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些關於現代前沿物理領域的知識是否真的有意義?
在微信某公眾號上展開了三分鐘物理科普大賽,確實是很不錯的一個展現才華的平台,但是科普的那些物理知識是否真的有作用?因為我發現就算一些成績好的學生也不會去關注一些物理問題,甚至會表現得一些無知,不禁讓我發問,科普到底是給誰看的?
作為中科院的研究生即將踏入中學教師崗的單身汪答一發。物理前沿科普非常有必要。(即使我不做科研了)1.高中時學物理時在網吧里查到愛因斯坦、宇宙之類的非常崇拜與痴迷,甚至還寫了一篇作文關於宇宙起源,妄圖解釋宇宙的原理(當時就是民科。。。),果斷大學填志願報的物理學,大學四年,力熱電光原+四大力學,心中很失望還是不能學到宇宙相關的知識。但是淡然了,物理太難了,光四大力學整的我一頭漿糊。2.畢業之前迷茫,隨大流想讀研究生,然後由於當時女友的原因報了某地的中科院天體物理專業,陰差陽錯被錄取,又接觸到了宇宙學,廣義相對論等等一些我高中想學的課程,當時非常興奮,學得很nice,這就是我想要的啊;後來研究生二年級搞科研的時候,發現我並不適合搞科研,即使我研一學得很好。
物理前沿科普就是一顆火種,我們對世界的好奇,乃至未來的選擇。。。
我想,如果我上物理課時,面對的是一雙雙明亮澄澈的大眼睛,我不僅會教我的學生最基本的物理知識、定律,更重要的是,我也會講一些最近的物理前沿,讓這群小子對未來有好奇,撒下火種,告訴他,物理之路一定是荊棘的,你們做選擇一定要慎重,你們將來就算選擇了物理也一定有人會退出。但是沒關係,給他們一顆火種,讓他們自己做選擇,選擇一條自己心之嚮往的路,哪怕只是一個物理的小小搬磚工,不做的後悔比做的後悔更後悔。我的每一個學生都不是愛因斯坦,但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不單單只為金錢,不單單只為生活,更加不單單只為科研,我想教會他要更為自己。我是一名即將上崗的物理老師,物理科普任重而道遠,物理科普由我們這群高學歷的90後來承擔,未來的物理世界探索就交給我的學生了!看過一些類似的三分鐘科普,說說感想吧。
我覺得科普的意義在於:讓非專業領域的人,能夠在不需要接觸太多細節的情況下知道專業領域在研究什麼、研究的意義何在。在三分鐘內,做到任何一點都是很難的事,以至於有些科普為了讓人眼前一亮,用模稜兩可的、甚至是失真的表述,試圖展示研究中最「新穎」、「反常」的結論。這固然是比賽的要求,但稍微有些失去了科普的意義。
但是,我對三分鐘科普持負面的態度,不代表我對科普本身持負面態度。想說兩個理由。
1. 將專業的知識表述的能讓非專業領域的人聽懂,本身意味著對專業領域的深刻理解。這裡並不僅指個人的理解,也指整個領域對某件事情的理解。
我心目中的「理論被深刻理解」的一條路就是:得到專業領域的公認-&>能夠以文章/教科書的形式被講授-&>能夠以科普的方式為大眾接受-&>成為某種「常識」。例如:相對論比剛提出時更好接受的原因,在專業領域是由於微分幾何的普及,在大眾領域則是得益於我們或多或少的通過各種方式,將它作為「常識」一般的普及。2. 或許題主還記得前段時間對撞機項目引起的公眾關注,起碼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大家還是關心物理的——至少是關心自己的錢花到哪裡去了(手動滑稽)。
科普的受眾,可能是同行或學生(為了研究交流),可能是政府或企業(為了爭取經費),也可能是更廣泛的群體。這是說,科研是有社會屬性的:需要同行重視,需要投資,需要培養新(ban)鮮(zhuan)血(gong)液,這都是需要藉由科普做到的。我等科研民工吃納稅人的,喝納稅人的,做實驗燒的也是納稅人的錢,總是要給東家交待一下都幹了點啥,讓金主們扔錢之餘起碼能聽個響。
再說了,給不懂行的人花幾分鐘科普一下也是科研民工的日常功課。
大家不都要評職稱評獎學金么,評審組的哪個系的都有,你不還是要三分鐘把自己的工作說清楚?
