科技人員看到我們的理想而同我們做交換,那麼我每天看似在不停地努力勞動,其實就是無用的原地踏步,並不能讓我離我的理想更近一步,那麼我的理想就是笑話了,連帶著人生也成了笑話。

常說人沒有理想與鹹魚有什麼區別,那麼我每天勞動就只能做條鹹魚嗎?我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在吃飽穿暖之餘還是有追求的,不然這世上還會有什麼煩惱呢?現在的市場卻由於貨幣沒有附加信息,無法傳遞交易信息,只能滿足衣食住行的需求。馬雲,比爾蓋茨這些大佬的理想需要什麼也只能到了中晚年賺夠了錢,才能招人再做研究,而他們在有生之年完成的研究成果成了我們人類創新前進的唯一希望。

很抱歉我一個小人物在說大話,發牢騷,也許我需要很高的地位才可能讓這個問題獲得大家的重視,終其一生這都很難,也可能看不到這問題解決的一天,但這是向著探索星空——我的理想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希望這問題能一直繼續問下去直到被解決。

下面的內容是跑題的。

2017.05.10 update 交易沒有附加信息造成的個體間的隔閡,交流困難。

交易是非常偉大的行為,它的意義在於把個體遇到的困難和慾望,通過群體的力量來完成,代價是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

現在交易附加信息的缺失,個體的需求不能正常反映給群體,造成了除了衣食住行以外,自身的需要只能傳播到身邊小範圍的小團體中,也就導致了,小團體內部使用物物交換而同外界使用金錢交換的小團體分裂的局面。

這個小團體對大部分個體來說是有血緣關係的家庭,為了繼承,也為了我們還能有個做物物交換,說出自己需要的一個形式化的集合。當然也有公司,研究室或者社團之類的團體里也存在物物交換,而通常存在這種物物交換的團體,凝聚力都會非常的高。

這次update要談的就是家庭中的隔閡,可以回家嘗試消除一下,這很有效果。

通常家庭內部都是各司其責,男人需要女人做飯洗衣服,女人需要男人修水管換燈泡,孩子需要大人的照顧,而大人需要小孩子努力學習。物物交換,每個人都是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而覺得自己幹得活多了,受不了就炒一架,需要就只管說出來,即使需要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至少會有一個交流的過程,個體的狀態信息對其他家庭成員是公開的,這中間交流沒有障礙,而個體的需求即使很過分,也可以在個人有能力償付的情況下獲得家人的支持。

而一旦金錢加入進來,問題就變了個樣子,每個個體都可以通過使用金錢來隱瞞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同樣相對的,每個個體都可以通過使用金錢來忽略對方的需要和想法。交流也就自然出現了隔閡,同時不要說個體過分的需求非常大的可能無法被接受,甚至連提出這個需求的行為都會被認為是難以接受的。

在現在這樣的經濟化社會,不要說之前鄰裡間的物物交換被效率更高的市場化供應取代導致鄰里再難有往來,每個家庭內部的物物交換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金錢的影響。使用金錢來做家庭內部交換的比例越高,情感聯繫就越差,個人的需要和想法就越不受到重視,自然也就會有家庭內部的矛盾,也就是常說的不關心家人引起的家庭糾紛。

解決起來其實挺簡單的,問下對方需要什麼,不要用錢,用勞動去滿足對方的需要,然後明確的告訴對方自己需要什麼,多做幾次,關係自然就會越來越好。

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清楚的,從生活現象總結出來的規律,被生活感動總是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被家人了解自己的習慣,提前安排好自己的需要是很幸福的事情。

謹以此update送給那些被自己家大人忽視了需要和想法的孩子們,以及被家人忽視了感受的朋友們。相信我,當有人肯在你半夜想吃餃子的時候包給你吃,你會感到幸福的,當然這是我生病時候的待遇。

生活需要經營,多做些物物交易,家庭生活中慎用金錢」買單「,生活自然會變得幸福。


kiyotaki and wright 1989, 1993

and

kiyotaki and moore 2002

我冒昧地建議提問者看下最後一篇文章,因為他是講座的講稿,而且有中文翻譯,刊登在吳敬璉先生的比較雜誌上,名字叫「罪惡是所有貨幣的根源」,百度一下就會有的。希望能有所啟發。


問問題的人錯啦,貨幣有保質期! 但這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保質期,因為貨幣不會有一天突然不值錢。但是,假如你拿著美元,每年都會從通貨膨脹中損失大約2%的價值。

而且,現代經濟運營的假設就是這些錢每年會損失2%的價值,沒有什麼「信息不對稱」之說。


看了一下現有的回答,似乎沒有貨幣經濟學的答案,這裡簡單補一個貨幣經濟學答案:貨幣是如何得來的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核心參考文獻建議看Kocherlakota (1998), Money is memory.

