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士兵們對《士兵突擊》有怎樣深厚的情結?

看綜藝節目王寶強進入軍隊後受到空前的愛戴,有些班長甚至抱著王寶強痛哭,好奇當年許三多的形象到底對當時的軍隊士兵有多大的影響,畢竟對一個當時作為小學生的我至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10年來,這部神劇讓多少男兒燃起熱血穿上軍裝

世人皆有逢十慶祝的習慣,十歲、二十歲,或者國家成立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但是一部作品,一部電視劇,能攤上「逢十慶祝」的實在是不多,《士兵突擊》算是一部。

今年是《士兵突擊》的第十年,當初受這部劇影響而從軍的最快的都已經到營職了。網上關於這部劇的文章漸漸多了起來,足見其對一代人的影響以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很多人都探討過一部沒有女人、沒有兒女情長的電視劇是如何紅的,而我今天卻想說,為何在知識更新如此之快、發展如此迅速、節奏如此緊張的今天,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依舊如故,記憶如新。

我個人認為,原因就只有一點,因為真實、有血、有肉,它認清了現實,卻不迴避矛盾;訴說著現實,卻依舊傳遞著正能量,正如那句「不拋棄,不放棄」一樣

1 有一種堅守和奉獻叫史今

作為軍人,可能會守護一片繁華很多年,但是,也許直到離開,都未能好好看看它的美麗

士兵突擊催淚的地方有許多,但是最先讓很多人第一次流淚的地方,估計是史今坐的車行駛到天安門的那一刻。

不舍、心酸、可惜......這些辭彙充斥著觀眾的內心,沒有人能夠接受一個人守護了12年的地方,卻從未好好看它一眼,看它的美麗,看它的壯觀。

除此之外,看完天安門也意味著要與鐵打的營盤說「再見」,在這個地方,你流過汗、流過淚,有委屈、有成長,但是當你能親眼看看駐地的繁華與特色的時候,也許就是你該離開的時候了,當過兵的人一定都懂!

史今最後離開時的一幕

2 有一個家叫做連隊

連隊對人的意義只有兵能懂,無論在一個連隊待了多久,身上都會打上它的烙印

響噹噹的連隊,呱呱叫的兵。連隊對兵的意義,很多時候與待的時間長短無關,特別是一支有著優良傳統、光輝的歷史的連隊,更是如此。

馬小帥是鋼七連的第5000個兵,待的時間不長,但是正如他所說,照樣可以長出鋼七連的骨頭!在他拉響放棄煙幕彈的那一刻,令人感動、感慨、敬佩,人們願意把最高的敬意給這個士兵。

其實有鋼七連骨頭的又何止他一個呢?伍六一在喊出那句「跑不動啦!我棄權」,同樣是放棄,這是為了成全自己的戰友,讓一個硬漢、讓一個人在離夢想只有二十米的地方喊出放棄,鋼七連的骨頭一定在他身上!

3 有一種虐心的成長叫做成才

人生成長該走的彎路、該付出的代價,一絲一毫都可能少

十年前的成才真的「成才」了,十年光景,成才已經是愛情、事業雙豐收。成才費盡心思加入老A,後來放棄退出,跑到草原五班修復自己,重新沉澱。再次進入人們眼帘的時候,已經「今非昔比」。

師屬偵察營的兩位高手同時與他過招,已經完全不是他的對手。他那令人瞧不起的過去與那些破碎的酒瓶一起淪為碎片,那一刻,成才低調、沉穩、成熟,他真的「成才」了!

老A是他的宿命和歸宿,卻必須走過所有的彎路、付出「將做人的根基打碎」這一沉重的代價才能真正地取得。所以正如有人對我說的那樣,你人生該走的彎路,一米都不能少!

4 有一種不甘寂寞叫做「小散遠」

沒人規定「小散遠」的單位不能走出高手,只要你願意並且堅持,你會明白何為光榮與艱巨

《士兵突擊》中有一個響噹噹的連隊叫「鋼七連」,也有一個「小散遠」叫「草原五班」。在我印象中,從這個單位至少走出了三位高手——許三多、成才、李夢。許三多和成才不必多說了,大家都知道。關於李夢,也許沒有多少人有印象,但有句台詞:「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一定為很多人所熟知。

沒錯!這句話出自李夢。

李夢是搞新聞宣傳的,最終也達成所願來到機關,干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李夢的名言用來講述今日的軍營新聞工作者,相信沒人會反對吧!