大家不都給基金委寫賀年卡么,不同領域隔行如隔山,專家都真的懂你做的工作嗎,你的申請不也是要千把字把idea說清楚?
同一套ppt忽悠了這家改改再忽悠那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是基本功了。一方面吸引真正對物理有興趣的人將來進入這個行業貢獻力量,另一方面避免一些對物理行業真實面貌不太了解的人稀里糊塗誤入此坑耽誤精彩人生。 前沿物理科普真的很有意義。
----------------------------------感謝題主對"三分鐘物理"的關注!然而這裡得說明一下,題目本身和"三分鐘物理"其實關係不大。不知題主是否參賽?活動徵集中並不太強調前沿,甚至有些弱化這方面的要求。主要看重的是原創性、趣味性、藝術性、公眾關注度,最好是類似科技館那種風格的展品或短片,主要宗旨是通過發掘優秀的科普作品找到有潛力的愛好者。贊同@Minglei Xiao的答案。同時補充一些自己這些年多次思考與轉變後的想法:
在不夠了解的情況下懷著一份純粹的好奇去關注,是很正常的。然而當前的物理前沿,尤其是基礎物理前沿,已經非常細化,各個方向都非常艱深,以至於專業人士哪怕搞的是同一個籠統的大方向,細分方向不同,也很難在有限時間內真正彼此理解各自在做的東西。
物理學、數學這樣的學科知識體系,是典型的樹狀。樹狀結構學科的學習過程是全程遞進的,很難跳過一個知識點的前一環之基礎,就把握住後一環。而生物、醫學等學科,則因為所研究的系統更為複雜,雖然也有一些必要的基礎根系,卻不需要也不應當不適合用同樣的方式去把握。所以相比之下,後者科普的門檻不那麼高。注意:是科普的門檻不那麼高,而不是學科本身簡單。事實上正因為這些學科所研究的對象過於複雜,more is different, 才恰恰不適用於樹狀結構的發展,卻反而使得它們科普起來不需要顧及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普遍聯繫,而牽扯過多的鋪墊。
對絕大多數本職從事除物理科研之外的另一份職業的人,本來的工作生活壓力已經不小了。不論是文學、藝術,還是工程、醫藥、商業,任何一個行業自有其艱深之處,一點也不比物理簡單,所以人們都必須花費很多精力去掌握和跟隨行業發展,才可稱得上專業。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若僅僅出於外行的興趣,在沒有數年物理專業基礎的情況下,即便竭盡全力用業餘時間去學習當前的物理前沿之某一分支,要求這樣的人們真的弄懂這些知識,也是強人所難。
另一方面,與生物、化學、醫學這類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不同,當前的基礎物理前沿,尤其是理論物理前沿,與大眾的生活距離太遠。對於任何一個不做此門研究的人而言,即便不懂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非線性動力系統等等,也不會有實際生活上的損失。知道了這些,也多半不會應用於實際生活,於是很容易忘記,很難有長期助益。這些知識與生活常識距離太遠,還需要相當多基礎鋪墊的艱苦付出,相比之下,這樣不充分的回報,對從事其他行業的人而言實在是事倍功半。
生物化學醫學這類學科則不同:如果沒有充分的科普,大眾可能在生活中被自己的不當操作毒死,或被騙去買假藥,被莆田系醫生騙去接受不恰當的治療。所以我非常支持此類學科的科普,也很欽佩那些持續為此類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科普做出不懈努力的人。
曾有位文科背景的傳媒方面的前輩,聽了我的解釋後,跟我說:「看來這的確是一個很無奈的現狀。可如此一來,大眾豈不是越來越無知、越來越與這些科學漸行漸遠了么?」
我說:「其實物理學工作者從來與其他行業的人在這點上沒什麼不同,因為我們也在以同樣的速度變得無知啊。但是社會分工原本就旨在不需要每個人都不得不去做所有的事、懂得所有的知識,而是人們在合理的規則下互幫互助,互相信賴,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行業本身,就能共同推進社會進步,共同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個連宗教都在隨時隨地的背景下,居然還要質疑科普尖端科研進展的意義?
