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你有哪些忠告給理工科的研究生?

本人國內Top10大學研一,因為本科是物理,研究生方向較偏工科,推公式可以很熟練,編程什麼的不是很擅長,感覺發一篇比較好的文章好難…進展比較慢(希望能實現研一發篇文章研二就能拿獎學金的願望),以後想繼續讀博(有機會最好出國赴歐讀博或交換)並且一直在科研的路上走下去。想聆聽各路大神的指教


去看這本書

A PhD is not enough -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 (by Peter J. Feibelman)

這本書完全從實際出發,教導年輕研究生如何生存。無雞湯,全是揭露赤裸裸的現實。比如它將告訴你,原始積累很重要,先搞那麼一兩篇小文章,其實非常關鍵。還有人脈建立什麼的,自己去看就知道。

在此基礎上補充一點:如果真要在科研路上走,在達成原始積累後,請push自己去想一些原創性的idea。這將決定你將來是普通科學家還是優秀科學家。當然了,導師是你的起點,起點越高,就越容易起跑。


把讀研當作一份工作而不是教育。

如果工作好,你肯定想著換工作。

同樣如果老闆不靠譜,你也該想著換老闆。

如果工作領域不好,你可能想著私下學些其他的去跳槽。

如果讀研看不出什麼好前途(發好文章無望,學得東西偏冷工作也不好找)那麼你就該想著跳槽。

你跟教授的利益根本不一致,

教授希望你整天呆在實驗室,幫他做實驗,寫文章。

你的利益是,通過學習,找到好工作!

當二者矛盾的時候,要敢於跟教授討價還價。延期畢業不丟人,畢業就失業才真的丟人。

當然,如果你是鐵了心要搞科研,也請記住,好好背我《GRE》紅寶書吧!現在你要不是top100 的博士,二流院校都很難進。不出國鍍金,就別談搞科研了。至於出國,呵呵,你的研究生學歷在國外貌似沒有啥用處。


專業上一定要主動!!多看書,多看文獻,多思考,多動手,多問問題。

學會與老闆實驗室夥伴們有效溝通。

學會團隊合作精神。


研究生換方向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學習。

不管是什麼專業,什麼學科。研究生總的來講是在訓練一個人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比如你是Full-Time Student,每周四門課,一門課3個小時。每周課前預習量大概200頁文獻,課後複習大概也是200頁文獻,偶爾還會有presentation,project,assignment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亂入。Part-Time Student就更不用說了,除了上學還要上班,忙的東西更是一大堆。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就很重要。

幾點小建議:

1,該幹啥的時候就幹啥。每天的任務堆成山,這是個常態,所以每天規定好時間,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學習。嚴格執行(強調)必須嚴格執行。掉了鏈子就很難找回來了,除非付出更多的努力,非常低效。

2,不要催自己。前面說了,每天的任務很多很重,所以更需要去平衡自己的心態。每天都這樣,作業時做不完的,材料也是看不完滴~所以,別催自己。每天該幹嘛幹嘛,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該學學。不要有心理壓力,搞不完,慢慢搞。

3,見好就收。有時候,做一個東西,本來覺得十個小時能弄完,弄到十個小時了,詩性大發,想在搞倆小時。要想想自己還有沒有這個時間,如果有,那搞起無所謂。如果沒有。。。那還有啥可想的,差不多得了,不要過多的要求自己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畢竟你一門課的一點點小突破(除非是關鍵性的),一定不足以彌補你另一門課大量該學的內容沒學的缺失。

差不多這些吧,算是個人感悟。

題主那樣轉專業的經歷我沒有,我是工程轉環境科學,也算是轉專業。結合自己的經歷談的~


謝邀。目前還算不上完全的過來人,碩士畢業,還在讀(賭)博。寫一寫我的體會,希望有用。

最近才聽說知乎上答題要先講個故事。。

我讀碩士的時候,在一個用物理方法研究生物問題的Center做的最後一個課題。有一天實驗室中午午餐過後,兩個印度博士後在沙發上暢談人生。一個博士後T覺得平時工作只要寫一些方程,跑一些代碼,打打排球,就可以做非常有趣的科研,發非常厲害的paper,十分輕鬆愜意;另一個博士後S表示每天只需要寫極少量的代碼,做很少的實驗,打打排球,就可以做非常有趣的科研,發更多非常厲害的paper,勞逸結合,更勝一籌。博士後S說他最近去看了隔壁樓那些做合成生物學的,覺得他們非常苦逼,要推好多公式寫好多代碼做非常非常多的實驗,是一種非常難做的交叉學科——quote:「Synbio is hard, very very hard」。

這時候我在旁邊吃蘋果,接了一句,「我之後博士的課題就要做合成生物學呢」。

T和S向我投來了一個「GLHF」的表情。。。。

我大學本科高數拿過C+、C語言拿過B-、實驗自帶失敗光環(只要我一出差大家實驗就都做出來了),各方面水平其實都很一般,全可謂是短板。為什麼我還是敢迎難而上呢?