在草原五班,即便大家天天不集合、不出操、不執行正常的作息時間,但仍然有人心存夢想、心存希望,比方說許三多鋪路、成才瞄準狙擊、李夢學習寫作,這些都讓他們成為高手,即便身處「小散遠」。

草原五班的幾位虎將

5 有一種不適應叫做「與社會脫軌」

深井與江湖的區別還是很大,走進社會的那一刻,必須學會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

說起許三多,每個人腦海里都會有許多場景,單杠卷腹、獨自鋪路、兵王戰鬥等等,而我要說的卻是他在休假走出軍營的那一段。

許三多在休假時發現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換上了便裝,並且帶著墨鏡,想著儘可能讓自己看上去跟別人一樣,但是由於走路的姿勢是不那麼容易改的,依然會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其實,軍人在離開部隊之後,受軍營的影響,在某些方面總會與社會顯得格格不入,也許是表現在行為上,也許是做事的風格,但最為根本的還是思維理念的差別。

軍營直線加方塊的生活,大老爺們直來直去的處事方式,使軍人不自覺地養成了「線性思維」,因此,到了踏入社後的時候,會顯得格格不入和跟不上潮流。所以,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學會處理不適應,學會適應我們終將踏入的江湖,是必由之路,別無選擇。這個提醒,也許是《士兵突擊》裡面最為真實,也最能代表它是良心之作了。

許三多遭遇的尷尬

6 有一種朋友叫做英雄惜英雄

「我酒量一斤,陪你喝,兩斤。」

「我酒量二兩,陪你喝,捨命。」

似乎忘了袁朗和高城。

這兩個人我一直覺得應該一起講述,但是片中卻並沒有給他們倆太多相處的機會,好在最後他們倆有一段對話。這兩個人在劇情設置上是對手,但是,兩個人卻分明是朋友,是那種惺惺相惜式的朋友。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希望遇見一個亦敵亦友的人,這個人的存在會逼迫著自己變得更強,只有更強才可能戰勝他。更為重要的是,只有更強,才能有資格成為對方的朋友

兩位性格迥異的軍人,為國練兵,帶兵打仗,有勇有謀,珍惜對手,有情有義,惺惺相惜,那句喝酒的簡短對白感動了無數人,至今未變。

7 士兵突擊,下個十年依然有你!

十年,會改變多少東西?十年前,也許你還在晚自習的課堂上看著這部劇,今天已為人父、人母;十年前,也許你因為這部劇來當兵,今天卻已經被人喊成老班長。有人說「電視劇是瘋子在演,傻子在看」。然而這部劇確實是影響了無數的人,也許物非人也非,但是存於心中的感動、眼中的熱淚、腦海的烙印依舊真實,從未改變。

向十歲的《士兵突擊》,致敬!

-----------------------------------------------------------------------------

以上是一位軍校學員發在我們公眾號「再出發」上面的文章。

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素來對假大空的國產軍事劇無感,《士兵突擊》是唯一一部我能堅持看完的,也是真正讓我感動的。《士兵突擊》貴在真實,沒有不知所云的軍事高科技,沒有讓人肉麻的兒女情長,只有最真實的基層生活。當然,《士兵突擊》也有不符合常識的地方,但總體上反映的是真實的基層,比那些刀槍不入的特種兵,被首長女兒看上的高學歷年輕軍官之類要好太多。

《士兵突擊》也是國內少有的從普通一兵一卒視角出發的軍旅劇。這也是我認為國產軍事劇、電影與國外相比最大差距所在,國產軍事劇(不管是講過去還是現在的),主角多是年輕有為的高級別軍官,背景都是領導如何英明指揮打勝仗,或者歌功頌德講軍事現代化之類的題材,少有像《士兵突擊》這樣講普通一兵一官在軍營這個大熔爐里的真實感受的故事。這也是《士兵突擊》為何獲得如此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因為讓觀眾感覺離自己近。

09年當新兵排長時,有一半以上的新兵直接或間接受《士兵突擊》的影響參軍入伍。我在晚上的教育課上也會放這部劇給新兵們看。這部劇讓每一個新兵都點燃希望,再笨再拙如許三多,經歷真正的磨鍊依然可以成為「兵王」


十年了。。。

這部電視劇我是十年前入伍的時候在新兵連看的!沒看完整,因為我們幾乎沒有一個 完整的星期天。

後來,我帶新兵。每一批新兵我都會給他們放這個,並要求寫心得體會!我自己也寫,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體會!