首先需要簡單評論一下題主提到的道德誠信問題,這是人們需要貨幣的原因。我覺得換個說法可能更合適:激勵機制問題。人們需要貨幣,主要是因為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收支不同步等問題使得交易需要一個交易媒介。如果沒有貨幣,那麼交易的情景可能是:A要求B給他10個蘋果,承諾半天后給B支付10個橘子作為報酬。這裡頭的隱含問題在於:1. 收支不同步導致A有違約賴債的可能性;2. A想要蘋果,但B未必喜歡橘子,B可能想要栗子,但A不一定有;3. A可能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挑一些看起來好看實則不好吃的橘子給B。而貨幣則是一個解決方案:統一印製的貨幣不存在質量偏差,也不存在喜不喜歡錢的問題,當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解決了違約的問題。

那麼貨幣是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答案是否定的。前述問題解決的關鍵,是提供一個交易憑證:證明自己有支付能力且一定會履約。這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完美的public record系統來解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點像過去掙工分。相比於這一方案,貨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貨幣的來源是什麼:萬一是違法犯罪來的呢?如果搶劫得到錢就可以解決問題,也就是說違法的收益高於正常工作,在沒有懲罰機制的情況下,這會導致人們選擇為惡。這一變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沒人願意正常過日子了。如此一來,經濟效率勢必大幅下滑。看看各國對治安的投入,看看治安環境對經濟的影響,便是最好的佐證。

此外,採用貨幣本身也會帶來福利損失。貨幣實際上是央行對人民的負債,好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有利於經濟穩定,不好的貨幣政策…就不用展開了。

建議題主看一些基本的經濟學書籍,你的思考轉換為經濟學語言有一部分是相當合理且有趣的問題。


謝 @inalo 邀我兩次,並不是傲嬌不答,第一次太忙忘了,第二次雖然花了很久把題目看完了,但是看得很吃力,所以我又看了一次。

現在外出度假,手裡並沒什麼書籍文獻可供參考,這裡我就簡單回答一下吧,如果還有其他疑問的,回到學校再作答。

逐條逐條來,從開始到最後,只作討論。

就2017.4.8部分回答

1、「貨幣只傳遞數額信息」,不知題主說的是,票面金額大小隻傳遞了數額信息還是其他,若是票面金額,確實是這樣的,但也可以從鑄幣本身,看出其貨幣單位、本位制度、得知兩國之間匯率還能看出經濟發展狀況。

如果說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有可能傳遞商品價值,與市場信息。

2、那個必需品和食物成為長期儲存並不是很明白表達什麼意思,猿人也會塞食物到陰涼的山洞裡?是這種意思嗎?

3、「金錢交易使得人類發展更為迅速」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

我想換種說法可能會更好。「市場交易行為通過資源的配置讓社會生產更加有效率。」

我不太贊成用金錢交易劃分人與其他物種,雖然我不研究史學或者生物學,但我認為,「語言發明」與「工具使用」才是人類變革的里程碑。

4、題主提到的三個物物交換必須具有的三個信息對稱。

1:來源合法。2:雙方對使用價值要滿意 3:保質期???(存疑)

額,我學歷不太夠,而且研究也不是經濟史方面的,能不能告訴我一下這三個信息對稱前提出自哪裡。

(1)關於合法,嗯,這的確是道德方面約束,事實上,在交易過程,賣方並不在意你的錢來源於哪裡,尤其是在物物交換的時代,許多時候,人們通過掠奪、偷竊,獲得某些物品,再拿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事實上,在有黃金作為本位幣的時代,歐洲也通過掠奪其他洲的資源(如黃金,象牙...),來換取中國的...香料?陶瓷?

但那時候的中國人是否在意這些象牙是非法的呢?法律又是對誰而言呢?他們的法律里,可是搶劫合法啊。經濟學前提之一是經濟人啊,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2)使用價值滿意那裡看得雲里霧裡的,建議題主再修改一下。額...我無法作答。

(3)關於保質期?題主應該是想說,貨幣出現不如物物交換直接了當,而出現違約行為吧。

既然題主在後面承認了「金錢加入物物交換起到簡化與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為什麼不能接受這種便利背後帶來的風險呢?

因為物物交換風險小的背後,也有著不便利的風險啊,從最初的故事說起:需要牛奶的人拿著鐵罐到集市上換,而牧場主想要小麥不需要鐵罐,然後那個人拿著鐵罐又去找人換小麥,換了小麥再去換牛奶,多麻煩啊。

關於嚴謹性,也是表述不太明白。

就2017.4.20更新那部分回答

1、每個參與市場的個體,都有兩個身份:「消費者」與「供應商」。

比如你是做手機的,你在向社會提供性能好,價格便宜的手機,這是你作為供應商角色行為,而同時,你作為消費者,需要從某星購買內存,某大法購買攝像頭,某通購買X龍晶元對吧。

