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在一歲七個月的時候有了弟弟,以後的幾個月經常崩潰式的大哭,該怎麼辦?

老大是女兒,在一歲前,是我跟老婆照顧她,在不到一歲左右的時候,老婆又意外懷孕,為了不影響她的睡眠,在老大一歲左右,每天晚上睡眠比較固定以後,就讓她跟奶奶住一個屋子了(我們跟父母住一起)。

到老二出生之前,一切都很順利,老大生活的也很開心,成長也很快,早早的就會說大量的話。

但是等到老二出生後,這三個月她的情緒和行為發生了大量的變化。

由於老二太小,有時候晚上六點後她媽媽就在卧室要哄老二睡覺,所以晚上基本都是奶奶陪她玩,而且由於月子期間孩子太折騰,導致媽媽經常要在白天補覺,也不能經常陪她,她偶爾因為奶奶和媽媽抱弟弟,就上去打弟弟幾下,哭著說不要抱弟弟,要抱姐姐。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她開始有了小兒夾腿綜合征,我們也查了大量資料,估計是因為她缺乏安全感和冬天只能窩家裡無聊導致的,這個問題我們也大概清楚怎麼解決。

但是崩潰的是最近幾周她的性情開始發生大變,睡覺前後不停大哭大鬧,而且是崩潰式的那種,在地上打滾,不停的喊著媽媽,媽媽來了又不讓抱,然後就至少哭鬧半小時以上,累了才開始睡覺。

我們最近全家人快被折磨瘋了,又沒有好的辦法解決,想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下。多謝了


這種情況,解決的關鍵,不是爸爸,更不是爺爺奶奶,而是媽媽

尋求、監測,並試圖和提供保護的依戀對象保持親近,以獲得至關重要的安全感。這個依戀對象通常是一個親屬,但並非必然。儘管看起來似乎爸爸、爺爺奶奶,和媽媽一樣都處於依戀層級的最頂層

但是,孩子更喜歡接近的位置實際上通常會是母親----不管她和孩子的捲入程度如何,這是本能

弟弟出生前,媽媽已經開始減少了孩子的互動量----「 在老大一歲左右,每天晚上睡眠比較固定以後,就讓她跟奶奶住一個屋子了 」,出生後,這種情況不僅未改善,而且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減少----「 有時候晚上六點後她媽媽就在卧室要哄老二睡覺,所以晚上基本都是奶奶陪她玩,而且由於月子期間孩子太折騰,導致媽媽經常要在白天補覺,也不能經常陪她 」

孩子畢竟才1歲多,這些都讓孩子感到,她最喜歡接近的對象,顯著減少了和她互動的量,所以,她哭泣、糾纏、呼喚,是本能引導下的正常行為,無可指責

需要著重注意的是,題主提供的一個細節----「 ...在地上打滾,不停的喊著媽媽,媽媽來了又不讓抱 ...」,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原因如下:

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孩子逐漸在以「扭曲的方式」,來適應母親,進而獲得一種繼發性的安全感。正常的情況是,孩子哭泣,希望親近媽媽,那麼媽媽來了,就跑向媽媽,讓媽媽抱,從而獲得安慰,停止哭泣,這才是原發性的安全感

所謂通過適應母親,來獲得繼發性的安全感指的是:

一邊覺察到母親希望她不那麼粘人(從母親的角度來看,因為很累,因為要帶弟弟,所以希望她不要那麼糾纏,這些想法一定會被孩子覺察到),一邊又受接近母親的本能驅使

去接近,情感上感覺會被「推開」,不接近,情感上又會「感到不安全」----這讓孩子卡在本能是渴望接近、但現實中又必須適應母親的艱難處境中

所以,如題主所述:「...在地上打滾,不停的喊著媽媽,但是媽媽來了又不讓抱 ...」----不讓母親抱,是孩子在無意識層面做出的一個艱難的決定,以此來「適應和迎合」母親,因為作為幼小的狀態,為了確保心理上的生存,必須適應,也必將適應,哪怕以扭曲的方式---這就是繼發性的安全感

這種卡在艱難情感處境中,以扭曲的方式,獲得的繼發性安全感,可能導致孩子逐漸滑向「迴避型依戀」、「矛盾型依戀」、「混亂型依戀」中的一種。一旦這樣,容易讓孩子持續終生地無意識地以各種方式、甚至是扭曲的方式,去尋求安全感,這很可能成為各種心理問題或者行為問題的溫床,並深刻影響她以後的親密關係互動模式

