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

留意到很多理財領域的從業者提到全球資產配置,想問一下達到什麼樣的經濟水平的人才需要做全球資產配置?比如整體資產在什麼樣的級別?或者,什麼樣的人,什麼需求的人適合做全球資產配置?另外,全球資產的配置策略應該是怎樣的?收益率和風險的平衡與國內資產投資有什麼異同?


謝邀。

這個話題很大,首先來看什麼是全球資產配置?

「全球資產配置」這個詞條在各大百科上都找不到,我們只能找到「資產配置」的概念:資產配置是指因應投資者個別的情況和投資目標,把投資分配在不同種類的資產上,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及現金等,在獲取理想回報之餘,把風險減至最低。

在資產配置前面冠上全球,大概的意思就是,根據科學的計算,在全球範圍內將投資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上。簡而言之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分散投資於不同的投資標的物。

那麼,究竟哪些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呢?先從兩個身邊人的真實故事說起吧,朋友A君,40出頭,炒房達人,最高紀錄手裡握有7套房,價值幾千萬。朋友B君,30多歲,公司中層,孩子準備上小學。

A君一直以投資達人自詡,是我們這個圈子裡投資樓市獲得收益最高的人,在買房這事兒對自己特別狠,當年曾經勒緊褲腰帶同時供4套房…炒房的血淚史一直都是A君特別引以為傲的光輝歷史。直到今年,深圳、北京等城市又迎來一輪猛漲,但A君卻有點不敢下手了,並且在上個月賣掉了幾套房,手裡只剩下一套自己住,另一外兩套租出去。

「漲的太瘋狂了,而且和幾年前相比單價太高了,萬一砸手裡?我可不想做接盤俠!」A君對未來房價還能漲到什麼程度沒有太大的信心。可問題在於,他過去十幾年的投資所得,都依賴於買房,現在房地產不適合投資了,他卻找不到其他的投資出路,只能靠收房租或者銀行定期存款來增值。過去十年北京房價漲幅是17%多,而現在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是1.75%,同期M2增速是12%左右,手裡的錢每年凈虧損是10%。

B君沒有A君那麼多錢,她的核心苦惱是孩子。在國際學校上小學,初中就出國讀書,是她給孩子制訂的未來規劃。「國內的教育束縛孩子的天性,而且目前還是分數至上,我想讓孩子從小就能和國際化接軌,不要受到僵化的教育。」

這種想法和很多家長相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移民,其實大多數也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做提前準備,B君這些天在研究各種移民方式,計算自己手裡是否有足夠的錢。

1、有分散投資的需求和眼光的人

最有投資眼光的是哪些人?有錢人!或者叫高凈值人士。某機構在研究國內高凈值人士時發現,高凈值人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主、金領、職業股民和炒房者。後面兩者無疑是特殊時期的既得利益者,未來是否還是能繼續憑藉炒股和炒房獲利?A君的苦惱已經做出了回答。

前兩者呢?金領受到的影響應該是相對較小的,企業主的日子也很難過。據權威數據顯示,中國每小時倒閉的中小企業多達300家。「製造業每年毛利不足10%」,「做貿易的利潤率不如賣菜的」。

這些人是投資大軍中的主力,也是分散投資的最大需求者。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高凈值家庭的數量將增388萬戶,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在中國整體個人財富的佔比將達51%。

未來5年中國個人境外資產配置比例將從目前的4.8%上升到9.4%左右,新增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人民幣。

投資其實不僅僅是需求的問題,單論需求,每個人都需要投資。其實投資更多的是眼界、格局,越是懂投資的人擁有越多的財富,越是擁有更多財富的人約會投資,這是一種正循環。

當我們還在關注國債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去購買美元、澳元的理財產品了;當我們受困於A股的時候,很多人已經去炒港股、美股了(尤其是在2007年以後,2014年牛市啟動之前,這段漫長的熊市是很多投資者開始接觸港股和美股的重要時期);當我們受困於國內市場的時候,人家已經去全球資產配置了,永遠比別人早一步,視野寬一些,格局大一些。

2、有大量財富需要傳承的

財富獲取的另一面是財富傳承,財富傳承也需要去海外?是的。

也許前些年我們從梅艷芳、從沈殿霞那裡知道了什麼叫家族信託,家族信託是全球範圍內公認的財富傳承的最佳工具之一。國內2013年才有了第一隻家族信託,和國外的差距高達一個多世紀。