你作為普通百姓,你在消費同時,也要工作,向廠商/公司「供應」勞動力。

個體消費會被記錄在廠家的會計賬戶明細里,越來越多的個體構成了社會需求。

同時,市場沒有你想買的東西,首先這可能是供不應求的一種現象,需要考慮方面很多,比如天氣、市場預期、新技術出現、替代品、競爭對手可能決策等等。如果題主只是考慮個人心裡想要而市場不給,我認為這裡是不合理的。首先市場調節具有滯後性,因為廠家的生產數量不可能和市場均衡相等或者恰好多一點點,有時候廠家可能將生產線投入別的地方導致你需要的產品沒有。

比如手機品牌越來越多,生產內存的廠家不得不將生產力放在手機內存上,那麼相應的,電腦內存就要抬價,有些落後地區因為成本過高而不進電腦內存,相應的,在那個地區的人就購買不到電腦內存。

不是你想要的東西買不到,而是想要購買的東西的成本大大超過了你的(預期)or(預算)。

2、探索星空並不是有效需求,我們老師也經常自嘲自己想在帝都賣房子,但是這並不是有效需求啊,市場調研會把我老師的願望考慮在內嗎?不會。

如果你足夠出色,那麼自然就會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感覺。

就2017.5.10更新回答

關於物物交換對於社會關係方面。

感覺題主換了個概念,我從下面兩點說說自己的看法。

(1)我認為這裡親近團體中的物物交換是出於幫助的心理進行的。比如你作圖的時候需要尺子,你好朋友剛好多買了個一把尺子,於是就送你了,你作為回報,送了一個糖果,於是交換達成了,關係又親近不少。

問題是,你的好朋友在將尺子送給你時候,他預期回報是零啊。他只是單純幫你,而你回報的糖果確是超出了他的預期,這種正向行為能增加人與人之間情感也是合理的吧。

(2)但問題就在於,該物物交換,並非建立在我們常說的「需求」上,你可能那一瞬間需要尺子,但是不是你好朋友就一定需要吃糖呢?

進一步說,一塊糖是否就與一把尺子價值相等呢?

這樣小範圍「交換」,自然是發生在非常少的情況下的,首先你不可能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用這種方式獲得,其次,既然這種「交換」比較少,那麼每一件事都牢記於心,對於日常用到的金錢交易來說,實在太少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們對金錢淡化為數字了。

我跟你說個例子

期末時候,有個上機實驗課,但是老師給的題目非常多,時間很緊,很多同學都跑來問我問題,並承諾請我吃雪糕or吃飯一類,我說能不能換成現金,10塊一題,嗯結果都走了,你們可能說我很市儈,但沒辦法,每個人題目都一樣多,雖然我會做,做得也還算輕鬆,但我並不想犧牲我個人時間去重複做這種題,尤其是要冒著被老師發現的風險。

但也有個平日跟我關係非常好的妹子來找我,我欣然幫她把作業搞定了。

結果有些人找了代寫,價格自然是比我高不少。

期望並非希望你能有什麼回報,但是回報卻提高了我的效用。

答案我有粗略瀏覽,有提到地方我就沒有添,如果我還是添了,額,就是我們看到那個答案,畢竟假期喜歡在知乎看段子(妹子)多一點~


題主在另一個評論里說問,強盜用搶來的錢買了馬商養的馬,搶來的錢怎麼能和養馬的勞動價值劃等號。

言下之意是搶來的錢沒有價值。

按照這個思路,如果強盜沒有搶錢,直接搶馬,那馬也沒有價值了。

題主只是對字義理解偏差從而思維混亂了,跟貨幣經濟學一點關係沒有。


因為貨幣的本質不是商品,貨幣買東西不是以物易物。現代貨幣的本質是,政府以信用和未來稅收作抵押發的債。市場上流動的現金本質上是沒有利息的政府債務的一部分。現金持有者將來可以用錢來納稅。一種計算國家負債的方法就是把現金加到國債上。

一個新政府成立,成立之初發行了一種新貨幣,就是強行從老百姓那裡借到了,或者搶到了第一桶金。


經濟學的地基確實不是很牢固,那是用數學模型放寬假設來修正諸如信息對稱,市場均衡的,題主說的現代經濟學首先提倡道德,不是很懂,經濟學哪有提倡道德啊?