不得不考慮母親需要給新生弟弟更多關注的現實,所以,作為關鍵人物的母親,減少了陪伴的數量,就只能以質量來彌補,建議如下:

1. 在有限的陪伴中,儘可能地和孩子進行「同步互動」---在尊重其節奏的基礎上,和她互動。每天幾次的同步互動,會讓孩子感到強烈的安全感。安全感好比吃飯,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安全感夠了,孩子才能啟動「探索系統」---放心地通過探索去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才不會固著於「依戀系統」,從而減少對媽媽的糾纏,這樣達到「探索系統」與「依戀系統」的平衡,會進入良性循環,而題主家現在的情況,是兩個系統明顯處於失衡的狀態下所形成的惡性循環

2. 如果不同意孩子的行為,給孩子設定規則,比如不允許打弟弟,吃飯的時候不允許東跑西跑等等,是可以的設定的,但是必須「允許孩子抗議」,在孩子抗議哭鬧的時候,作為母親以及其他照顧者,能採取「覺察性姿態」----對於被孩子的哭鬧所激發的煩躁情緒,採取退後一步並去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的姿態,就是「有意地不加評價、不加壓抑地去臨在當下,去體會自己的狀態:自己心跳很劇烈、自己很難受、自己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了、自己想打她幾下等等」

覺察即改變----照顧者如果真正能臨在當下去覺察自己被孩子激發的情緒,不加評論、不壓抑,就會瞬時重獲內在的平靜。因為一旦採取覺察的姿態,意味著就將「海馬」邀請進來,參與了情緒調節的過程,「海馬」作為「剎車」,能將作為情緒「加速器」的「杏仁核」所引發的過度的、泛化的、失去控制的情緒反應,進行有效地調節

3. 當孩子抗議哭泣時,作為母親或者養育者,在覺察的基礎上,去將心比心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只有在第2點,通過覺察,瞬時重獲平靜之後,才能有效地對孩子共情。很多父母被孩子惹火後,不能共情,亂罵孩子,源於對於自身的情緒體驗,不能採取「覺察的姿態」,而是採取的「反射性的姿態」,這是作為父母,失去了內在感受自由的表現,也是心智化發育不良的表現,和智力無關

4. 為孩子搭建語言和思維的腳手架。孩子還小,無法通過語言和思維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慾望,因此,作為父母,為她搭建「腳手架」,從代其表達慢慢過渡到鼓勵她表達。比如「媽媽更少時間和你玩,所以你感覺不高興!」、「媽媽帶弟弟,有時候沒有及時回應你,你感到悲傷!」、「弟弟被爸爸媽媽關注更多,你覺得很羨慕!」等等,通過這樣的言語互動,引導孩子逐漸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感受一旦能被說出來,也意味著無意識中被調節,同時,通過這樣和孩子談論情緒,無形中也讓孩子練習了對情緒進行命名,這些既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又能提高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

以上,是一個大致的建議框架,供參考,另外,同意@ 獨步清涼的建議


@廖軍的分析很到位,建議也會十分有效


以下是搬以前的答案過來,感覺應該會有點用。

要注意的是,

之前工作做的再好,孩子出生後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工作做的再好,孩子出生後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工作做的再好,孩子出生後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因為有了新寶寶而忽視大寶!!

不要因為有了新寶寶而忽視大寶!!

不要因為二寶出生就降低大寶的生活質量,更不要降低對ta的關注!!

有很多父母在媽媽懷老二的時候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去,對於孩子來說,這和「拋棄」沒什麼兩樣。在孩子的認知里,因為有弟弟妹妹,爸爸媽媽才不要我的!他對弟妹產生了敵意!!

懷孕時我挺著肚子帶他參加各種活動,陪他去遊樂場,看兒童劇,看電影,甚至是去爬山!!!如果實在我去不了,也一定是讓爸爸陪同。特殊時期不假他人之手。

二寶出生後,我們帶著大寶二寶一起旅行,帶著二寶陪大寶參加活動,爸爸帶他看電影我就帶著小寶在商場轉悠,所有的親子活動照常進行,沒有因為小寶而讓他感到受到忽視,而是讓他真的體會到是多了一個人愛他!

題主現在最大問題就是對大寶關注不夠。忽視了她。多陪陪她吧,高質量的那種。

生二胎累嗎?累!!累成狗!!!