目前國內的富裕家族有的已經開始進入傳承階段,但是目前國內在財富傳承方面所做的安排依然顯得單一和落後,面臨不少風險。其中,約有46%和37%的高凈值人士會選擇通過為子女購買保險、購置房產進行傳承財富,也有少數的高端人士也開始嘗試家族信託。此外,考慮到遺產稅、房產稅、海外投資稅收等稅負可能會令家族財富傳承帶來影響,約57%高凈值人士已開始尋求海外稅收籌劃服務。

家族傳承在國外是比較成熟的,比如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羅斯查爾德家族、肯尼迪家族等,有很多成功經驗。他們主要是通過家族辦公室、家族信託等方式。資產配置的範圍也肯定是全球化的。因為只有充分的分散風險,才能應對局部的變動、意外等。

3、子女有海外教育需求的

出海需要經濟基礎,但人才是其決定作用的上層建築。說完了錢,再說說人。

首當其衝的是子女教育。對於子女教育的不遺餘力,中國人敢說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第一。一心要把孩子在初中送出國的B君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有錢沒錢,出去念幾年。大概分為這麼幾種:

有錢成績好的,去美國、歐洲;

有錢但成績不好的,去澳洲;

沒錢成績好的,去加拿大、香港;

沒錢成績不好的,去東南亞,以新加坡為主;

如今已經越來越多的富裕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去學習,據相關報告顯示83%的受訪高凈值人士計劃送子女出國接受國際教育,28%的人是將子女教育作為海外投資最大的驅動力和原因。而且這些留學基本都是選擇在歐美髮達國家,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教育水平高,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能去開眼界、長見識,能夠綜合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素質

(圖表來自於《2015年出國留學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隨著「海龜」光環褪去,海外教育開始回歸本質,追求更好的教育環境,美國自然是首選。畢竟成績好的話,獎學金豐厚,而且名校眾多。

留學大概要花多少錢?以美國為例,大學每年大約需要50萬元左右,右的情況更多一些。如果是澳洲的話大約是在25-30萬,歐洲的話基本跟美國不會相差很多。

教育專家們往往建議,孩子初中的時候就出去,儘早適應語言、學習、生活環境,這就造成了父母雙方需要有一方陪讀。或者萌發移民需求,進而需要海外置業,需要移民服務或者海外置業顧問服務。那麼這種情況下,顯然就有配置海外資產的需要。

4、有移民需求的

移民和留學其實關係比較密切,很多人移民都是為了孩子上學更方便。這類需求相對於留學來說,需要的成本也更高一些,以美國的最常見的EB-5美國投資移民項目為例,基本是在50萬~80萬美元。相對來說,這個預算對於富裕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不過,投資移民本身就是一種配置海外資產的行為,而其對於人們來說,選擇也是比較多樣的,獲得的回報也不完全是僅僅一個身份。EB-5投資移民是近幾年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方式。這種形式可以通過外國投資者的投資,創造就業,刺激美國經濟。美國人旨在創造就業,因此手續和門檻也都相應沒有那麼複雜。以EB-5區域中心金門國際的美國加州NBA國王隊投資移民項目為例,起投金額在50萬美元以上,回報的權益是可攜帶配偶及一名21歲以下的子女移民美國。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投資移民並非是為了去國外生活,大多數只是為了獲得一個國外的身份(國籍),其中美國國籍是大家比較喜歡的。因為有了身份,在教育、醫療、保障、投資、置業等許多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權益回報。而且以外商身份回到國內經商、投資、創業有時也有一些相關的稅收優惠等。所以,投資移民是一項綜合需求,所以這個需求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2015年,中國人移民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紐西蘭、德國、韓國、匈牙利和葡萄牙。

《光明日報》的一份數據顯示,2013年,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分別為71798人、34000人、27334人。2000—2013年,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中國大陸人口約為90.3萬人。

事實上,並非只有中國人熱衷於移民,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都喜歡移民發達國家。據數據顯示,移民占發達國家總人口的比例大多超過10%,如美國為14.3%,加拿大為20.7%,英國為12.4%,德國為11.9%,澳大利亞為27.7%,新加坡為42.9%。

5、有海外生意往來的人

這部分人可能相對較少,因為企業家本來就是少數,能把生意做到國外去的就更少了。不過這部分人的需求也可能是最強烈的,他們的眼界和格局早就已經全球化了。除了生意之外,他們也需要進行投資分散風險。比如在海外置業。

胡潤去年底的一份報告顯示,58%的海外置業主要用於自住,27%為了投資,5%為了度假。平均投入507萬。將近一半的受訪者選擇學校附近購置物業;繁華、便利的市中心排名第二,為26%;華人區排名第三。