謝邀。

先針對題主的幾個update:

關於2017.4.8 update

至少現今為止,物錢交易和物物交易,在交易環節上沒有區別。你可以把貨幣也當成「具有標準化特性的商品」看待。

1,當我需要橘子,然後拿蘋果換橘子的時候,為什麼要確認橘子來源?有必要嗎?特別是物物交易流行的原始社會,生產技術並不發達,獲取資源的幾乎唯一方式就是從其他部落或者其他物種那邊去偷去搶,這樣獲得物資一樣可以在信任的社交群里進行交易。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搶來的東西,一樣可以在家鄉交換成馬匹牛羊呀。

2,蘋果換橘子的過程中,只能展現出蘋果和橘子的雙方彼此的使用價值,二通過等價物轉換計算,賣蘋果的報價,賣橘子的報價,賣豬肉的報價,等,我可以在同一時間,可以匹配出和橘子賣家和豬肉賣家和其他所有商品的賣家的【雙方彼此的使用價值感到滿意】的交換比例。金錢等價物的加入恰恰是解決不同需求之間匹配的一大創新呀。另外,金錢的加入,讓蘋果換錢,再拿前換橘子,恰恰是因為金錢的作用和使用價值異常的有承諾有誠信,你拿蘋果換來的「錢」肯定能換到橘子。人類誠信問題和交易方式無關,物物交易也能體現出人的不誠信問題,比如說,我讓你嘗的甜蘋果,然後實際交易的蘋果10個裡面有7個是酸的。當然你可以每個都嘗過後再用橘子換,不過這種用錢來交易也能操作,叫「先貨後款」「按成品率付尾款」,金錢在這方面的創新很多很多。

3,物物交易也可以搞期貨,確定好也可以先給蘋果後收橘子,特別是季節性食物,例如我先在夏天把西瓜給你,然後到了秋天你再給我麥子。這中間也會有違約,天災人禍什麼的。。。甚至於還能分期呢,你給我修包子鋪,代價時候今後1年內供你一天三餐的包子。。現代社會就有這樣的例子,包工頭帶人造樓,造完後不用付錢,直接給一層樓面的房子就行。物物交易也能違約呀。

【所以,在交易環節,物物交易和物錢交易沒有區別,題主說的這些問題,不會因為變成物物交易而消失】

=================================

關於2017.4.20 update

還是拿蘋果和橘子交換舉例子。

這裡強調【流動性】這個概念,

蘋果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換成橘子,這是制約物物交易的最大的問題。

另外,蘋果也好,勞動力也罷,質量是有時效的,無法長期儲存,過期就浪費了。

你說到馬雲和蓋茨,抱歉他們不是我們,因為他們第一步就成功了。即便如此他們的企業也是賣勞動賺錢再投資勞動再賺錢,這樣不斷積累數十幾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資本儲備,但對於現在的馬雲和蓋茨來說,錢依然不夠,因為他們的夢想變大了,夢想消耗的錢也變多了,一次這兩家企業依然需要賣力賺錢來支撐老闆們無限擴大的夢想。

【所以,題主現在的迷惑是,賣力的來的錢不足以支撐夢想,那就努力提升你的勞動力價格吧。等你有錢了,你可以消費星空,在消費的過程中就能在星空圈找到和你有同樣理想的朋友,比如說望遠鏡賣家什麼的。】

【不要把錢當錢看,當容器看,裡面儲存這你得勞動力,等儲存滿了,就可以拿這一缸勞動力去交換你喜歡的星空啦。】

===========================

關於2017.05.10 update

親,在菜市場,你拿蘋果換橘子,賣水產的是看不到你的需求信息的。

但是,在菜市場,賣蘋果的賣橘子的賣水產把價格往哪裡一標,都不需要交易環節,市場需求信息會自動匹配,賣蘋果的可以馬上知道我一個蘋果能換多少橘子,能換多少水產,當我想要水產的時候我可以立刻去換,或者我想要3個月後換點水產的話,先把蘋果換錢,3個月後再去換水產就行啦。

「價格」當然不能代表所有信息,但是「價格」包含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廣度要比物物交易多的多的多的多。

但是家庭和菜市場是有區別的。

家庭或者說愛情具有唯一性。

即買家賣家雙方是指定的,只有交換,沒有市場。

另外,即便是家庭成員不談錢,也會有隔閡,

我今天多洗了一次碗,所以你明天必須多擦一次地。

沒有錢,但是有利益交換,你說明天就不想擦地了,違約了,那家庭就出現隔閡了。

或者談戀愛階段,我愛你多還是你愛我多?女友和媽掉水裡了先救誰。

有涉及利益的交換和權衡,裡面都沒有錢,但是處理不好都會有隔閡。

【所以,題主說到的這個問題裡面,錢只是鏡子的一種,照射出了人性的問題而已。】

========================

最後回答核心問題。

沒有光明,你如何感知黑暗?

我們感知世間萬物都需要一個標準的參照物來做尺度。

如果失去尺度,絕大多數凡人都是迷茫(哲學大師除外吧)

而今天的錢就是目前最標準的尺度之一。老少皆宜。

然後錢衍生出來的「價格」

「價格」彙集成了市場

我們通過分析價格的變化獲取市場的信息。

這裡可以參考那些鋪天蓋地的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等。

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目前還沒找到其他更合適更公允的方法。

其他想到的在更新吧,或者評論回復我吧。


……

瀉藥。

可是我沒有看到問題,所以問題是什麼呢?