這裡是我想提的第一個建議——心態和自知之明很重要

科研這個行業雖然平均水平不一定比其他行業就高到哪裡去,但是遍地大神。想在各方面出色,甚至碾壓,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對自己的技能樹有清晰的認識,有多大金剛鑽,攬多少瓷器活。

同時心態要放平整,不用壓力太大。科研這件事本身是很難預知結果的,可能好可能不好甚至可能做不出,有能夠接受自己的現狀。很多人對自己太過push,長期的生活在一種壓抑憂鬱的狀態下。我以前就有過這種體驗,很不好,而且負能量輻射周邊。做科研必須得學會能夠和自己和解。

第二個建議——選擇合適的目標,你只要比你的競爭者好就可以了

你一定聽過「不用跑的比熊快,只要跑的比你快就能活下來的」喪病故事。因為我們是學生,離和整個領域的所有人進行競爭,實際上還很遠。人們評價你,主要還是在和你的同齡人進行比較。

下面的建議是針對未來申請博士、獎學金、grant各種項目的。如果能在各方面碾壓其他人,你就不用太糾結,一般而言,各方面碾壓是不可能的。我見過很多人申請博士的時候試圖面面俱到,拿高GPA,GT的成績,要有出國交流經歷,還要發一作Paper,然而其實能真正稱得上「高質量」實現的,一隻手就數的過來,大多數人往往是每個方向都做得一般般,反而沒了長處,泯然眾人。

我想說,申請項目的時候,做好的選擇更重要。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了解自己的定位的基礎上,了解項目的水平、定位和偏好,當你比其他申請人更匹配他們的需求時,你就穩了。奧斯卡影片並不能橫掃所有電影節,各種小成本的、先鋒性的作品也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

我本科畢業申請博士的時候去面試,負責審材料的人跟我講我綜合實力很強(好瞎啊哈哈),面試官也覺得我科研很突出,不過其他來自中國的申請人也很強,committee顯然不可能多招兩個中國人,於是就選了grades比較好的╮(╯_╰)╭,這就是口味不合。

關於你所說的發一篇文章好難。可能你這個領域本身發文章就難,那麼領域內其他的研究生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看你的簡歷的時候往往也就不期望你有很好的文章。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突出,就要多動腦筋了。

最後一個建議,也是我認為可能最重要的——選擇好的課題,選擇好的導師,選擇好的環境

前面講是,你要了解自己,你要能夠滿足項目的需求。我認為如果有可能做科研繼續做下去,一定還要清楚你自己的需求。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肯定不適合做科研,你可以很博愛,但是不能沒有愛。科研中大多數情況下原動力是你覺得你做的東西一顆賽艇,而且周圍的環境能夠支撐你繼續探索。做科研開心,才能做的下去。

你要清楚什麼是適合你的。具體到科研上,無非就是好課題、好導師、好環境。很多人研究生念得不成功,經常吐槽課題坑或者導師坑,固然有些道理,但是為什麼一開始不想好了呢,一失足成千古恨,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沒有擦亮眼睛。

尤其你談想到歐洲讀博。這邊一般遞交申請材料之前都要先找好導師和要做的項目。

我以前申請的時候一開始只申了幾個競爭異常激烈的項目(比如某M的項目一年只發5 offers,還沒有waiting list),某H大叔是這麼建議我的,僅供參考。

what you really need to succeed is a very small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critical, friendly, and fun to talk to, and history says that remarkable things have happened when this condition has been fulfilled even in environments that seemed quite hostile.

怎樣選擇好課題。首先要你喜歡,其次能和現有的以及計劃中的技能樹匹配,最後項目本身要在價值和風險中找到平衡。Uri Alon曾經寫過一篇文章how to choose a good scientific problem(傳送門:http://www.imbb.forth.gr/people/aeconomou/pdf/HowToChooseGoodProblem.pdf)。雖然Uri是物理出身後來做系統生物學的,但是這篇文章實際上非常有普適意義。

我個人因為實踐上各方面短板,所以在做每個項目之前都會做很長時間的分析。對最差的結果有了預期,在轉角遇到愛時就格外欣喜。

選擇一個好導師、好的環境(包括工作生活環境以及同事等等),這方面就要更複雜一些。

我大體上有過四個導師,有好有壞。在好的環境工作,特徵是工作生活都很開心,而且往往也是能出成果的,而且你也能夠學到很多。跟不靠譜的導師合作,特徵是工作生活只能苦中作樂,而且很難出成果,完全就是個苦力。我很幸運博士導師很靠譜。

我推薦一個不錯的指導是Stanford的Ben Barres寫的How to Pick a Graduate Advisor(傳送門:http://www.cell.com/neuron/pdf/S0896-6273(13)00907-0.pdf),他在iBiology上還有一個關於這一話題的公開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7MvMjPXtQ)。其中一些具體的建議是面向生物博士的,你可以根據自己所在的領域進行適當的調整。

我要加的兩條建議就是,要聽勸,不要不信邪!如果很多人跟你說了這個導師坑,即使你可能在這裡輪轉過一段時間覺得還不錯,也犯不上冒著風險一頭紮下去。而如果一個跟你關係很不錯的老師或者同學向你推薦了某個人,也不妨去嘗試著聯繫一下,沒準就是真的非常適合你呢。