以上幾類需求的人是我認為需要做海外資產配置的,其實簡而言之,只要你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考慮通過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那就必定需要全球資產配置。全球化是未來趨勢,除了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語言全球化,更加重要的是人的全球化、思維意識的全球化,通過投資、通過參與海外生活/學習,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不做井底之蛙。

拋開「形而上」不談,從務實的、錢的角度來看,當有機會的時候去接觸海外投資不是壞事。簡單來說,每個投資者都應該去分散投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是,之前沒有人告訴你,除了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還要記住不能把籃子都放在一輛卡車上。這裡的卡車,指的就是不同的國家、地區市場。因為,你不知道哪輛卡車會突然就翻車了,金融危機後,國家破產已經不是故事,而是一個殘酷的事實。2016年全球經濟仍然疲軟,沒人能告訴你哪塊雲彩有雨。

很多人可能會說,中國經濟就很好啊,軟著陸很成功。是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速不太可能再回到過去20年的速度,這直接影響了我們過去習慣的很多投資通道不再管用,這就是投資房產很成功的A君的困惑。所以,我們手裡的錢有必要分散一部分到國外去,去美國、歐洲這樣成熟的市場尋求穩健增值,去新興市場尋求更好的收益。

錢賺到了,就需要更好的生活。沒有多少不想把孩子送出國外卻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用多說,哈佛就是比清華北大要強,這是事實。有錢了想要去國外享受更好的空氣(北京的朋友和同事經常吐槽霧霾,深惡痛絕),住帶游泳池、網球場的大房子(一個根本算不上富人的朋友在洛杉磯的家就這樣,羨慕),人之常情。

所以,全球資產配置簡直就是真實需求下的必然趨勢

最後分享以前看到的一個新聞報道裡面的數據:全球富豪的資產配置主要構成比例:美國股票(18%)、對沖基金(18%)、全球股票(14%)、私募基金(10%)、應納稅債(10%)、地方債(7%)、現金(7%)、不動產(6%)、大宗商品(5%)、風險資本(2%)、直接投資(2%)、其他配置(1%)。

在發達國家中高凈值人群基本都在這麼干,國內之前由於外匯管制,大家對這方面基礎並不是特別多,但是在最近幾年政府倡導金融市場國際化和匯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確實有很多投資者應該補上這一課。


這道題應該更多非富人來關注。

因為急迫需要全球資產配置的人不是富人,確切地說,不只是富人。我們的觀點是,所有中產階級、准中產階級、有點兒產階級、漸富人群,都應該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看似是對人群進行畫像,但我想先分析下大環境:

中國的過去幾十年,從風險收益比來看,資產配置是個很雞肋的東西。

客觀原因是,中國在過去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當中,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只要買房,買哪漲哪。只要有錢,哪怕買理財產品都有很高的收益。於是很多人靠買房、炒原始股,或者光光以前買固收產品就能年化十幾個點的回報——不需要靠資產配置,照樣快速完成了財富增值和資本積累。所以很多人不認為資產配置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

但是,現在這樣奇特的投資機會很多都不存在了:固收產品的回報越來越低,而風險卻越來越高。國內股市的波動非常大,你覺得能夠進場的時候,往往有很大的損失。房市又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各路輿論紛紛憂慮房地產「虛火」。

從主觀來講,大多數人的財富是在過去20年內積累的,這段過程可能是歷經艱險、白手起家,可能更多在意的賺錢的能力,而對資產配置的關注卻寥寥,甚至不太知道什麼叫配置。國人賭性還是比較重的,尤其在投資上面,呈現兩個極端。一端,人們還是希望能夠賭,博一把撈一大筆,是風險愛好者。還有另一個極端,是風險厭惡者,不賭,特別保守。

國人財商的不成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對風險理解的上述兩個極端,認為風險是一個開關,要麼有要麼沒有,是0和1二選一。然而風險是一個度量尺,在0和1之間還有很多過渡階段,是一個可以被衡量的一個變化的數字。

其實投資最核心要考慮的無非是兩點:風險和收益,正確的選擇是去尋找,尋找一定風險下更高的收益,找到一定收益下更低的風險。於是風險各異、收益各異的資產可以組合起來,達到中和的狀態。於是十年前,出現了大量的俗語,最經典的就是那句「你不理財,才不理你。」

「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則是最近幾年才重回人們的視野。一是,人民幣在過去一段時間一致在貶值,十個月貶值了10%。另外是因為投資市場上黑天鵝成群地飛—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義大利公投的靴子也還沒落地。全球資產配置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市場也在用腳投票,今年各種外幣保單火爆得不要不要的,許多QDII基金業暫停申購了,熱錢兇猛。