新兵連的時候:我的天,這麼厲害!袁郎好牛啊!史班長為啥必須得走啊?許三多好蠢,不喜歡成才。我下連隊不會分到五班這種地方吧?我不要當孬兵啊。。。

上等兵的時候:這誰啊?煞筆。。我去。。。煞筆,這不是煞筆么?這也行?煞筆。假的煞筆。。。太假了。。煞筆

一級士官前期的時候:成才還是聰明啊,這才現實嘛。袁郎說別人現實,他自己才是現實!許三多怎麼可能提干?成才提干還差不多!哎呀,老馬他們這個日子過得舒服啊,也沒人管沒人問的!天高皇帝遠的,嘖嘖!對對對,喝酒就是這樣,沒有能喝的,只有能抗的!三班長這貨又想挑戰我?哼哼哼。

一級士官後期的時候:哎,這乾的再好!上級讓你走你還得走啊!不對,如果你會走,你就是不夠好!為啥全連就剩下許三多?讓我一人待三天我就瘋了啊!爭取年底能留下,嗯嗯!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中士第一年:為啥一定得是鋼七連整編?要想刺激戰鬥力提升的話,這種尖刀不是應該留著扎在別人的心裡么?拆開就是一塊塊鐵了。。。老馬這種老資歷班長為啥會這樣?受什麼刺激了么。不然紅三連也不會把他放在五班把?先後順序到底是怎麼樣的?史今啊。。。哎!大白兔的味道應該是苦澀的吧?斷了腿的伍六一還是讓人望而生畏啊!

中士第二年:鋼鐵老虎一隻只被擊穿了!七連一散為啥後面的我都不想看了?魂都沒了。我的枝枝蔓蔓也要找一找了。我把自己看成直線方塊的。。我能在這待一輩子么?我也確實不敢偷懶。。。

中士第三年:八年前的史今,今天的我!還是到這一天了么?看著電視里哭成煞筆的許三多。。再看看面前這些雙眼通紅的小毛孩子。。我覺得挺值的


第一次看士兵突擊我才十四歲,十四歲的我彷彿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彷彿領悟了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我的心情是這樣的

然後跟我爸吵吵著小學不上了,要去當兵

我爸的表情是這樣的

忍就忍吧,怎麼說也得小學畢業了再去當兵,鋼七連都要實現學歷全高中以上呢。

轉眼一年過去了,我小學都畢業了,我覺得我不能再等了,部隊需要我!人民需要我!人民軍隊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需要我!!!我又一次與我爸進行了一場男人跟男人間的對話,要求把我當兵的事情提上日程。我爸的表情是這樣的

和這樣的

生無可戀啊。。我哭著對他說你不愛我,你們根本不愛我!我一定不是親生的ヽ(.??ˇд ˇ??;)?

然而哭並沒有什麼卵用

世界可以拋棄我但是我不能拋棄我自己!!!!

如果我放棄了豈不是對整個宇宙的不負責任!

就這樣。十五歲那個冬天我肩負著宇宙的重託一個人走進了武裝部,報名,體檢。。。。

沒錯十五歲,沒錯小學剛畢業。

結果宇宙又一次無情的把我拋棄了。

我曾一度鼓起勇氣想結束了我這悲慘的一生。

不拋棄,不放棄,所以我們才叫鋼七連!