我分析了一下,題主的意思是不是,貨幣的確簡化了交易,但在需求和信息的傳遞性上,卻弱化了?

我覺得首先,需求不能被滿足這件事,和貨幣沒有關係。物物交換的時代,由於信息傳遞慢,需求不被滿足更常見。

你比的那個家庭的例子,和貨幣沒有關係。這是由人的需求複雜多變導致的,假定,兩個人每個人都有一個億,他們對家庭的物質付出都一致,所有家庭物質上的東西都能解決不需要操心,他們對家庭和對方的付出都是對等的。照舊,對對方會有所矛盾,會覺得需求沒有完全被滿足。

第二點,在題主的提問里,貨幣沒有保質期。我們可以認為在比較短的時間,它的確相對穩定,如果它不使用,它毫無意義。這個恰恰,是為了滿足上一點。人的需求多變,所以人知道現在再喜歡和需要一個東西,他都不會完全置換。這就是人天性就有流動性需求的原因,就是慾望的不確定性。同樣的,投資需求,預防需求這些,都是為了應對不確定性。特別有錢的人,他並不是不被滿足,他是因為已經用錢置換了所有必需品,之後他的錢僅僅是投資和預防兩個作用,這個時候就會有種空虛感,因為沒有換成商品,沒有使用價值。但人永遠不會將所有錢置換成商品,因為我們留有的錢,它恰恰就是因為相對穩定無保質期才被認為,具有在未來獲得使用價值功能

第三,你說的那種類似人的需求不能完全被滿足,人和人溝通直接說的問題,我認為這個不是貨幣的智能。貨幣能滿足的,只有物質和經濟,它可以進一步擴大商品經濟,可以進一步去推動人們研究市場需求。但你說的那種概念的需求,我認為稱之為理想更合適。它本質上不是商品層面的問題,它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就好比,一個女人和男人抱怨自己怎麼怎麼累,她並不是要求男人同樣去換馬桶修水,她需要的一般只是男人回來倒水一杯對她說,老婆你辛苦了,然後一個親親抱抱。並不一定是一種簡單的物物交換。就好比,你希望探索星空,你想要的,可能是看到浩瀚的宇宙,探索其中的秘密。你想要的,並不是具體的一個東西,這個事貨幣的功能就比較有限了,而且可能和貨幣關係不大。


強答一個 不管掉坑裡沒有

update的部分太長了 就本體題目說說想法

我認為的原因是因為時間維度的破缺

實際上 三維空間是守恆的 時間空間是破缺的 我們沒有辦法對時間做等價物 故而 這個基礎必然有時間維度的破缺

這是不可避免的


沒有get到題主想問的東西,只能從字面上回答。

錢沒有保質期,因為錢是個概念,可以體現為紙鈔,也可以體現為電腦中的數字。沒聽說過一個概念也要有保質期的。

錢的來源是中央銀行。

還有啥想問的?


什麼是經濟學的根基?

我姑且認為是經濟學理論的假設。

質疑這些假設的人很多啊。他們幾十年以前就開始放鬆這些假設,構造新的經濟學理論。

好吧,我上面說的這些你們也不會關心,畢竟不是談增長啊,危機啊,貨幣啊,交易啊,這一類事情。


商品不是都有保質期,也不是都有來源說明……

只有保質期長到一般不認為這東西會壞,或者是壞沒壞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商品,才會被用作一般等價物……

而商品的來源說明,別說是以前一般沒有了,就算是現在,也有很多商品是沒有來源說明的,你不是照樣買?……(實際上如果是題主要的這種來源說明的話,大多數商品都是沒有的,不信你到超市去買商品,誰能告訴你你買的商品從生產商到超市中間經過了幾個分銷商?)……

而現代貨幣,如果提供來源說明的話,那麼來源說明勢必會長得不能再長以至於顯示和印刷的成本高得難以實現,而單純用來實現交易功能而付出這種成本實際上又是顯然不值得的(實際上歷史上的「借條貨幣」和「存單貨幣」的時代,是有過有來源說明的貨幣的,只是到了後來因為書寫和印刷的困難,制幣者索性廢棄了它們而已,順帶說一下,那種貨幣在現在的遺留除了現代貨幣以外,還有那種被稱為「支票」的東西)……

當然,如果你說未來有一天貨幣全面電子化,可不可以出現有來源說明的貨幣背景文件,我覺得如果存儲和計算成本可以接受的話,並不是不可能,只是可能還是有點浪費而已(因為大多數方式獲得的貨幣,只要它真的是貨幣,使用者都不在意它的來源,因為使用者獲得貨幣的功用是希望它可以用來購買別的東西,而除了假幣之外的其他來源並不影響這一點)……