尖端領域往往代表著更加本源的問題,越接近本源的話題也是物理(科普)領域討論最激烈的地方。雖然被科普吸引最後去做物理的人絕大多數並沒有從事粒子物理或者宇宙學,但是早年的這種科普,對人探索未知的願望的培養,至關重要。
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實際意義不大,但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對於一個有科普閱讀習慣的人,你科普一點其他方向的,也容易接受。而沒有這種閱讀習慣的人,科普別的也很難。
還是那句話,前沿物理目前是最能培養人對位置好奇的方向,科普可能對這個領域本身功能有限,但對社會氛圍的養成非常有幫助。
又有很多人要跑出來說許多物理知識對一般人其實沒意義了——而且我敢肯定好多學物理的人也會言之鑿鑿地這麼說。嘛,這雖然也是對的,但是要深究一件事的【意義】的話……你說聽一首歌有沒有意義?玩一小時遊戲有沒有意義?看點網劇有沒有意義?往虛空里說好像都沒有意義,但往實用里說,它們能讓一個人感到快樂,這就是意義。
科普也一樣啊。有些人玩遊戲會快樂,有些人看網劇會快樂,而有些人學習到新的知識會快樂。雖然不至於像【朝聞道,夕死可矣】那樣的虔誠,但從不知道一個知識到知道它、理解它,這也是一個令人愉悅的過程。
你說看《人與自然》有沒有意義?我極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去非洲大草原,不需要知道獅子獵豹的習性,但是我看著這些片子,明白大千世界中各種生靈的多彩生活,我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很開心啊,一點也不亞於別人看網劇所得到的快樂。
知道宇宙的物質分布有沒有意義,明白自然界有四種基本作用力有沒有意義?至少我中學時代從科普書上看到暗物質、暗能量,明白宇宙竟如此的廣闊,看到四種基本作用力及理論家們對統一理論的努力,明白相互作用竟如此的和諧又簡明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對世界的熱愛與好奇,所獲得快樂絲毫不亞於我的那些同學們去網吧通宵打遊戲所得到的。哦,當然這兩者還有區別,那就是我看這些書會被同學們和老師所認為是博學者,所以我在自己快樂的同時還能收穫成就感,還對學習數學物理之類的課程起了促進作用;而去網吧玩遊戲的那群人要提心弔膽被家長老師罵,並被周圍的同學認為是不務正業者。對科學知識的興趣與尋求,使我學習進步考上了好大學,得到同學們的友情、老師們甚至同學家長的關愛,這不就是實實在在的意義么?你還要怎樣的意義?
以上只是最為實用的【意義】。如果往更高一點的角度看的話,我覺得科學知識的意義還在於可以塑造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潛移默化中指導人的行為。你明白宇宙之廣袤,人類之渺小,自然界之光怪陸離,那麼對世界、人生、人際關係的看法自然就會更趨於科學性。就我目前的人生經驗而言,那些相信占星可以預測未來、星座能決定性格命運的人,他們遇事做出愚蠢決策的概率較高,把隊友坑得七零八落的可能性也很大。
多學習一下科學知識。對真理知道得多,總是有好處的。不出所料被踩得不輕。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意氣用事,這裡下面的評論許多反對意見都屬於沒看懂我的答案還來瞎掰。
帶大家做一下閱讀理解吧,什麼樣的人在用正確姿勢閱讀完我的答案後還會踩我:就是那些看了理論物理科普就飄飄然覺得自己懂了點什麼(不管他去不去跟別人炫耀)的裝逼犯。這樣的人被我戳穿了,因為他們事實上根本沒有看懂什麼,他們裝作看懂的,或者自以為看懂的,都是他們望文生義腦補出來的!這種人我就不多贅述了,即使不服我也懶得再說什麼。
另一些人就屬於閱讀理解堪憂了。
有些人覺得我功利主義,「看了科普不從事科學就沒有意義嗎?」拜託!你們認為的功利的角度是說你要從事科學利用起你科普時學到的知識,然而真相是你根本沒有學到知識!什麼都沒學到哪來的功利主義?從功利主義的立場來說,根本就不要看科普,直接去學科學就行了。然而沒有,我鼓勵大家通過科普產生對科學的興趣。更有甚者通過滑坡謬誤認為像我這樣的功利主義者一定會蔑視那些出不了傑出成果的二三流科學家,真是笑話,像我這麼有自知之明的人要是去蔑視二三流科學家,那不得認為自己是一個盆栽了?