最後,當你不能所有兼顧的時候,我會建議,最先要做的,是找一個好的導師。一個完美的導師,不僅會給你指引方向,訓練你如何做科研,共享給你充分的人脈,為你今後獨立工作做準備,也將是你未來工作中的重要合作者,生活中的朋友。

就醬


謝邀

如果已經確定了要搞科研,那除了閱讀,也沒什麼適用性很廣的忠告了。多讀多讀多讀!文獻,書籍,閑書,雜文,新聞報告,雞湯,甚至郵件。一切以英文為準。強大的英語能力是科研的基礎之一。

另外如 @俗不可耐所言,如果中途覺得不適合科研或者不想幹了,利益跟教授有衝突了,那麼你就要開始為自己著想了,就別整天泡實驗室做範圍那麼窄的研究了,自學一些實用性強的技術(比如你把編程好好深入學習一下),多去了解找工作的情況。


說點虛的

20多歲,一個人的思維習慣開始定型。這個階段,你如果能學會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你之後的人生將會受用無窮。

如果你遇到牛逼的導師或同學,多從他們那裡學習這些思維。如果沒有,就多看書,王陽明,杜威,胡適,波普爾,以及他們的學生,等等。

在做科研的過程中磨練你的思維。但是,大概率,你做科研就是發文章,毫無意義的文章。所以,抽出時間,通過學習別的技能來練習你的思維就很關鍵。打球,游泳,編程,總之尋找一個你的愛好(推薦學習之道)。

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到學校的學習上,生活會教給你更多。

說點實的

搞科研,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多和導師師兄弟交流(理工科,沒有師姐師妹)

對於研究方向,一是選擇一個有基礎的較好,畢竟牛頓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選擇有就業前景的。

關於錢。

學校只教你如何打工,你要尋找能自己賺錢的路,比如投資投機,技術創業。

沒錢的話,慎讀博士。


研究生期間教會你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 生活

讀研/博期間你積累了哪些重要的科研經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用上大學前的整個暑假來搞定一個妹子……相當於08年買房


讀研之前,找學生打聽導師,一定要找在讀的學生打聽!很重要!不要看著網上的介紹,老師的頭銜就找上去了!

明確自己的讀研目標,你是對某一研究方向很感興趣,還是只是想好好學習拿獎學金拿獎找工作,還是你其實就是個渣渣只是混個畢業。任何一種方式都沒有對錯可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你讀研期間對自己的期望是什麼。別做了幾個橫向項目,羨慕人家做縱向的發論文快,寫論文又羨慕橫向的好找工作。學渣羨慕學霸,然後自己內心無比焦慮。


我不是很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想隨便說兩句,也許能拓展一部分人的思路。

首先需要有Career Development的思路,如果考高考上大學是一個無比自然的道路, 那麼到了Master(請注意master和研究生的細微區別)階段之前,就需要去考慮一下自己發展的方向了。我作為工科背景,如果要做工程師,那麼讀研究生也是很自然的,因為工科需要很深厚的知識積累,當然也需要很多經驗的積累。可是我意識到,我不一定適合做一個工程師,(因為我嫌國內工程師工資少)所以我轉了方向。關於職業發展,學術也包含在內,需要對自己有個定位:研究生階段積累經驗,進入企業?或者繼續讀博,然後考慮學術或者再進入企業?要知道,終身做學術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需要去公司里發揮自己的技術型能力或者其他能力。

國內的大學對於職業的服務幾乎為0,我們在學校里喜歡聽誰誰誰學校好牛逼,誰誰發了論文好屌,然後不能很正視一些選擇上的思考,不能很獨立地判斷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鍛煉和提升。題主提到了推公式很熟練,編程技術一般等等,這些對於完成研究生學業也許有些重要。但是如果是工程問題,那麼這實在是很小很狹隘的一方面,工程需要管理你的項目,做概念設計,論證分析,深度設計,性價比/資金管理,多方案解決問題同時比較方案等等,我說的意思是這些東西未必需要很高深的數理背景,很多對於公式很深入的理解,但是你需要了解工程,做研究,無論是學術的還是市場上或者實踐性的。這樣整體把握能夠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到底在幹什麼。推公式,做題,編程這些思維遊戲和挑戰也許很有趣,但是在master階段以上需要處理更加複雜但是難度未必更高的問題了。


學好數學,學好數學,學好數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給準備讀研的孩子一點建議吧。選個好老師,一定要多多打聽。


別學工科轉金融或計算機吧。。。不然找工作。。


推薦閱讀:

畢業兩年後 20W年薪 VS 清華大學博士 怎麼選?
生命科學明明有很多關於生命本質的問題亟待解決,為什麼那些學生物的學生甚至博士都在黑生物,都覺得是坑?
工作之後再辭職去讀博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怎麼找到男博士做男朋友?
焊接讀到博士是什麼體驗?

TAG:科研 | 研究生 | 博士 | 出國讀研 | 公派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