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看見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不先思考或者忽略,只會用不禮貌的言語去反駁?
謝邀,既無容人之雅量,也無開放之思想。本質原因是無知,沒有實力,沒見過世面。
小明只見過綠皮火車,從此就認為火車都是綠色的。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當小明在和小剛討論火車的時候,小明拒絕接受小剛對於火車可能是白色的,速度很快的高鐵這一認知。並且認為小剛和他的爭論是對他的認知的一種質疑,因此他很生氣,固執的堅持己見。
所以,小明只見過綠皮火車是因為無知或知識體系不健全,或者是沒有實力去見識及經歷更多的火車。小明的固執也是因為感覺自己的認知受到了挑戰和質疑。
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要的能力:非整合能力。
所謂非整合,就是無法用自己當前的認知能力去解釋的狀態。一個人的非整合能力越弱,就越無法耐受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這會導致其傾向儘快給那些不熟悉的事物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合理」解釋,將不熟悉的事物強行排除自己的認知領域,不再去思考和討論。這種行為稱為「認知閉合」,我們可以形象地理解為關閉心靈之窗,不再允許任何新的信息進入認知。對於自己不接受的信息,自然也就會充滿敵意。
非整合能力越弱,認知閉合速度就越快。
那什麼情況會導致非整合能力弱呢?這和自我強大的程度成正比,自我越弱,非整合能力也就越弱。
每個人的自我都有一個邊界,這個邊界就是認知能夠觸及的地方,邊界內都是已知,外邊都是未知。邊界越遠,人所能掌控的事物也就越多,自我也就越強大。由於認知閉合,弱者會在自己熟悉的有限領域邊界構建起強大的防禦,在這個防禦場內全是已知,弱者在裡面會感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完全沉浸在自我構建的強大幻想里。但是一旦有新的未知出現,就會立即摧毀他們全知全能的幻覺,這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於是他們將自己無法掌控的未知視為巨大的威脅,會極盡所能地給未知一個合理的解釋,要麼強行納入已知,要麼就完全排斥。正因如此,弱者的世界非善即惡,已知即為善,未知即為惡,對於惡,自然就要儘力摧毀。
強者總是允許自己去問「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非整合能力強,能夠更加客觀公正地看待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強者總是認為自己有責任去了解別人,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對於強者來說,獲得認可的基礎是自己的能力,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需要向別人卑躬屈膝,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去探索未知。
而對於弱者來說,他們認為自己並沒有去了解別人的義務,因為在他們醉生夢死的有限認知里,自己已經什麼都知道了。自己是如此的完美,如果別人不能理解自己,那就是別人「傻逼」。但是在真實的環境中,弱者又沒有什麼確切的能力可以用來交換別人的認可,甚至為了獲得認可只能卑躬屈膝,這是很傷自尊的。現實越卑微,就越需要幻想中的全知全能能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
自我越弱小,對虛幻的完美就越依賴,對現實的未知就越敵視。而排斥的未知越多,自我的認知邊界就越小,這又會進一步導致自我的萎縮。典型的惡性循環。
只有越強大的人,才會越顯得「無知」。
因為讀書太少
防禦和反擊是生物自我保護的本能,包括心理層面。不成熟的人、未經深刻思維訓練的人,面對異見通常的反應就是這種本能體現。他們把討論當成競爭,把願意相信的事情當成事實,認為不同意的時候就不需要尊重,無法區別政治正確與合乎情理。
保持謙卑與理性。謙卑不是謙虛,不是虛偽的否定自己以體現品德高尚,而是客觀、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無知與局限的;理性不是感性的對立面,不是沒有情感只關心邏輯對錯,更要去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他人、換位思考。並不是每一個反駁者都值得老母雞咕咕day都去解釋一番,比如我最不樂意理犟的一匹而且上句說完下句就自打臉的小傢伙^_^,溝通交流是留給值得的人
總結了一下,就是沒有開放之心、思考得也少。
這點你得問問諸葛丞相和王司徒
為什麼不思考:
相信我,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有問題碰到反對者,你都要重新思考一遍再回答的話,你會累死的。。。
為什麼不忽略:
這就看個人心態了。覺得無所謂自然就能忽略,在意的話想忽略都忽略不了。
為什麼不禮貌: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火氣上來了,禮貌什麼的自然都顧及不了。
別的什麼「無知」、「讀書太少」、「沒有實力」、「沒見過世面」的標籤,那就屬於過度推理了。出現題主所說情況只需要兩點:特別在意觀點不同的話,說話時容易著急。這樣兩點就足以讓人無法忽略反對意見,然後不禮貌地反駁。至於不思考,那是很自然的節約自己時間成本的現象,反對意見要有點討論的價值人們才會去思考。
因為很多時候,有些人的有些觀點並不值得認真的去反駁
忽略嘛那傢伙又在迷惑群眾
科普的事情我也經常做,但是這事需要別人配合。架不住別人老是裝睡呀。
那沒辦法了
『我XNM!』推薦閱讀:
※關於孫女舉報爺爺撞人致死!從人文道德上你怎麼看?
※一個30歲的女人還沒找到對象該怎麼辦呢?
※當光明被黑暗所掩蓋,該如何?
※人有哪些看似平常卻又十分愚蠢的行為?
※「嘩眾取寵」為什麼令人感到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