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設想的一種宇宙戰軍艦,不知道可行否?

好吧,我這人沒有什麼理科功底。但是我看很多科幻裡面動不動就激光,電磁炮,粒子束覺得怪怪的。

首先激光的話反制有點容易(反射塗層+角度變化),擊毀所需要的照射時間比較長,可能被反制。

粒子束武器在同等技術條件下,體積比激光武器要大,而且可能可以被反制(比如強磁場,而且在有引力和行星磁場干擾的條件下更難擊中)。

主要還是粒子束武器更大。

電磁炮的話加速太困難,要加速到光速的10%技術含量恐怕比粒子束武器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有這個技術能力的恐怕不需要使用動能武器。

所以都「太未來」了,特別是超高速電磁炮和粒子束,激光炮的話局限又太大。

所以我想一種武器,就是戰艦本身就是武器,原理是這樣的。

一艘有很強加速能力的戰艦,只有動力部和制導系統,沒有任何自己的火力(最多有一些防禦用的短距離導彈)。

發現敵艦後,向著預定敵人前進方向加速(需要極好的計算能力和預測能力,宇宙戰核心變成了偵查和欺詐能力)。

加速到對方不可逃逸的距離(敵艦信息情報戰)之後,脫離船殼。

船殼本身是由大量的條狀彈丸組成,每個彈丸只有手指那麼大,由磁力或者熱敏膠水連接。

一旦進入攻擊位置,電熱絲將會加熱彈丸之間的連接,膠水失去粘性,再由艦體本身進行小幅度的爆破,數百萬甚至數億的彈丸將會覆蓋敵軍前進道路上的圓錐形區域,就像現代的連桿戰鬥部的防空導彈那樣,只不過戰艦本身就變成了一發導彈。

戰艦本身還可以控制分層投放數量,比如說第一次投放大面積低密度彈丸,限制敵軍行動,而且可以按照特定方向,比如說可以對敵人進行更前置的攻擊,限制敵人繼續前進,不能加速規避。

然後戰艦繼續加速,到特定位置再釋放一層船殼,進行攻擊或者進一步牽制。

甚至可以到最後一刻釋放最後一層船殼,散布非常小,高密度撞擊。

戰艦本身是不斷的加速,掠過敵人(所以是不斷的在極大的範圍或者軌道上,不斷的進行側切攻擊,誰能佔據T字頭的縱向部分分割敵人,誰就贏了,和戰列艦海戰正好相反)。

這樣的戰鬥一定充滿謀略(因為耗時很長,致命攻擊時間卻是一瞬間)。

而先耗盡船殼的一方,因為沒有重量所以加速更快,敵人要想消滅對手,要麼有更強的加速能力,要麼是之前設定好了伏擊彈丸的軌道,或者最後一輪攻擊在恰當位置而且節省了船殼,可以使用更多的前置牽制攻擊,敵人不能濫用加速。

這樣的戰鬥應該會有很大的寫作空間吧。

另一種設計是用電磁鐵,彈丸會分層

航行過程中電磁鐵會互相吸引的位置擺放,釋放過程是由大量電力突然將彈丸分層之間的超短時間強力互斥(磁力線控制的很好),成本略高,但是可以精確的控制散布區域,主要用來封鎖敵軍地面進入行星的軌道(當然軌道速度不高,所以彈丸必須更大,這也就需要彈丸以更精確的方式散布,而且彈丸本身要有隱身設計避免攔截)。

所以整個戰鬥,是比拼指揮官謀略,和整個戰爭參與方的情報搜集以及布局能力,勢均力敵的時候戰術上依靠的是更好的偵查布置,戰地指揮官的預判能力。

因為很多回答看似是沒理解

我再說一下吧

首先,這個戰艦可以在宇宙里組裝(畢竟是小部件組成)

另外,彈丸本身也就是防禦裝甲,這樣戰鬥會變的很詭異——你發射了牽制彈,敵人預判,敵人要選擇是放棄一層船殼來達到更好的加速,減速,轉向能力,還是要直接硬衝過去(認為你釋放的是低密度彈丸),如果敵艦預判錯誤,就會被高密度彈丸擊中,損失大量而且不對稱船殼,對之後作戰的散布面和轉向能力都受影響(質心變化)。