=======================================================

回復題主的評論——「我和你之間的交易」,絕對不是 「我告訴你我已經或者將要為社會做出貢獻,我用一定量的貨幣來給你證明,請你代替社會來給我獎勵,而後我通過支付給你貨幣的行為來幫助你證明你通過『代替社會給我獎勵』這一行動來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這種狀態絕不能描述人類的交易行為,人們不會把自己太喜歡的東西整個交換出去,無論這提供多少社會貢獻,想要一些蘋果的人也絕不會輕易接受等貢獻的麵包……人類的交易行為,本質上只是人們根據現有的信息來權衡利弊最終做出決策的這一描述而已……實際上任何商品都不會因其來源而獲得或者失去任何價值,我們要求一些商品標註來源,是因為萬一出了事情我們知道我們該找誰賠償我們的損失……

因此根本就不存在「這個貢獻計算系統」,就更不要說「這個貢獻計算系統失靈會導致經濟危機」了,即使真的有一個針對社會貢獻的計算系統,它也是出在社會政策政府調控和法律等方面上的,而不是出現在交易本身上的……

經濟學本身不需要道德,經濟學恰好依賴於「所有人都是某種機器」這樣的假設,當環境是一個使得這個機器成為強盜的環境的時候,那麼這個機器就會成為強盜……只有承認這個前提,經濟學才能指導社會政策……


謝邀。

雖然我沒有很理解題主的想法,但就貨幣問題還是可以探討一下的。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稀缺資源的配置。配置資源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計劃方式,掠奪方式等。從效率的角度,通過自由交換實現資源配置是相對其它方式而言當前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就是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交換。

這其中一個基本的假設是人們的動機源自對商品或服務的慾望(人是自私的)。

另一個假設是人是理性的,人們的決策來自於激勵和權衡取捨。

交易就是拿自己所有的資源去交換自己想要的別人所有的資源。

自由交易就會產生價格,價格就是不同產品和服務之間交換的比率。

比如甲有雞蛋想要青菜,乙有青菜想要豬肉,丙有豬肉想要雞蛋。那麼甲想拿雞蛋換到青菜,就得先找丙換成豬肉,再用豬肉換成青菜。在這個交易中,豬肉就充當了交易媒介的作用。

如果這個市場上大家都想要豬肉,豬肉充當了一般等價物的角色。

為了方便交易,丙把豬肉切成大小一樣的肉條,並風乾。甲和乙丙把雞蛋、青菜和豬肉都折算成等價於幾條豬肉條,這樣豬肉條又具備了記賬單位的作用。甲乙丙只需要有豬肉條,就可以知道可以換多少雞蛋,多少青菜。

甲想要蔬菜,但不是今天要,而是想一個月以後要。他就可以把他的雞蛋先換成豬肉條,放在家裡,等一個月之後再去找乙換青菜。這樣豬肉條具備了價值儲藏功能。

豬肉條具備了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儲藏功能以後,我們可以說豬肉條就是這個市場的貨幣了。

研究雞蛋市場交易和青菜市場交易可以用豬肉條這個貨幣來衡量價格了。

因為對自私而又理性的人來說,價格這個激勵的作用是非常明顯而且可以測量的,因此基於價格的微觀經濟學就建立起來了。

如果有個丁,開了一個倉庫,甲可以把豬肉條存在他那裡,一個月以後去取,丁答應存一個月可以多給一條。丙想換到更多的雞蛋,因此問丁去借豬肉條,並答應一個月以後可以多給兩條。這樣豬肉條就有了增值的機會,也就是利率。研究豬肉條問題的學科叫做貨幣金融學。

小結一下。

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用貨幣來衡量,微觀經濟學。

貨幣的價格用利率來衡量,貨幣金融學。


我是說在桌的各位西經小布爾喬亞廢物都沒讀過資本論的第一章。貨幣產生我以馬克思資本論的商品內容意思為背景,用一句話概括。眾多的特殊等價形式需要表現,從而出現了一個一般等價形式。


瀉藥,問題只看了一半,後面太長了。另外請恕我智商有限,確實不太看得懂你想問什麼。所以我只回答我看得懂的,也就是你說的貨幣上只有數額這個信息,其他附加信息無法通過貨幣傳遞。

這張紙幣最重要的地方應該是那幾個漢字:中國人民銀行,代表了這張紙幣背後的信用主體的實力。這才賦予了這張紙幣的數字100的購買力。左下角的變光油墨,毛爺爺衣服領子,左下角的白色水印,中間那一根防偽線以及這張紙幣的材質和油墨則向我們傳遞著這張紙幣是不是由背後的信用主體所發出的信息。一旦這張紙幣被非法流通,左下角的那一串號碼則提供了定位功能。

另外我建議你可以直截了當,通俗易懂的提一下你到底想問什麼。有時間去琢磨你問題的人不一定能給你想要的答案,能給你答案的人恐怕沒時間來揣摩你的意思。


題目有幾個很大的問題

第一,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不等於經濟學的基礎。

正如健康的基礎不等於健康學的基礎。

正如發動機工作的基礎不等於物理學的基礎。

經濟的基礎有問題這個論點,也是一個經濟學的觀點,不動搖經濟學基礎。

第二,信息不對稱概念有誤。

我交換給你的東西是個啥,如果你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信息其實是對稱的。

最後,題主大概(?)想問貨幣應該以什麼樣形式存在。

我支持金本位。


謝邀。

題主這個題有點大了,而且有一些顯著的認識錯誤。實際上需要拆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來了解。