可是想要二胎本來就不是輕鬆的事啊!!是經過深思熟慮,各方面條件都滿足後的決定。

想要兒女其樂融融,想要兩個孩子相親相愛,累點也值啊!!


白天經常抱抱老大,然後讓大女兒參與到小嬰兒的照顧中,兩個孩子經常在一起相處,在小弟弟沒有睡覺的時候跟小弟弟一起玩,媽媽在旁邊看著,帶著她一起逗逗小弟弟,觀察小弟弟,幫助媽媽給小弟弟洗澡,按摩等等,說得通俗點,就是讓她覺得獲得了一個活的小布娃娃,總而言之,不要把她當成需要特別照顧的小孩子,因為兩周歲的孩子其實已經可以訓練做很多事情,讓她學會付出愛,不要隔離她,讓她參與進來。

你們家的問題其實是在她小的時候照顧得太無微不至,太細膩,是完美的父母,以至於有了二寶的時候仍舊想做兩個孩子的完美父母,讓兩個孩子分別得到極為周到的照顧,但是這樣反而讓兩個孩子產生了爭寵、相互隔離的問題,兩個孩子年齡差距大一些的家庭,不會有這樣明顯的感覺,但是因為你們兩個孩子年齡差距比較小,之前對老大的照顧又很周到,必然會在老二出生的時候讓老大因為弟弟的出現,而突然體會到強大的落差感,這種心理上的落差,和被隔離的感覺讓孩子的心理產生不適,更覺得失去了關愛,從而對小弟弟生起強大的怨恨,因為她所擁有的親密感被弟弟剝奪了。但是並不是說你們這個時候要老二是不對的,事實上,這兩個孩子的年齡差距其實可以說剛剛好,如果父母能夠平衡這種關係,非常有利於兩個孩子的成長。

所以重點就是不要隔離老大,讓她承擔起幫助媽媽照顧弟弟的任務,換尿布,到水之類的小事情,教會她參與一下。讓她在現在這樣小的時候感覺擁有一個會哭,會叫,需要照顧的「小玩具」,兩個孩子再大一些,就會成為彼此的伴兒。這樣媽媽可以同時關注到兩個孩子,而且雖然剛開始教的時候會很累,但是教會了之後,媽媽也會輕鬆一些,當然就會有更多的精力來愛老大,也會因為感激而給予老大更多的親密感,並且,老大也會因為參與到照顧嬰兒的過程中獲得讚美,從而擁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嬰兒會對老大產生依戀,會對老大很親密,這樣老大內心對親密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


我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女兒一歲半。你所描述的上述情況我們家也出現過,但是相對沒有那麼厲害。一方面我們提前做好了準備,告訴女兒會有一個弟弟。在弟弟出生的時候還給姐姐送了一份禮物;另一方面我們請了月嫂專門幫著照顧小兒子,我可以有時間單獨帶女兒出去玩。即使這樣,我女兒也還是出現了打弟弟的行為,有一段時間天天半夜醒來拉著我陪玩。現在女兒四歲多,兒子快三歲。兩個小傢伙有獨立的性格愛好,同時又經常在一起玩的很開心(當然也會有打架的時候,不過很快就又和好了)。我這個媽媽有時候就會躲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兩個小傢伙一起畫畫看書捏橡皮泥,有時候是姐姐給弟弟講故事,有時候是他們兩個跟著兒歌唱唱跳跳,有時候是兩個人一起玩野餐遊戲。很幸福的感覺。

兄弟姐妹之間爭奪父母的愛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心理和行為,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有可能會一輩子糾結。

一,觀察到這種現象先不要著急。這說明你們的孩子是處於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如果孩子不去爭奪,那反而要小心是不是孩子過分壓抑自我了。

