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八府巡按真的買不起東阿阿膠么?在古代阿膠真的這麼貴嗎?


結論前置:這是一個陰謀。

------------------------------

原題目是「明朝八府巡按真的買不起阿膠么?在古代阿膠真的這麼貴嗎?某熱播電視劇里說到明朝堂堂八府巡按竟然買不起東阿阿膠,需要向皇上借錢,阿膠真的這麼貴么?」為什麼有人將題目修改為毫不相干的問題,又是利益相關么。。

------------------------------

謝邀。。。嚴格來說這屬於一個歷史問題,本著嚴謹負責的態度本來不該回答的。但鑒於第一次受邀,還是忍不住翻了翻資料。資料來源缺乏考證,扔個磚,湊合看吧,歡迎熟悉相關歷史的專家斧正。首先我們要了解明朝的官員體系和薪酬,然後再了解下明朝時期阿膠的產量和價格。首先要看下八府巡按是個什麼官:

所謂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官方從沒有過「八府巡按」一職,應該叫做「巡按御史」。實際上「巡按御史」的官職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

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種,明清兩代中央政府均設有監察機關即都察院(類似今天的中紀委或監察部),都察院下面設御史(也稱監察御史),明代都察院下屬有十三道監察御史;清代都察院下屬有十五道監察御史。這些御史可以分為幾類:在京城都察院供職的稱為內差或常差,奉命出巡鹽務的稱為巡鹽御史;奉命出巡漕運的稱為巡漕御史;奉命出巡地方的稱為巡按御史……前面提到的所謂「八府巡按」,指的就是「巡按御史」。

據《明史》記載,明洪武年間即有「巡按御史」之設,但不是常例,到了永樂元年二月乙卯,才成為定製。「巡按御史」的官級雖然只是正七品(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但其權力還是非常大的。據《明史》記載,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所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將地方行政存在的弊端上奏皇帝……

所以,「八府巡按」就是監察御史這類了,正七品官員,雖權力很大,但官職不並高。明朝官員的薪酬體系是這樣:

明朝官員的俸祿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級官員靠官俸很難維持生活,而高級官員則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維持其豪華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實際收入大多來自地方稅收的截流(俗稱「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來自地方官饋贈。舉例來說,一個縣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這個時候不可能那麼少),這些米也只夠35個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換成別的東西,例如絹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東西。

。。。。。原來「八府巡按」這麼窮。。。不過,咱有實權啊,應該可以撈點吧。

「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贓從重論。」

三等。。咳,窮就窮吧,還是腦袋重要T_T那麼阿膠呢?多少錢一斤?阿膠在明代的價格難以考證了,不過找到一篇新聞稿,東阿阿膠集團的總裁秦玉峰說的:

在明代他是記錄商業史的一個記載目錄,記載了阿膠的一個價值。阿膠它是對阿膠的商業流通做了一個詳細的記載,當時記載了阿膠的碎銀是一兩六錢碎銀,按照當時的稅率折回來往回折,阿膠的價格就是一斤的阿膠應該是三兩四錢白銀,按折回來這應該在3千到6千一斤。這是它當時的就是商業價值。/按照這個算回來應該在3千到6千左右一斤它的價值。

然後秦總提出了所謂的「價值回歸」戰略。。。嗯,漲價就漲價嘛,扯的太遠了吧。。按照這種說法的話一斤阿膠三兩四錢白銀。

《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一年90石的工資,也就是45白銀,一個月也就3.75銀。而且其中40%工資還是絹布啊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抵的。想買點阿膠吃確實拮据的很。但是,重點來了。這個價格的來源值得懷疑。

「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元曲-白樸-《秋夜梧桐雨之錦上花》

「萬病皆由氣血生,將相不和非敵攻。一盞阿膠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明代-何良俊-《清森閣集*思生》

自唐朝時期,阿膠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但唐朝後期,朝廷封了阿井,專門用來給朝廷熬制貢膠。所以產量降了下來,民間私自熬制的阿膠也有,但並不多。不過元朝之後又重新興盛了起來,特別是京杭運河開通之後,河道途徑東阿,產生了大量熬膠的作坊。阿膠雖然珍貴但尋常百姓也是消費的起的。

古代皇宮貴族在嫁女的時候都喜歡以阿膠陪嫁。在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明確記載:「婚禮納采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米葦。」其中,阿膠作為嫁妝,其說法是「膠漆取其固」,意思是祝福夫妻愛情永固的意思。相傳,中國古代首位遠嫁波斯帝國的元朝闊闊真公主隨嫁品中,除了中國陶瓷、絲綢、茶葉等物品外,還有就是作為養顏美容品的阿膠。後來這種習俗漸漸流傳到民間,從而形成了把阿膠當嫁妝的風俗。特別是江浙一帶,自古就有阿膠進補習俗,因此,用阿膠做嫁妝也自然成了本地民俗。