不瞞你說,我這條命都是這句台詞給的

後來我爸給我服用了各種腦殘片依然沒有治好我多年的頑疾。我曾經用死亡來威脅我的爸比。

爸比:再提當兵的事腿給你打斷

寶寶:不讓我當兵死給你看╭(╯^╰)╮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我爸絕望了。

終於在我十六歲那年,如願以償的穿上軍裝走進部隊。

今年是第七年了,還沒感到癢

不回頭的走下去。

→→→→→→

祭出我的英雄,寧折不彎 伍六一。


這段時間隊里的政教課都在放士兵突擊,其實,最讓我們感慨的不是後面的鋼七連撤編和史今班長退伍,而是一開始的草原五班。

可以這麼說,草原五班它的實際內涵早已經超出了它字面上所能代表的意義。它代表的是基層單位里那一個個能磨滅年輕軍人激情與夢想的地方,而我們畢業了也許就會去一個像草原五班那樣的單位,偏遠,艱苦,平庸而容易讓人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謹遵習大大教誨),一直困擾著我們。許三多和轉變後的老馬班長,也許是一個不錯的答案,起碼,他們做的事會讓人感動,甚至致敬,而不是碌碌無為。

最難忘李夢的那句話: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詩和遠方,註定不屬於我們,未知的平淡和漫長,才是最好的答案。


是一種信念 一種堅持

每次訓練感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腦海里總是會浮現鋼七連的一張張面孔 瞬間就充滿力量了

噢 對了 鋼七連的拍攝地就是我現在的營區

許三多腹部繞桿的訓練場


看了六遍,就在前幾天還想看看。

算是我的入伍動力,可也有人總說它是洗腦的片子。

我不想評價什麼,也許現在的軍隊,那種情懷快要死去。可是它還是保存了最初對於部隊的所有想像,孬兵遇上好班長,磨礪後成就自己。

我不認為這是壞事。許三多這樣的人在部隊很多,可是能像他這般成長的卻很少。它能激勵人,讓我不忘初心。它也能像毒藥一樣致命,讓很多人感受到現實的骨感從而對部隊望而生畏。可是這並不影響它是一部有意義的軍旅題材作品。沒有男女間纏綿的情話,卻有兄弟戰友間碰撞的火花!

未完!

繼續,部隊生活簡單,枯燥,乏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大起大落的令人嚮往的男女感情,更沒有無視部隊紀律,不知天高地厚的特種兵,任何一個人都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步打磨而成。所以許三多真實,他的樣子就是一個兵,一個純粹的兵,一個不經任何裝飾的兵。他不是一個身懷絕技的人。從一個沒見過世面,什麼都不敢,不懂的人成長為人人尊重,敬佩的人,這短短的幾年所付出的努力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說他傻,說他笨,那只是他單純,部隊需要這樣的單純,這樣的純粹。任何一個兵王不是一蹴而就,這裡面都有每日每夜的辛勤付出和對於部隊紀律的無上敬畏。

人人都是一株小草,可幾經風雨後都能成為讓人仰望的參天大樹!


《士兵突擊》是我最喜歡的軍旅影視作品,沒有之一。相對《我是特種兵》《火藍刀鋒》等作品,他體現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甚至沒有一位女主角,沒有穿插愛情等其他雜質,而是軍人成長的歷程,每一個人物都是主角,除了許三多、成才、袁朗、史今、吳哲這些耳熟能詳點名字以外,還有五六一、馬曉帥、白鐵軍、老馬、李夢...等等,每一個人的形象都是軍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真實寫照。

《士兵突擊》於我而言,讓我知道什麼是「不拋棄,不放棄!」讓我知道「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希望。」讓我知道「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入伍前看片:麻麻我要去當解放軍!

入伍後:麻麻這個和電視說的不一樣啊!QAQ!

退伍後看片:麻麻這片騙小孩入伍吃土!沒事不要看!

退伍後三年:艾瑪……我還真羨慕你,你說我當初為啥不留在部隊呢?說不定真跟你一樣了…

現在:「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太奶了,直說「別慫干丫的」不更好么?


有人說五班是現實的部隊,枯燥無味,也磨人的性子;七連是理想的部隊,鋼鐵意志鋼鐵漢;老A是意淫的部隊,是每一個士兵心裡的夢想。


《士兵突擊》是我最愛的劇,看過十遍以上,台詞都會背的那種。

從小就有一個從軍夢,初中時看了這部劇更是受影響,考軍校就是心心念念的夢想。高三的時候,很難,生了一場重病,差點掛掉。可是心裡那個信念卻沒有消逝過。也一直是那句,「不拋棄,不放棄」苦苦支撐。