二,接下來是怎麼處理這個現象的問題。現在孩子還很小,你跟她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在孩子哭鬧著要媽媽的時候,媽媽最好放下小的,過去抱著女兒。即使女兒又喊著說不要媽媽,媽媽也不要猶豫,一定要緊緊抱著女兒。孩子不到兩歲,力量比較大了,媽媽要小心保護好自己,不要被孩子踢到。但是切記,一定要緊抱不放!什麼都不要說,就讓孩子在媽媽的懷裡哭。可以輕輕拍拍孩子的後背。慢慢的,孩子會停止哭泣。這個時候,媽媽可以輕聲問孩子,「剛才你是不是覺得特別難過,所以哭了?」「你覺得難過的時候,媽媽就在你身邊,永遠陪著你。」等到孩子更加安靜下來以後,再跟孩子說,「媽媽有時候必須要陪弟弟。你就覺得媽媽不要你了,是不是?」「媽媽永遠愛你。你永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三,平時,可以增加媽媽和女兒獨處的時間。帶女兒去她喜歡的地方,好好地享受獨處時光。在家裡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個親密時光,比如說媽媽摟著女兒一起親子閱讀,一起聽兒歌,跟著兒歌一起唱一起跳(我做了一個泡泡屋-蒙特梭利頻道,裡面有很多很棒的各類兒歌,包括經典英文兒歌中英文版本,兒歌欣賞,搖籃曲等。【泡泡屋-蒙特梭利】最新mp3下載_【泡泡屋-蒙特梭利】專輯在線收聽-荔枝FM)

四,在家裡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女兒和弟弟互動的機會(記住,避免讓女兒和弟弟單獨相處。)多對弟弟說,「看,姐姐好愛你!」弟弟對姐姐笑的時候,或者伸手摸姐姐的時候,對姐姐說,「弟弟好愛姐姐哦。」

五,有了這些鋪墊,可以讓女兒幫助媽媽一起照顧弟弟。比如說換尿片的時候讓姐姐幫忙拿乾淨尿片。每一次,都記得說,「謝謝姐姐哦。」等到弟弟大一點兒,需要幫忙的時候,可以對他說,「請姐姐幫你吧。」

六,平時也可以適當稱呼女兒為「姐姐」,幫助女兒增強她對自己這個新角色的認同感。不過不能從此該稱姐姐了。也要多叫她的小名,叫她「小寶貝」「小心肝」「小公主」「小傢伙」「小搗蛋鬼」。這些都可以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不建議有了老二就把老大推給奶奶睡,建議在你們床旁邊再設置兩個小床,其中一個是嬰兒床


大寶兩歲半,二寶六個月了。我永遠都記得我在醫院生二寶的第二天,是大寶兩周歲生日,在那之前他從來沒離開過我,懷孕期間也是我自己照顧他的一切日常生活,僅僅因為生孩子這樣的原因,兩天沒有見到我,據說在家嚎哭了一個晚上直到累了睡著,醒來又哭,哭累了再睡。然後我讓家人把他帶到醫院看看我和弟弟,很明顯的疏離感,也不看弟弟。後來坐月子怕他鬧,甚至不敢讓他知道我在家。原本大寶是個很活潑的孩子,那段時間天天在樓上能聽到他在院子里崩潰大哭,被其他孩子欺負了也只會哭。老人帶沒那麼仔細,天天邋裡邋遢的刮傷碰青了,因為太心疼他,我只休息了半個月,接著又自己帶,比較難辦的是每天要睡覺,一個在吃奶,放開就哭,一個要抱抱,不抱也哭,我只能安撫大寶說弟弟太小啦,不吃奶會餓呢,麻麻哄弟弟睡覺就來抱抱你。後來他很困的時候都會自己說,弟弟要吃奶,麻麻你等下抱抱我。頭兩個月他一看我抱弟弟就擠過來推弟弟,說弟弟放這裡,抱抱我。然後我常常告訴他,弟弟沒有牙齒不能吃很多東西,弟弟不會走路要人抱,弟弟太小了還不會坐。你是哥哥不要愛哭,要表現給弟弟做個好榜樣。盡量在能力範圍內一起抱他們,告訴他,你是大寶貝,弟弟是小寶貝,你們都是媽媽的好寶貝。你叫我麻麻,弟弟也叫我麻麻呀。現在大寶兩歲零六個月又七天,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了,換衣服需要幫忙也比較慢,但基本是自己穿,自己收拾玩具,最大缺點就是愛哭,固執,但是非常疼弟弟,會給弟弟蓋被子,大人要走開一會他怕弟弟摔了會守護著沙發,最愛跟弟弟一起趴趴,弟弟溢奶他趕緊擦,偶爾一起抱他們他也會摟住弟弟怕他摔了。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比我們更懂得如何適應新環境。


是和奶奶一起睡,還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睡,我覺得還是有一點差別的。作為一個女孩的母親,勸你注意一下。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女兒崩潰非常正常,父母的重心完全發生了偏差,重心全放在二寶身上,哪個大寶受得了。