為了追求全球資產配置,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現象級的錯誤:很多人因為人民幣貶值得厲害,很著急的換匯,尤其是換美元。

這種做法我們是不認可的。持有美元並不等於持有美元資產,這不僅不是海外資產配置,而且也無法對衝掉人民幣貶值的損失。

我們持有資產,目的是得到這項資產所帶來的現金流回報,也就是利息。房子會產生租金、股票會產生分紅、企業會產生利潤,貨幣當然是一種資產,但產生的利息高么?儘管美聯儲為了顧及臉面,最近會大概率加息,但幅度絕對不會大。所以,單純持有美元,絕對不是一項好投資。我們在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時候,還是要投到資產上去的。

如前面所說,全球資產配置是每個有點兒產階級都該做的事,所以門檻一定是不高的。QDII基金、國內的一些美股開戶的公司,都是適合普通的出海渠道。

此外,拿出多少資產投到海外合適也是個問題。如果籠統地給出一個區間的話,我們認為20%~40%之間都是合理的。


1)什麼是全球資產配置?

通俗的講,就是在全球範圍內,購買並持有各種資產。

基於該定義,會引申出兩個相關問題:

A)什麼是資產?

B)為什麼要進行全球配置?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資產的定義是什麼?其實這也是在問: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在哪裡?

在這裡我援引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對投資和投機的區分:主體需要預測的對象,是內在回報(yield),還是市場情緒(psychology)。投資預測的對象是內在回報,而投機預測的對象則是市場情緒(也就是別人的反應)。

基於以上邏輯,我將目前資本市場上最常見的投資標的分為兩大類:投資和投機。在投資類下面,有:

1.公司股票:因為公司股票可以給予投資者紅利(即部分的公司盈利)。這是我們購買股票的本質原因。美國的投資大師John Burr Williams曾經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股票就是母雞,紅利(dividend)就是雞蛋。言下之意是他從來不會去買一隻不會下蛋的母雞。

2.政府和公司債券:債券(如果是投資級別的)基本上可以保證本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且有利息收入。

3.銀行存款:理由同上

4.房地產:租金收入就是房地產這隻母雞下的蛋。

運用相同的邏輯,我們也可以將一些投資標的歸入「投機」類,比如鬱金香(荷蘭著名的鬱金香狂熱),藝術品,比特幣等等。這些「投機」標的共同的特徵是:標的本身沒有內在回報(不下蛋),因此其估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即其他人)的鐘愛程度。

因此,我提倡的全球資產配置策略,包括以下資產範圍:股票,債券(公司債券+政府債券,長期債券+短期債券+現金),房地產。

現在再來講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在全球範圍進行投資?

比較簡短的回答是:

1)市場有效性原則。

盡量在多個市場進行多元分散,能夠在保持投資回報的前提下降低投資風險。

這背後的道理,源自於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比如馬爾科維奇、威廉·夏普等)的研究,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請百度搜索「伍治堅+多元分散」,可以找到不少相關的解釋文章。

在我們購買全世界所有的股票時,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像成為」世界資本主義集團「這家公司的股東。世界資本主義集團在2014年的市值是43萬億美元左右,銷售額達到26萬億美元,利潤總額2萬億美元。這家公司有一萬多個CEO,覆蓋四百多個行業,在全球接近200個國家都有分公司。

根據目前世界股票市場上的市值,在這家「世界資本主義集團」中的國家分配權重如下:美國大約佔一半,其次是歐洲,然後是日本和其他國家。作為這家公司的股東,我們應該投資所有這些國家的上市公司股票。

2)市場很難預測。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很難知道,在接下來的若干年(比如10年),哪個國家,哪個資產類型的投資回報會更好。

1989年時,全世界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日本,甚至很多人覺得日本會很快超越美國。誰也沒有預料到,接下來的20年,成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其股票回報讓人非常失望。

2000年~2010年期間,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回報非常好,年平均回報達到10%左右,「金磚四國」的概念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關注,而同期的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回報為0%,讓人感覺死氣沉沉。但是接下來的2011~2016年間,發達國家股票回報大大超過發展中國家,這又讓很多人看走了眼。

這方面有非常多的例子,在筆者的拙作《小烏龜投資智慧》中有詳細分析。

總結來看,全球資產配置主要是為了分散風險,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得到一個相對來說低風險的投資回報。

2)什麼樣的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那段解釋,就應該明白,基本有投資需求的家庭,都可以考慮做一些全球資產配置。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說,絕大部分中國人的資產和風險都集中在人民幣,因此可以考慮分散一部分資金放在非人民幣的資產中。

在這裡需要指出兩點:

A)國內某些第三方理財機構和媒體過度妖魔化「全球資產配置」這個詞語了。說白了,全球資產配置就是買一些國外的股/債/房,沒那麼高大上。你不需要成為千萬、甚至億萬富豪,也能進行全球配置。

B)全球資產配置,沒那麼複雜。有興趣的朋友,請百度搜索「伍治堅+DIY全球配置」,可以找到一些介紹文章。在筆者的拙作《小烏龜投資智慧》中,有更為詳細的操作指南。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什麼樣的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其實有投資能力,和投資需求的家庭,都可以考慮。

這就涉及到下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有投資能力和需求?