第一個:題主說,「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使用金錢進入交易環節,從而使得食物等必需品可以變相的長時間儲存,避免了食物變質的損失。」

這其實搞反了。

按照考古發現總結出來的順序是:人首先發明陶罐,編織籃,倉庫等儲存手段,然後才出現了貨幣。

也就是說,人是先有了保存剩餘產品的能力以後,才有了交換,進而有了用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換的過程。

也就是說,題主對人和動物的認知有個錯誤:人不是在有了貨幣以後才開始保存剩餘產品的。從社會結構上來說,人進行交換的歷史比人使用貨幣的歷史要長數千年。

那麼,貨幣有沒有起到幫助產品緩解變質的作用呢?

有。然而作用是讓產品及時完成交換以退出儲存,而非延長保存時間。

事實上,貨幣本身就是從物物交換中誕生的。

應當說,最早被用作通用貨幣的物資不是金銀,而是銅。中國春秋時代所說的金就是銅,而羅馬早期(王政和共和初期)也是用銅塊交易的。這是青銅時代的銅的廣泛應用所決定的。做勞動工具,做武器,都離不開青銅。而青銅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銅。在這個時期,由於公民需要服兵役,所以實際上銅是本身流通意義還是小於工具意義的,但是這個時候正式的貨幣已經誕生了。之後的金銀幣只是一種用來表達比銅更大單位的貨幣,但是不論如何貨幣的形態已經成型了。

也就是說,首先出現了一個在以物易物的過程中經常用來交換其他一切產品的特定產品:銅。然後銅對金銀的比例逐漸成為了金銀對其他商品的比例,這就是後來我們常見的歐洲金幣銀幣銅幣的的格局。

嚴格意義上說,一直到信用貨幣以前,人類社會都沒有完全脫離以物易物的階段,因為金銀本身就不止是金銀的用途。它們既用作貨幣和首飾,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直到信用貨幣時代,才算真正脫離了以物易物。

然而題主後面的理解也錯了。

「而物》》金錢》》物的交換卻由於金錢沒有保質期而可能出現最後金錢保有者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物或者由於金錢可以長期存儲,當作存儲財富的工具,而只保有了本身無用的金錢,從而造成了違約,未完成物物交易,勞動未得到兌現。」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恰恰是因為有了貨幣,交易的效率才提高了。因為沒有貨幣的話,剩餘產品就必須由生產者自己保管直到找到願意和自己交換並且持有自己需要的產品的人時才能完成交換。而這個時候自己所儲存的剩餘產品還有沒有之前那麼好就不好說了。而交換別人的產品,不是為了兌現自己的勞動。這不是交換的目的。交換的目的時滿足自己的使用。「兌現勞動」是個太過抽象而且空洞的概念,實際上根本沒有意義。其實原因很簡單。在這裡我可以舉個例子:在軍迷圈裡,實際上有不少人手上有大量乾貨但是不願意分享。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乾貨有足夠稀有而且他們自己也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乾貨。於是這個時候他們就選擇繼續存著自己的乾貨,並且和其他方面有專長的大佬進行交換。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如果說真的是為了兌現勞動,為了讓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他人使用,那麼很顯然最應當做的事是把自己搜集的資料公開,發送到群共享/網盤裡。所以說,事實上從古至今沒有任何時候出現過人們普遍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被無償使用的時代。也就是說,以物易物本身也不是一種實現自己的手段,而是一種生存策略。

因而我們可以認為,自從私有制建立起,就已經存在了異化勞動,無所謂是否有貨幣。

那麼為什麼要保存貨幣呢?

因為貨幣成為了一種權力。

由於大家都只能在有限的幾項甚至只有一項工作上有所專長,所以所有人都需要交換,沒有任何人例外。在這個時候,基於「所有人都需要交換」這個大背景,貨幣的持有者就可以利用這個形勢來從那些生產他需要的產品的人那裡交換一切他需要的產品。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手裡的貨幣是一種讓他人的勞動為自己服務的權力。對於擁有的資源少的人來說,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交換的貨幣只夠維持簡單的勞動力再生產,即自己體能的延續和後代的養育。而一旦能夠實現積累,那就不一樣了。