我們家老大現在2歲8個月,男孩;老二2個月男孩。確實老二出生後老大相比以前愛哭了,還是心理上有影響了。

我家老大比你家大一些,也明白的多點。還是希望下面這些能給你參考。

1,老大很愛看「小豬佩奇」 這個動畫片,裡面的佩奇姐姐喬治弟弟的故事,讓他對弟弟概念更明白更快接受。我們給老大講弟弟的時候也會代入佩奇裡面的人物,比如小弟弟還不會說話,什麼都不會,跟小寶寶亞歷山大一樣。小弟弟就愛哭跟弟弟喬治一樣……

2,平日里經常會跟他說,等弟弟長大了會陪你一起玩。弟弟什麼都不會,你可以教他騎三輪車,騎扭扭車,騎滑板車,教他畫畫,還可以開小汽車帶弟弟玩。(這個是看電影《小淘氣尼古拉斯》學到的)。

3,盡量不把他和弟弟隔離。比如我公公經常吼我老大:離弟弟遠點、別說話弟弟在睡覺等等,我就很反感不讓他說。我老大現在看起來挺愛弟弟的,抱他、摸他、跟他蹭臉、躺弟弟身邊、在弟弟躺的床上蹦來蹦去,反面來說就是各種蹂躪:壓他、擠他、揉他、戳他、吵他、鬧他。可是小孩就這樣嘛,沒有輕重,只要大人在旁邊盯緊,稍嚴重了就溫柔的提醒他阻止他。當然有時候也會有意用力打弟弟,我也會狠狠打紅他屁股。

4,老二現在也沒有刻意的叫他呆在安靜、遠離老大的環境。醒著可以老大在身邊玩,睡著就放離老大遠點的房間,但也經常被老大咣、咣的開門聲、咚咚的跑步聲和哇哇叫聲吵醒。好在老二晚上的覺睡的很好很實。晚上老大跟奶奶睡。

5,我(媽媽)現在也盡量多陪老大,跟他玩玩具,貼紙,看書,講睡前故事,帶他出去玩。因為生了老二,全家人(爺爺除外)都覺得有點虧欠老大,貌似越發的對他好了。

現在來說我老大的情緒很穩定了,也很接受這個小弟弟。沒說過不讓大人抱弟弟,但是有時候我在餵奶他非拉我要去陪他玩給他做這做那。

我們也是在摸索,家裡人為帶孩子各種碰撞,希望帶出兩個樂觀積極、相親相愛的兄弟。


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會遇到很多來諮詢的家庭,也有很多家庭與你的情況很相似,按照你描述的情況,應該是孩子感到了一種威脅,來自新生孩子的威脅,新生孩子的到來不可避免的剝奪了她原本的資源,比如父愛母愛!另外孩子可能慢慢又原來的安全型依戀轉變成了迴避型依戀,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家庭,即使是有了新的寶貝,兩個孩子之間感情卻非常好,老大特別喜歡小寶。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父母做了什麼時候讓大孩這樣了,首先一點就是雖然孩子小但是要生二胎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講明白,她是什麼都懂的,既然是家庭的一份子,她就有權力參與父母的商議,另一點是父母對她的關注少了!父母應適當的把精力平均的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其實這種事情關鍵在於父母如何處理,如果實在不行就去一起做個家庭治療的心理諮詢,發現問題所在共同面對!


很遺憾走在問題里看到了「我老婆」三個字。真的挺遺憾的。lz可能不得不負擔起養育三個人的責任了。


這就是趕著生二胎的好處。


啥?


孩子出現的狀況可能是「歇斯底里」暴發,目的是要控制父母,讓父母多關注她、多抱抱她。只要父母能這樣做,幾天後就會好的。


愛她,讓她感受到愛她。媽媽去抱不要,哭這都是生氣受傷的表現,嘴上說不要心裡是誠實的那種。所以媽媽就一定要抱,用愛去平息怒火。然後睡一起估計要,這個比較麻煩


推薦閱讀:

作為幼兒園老師/園長,發現入園兒童有明顯自閉症傾向,該如何跟家長溝通呢? 求教?
不得已把10個月的寶寶送回老家讓公婆帶4個月,怎樣把對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
幼兒自然離乳和上幼兒園之間有衝突嘛?
三歲女孩只吃米飯和饅頭 不吃菜和肉怎麼辦?
快要一歲十個月的男寶還是不會說話,作為媽媽,我該怎樣幫助他?補充現況更新。?

TAG: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 兒童心理學 | 兒童健康 | 幼兒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