而每次攻擊之後,戰艦都會被削弱防禦,到一定程度被敵艦擊中,就會損失數量非常龐大的彈丸,結果就很難釋放出致命一擊,或者失去牽制能力,而且因為質心變化,導致轉向可被敵人預測到底是哪裡比較方便,對佔位很不利(這種作戰很顯然是搶T尾作戰,直角正切是最大優勢方)

打光了彈丸的船將失去對動能武器的防禦能力,幾發彈丸就毀掉,但是他的加速能力會變得比敵人更強,所以敵人很難佔位。

這裡在艦隊戰就會變得很複雜,各種配系。

而遠程戰就會更有意思,可以一艘巨型戰艦,在交戰前改變陣形分裂成很多小型戰艦(攜帶很多核心機),也可以變成超長時間加速的超快速彈丸用於毀滅敵人據點,以及對敵人艦隊進行超大散布的遠距離炮擊,打散敵人進行「火力準備」。

畢竟宇宙戰相對速度實在是太大,高速有高速的優勢,而有的時候卻也要低速。

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高速低速差異很好的在宇宙戰描寫中給緩和了。

順帶說明一下基本的穿透原理

現實中,長彈對於強度不夠高的東西來說穿透很強,而長徑比小的彈丸在這個設定里可以提供大得多的覆蓋面。

所以說這種船殼,有缺點,但也有取捨。

船殼因為是分層的,所以說要靠預判來決定攻擊順序

比如敵人是重火力長桿外殼,專門打擊我方厚船殼炮擊型大型戰艦,那麼就需要用短彈的薄殼高加速攔截艦進行攔截,散射擊中毀壞敵人攻擊外殼後,即可讓對方戰艦失去對我方主力艦進行快速掠襲的能力。

而艦隊戰可以一開始很多艦船用短散射彈對敵人航路進行牽制,或者大範圍攻擊,降低敵人的後續攻擊能力(所以戰位勢均力敵的時候,雙方一般以炮擊開始)

而近距離行星軌道爭奪,則可能以高速掠襲互相射擊長彈,來試圖取得對對方主力艦的一擊必殺或者重創的機會。

牽制型游擊艦隊用散彈遊走伏擊,打擊敵人撤退的已經失去外殼的戰艦,而殲滅型敵後游擊隊,採用的長彈,突襲敵人艦隊基地,毀傷敵人大型戰艦或者空間站。

而且一個船殼,長彈短彈可以分層配置,火力非常靈活,考驗戰役指揮官的能力。


從數據角度給題主分析一下。一般恆星系內飛船的相對速度是每秒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也就是說如果雙方遭遇戰的話,互相之間有幾十到上百公里每秒的速度差。

然後簡略一下,假設你的攻擊飛船需要將每秒速度調整五十公里後方可進入對撞軌道,而假設飛船船員都是最優秀的飛行員,可以承受10G的加速度——也就是說飛船從發現敵人到進入對撞軌道,期間有五百秒左右的機動時間。

而電磁炮的出膛秒速上百公里不成問題——也就是說,基本上一發現時,對方就可以把炮彈射到對撞軌道上。而至少有整整五百秒的時間,敵方戰艦向題主戰艦傾瀉火力,而題主的戰艦完全無力還手。

當題主的戰艦以高超的技術一邊機動規避,一邊即將完成近敵機動時,敵人的戰艦也開始加速了,不多不少10個G,然後題主的戰艦就是無法進入對撞軌道,而與此同時,電磁炮一直在傾瀉火力。放風箏,直到放死。

最後總結一下,因為人體的極限在這裡,所以戰艦本身的加速度是有限的——也就是說,除非包圍、伏擊或者初始位置不好,否則對方完全可以避開對撞軌道。電磁炮的戰鬥部的相對速度有上百公里,基本發現敵人後就可以開火。而題主戰艦戰鬥部的相對速度幾乎為0,好比兩個跑得一樣快的人各自拿熱兵器和冷兵器對決,一切都可以風箏解決。