由此推斷,明朝時期阿膠價格並不會太高。平常百姓就能家庭常備。按照士農工商這麼個等級劃分,七品官員應該不至於買不起的。

為什麼題目會有這種說法呢?如果想要鑒別一個信息的真假,首先是要看這條信息是從哪裡來的,以及傳出這個消息對傳出人有什麼樣的好處。

近幾年熱播的古裝電視劇中多次提到東阿阿膠,並渲染成皇親貴族專用的貴重補品,顯然是有利益相關體背後故意炒作的結果。說白了,就是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在消費者心中為阿膠這幾年的瘋狂漲價製造出一個「歷史原因」出來。。。

我在其他阿膠相關問題中也提到過,我是阿膠行業從業人員,但我不贊同濫用阿膠的做法。中醫、中藥被做成商品,尤其是在當前各種中醫黑的環境之下,是對中醫體系的抹黑。不利於中醫行業的發展。某廠引經據典甚至捏造史實為漲價造勢的齷齪行為也必將被中醫界所不齒。弘揚中藥中醫價值,不該是這麼玩的。


大明歷史上向來重注禮法,明初期對於官員的獎懲機制相當嚴格,根據上邊網友的回答,大概可以推算出一個督察御史的俸祿大概是96擔左右,但是要注意的是明代沒有公務員一職,所以,作文官員也需要僱傭,雜役、僕人、還有隨行公務人員等輔助人員,另外車馬等費用同樣是需要官員自行支付的,那麼由此來看除去一家用度和日常開銷之外,還要支付僱工的報酬和吃穿用項。而八府巡按,又是一個獨立於吏部的監管部分,要求人員品德賢良,為官廉政。

故而,以一個合格的監察御史從七品的俸祿,來看買不起較為名貴的藥材阿膠也是正常的。


一年才掙90彈糧食,關鍵是吃喝還有雇下人都是自己掏錢,這日子過得也不富裕吧,所以買不起東阿阿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倒是這個電視劇里的皇上太慫了,完全就是一個豬一樣的存在。紀委工作人員很正氣,忠君愛國的人估計真是買不起也不敢買被皇家欽點的東阿阿膠吧,被言官彈劾了官都丟了


聽說過巡撫,這巡按是個啥還真不知道,如果和巡撫差不多的話我覺得是可以買的起阿膠的,不過不能買皇帝家御用的,不然肯定會被有心人說是謀反的,因為封建禮制太苛刻


其實八府巡按只是戲曲上的官職,在明朝都察院下倒是有十三省巡按一職全稱為巡按御史,正七品,《明史》記載:「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據《清史稿》記載,清初沿明制,設都察院,下有十五道監察御史。順治初,又有巡按御史,每省各一人,順治以後逐漸廢除,改為十三科道,而每省中設分巡道一職,即俗稱道台,正四品,位知府上,和明朝的巡按有多少相同,但職權大多了。


我覺得本來就買不起,阿膠應該也不便宜在古代,至少現代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起的。而且古代還有一群官員管理審核。全當笑談吧


電視劇看多了都變獃獃的了,阿膠有那麼貴嗎?再說明朝時期的生活水平也能說明了吧。我覺得買得起,首先農耕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水平都不高,所以阿膠也不會貴,無非就是要避開專政的皇室而已。


假設前提存在,通過明史可以分析一下觀點:

明朝官吏品階中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階,與之對應的是督察御史,督查御史在明朝也是無具體官階品級的一類特殊存在,這部分人的主要職務是對全國各地的管理、民生等問題進行巡檢,以了解當地的百姓生活情況和官員的管理。

為什麼說督查御史是特殊的存在。因為擔任這個職務的官員,並不是以官階區分和地方主政官員大小的,而是代表皇帝去巡查,等同於「代天巡狩」可見官不跪,並對官員有一定的監督作用。

在御史選拔的時候,也沒有任何限制,即可以是在朝的官員、也可以由普通百姓擔任。但是這個職務的職權非常大,可以不通過州府官府直接和皇帝通話。所以在選擇督查御史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品行端正,為人正氣的人來做。

再來分析一下題目,阿膠是皇家御用之物,作為督查御史自然知道禮法之說,故絕對不可能越制的。所以買不起阿膠我認為是正常的


知道阿膠不便宜,沒想到在明朝一個朝廷官員都是吃不起阿膠的。看得我都想買點兒來體驗一把了。可惜我就是個小民啊,只能看著皇家大吃特吃了


八府巡按,就是巡按御史,這個官職起源於明代,正七品,雖官職不大,但是巡查地方吏治,權力還是很大的。我覺得雖然買不起,但是人情往來,收點小禮物還是可以的,所以即使買不起,也能弄到點。


前兩天翻沈括的《夢溪筆談》發現一條內容與東阿阿膠有關,原文如下:

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歷下凡發地皆是流水,世傳濟水經過其下。東阿亦濟水所經,取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今醫方不載此意。

大概翻譯是說:古代傳說濟水是地下河,今天(宋朝)歷下(大概在今天的山東濟南)這個地方全是地下水,據說就是發源於濟水。東阿這裡也是濟水經過的地方,取東阿的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阿膠攪渾水則渾水清。人服阿膠能下膈、疏痰、止吐,之所以有這種療效是因為濟水的水有著能帶著渾濁的物質一起下沉的屬性。所以阿膠可以治療"淤濁及逆上之疾"。如今的醫方已經不記載這些了。

由此可見,如果沈括的記載屬實,那麼"東阿阿膠"應該本指:用東阿這個地方的井水煮的膠。什麼叫「水煮的膠」,我個人理解就是水蒸發剩下的沉澱物(水銹?)。

阿膠能使渾水變清,我百度了一下,能使渾水變清的大概就是一些類似於明礬、硫酸鎂、食鹽等物質。至於阿膠是不是就真的是這些物質,這些物質人吃了能不能下膈、疏痰、止吐,筆者保留意見。

至少從沈括的記載來看,他沒提到東阿阿膠有補血的功能

百度百科東阿阿膠條目,裡面引用到的古籍記載有:

李時珍《百草綱目》:①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②其膠以烏驢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爾。

《神農百草經》:久服,輕身益氣。

百度百科對於古籍中關於東阿阿膠的記載的引用筆者覺得有些簡略。希望能有大神從更多的古籍中找到有關東阿阿膠更多的信息。

「其膠以烏驢皮得阿井水煎成「,用東阿的井水煎黑驢皮成膠。這個做膠的方法就是今天東阿阿膠的做法。央視曾經做過一期東阿阿膠的節目,裡面關於東阿阿膠廠從飼養黑驢,到化驗東阿井水的成分(專家說含礦物質很多,一言蔽之:礦泉水),到最後熬膠的整個過程都有詳細的記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看。

說了這麼多,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今天東阿阿膠的製作方法和功效,明朝時期有記載但不夠詳細(本朝綱目)。宋朝時期有記載,但沒提補血與黑驢皮


你覺得現在買阿膠很方便是吧,明朝的官居然都買不起?!

請問有多少是真的,山東有多少驢?


東阿阿膠那玩意兒在古代是皇家貢品,於大人那種人一看就是個清官,估計沒多少銀子,應該是吃不起的。


話說這個官職,本身就是相當於如今的反貪局的工作,你想想一個搞檢查審計管考評的官,必須是剛正不阿的人否則能如得了皇上的法眼嗎?另外東阿阿膠是皇家御用的吧,皇上家的後宮那麼多人都分不過來恐怕只有討皇上歡心的後宮才有可能得到皇上賞賜點兒東阿阿膠吧。最重要的是封建社會啊,你敢搞皇家的御用之物,也不怕被拖出去砍了。再說,以明朝的冠傑俸祿,讓一個紀委的人去花大把銀子,不是坑人嗎。


我覺得明朝的吏治還是挺好的,明太祖朱元璋時代對於貪官的治理是最嚴苛的時代,貪官都被處以死刑,剝皮塞入稻草示眾,這可能也和他的早期農民出身有關係。

明中期雖然沒開始的時候那麼嚴的吏治了,但是相對其他歷史時期還是比較清廉的。明代出了一些有名的清官,比如大家熟悉的海瑞,于謙等。八府巡按雖然權力大,但是本身作為紀委監察官,更應該標榜自己,所以維持日常用度上就比較破費,何況對於買補品了。而東阿阿膠在那時作為皇家貢品,價格肯定不便宜啦,所以買不起也很正常啊。


明朝自太祖皇帝起,認為出仕為官者當有高尚的人格品行和道德約束,所以重德行輕利益,對吏治實行低俸政策,並且定製「剝皮揎草」等嚴苛峻法來進行反貪防腐,並以法律《大誥》的形式加以推廣,所以明朝的官員如果不貪污腐敗,確實窮的叮噹響,阿膠這麼貴重的滋補聖葯,他們買不起很正常


在東阿縣買這個東西都很麻煩,特產是要壟斷的好伐?

另外這好像是小說不是史實


海瑞窮的叮噹響,肯定買不起,但並不妨礙他娶一堆小老婆


還真是個古怪的問題,貌似分類不對


沒有大神出來給出最終答案嗎?


推薦閱讀:

「飯後百步走」對身體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為什麼?
新陳代謝快真的死得早嗎?
身邊的一個女生說她每天晚上回家用100度的熱水泡腳,請問這是真的嗎?
蜂蜜水什麼時候喝最好…晚上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以加蜂蜜嗎?這樣會不會長胖呀~?
男性長期喝豆漿及吃大豆食品,真的會雌性激素過多嗎?

TAG:廣告 | 養生 | 保健 | 阿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