在考慮進行資本投資(包括二級市場股票,債券,一級市場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等)前,投資主體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有自己的房產,並且即使失業也有還貸能力。

2)有充足的現金流。每個月扣除家庭消費後,有比較穩定的結餘。

3)凈資產為正。有充分的儲蓄,對無法預期的意外事件(比如被公司裁員)有一定的抵抗力。

我知道有些讀者可能會問:如果有這麼多錢,我還來投資幹啥?我熱衷於投資,就是因為自己缺錢花呀!

我們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的一個重要道理是:指望通過投資去發財,是不現實的。

我知道很多讀者不一定認同這句話。沒關係,慢慢來。

在將自己辛苦掙得的血汗錢投入資本市場前,我們需要認識到以下幾個重要規律:

1)擇時是非常難的,即使是職業基金經理,也很少有持續擇時成功的例子,更別說散戶了。因此我們需要有長期投資的打算。這就意味著,你放入資本市場的資金,最好是你的「閑錢」。如果你對某一筆錢有專門的用途計劃(比如2年後結婚,1年後買車等),那麼更合適的策略是放入銀行定存,或者購買國庫券。

有興趣的朋友,請百度搜索「伍治堅+擇時」,可以找到不少相關的分析文章。

2)長期的投資回報,和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是匹配的。要想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投資者就需要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而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期間的波動。你不妨捫心自問,在投資期間,能否承受20%~30%的投資損失?

我們選擇的投資策略,應該和自己能夠承擔的投資風險相匹配。否則,很容易造成在錯誤的時間割肉平倉,蒙受重大投資損失的情況。如果沒有承擔一定損失的「定力」,那麼投資者更好的選擇,是購買那些比較穩妥的金融產品(比如國庫券,定存,保本產品等)。

有興趣的朋友,請百度搜索「伍治堅+投資者錯誤」,可以找到一些分析文章。

所以回到本章節一開始的問題: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適合投資,自己的哪部分資金適合投資,再來決定如何進行國內外的配置。

3)全球資產配置的收益率和風險,和國內相比有何異同?

作為中國人,需要明白,中國和海外的資本市場有很大不同。

兩個市場間的主要區別有:

1)中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比如每年6%以上),而國外的發達國家市場,大部分都在平穩增長期(比如每年0%~2%左右)。

2)中國的股市波動率非常大,年波動率為每年30%以上。海外的股票市場,比如美國股市,年波動率為每年15%左右(標準普爾500指數計)。

3)中國的(人民幣)利率更高。美元的基本利率,在1%以下。

這就意味著,作為中國人,在人民幣上獲得的名義回報率更高

你把錢放在餘額寶里,每年都能獲得4%甚至更高的利息收入。而相同一筆錢存在美元賬戶里,利率不到1%。如果參與一些帶有風險的投資項目,比如理財項目,股票投資,股權投資等,可以獲得的回報更高。

因此作為人民幣投資者,選擇全球配置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

1)分散投資風險,把雞蛋放在更多的籃子里(上文已經說過)。

2)對沖人民幣幣值風險,應對可能發生的人民幣貶值的情況。

根據筆者對海外投資市場做的歷史回測(更多的細節請參考拙作《小烏龜投資智慧》),基於多資產的配置策略,其歷史平均回報大約為每年5%~7%左右(具體情況要看資產類型的配置權重比例)。在接近0利率的美元環境中,這個投資回報可以戰勝通貨膨脹。同時考慮到它承擔的風險非常低(因為多元分散在各國各個資產),應該還算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說的是海外美元投資回報。如果拿該投資回報和國內人民幣投資的情況來比較,很多人會覺得吸引力不夠。這種感受可以理解,但這樣的比較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是兩個相對分割的市場,配置的目的也不盡相同。

同時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有人宣傳他的美元投資回報超過10%,甚至更高,投資者應該有最基本的判斷和警惕意識。說到底,投資回報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它們無非來自於股票、債券、股權、房地產等幾類大類資產。大類資產的歷史平均回報都是可以查得到的。偏離這些資產長期歷史平均回報的投資策略,應該首先引起我們的警惕,而不是盲目買入。

4)我也想試試看,應該如何開始?