如果題主追求的是物理真實的話~電磁炮那種發射動能彈丸就夠用了,不用加速到光速10%那麼牛,你扔給鐵疙瘩在敵人飛船的航線上,光是飛船自己的速度所造成的相對速度就足夠產生毀滅性打擊了~太空中的物體,相互間的相對速度太高了,所以太空垃圾才那麼危險~加上大多數飛船並沒有足夠的推力在太空中自由飛行,都是靠引力軌道變軌進行加速啊轉向啊調整姿態啊,以目前的推力系統的功效比,基本沒可能進行太空機動規避動作,只要算準了規定,就可以使用各種簡單的東西就可以造成殺傷的。題主主要是對太空中可進行的飛行動作有誤解,以為想在大氣層內那麼容易,現在的推力系統要是不在根上改變(工質發動機也就是現在在用的這種大燃料高自重的推進器)很難在自己那麼重的情況下依靠化學反應出來的推進力做比較輕易的機動動作,在太空中除非周圍茫茫一片虛空不然像太陽系這種環境你要對抗各種引力場的,然後在各種引力的均衡點巧妙的借力跳軌道。另外激光改變波長也會改變物理化學特徵,並不是單一模式應對系統可以進行反制的。你設計的那種東西,屬於想太多了過於複雜了。


沒啥意義。

你說的「戰鬥一定充滿謀略」只是你自己想當然罷了。

這戰鬥比起現代戰爭都低級了不少,你自己拿尺規做做圖就明白了。

其實你只不過是覺得戰艦脫殼去撞很帥罷了。


你幹嘛不直接用導彈?為了把隨身攜帶的武器加速而給整個船加速,你不覺得這是巨大的能源浪費么?先不說你船上的乘員在這種高速下能不能活下來……


一開始我覺得這是攻城錘

然後我發現是散彈槍

最後才發現這玩意就是給大場面用的,好萊塢專屬。


你想寫小說的話,沒人攔著你。


既然都只要撞擊了,「飛船"是多餘的,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板手

轉載:如何用一個扳手攻陷伊謝爾倫?

另,類似的方法劉慈欣在《吞食者》和《黑暗森林》里寫過兩次了。

再另,這個方法最好用的地方不是去撞艦隊而是直接砸對面主基地,比如像海因萊因在《冷酷的月亮》里那樣直接從月球往地球扔石頭……


瀉藥。

影視(遊戲)作品的科幻戰爭,著重點不在科幻,而在畫面效果,千萬不要當真。


題主寫了很長一段,意思表達的不太清楚,不過總體想法就是一種,想要拿戰艦的外殼當武器。那麼問題來了,戰艦為什麼要有外殼?不會是為了狂拽酷帥而造出來玩的吧?戰艦外殼是用來防禦的用來防禦的用來防禦的,失去了外殼的防禦戰艦內部的人如何在戰鬥中生存下來?隨便幾顆流彈就完了啊。如果是不怕死的敢死隊,這個想法就更沒意思了,把外殼拆分還不如直接整隻去撞殺傷力也會更強!


一開始看以為是古代和近代撞擊船,接著看以為是霰彈槍,看到最後明白了:

電子遊戲創意!作為遊戲或者小說/漫畫情節當然是可行的:有謀略,還有酷炫的科幻武器裝備,有趣味。

搞現實武器,要講性價比:最佳可行性,合適的建造和使用、維護成本,較高殺傷效率和威力,理想的戰鬥員操作便捷性和生存概率。未來武器講究精確制導、隱身技術、無人操作或人工智慧運行等。花了數千億元成本一個不小心把自己炸了可划不來。


既然可以直接把一整艘戰艦加速到敵人不可逃逸的狀態,那麼首先有必要改為無人操作,至少可以省略掉操縱、生活區和維生系統,達到降低質量和節約成本的效果,同時在加速及變軌時還無需考慮人體承受力。其次由於戰艦仍然存在被擊沉的可能性,應將船體縮小,來彌補單艦被擊沉時的戰術效力及成本損失。

所以你看,滿足你需求的無非是一種霰彈戰鬥部的長程高速導彈而已


先設想下自己的生活吧,可能我比較俗。


謝邀

我只能回答地球上的事,宇宙的事我不懂啊


蟹妖,太空戰有兩個最基本條件要考慮。距離和能量補給,那麼多的激光和粒子束,目的就是因為太空中兩艘戰艦離得很遠,扔東西砸對方的方式太容易被躲避。能量補給是在戰前必須準備充分,否則打到一半沒能量了,戰艦就是棺材。