有些人看不到我反覆強調的「理論物理前沿」的科普。這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眼神不好不怪你。
有人跑來跟我說公眾對科學成果的知情權。你看都看不懂怎麼履行你的知情權?要履行可以啊,至少再去修個物理本科,否則是你自己放棄了知情權好吧?你是不是要蹲在家裡抱怨政府沒來給你喂飯侵犯了你的基本人權啊?
其實我的答案就是看起來負能量了一點,它和現在排名靠前的滿滿正能量的@劉聰的答案一點都不矛盾。劉聰希望通過教授物理播撒科學的種子,我贊同,科普也像一粒一粒的種子一樣種在讀者的心裡,可你必須承認這麼多種子沒幾個發芽了呀?播種是有意義的!但那些沒有發芽爛在心裡的種子它就是爛了,你怎麼說得天花亂墜它都是爛了,它對這顆心沒有半點養分,因為他們看!不!懂!
—————————————吐槽分割線——以下原文———————————————
我一向認為物理前沿的科普除了增加人裝逼的能力以外,並不增加多少實實在在的知識,畢竟知道一些名詞和真正理解它們相差十萬八千里。不過它也有一個積極意義是很難被取代的,那就是誘人入坑,畢竟是個投入產出比低得嚇人的職業,人才培養也是萬中挑一,怎樣吸引足夠多高質量的生源是這個行業比較獨有的問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單靠人們心底里那一點格物致知的火種恐怕是不夠的,科普就是這種行業的廣告,是一種宣傳手段而已。所以科普的重點在於吸引人,在此基礎之上再考慮連貫性系統性和嚴格性。所以這種科普大賽還是有價值的,它考驗的不是你能不能在3分鐘之內把理論講清楚,而是你能不能在3分鐘之內讓人覺得這個理論很驚艷。
科普是科研工作者的廣告,它的目的是讓你知道科研人員都在幹些什麼、可能有哪些應用前景,以引發更多人對科研事業的關注和興趣,以獲得各種意義上的支持。僅此而已。
不要試圖探尋科普在於廣告以外的意義,也不要過多追求科普知識作為知識以外的意義。其實很多路人皆知的科普知識你知道與否其實並不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比如萬有引力,甚至地球是圓的這種被廣為普及的知識,對於不相關行業的人而言它和LIGO發現引力波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等等較新的進展都是一樣無關緊要的。
如果你看到了很好的科普,真的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即使你不能參與到科研本身當中,也可以從輿論甚至經濟上支持這些一線科研人員一把,也算是不枉他們在科普事業當中的付出了。
說科研經費的還是算了吧,科研經費由一堆老學究和趙老爺把關,從經費的角度來說,科研人員並不需要把成果告訴普通民眾,事實上很多課題組,研究所,企業也確實是懶得把科研成果介紹給普通民眾的。
科普給誰看的?
有人愛看電影,有人愛分析世界形勢,有人愛研究國家經濟,有人愛研究野史,更有人願意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或是說目前人類盡自己所能所認知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以及我們人類可以完成哪些不可思議的行為,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事情,他來自人類最原始的慾望。科普的那些物理知識是否有作用?