交換的前提就是需要而且稀缺,而稀缺性在時空上是不均衡的。在過剩的時候囤積起來在稀缺時賣出去,這樣就能獲得一個差價。通過不斷在稀缺性不同的地區轉移商品,就能實現貨幣的增加。所以,實際上題主說的積攢貨幣,這是一個對封建社會裡守財奴形象的滑坡。其實信用貨幣時代里,所有的資本家都是盡量避免賬面上有太多錢,更別提在手上掌握更多現金。原因也很簡單。信用貨幣時代,政府是忍不住徵收更多鑄幣稅的慾望的,一定會讓手裡持有貨幣的人手裡的貨幣購買力縮水。相比把錢囤起來,絕對不如儘可能多地投資,實現資本權力的擴張。當然,這不是對普通人的建議——對抗風險能力低下的無產階級來說,依舊現金為王。

所以,總結一下:實際上,題主沒有明白這個社會不論如何都是在淘汰中進步的。每一次進步運動的改革,實際上都是因為這種運動代表了比前一個時代更高的效率才取勝的。也就是說,之所以以物易物沒能繼續下去,就是因為它效率低下到了在古典時代就被別的文明所兼并了,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幸運的是,這種最高效率的交換模式,也就是市場經濟,也怕是要走到頭了。

每個僱員的勞動都有一部分是被僱主無償佔有,這些構成了僱主的積累,但是也使得全社會消費能力傾向於不足,總是需要從一個「外部」需求來推動發展。然而市場已然統一全球,擴張無望,存在走向自己的背反已經不可避免。然而,即便是通過資本權力實現對人的支配的時代結束了,新時代題主真的就能夠坦然迎接么?

勞動不再是維持生活的手段,但依然只有分工才能保證高效。

生產不再是獲得利潤的手段,但依然是投入要根據邊際曲線。

夫妻不再是經濟最小的單位,但依然是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

貨幣或許招致了許多問題,但是真的有那麼多問題都應該讓貨幣背鍋么?

雅典公民平時挽牛扶犁,戰時執矛挾盾,如果是在平原上以相同規模面對在老邁以前終生訓練的斯巴達人,絕無勝算。

采狩于山林之間,驍勇無畏身強力壯的高盧凱爾特人面對令行禁止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也只能落荒而逃。

貧賤夫妻百事哀,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真的能這個家庭更幸福么?

作為強烈對比的就是寧願坐在切糕車上哭,也不願意坐在寶馬車上笑。

為什麼?因為賣切糕的人一定比開寶馬的有錢,而有錢恰恰是有時間陪伴家人的前提。

在生存的延續依舊是人面臨的首要難題時,談論其他的一切都太奢侈了。

所以,為了所有人都不再為生存而焦慮,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題主願意為之付出么?

如果願意,那麼——

請為之而戰。


經濟學的根基應該是理性和利己。

在雙方都理性和利己的情況下研究人類社會怎麼交易合作。

應該有經濟學分支討論道德,但主要是作為參量而不是主題或出發點。

金錢同商品的交易成立取決於雙方的供需。

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對等是必然的,但是交易成立,說明大多數人認為一般的信息已經足夠。

貨幣的保質期,如果是貴金屬那相當長,即使是紙幣,小心使用的話二十年問題不大,銀行還會處理一些殘舊幣,從保值角度講,最大的問題是通貨膨脹,不過如果政權不濫發貨幣的話,通貨膨脹也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

至於說,非法渠道取得的貨幣用於消費,這個在法律上應該有善意第三方的豁免條件,當然,善意第三方的認定可能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經濟可能很簡單,比如美容院的美容葯,可以利用二維碼的數據模式進行,交易加密,排兵布陣,方法是假設從美容院出廠時,每一瓶美容葯都有屬於這瓶美容葯的唯一二維碼,在美容院購買葯後二維碼和美容院交易的賬號二維碼綁定,在使用美容葯後掃描美容葯的唯一二維碼這時沒有交易只是最終到美容院交易總帳號二維碼交易時的憑證如果沒有這一系列的憑證二維碼總帳號二維碼交易限制~~~~可以討論噢,工廠機器生產時室友脈動的比如一台機器運轉時電量是可以用記錄器記錄下來而所有工廠機器都有它們的電量都可以記錄的噢有什麼用呢,每個工廠的電量記錄器有他們的累加方法可能這個工廠1加1等於5當然累加是很複雜的把,記錄器用錢量的統一單位並且記錄里通過錢量的轉換方式,又有累加方法在銀行資料庫像滾雪球一樣滾下去當然累加不只限於機器人員工資,材料進出,~~都是累加的籌碼更是保證,所有公司的大網建立,經濟帝國時代來臨,制約時代來臨工廠里機器都是重複操作當然機器電流也再從復噢當然電流記錄與機器內部是很複雜的聯動關係有相互印證~~君不見,見見黃河,河之水天上來,來奔流,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噢


推薦閱讀:

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是做擅長的事?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你怎麼看這句話?
請說出你的理想?
人生不迷茫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大學畢業才擁有目標和理想算晚嗎?是該認清現實還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TAG:理想 | 經濟學 | 需求 | 經濟學常識 | 貨幣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