我的建議是,首先收集信息,進行自我教育,讀一些相關的科普文章。用知識武裝自己以後,再來考慮最適合自己的全球配置策略。

任何一位投資者,在擼起袖子去炒股票/買基金/購買理財產品前,都應該首先了解下面的知識點:

A)被動投資和主動投資的區別。

B)投資成本的重要性。

C)投資者易犯的錯誤。

D)如何甄別基金經理。

E)理財機構的忽悠手段。

對於上面任何一個知識點,您可以百度搜索關鍵字找一些科普性文章讀一下。筆者本人也寫過不少類似文章,想要閱讀的朋友,可以搜索「伍治堅+關鍵詞」找到它們。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是《小烏龜投資智慧》的作者。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少了,飯如何做的好吃。當然是有錢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了。在中國,身價至少要在一千萬以上才能算有錢人吧。你想,一線城市買一套房子隨隨便便就得五六百萬,投資一個私募基金起點都得100萬。對於每個月幾千塊的上班族來說,還是等年薪過來百萬再考慮這個問題吧。


配置全球範圍內的資產,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除了配置國內資產外,還要配置其他國家的資產,主要是發達國家的資產,以及處於快速發展中的國家資產。這裡,有一些人將全球資產配置狹義的誤解為海外資產配置,這是不對的。還有的人將全球資產配置,理解為必須購買一些國外機構的理財產品,其實也是不準確的。配置海外資產(不等於海外資產配置)的手段還是比較多的,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是需要藉助一些專業機構,除了傳統的銀行、保險、信託外,也可以通過宜信財富、諾亞這樣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再有就是藉助一些具體的投資海外的產品,比如一些QDII基金,一些私募股權基金等,選擇還是很多的,既可以選單只基金,也可以選FOF基金(基金中的基金)。

大多數人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狡兔三窟」這樣的道理,也明白投資的時候需要配置不同類型、不同風險的產品。放在更大的範圍來看,全球資產配置也是同樣的目的,原理很簡單,如果你把一個國家看成是一類(支)產品,那麼就明白,單個國家的經濟波動風險相對較高,那麼如果你把資產全部配置在同一個國家,風險也就相應的較高,因此越高資產的人越會更大範圍的去配置資產,比如李嘉誠、比爾蓋茨等。

這樣,也就很明白了,什麼樣的人需要全球資產配置?當然是資產越高的人越需要全球資產配置。那麼這裡面有沒有一條基本線呢?這個很難說,我個人認為加入你家庭金融資產有超過100萬的話,你就可以考慮全球資產配置了,如果你的家庭金融資產超過1000萬,那麼你就必須考慮全球資產配置了。


你不需要~

別替有錢人瞎操心了!


高凈值人士,錢只在國內肯定會有風險。所以進行海外資產配置其實是一種選擇。可以分散貨幣風險,對自己的資產進行保值增值。目前可以通過香港保險來進行初步的海外資產配置。美元保單,較好收益。


我認為最應該全球資產配置的是企業主。

很多人誤以為有錢人就需要全球資產配置,其實也不一定啊,得看你的錢是什麼形態,比如有的人有20套房子,手裡並沒有現金,身價很高卻幾乎不需要投資。

為什麼我說企業主最應該配置全球資產呢?

因為開公司的人,生意景氣跟中國經濟周期高度相關,比如你是做鋼鐵生意的,一旦生意周期不景氣,資產縮水很快。

在中國來說,鋼鐵行業不景氣原因,往往是整個行業的下行(包括房地產開發、道路修建、大型產業全區等),影響的還包括水泥、建材等關聯行業。

這個時候可能國家的GDP增長速度都在下降,銀行也受到波及,老百姓消費受到衝擊……..等等,因為經濟是一環扣一環的。所以在國內做企業的人,配置一下外海的資產,是不錯的選擇。更何況配置海外資產也不用真的到國外去開公司,藉助一些投資海外的機構就行了。。


現在中國的所有還想繼續做人的人


其實資產配置是一種理念,所有人都應該有這個意識。可以從香港保險開始,美元資產,抗貶值.


其實資產配置是一種理念,所有人都應該有這個意識。可以從香港保險開始,美元資產,抗貶值.