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研究的出發點僅僅是好奇心,那民眾了解物理的出發點就不能是好奇心嘛?童年時的夜晚,父母指著天上的月牙說那是月亮,不能自己發光,只能反射太陽光,上面很冷時候,你想過這有什麼用嗎?用來第二天跟別的小朋友裝逼嘛?再比如說相對論,真正要理解狹義相對論我覺得可能要在閔氏空間去討論,然而一般人僅僅了解尺縮慢鍾質量增加這些效應,得知原來在高速情況下世界會變成這樣不就足夠令人興奮了嗎?(那位說大家看科普用來裝逼的答主我不贊同,他對物理理解很深刻,在科普方面也很儘力,我也從他的其他回答里也學到了很多好的思想,但是我不贊同以如此惡意的去揣測別人的心理)而且不能說現在科普水平參差不齊就去否定科普的意義啊。現在大眾都想了解前沿科技,而大量新聞媒體編輯文科見長愛搞大新聞找爆點,所以更迫切需要專業的人員投身到科普的行列中,不但要科普,而且要在科普中提高水平,精確而吸引人(科研立項要資金的時候乾的事情不也差不多嘛2333)。所以說現階段不但需要科普,而且需要更多更好的科普。瀉藥!
我真的一直在找這樣的問題,也一直希望能找到滿意的答案。然而翻了一圈各位的答案,覺得還是想從自己的角度補充一些。我學的是理論物理裡面比較冷門的一塊,從小就很希望能夠成為天朝科普事業中的一員,算是比較符合題主的定位人群。四年前我開始花心思搞冷僻方向的科普,搞到現在也只是個靠戀愛漫畫攢到一點人氣的小透明(:3_ヽ)_。。我的生活的圈子就是由大牛+像我一樣的小白+業餘愛好者三種人組成。我來說說這三類人對我所做的事情的看法吧。大牛:這些不適合低端人群,你要是做給看得懂的人看,那就不interesting。所以別抱太大希望。
(等等,聽說你畫畫能賺外快?回來回來)
業餘愛好者:哇哦好厲害~太長不看。我同學:當然啦,畫漫畫的過程中還是認識了很多友善又好玩的小夥伴滴~如果沒有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我是堅持不到現在的。畢竟學業壓力很大,每天都要逛一逛論壇看看有什麼深入淺出的問題,然後獨自寫文案畫插圖還是非常耗費時間的。
那我為什麼還是想做呢?
因為我自己在選專業的時候發現,那些科普做得很多的(不管其準確性)比如宇宙,相對論,哪怕是新生都敢每天拿著各種奇思妙想找教授助教討論。然而像我這個方面,本科認認真真專項準備了快兩年,又跟教授做課題等等,結果卻是愈發感到對於新想法,發散思路的恐懼與局限。懂得越多越了解自己的無知這很正常,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對這個話題的熟悉度不應該成為區分冷僻與熱門物理的標準。我希望起碼每個對物理有所好奇的人,當他站在更高等教育的門前時,無論看到哪個話題,心態都是差不多的。不會因為之前了解太少或者僅聽一家之言(比如學校上課)就形成了相對固化的first impression。真的,這種敢於嘗試的心態對於科研人員也好,教職人員也好,都太重要了。你要說受眾,我呵呵,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數量啥的先別提了吧,就算是看你文的人上來不想跟你討論哲♂學♂的有幾個?做科普又不是賣成功學,把賺錢or吸引人當做目標一開始就定位錯了。我只希望能幫到熱愛物理的年輕人,哪怕只是模模糊糊留個小印象都好。有意義,但意義不在於讓民眾懂物理,而是在於讓民眾明白物理研究是吼的,是要姿磁的。這樣經費才更容易拿,才能更好地搞科研。不然你以為 NASA 為毛這麼喜歡科普。
物理是一個極端反常識的學科,即使是最簡單的經典力學也是不可能科普明白的,更不要說量子這些。If you can"t explain something simply, you don"t know enough about it.