小戰艦組合成大戰艦不是件容易的事,戰艦是一個系統,不是個體,不是積木,每艘戰艦上各種設施都要有一套,小戰艦組成大戰艦,戰爭時再分成小戰艦意義何在,這又是距離問題,小戰艦組成艦隊和組成大戰艦,在太空中戰艦艦隊之間的距離可忽略不計,那還組合成一個幹什麼?分開組隊更方便變陣,組成一體還要臨時拆分。

大戰艦的優勢在於能量補給要比小戰艦強很多。

所以,組合戰艦既沒有大戰艦的優勢,也沒有小戰艦的靈活。


題主的設想很贊。以前也想過把飛船當加速器,不過我想的武器不是動能武器而是小巧的熱核彈(有彈幕掩護),攻擊方式差不多(但沒有題主想得這麼細緻),擊中一發即可致命(現實中沒護盾)。

回過頭想想,我那個太耗物資了,沒題主的簡單粗暴。

但小問題也有一些。比如加速度問題,人類在這樣的條件下估計是吃不消了,如果有「三體里的那種保護液體」還好說。然後是科技問題,如果能生產反物質彈的話(科技發展的必然),戰鬥應該會往我那種設想靠近。

當然了,在太空時代早期,題主的設想很有潛質~


我們看看題主準備造出一個什麼東西:

自殺艦。

相當於二戰時期珍珠港偷襲的日軍。

然而相比導彈而言,戰艦更難轉向什麼的,而且如果單純為了戰略性欺騙,完全可以將這些變成導彈群:無差別轟炸。

前幾名的答案有一個說得對(這種相對速度下隕石等會直接毀滅艦隊)

另外,自殺襲擊一般是無法和對面正面剛的時候(不然硬剛了,你見過美軍用無人機墜落打坦克?中國59自爆炸美軍?)

所以通常情況下你要是淪落到只能自殺的情況,對面通常比你強大,還不止一點!

所以你一艘軍艦又如何?攜帶激光武器的小型艦艇分散射擊就行,整隻戰艦被轟掉。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並不會減緩速度。

但是要想達到可靠的速度去襲擊,可控核聚變是必須的,傳統化學火箭就是在搞笑。

所以對面隨隨便便炸掉你聚變反應堆!

還不如核武器加粒子武器(激光也算,光子也屬於粒子)


脫離之後怎麼停下來?


看了三遍終於看懂了題主想表達的意思(大概),如果是寫小說的話,其實怎麼寫都無所謂,不過既然扯到可行性,我想說,題主太高估宇宙飛船的機動能力了。實際上宇宙飛船為了擺脫各種星星的引力束縛,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高速畫圈圈,具體可參見高中物理行星運動部分,總而言之就是宇宙飛船的運行軌跡比大氣層內的飛行器好猜多了。題主可能以為宇宙無重力,上下左右前後全憑動力說的算,可實際上無重力是宇宙飛船內部而言的,至於外邊,連地球也得高速公轉才不至於被太陽吸進去啊。另外題主看不上眼的激光,其實在宇宙是相當合算的武器,因為宇宙沒有霧霾防激光,激光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幾乎無損耗擊中目標。另外題主可能是以為鏡子能反射激光,只要飛船擦的鋥光瓦亮就不怕激光了,但實際上鏡子能反射的僅僅是可見光而已,全波長反射材料還沒出現,而且即便是可見光,鏡子也不是完全反射,對於成熟宇宙軍用級別激光,大概幾秒就能燒穿了吧。


最後發現敵人根本沒有什麼艦隊,只有一枚水滴,像是聖母的眼淚


毫不客氣的說:你這什麼亂七八糟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國海軍太平洋戰區司令哈里斯?
長期使用槍械會有哪些後遺症?
中國軍人和美國軍人持手槍的方式有何不同?
為什麼球不能切開物體?
運20為什麼服役這麼快?

TAG:科幻小說 | 科普 | 科幻 | 武器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