原本做了一些回答,不過考慮到我在你們身邊那些有錢人,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 Richard.W 的回答中通過舉例身邊人的回答中,用身邊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情來講比較受歡迎,所以修改一下回答。

———————新的回答——————————新的回答——————————————

原本我說「所有人都需要全球資產配置」,這句話是沒錯的。如果說在以前,全球資產配置、海外投資這些是有錢人的遊戲,確實。但是現在不太一樣了,普通投資者也能投資美股啊,能買美元、澳元的理財產品啊,能去國外買房啊(有些人說你拉倒吧,我在國內都買不起!抱歉,國外很多房子比國內便宜很多)。

不過確實,相比之下,有錢人更應該做全球資產配置。因為普通人投資喜歡賭,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錢也不多,贏了就大勝,輸了重新賺唄,所以股市中那麼多散戶。有錢人不喜歡賭,喜歡穩妥,所以全球資產配置最配你們了。

今天說兩個客戶的案例吧。還是用AB來代替。A是個企業家,不是那種大老闆,應該算是中型企業吧,公司年營業額大概幾個億那種,做貿易的,早年間確實賺到了不少錢,不過這幾年不太好,和經濟下行相關。

一般人習慣於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面,到逼不得已的時候才去改變,成功者則不然,他們習慣走在別人前面,預先對未來做出判斷,A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從幾年前開始,他就通過我們一個做移民的分公司做了EB-5,簡單的說就是美國的投資移民項目,是美國為了促進就業推出的一項政策,很多移民公司都在做,比起以前的移民方式簡單很多,大概投資60萬美金左右,如果這個項目能成功幫美國人創造10個以上就業崗位,就能移民美國了(具體的需要問移民顧問,我了解的細節沒有那麼多,抱歉)。並且這筆錢不是給到美國的,還能收回本金。

現在,A已經是美籍華人了。獲取美國身份,倒不是為了真的要移民美國,而是這重身份有很多好處,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更加便利,能更好的參與全球的投資。和美國相比,國內的海外投資限制還是很多。

有了美國身份以後,A把很大精力轉移到投資上來,公司那邊不再擴大經營,他和做vc的朋友,一起投資了矽谷的一些創業項目,到目前為止情況還不錯。並且也投資了一些國內的項目,「錢要分散,不能全投在國內,也不能全投在國外。但投在哪裡,選擇權應該在我自己手裡。」這是A的話。

B呢,是個企業的高管,是我的百萬級客戶,也是位偉大的母親。除了上班之外,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怎麼讓女兒出國讀書這件事上。終於在去年,她成功的把女兒送出去了,女兒考上了西北大學,她自己也辭去了工作,陪女兒去上學。

為了方便女兒,她在芝加哥買了一套房子,「美國房價現在比較平穩,買了雖然不會大賺,但也不會虧,自己也用得上。」

簡單總結來說,全球資產配置其實離很多人都很近,沒有那麼遙遠。有些人是做企業的,本來就對國外比較熟悉,經濟不好的時候,他們會改變投資方向,去美國,或者去歐洲,或者新興市場去尋找投資機會。另一部分人是更多的,就像現在很火的電視劇《小別離》裡面演的,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只是我身邊那些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相當一部分都會考慮去國外買一套房子,實用又不貴,也算是一項海外投資。並且現在出國和以前不一樣的是,很多孩子會留在國外工作和生活,隨之這個家庭也會出去,在國外的投資會越來越多。

這種「出去」,不是說不愛國,也不是說把錢給老外去賺,而是一種合理的財富的分配,外國人不也來中國投資嗎?中國的企業不也到國外去投資嗎?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財富是流通的,大家會選擇分散的方式,選擇對自己、對自己的財富最佳的方式來確保自己的財富未來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好。

——————以前的回答———————————以前的回答———————————

全球資產配置這件事在國內還算新鮮,或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還算新鮮,其實那些高凈值、大眾富早就瞄準海外了。在工作中發現,越是有錢的人,投資意識越強,這是一個正循環。

投資意識強是什麼概念?就是別人在銀行存款的時候你買了國債,別人買國債你去炒股,別人炒股你去炒房,別人炒房你已經去玩信託了,別人玩信託你已經開始P2P,別人P2P你早就全球資產配置了。

這一系列下來,全球資產配置是最新的趨勢,即便是那些高凈值的有錢人,也還在玩,並未玩膩。現在,越來越多人有機會可以參與進來了。

題主說到,哪些人需要資產配置,其實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因為所有人都需要全球資產配置!!!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全球資產配置的目的吧。如果我們做一個調研的話,必定會發現,大多數人做全球資產配置的首要目的都是分散風險。為什麼全球資產配置的概念在近幾年才興起?和全球化無關,全球化早就已經興起了,但全球資產配置才來,這是為什麼?個人觀察,是因為近幾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直接導致資產荒。簡單的來說就是,大家以前很容易就能賺到錢,現在沒有那麼容易了。以前賺錢的風險小一些,現在變大了。那麼,出於風險分散的原則,我們就需要出海,需要把一部分錢分散到其他國家去,以降低單一國家的投資風險。