Albert Einstein「如果你無法簡單地解釋,就說明你沒有理解透徹」愛因斯坦讀完好的科普結果是:這個我不知道,那個我不知道,我一定要想辦法了解一下,未知的世界好奇妙。
讀完糟糕的科普的結果是:哦,宇宙是這樣的,科學家乾的活不就是這樣嗎,這個和XX教的教義(和哲學裡面XX)很相似,宇宙的真理也不過這樣嗎。
很可惜,好的科普和糟糕的科普是不可區分的。
因為關鍵在於,什麼樣的人在讀科普。
在當代中國,科普製造的民科已經遠遠多於真正願意去了解科學的人。
曾經DNA啊基因工程啊什麼的缺乏科普,於是現在有了各種的轉基因的妖魔化;而擁有廣泛普及的天文學,卻在公眾中擁有很高人氣。
不科普,那想看的人去哪看?
我覺得題主有這些感受,是不是可以考慮先換個環境再作出你的結論?
大眾不關心科學是很正常的事情啊
1.科學前沿和應用相差很遠,說白了就是最新的科研和絕大多數活著的人沒有關係
2.科學門檻高。如果把科學當做一個興趣,那我實在不知道還有什麼興趣門檻更高。對了,科學要麼沒法氪金,要麼昂貴到絕大多數人玩不起。土豪的光環並不能帶來成就感
3.關注科學並不會給你帶來很多正反饋。而且,就算有正反饋,周期也很漫長
4.對於絕大多數人,科學也不會提高經濟收入。
5.其實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了解世界有很多方式。哪怕在某個領域非常傑出的人,也好無必要去為了了解科學而去了解。
其實縱觀歷史,科學也從來不是大多數人能涉及的領域。就看知乎看起來也有不少人關注了科學這些問題,問的問題和回答,百分之九十都算不上真正的關注科學。
所以科普這種事情,最多在校園裡忽悠,或者說熏陶學生還是有用的除此之外,和脫口秀也沒什麼區別還是有必要的. 至少可以讓聽者不上那些很地端的當.還記得2000年(千禧年)的時候, 有個話題特別火熱, 叫做"千年蟲", 實際上也並非什麼太高端的話題.但是, 新聞里就有"騙子街頭叫賣千年蟲特效藥, 老太太受騙上當"的事件發生.這說明什麼? 科普的本質並非一定要讓受眾真正理解背後的科學道理, 而是要讓大家知道這個東西大體上是"屬於什麼性質"如果那個老太太知道所謂的"千年蟲"只不過是計算機數據的一個問題, 跟人的生命毫無關係的話, 想必也不會如此輕易受騙了. 還記得前年吧, 我趁著家庭聚餐的時候順便給大家科普了一下"引力波", 想必家裡人就不會去買什麼"最新科技, 引力波電熱毯"之類的玩意兒了(當然, 只是我杜撰出來的產品)科普這個東西不見得一定就需要多麼精準高深的理解和闡述, 但是關鍵要把問題的性質和大致的範圍給說明白. 這樣, 對於受眾而言, 不至於因為太過深奧沉悶而產生抗拒心理, 並且需要科普的人本身對於這個原理要有一定的理解還能比較形象地講解給"廣大無知吃瓜群眾"理解. 這不一定需要太高明的物理知識, 但是絕對需要不錯的表達能力. 所以, 理科生不見得一定就比文科生做得更好. (當然, 以"我是文科生"當成"所以我可以愚昧"的借口的那部分除外)要說到科普, 其實倒不如反過來看那些借著"科學名詞做虛假廣告"的騙子和段子手們, "揣著明白裝糊塗", 還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甘心情願掏腰包. 這種手段可不是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高才生們能做得到的. 所以真要說"科普", 倒還是那些騙子們幹得最起勁, 當然他們是反科普. 那麼正科普, 就得像白居易寫詩一樣,做到"老嫗能解"
拿著納稅人的錢做科研難道不應該讓納稅人有知情權?
大多數人對科學沒興趣難道是正常的?推薦閱讀:
※當溫度很低的的時候,一直燃燒的火會熄滅嗎?
※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多所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素質教育是否對窮人不公平?
※你見過哪些家長群里的奇葩馬屁精?
※在南昌三中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