可是生活啊,總是不會那麼簡單。

高考失利,與軍校沒了緣分,後來陰差陽錯的讀了警校,還好,也體驗那種生活。不知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可以圓了軍旅夢。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好快啊,十年了。


我就被許二愣子騙進來的


不拋棄 不放棄。替我軍政工幹部出了大力了。。。。


08年,我們高三第一學期的時候,全年級在課餘時間一起看了士兵突擊,當時每個班都有一個電視,一下課整層樓都是士兵突擊,哈哈哈,可能當時班主任是為了鼓勵我們。然後那一年是選擇參軍的同學最多的一年,學校門衛室經常收到來自各地部隊的信件,我初戀也是那個時候去青海參軍的。

我當時跟閨蜜的樂趣就是下課對台詞,士兵突擊里經典台詞我們都會背,從此愛上了段奕宏,在本子上寫考上大學就去找他。結果現在研究生都要畢業了,也沒實現這個願望。

後來同年512地震,我們縣是重災區,就在北川旁邊,我們在板房裡複課,周圍駐的全是兵哥哥,我相信那一年很多妹子成了迷妹!我的很多參軍的同學也參與了救災。


好多老點的班長都說是被許三多的士兵突擊坑進去的....


真實,相對於其他許多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這也包含了許多細節,很多地方只要你當過兵一看就知道,我當兵的時候幹什麼事情就是這樣的,比如防虛光那一段。最後說一下,這部電視劇的顧問是趙宗岐,趙老闆。


不是部隊的,但是能從劇中看到很多部隊的縮影。

每個人都需要支柱吧。

軍二代可以一步步紮實地走上去,考核結果會影響前途,在北京服役的史今臨走才看了一眼天安門廣場……這些都很真實。

許三多是挺理想化的,但每個人都是許三多吖,現在徵兵其實挺困難的,家裡大都捨不得孩子去當兵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當兵是因為「家裡沒錢,上不起學」,或者「家裡管不住,放部隊管管」……

許三多也一樣吖~

而且部隊真的是個大熔爐,是好鐵就煉成鋼,是塊渣礦,也得給你敲打得能用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許三多家裡出事的時候,他和他二哥的狀態。

多現實啊!

其實沒有誰是生而偉大的,只有踏實並且目標堅定,才能離偉大近一點,更近一點。

這才是這部劇中,最打動我們的吧。


抖個機靈吧,

士兵突擊的軍事顧問是前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梁洪和當時的14軍軍長。後者為影片的拍攝作了大量的工作。


也許大家在安利這部劇的時候,都會說他真實。可是,我反而覺得他是一部軍旅童話。一個在家被當成「龜兒子」的普通農家子弟,遇到了有情有義的史班長,然後從一個孬兵蛻變為兵王,最終加入老A。這一切都讓人覺得美好的無法觸及。不管是士兵還是學員,都處在人生最容易迷茫的時候。三多告訴我們,要想在這裡「好好活」,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所以三多成了我們許多人的精神寄託。

他「真」嗎?我看未必,三多運氣太好了。可是他「實在」啊,三多這個角色是我看過所有軍旅劇中最讓人親近的,因為我總能在身邊的人身上發現三多的影子。

我們許多人沒機會像有些劇里的角色那樣在部隊耍帥,甚至談談戀愛什麼的,現實是我們上不了天,只能踏實做自己。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個三多,陪著我們打磨自己的時光。


感覺和其他的軍旅電視劇相比,無疑是更加寫真更加有感覺的。雖然主角效應太嚴重,但其精神意義不假,給觀眾(無論是軍人還是外人)都有所感觸和震撼。當你在部隊待過後在回顧它,會發現其中的細節太真實,太實在,太讓人相信那就是兵那就是軍人那就是兵王精神!還有就是劇中所謂的軍隊建設理論,什麼部隊的機械化,部隊的改革,部隊沒有時間讓他去適應,無疑是最好的軍隊寫照,無所謂內容情節的真假,給人以啟迪和感動的才是最好的!大愛士兵突擊,好好活著就是多做許多許多有意義的事……


回來看這部劇看哭了,當兵之前以為能去個草原5班那樣的地方,結果媽的都是騙人的。


推薦閱讀:

士兵們都愛國嗎,如果不愛國為何願意為國家而死?

TAG:軍隊 | 80後 | 士兵 | 士兵突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