投資和其他不同,一切的「潮流」「趨勢」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那就是只有當一波投資熱潮快要退去,風險開始上升的時候,上一波熱潮才會過去。或者當有更大的一波熱潮來臨,有更好的賺錢機會。以前的很多投資熱點的更替大多數符合第二條標準,而全球資產配置符合第一條標準。為什麼呢?因為以前的幾十年,我們的投資伴隨經濟一路上升,而現在,開始「軟著陸」了。

所以,回到我的觀點「所有人都需要全球資產配置」,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投資,每個人都需要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財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麼你就必須要考慮通過全球資產配置來找到更好的就會,分散集中的風險,這是趨勢,人不能和趨勢作對。


其實資產配置是一種理念,所有人都應該有這個意識。可以從香港保險開始,美元資產,抗貶值.


首先,達到什麼樣的經濟水平的人才需要做全球資產配置。全球資產配置更多的是一種理財理念,而不僅僅是經濟水平。「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多元化是在不承擔額外的風險的情況下提高家庭和個人的預期回報的最簡單的方法。據權威機構統計,擁有境外投資的高凈值人群所佔的比例從2011年的19%增長到了37%,幾乎增長了一倍。這些數據說明了全球資產配置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其次,什麼樣的人,什麼需求的人適合做全球資產配置。高凈值人群一定是全球資產配置的中流砥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普通百姓就沒有這個能力和必要。國內P2P行業局面混亂,跑路現象頻頻發生,資金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而放在銀行,利息又太低,更是抵不過貶值的衝擊。如果把自己的一部分資金用於投資美國這種投資環境和信用體系成熟的國家,既能有效保證資金的安全,又能有效的抵消人民幣貶值帶來的損失。而且門檻有高有低,對於普通百姓,也可以選擇美信金融的理財產品,1萬美金即可享受海外資產配置帶來的收益。

最後,收益率和風險的平衡與國內資產投資有什麼異同。以美國投資市場為例,美國是一個信用程度極高的國家,成為老賴的成本極高,所以理財產品的壞賬率一直在2%以內,而中國P2P行業則是10%-15%。所以在風險上來講,美國投資市場有著天然的優勢。中國互金行業的平均收益率在年化9%左右,而美元理財產品,如美信金融的安心系列,年化收益率在5%-10%之間。所以比較起來,中國互金的整體收益率,刨除人民幣的貶值趨勢,與美元理財產品在收益上相比,並無優勢。且在風險性上又有明顯差異,孰優孰劣,很明朗了。


說一個香港各家私人銀行的門檻(開戶最低存入金額)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 一類的 200萬美金門檻;滙豐 500萬美金門檻;摩根大通 1000萬美金門檻

這可以看出,首先要考慮全球資產配置,關鍵的需要有一筆不少的閑置資金。一般主要也是成功的生意人,企業家,大企業高級管理人員。

所以錢在全球資產配置這個問題上是第一要素。

生意越大的人越要進行, 平衡風險。


在地產圈,經常會有一群月入一萬的投資顧問在教身價過億的富豪怎麼投資房地產。


最簡單來說呢,來個離岸賬戶做個美金理財那就是最簡單的海外資產配置了。香港賬戶沒怎麼難開的,幾百萬存款什麼的都是扯,


有閑錢的又有危機感的。。。


資產配置,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那句老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說,投資是每一個人要跨進的學堂,那麼資產配置就是投資這所學堂里的一堂必修課。

投資的汪洋大海里,大多數人都被嗆過水,一時賺錢容易,要一直賺錢就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將資產分成多份,選中良好的投資標的,進而開始布局投資。一旦黑天鵝飛過來,便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風大浪大,安全航行,保住資產,才是投資的第一要務。保住了資產,才能幫你實現投資賺錢的可能。


比較適合政府高官,方便外逃


推薦閱讀:

有了100萬,是買信託還是做P2P?
個人進行海外市場投資,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宏觀經濟數據?
21歲開始學習炒股,會不會太早?
知象科技這家公司如何?是要做 Quantopian 的模式嗎?
一款完全免費的炒股軟體?市場上的炒股軟體是收費的更好一些么?

TAG:投資 | 金融 | 資產管理 | 資產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