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用對話推動情節?

文筆及格,寫小說前構思了情節但在寫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地描述,容易變成人物坐下來聊天的那種感覺怎麼辦?怎樣避免用對話推動情節?或者情節出現停滯?


瀉藥。

是這樣,對話流確實是有一定的特色和故事性,但是如果從網路小說和出版書籍這兩方面看,編輯一般情況是不會冒險選擇這樣的小說。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你文筆故事性足夠強,那也沒什麼不可以,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用實力說話。

接下來開始認真回答問題。

1你指的對話推進故事情節是怎樣的?

「阿嬌,你聽說了嗎?」

「什麼?」

「阿嬌,你千萬別難過。」

「倩倩,到底怎麼了?」

「阿嬌,你爸去世了。」

舉例說明,像以上這樣完全屬於無腦對話,如果你是處於這個階段,那就向第二個階段進攻學習。

2你的對話中會不會摻雜其他描述?

倩倩看著站在門口的阿嬌,欲言又止。

「倩倩,怎麼了?」阿嬌迎上去問。

「阿嬌,我……」倩倩低垂著頭,只看得清兩彎淡淡的柳眉緊蹙在一起,這讓阿嬌一顆心更加七上八下了。

阿嬌伸手推了推她:「倩倩,到底怎麼了?你倒是說話啊,急死我了!」

「唉……阿嬌,你爸去世了。」

還是舉例說明,如果你處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問題不大,向第三階段改進就好。

3對話和人物環境心理動作等等融合。

倩倩從路口跑來的時候,天邊還掛著一抹羞怯的紅雲。

阿嬌在河邊一處大石塊後面洗澡,哼著閩南的小曲兒,好不自在。

遠遠的便聽到倩倩那嘹亮的嗓門:「阿嬌,阿嬌不得了了,阿嬌……」

阿嬌扯過衣服來披上,沖著石塊後面的她招了招手。

一個人影迅速地撲了上來,眼睛裡冒著亮光:「阿嬌,你爸死了!」

「死了?誰死了?」阿嬌一臉的難以置信。

這個時候的落日慢悠悠地爬上地平線的最後一道坎子,兩個女孩的臉被印得通紅。

倩倩拉住她,一個字一個字的說:「你爸死了,我剛才親眼看到的!」

「死了?死了!終於死了!」

兩個人激動的抱在一起,嘴裡說出來的話亂七八糟,誰也不知道對方說了什麼,但卻又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

阿嬌想:這個折磨了她將近十年的畜生,終於被老天收了。

最後一個舉例說明,自認為這樣的對話推進對於網路小說來說已經足夠,至於出版書的很多嚴謹要求我就不大懂了。

有什麼說的不對的還請見諒,只有這點水平了。


首先我要推薦兩本書諾亞·盧克曼的《情節!情節!》和《寫好前五頁》。我真覺得小說初學者都應該把這兩本書買回來仔細看,絕大多數問題這兩本書里都有講,從情節架構、角色塑造到寫好對話、如何措辭之類。

兩本書里都會提到的一個,也是外國寫作教程里最常提到的一點【要展示,不要敘述】

你所說的對話推動情節,就是光敘述,不展示。在話劇裡面被稱為女僕擦桌子。也就是有情節需要交代,但是有不展示出來,就讓倆女僕一邊擦桌子一邊閑聊把情節交代出來

這樣寫的結果就是乾巴巴,像教科書似的,大段大段對話乾巴巴。

樓上有人回答說阿婆的書里也有大段對話,但那不一樣。因為阿婆的書是推理小說,推理小說的核心是推理部分,這本來就是很難展示,只能用對話邏輯推理出來的純理性部分。

其實日式輕小說里對話也超多,而且對話大多數是瞎聊天,這種沒有暗含太多內容的對話看起來輕鬆愉悅,所以「輕」啊。

所以對話多並不是問題,我猜測樓主的問題是無法正常展開情節。

我的解決方式是,把想要交代的情節變成一個事件,讓角色參與到事件里行動起來。

拿我剛看的電影《心迷宮》裡面一小段情節舉例子。

男主在城裡找了工作,結果他爸村長,希望他留在村裡,就把他工作攪黃了,給他在村裡安排了個坐辦公室的「好工作」。這件事,如果寫成對話,可能就是男主跟媽媽或者朋友抱怨,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講一遍

但電影里是怎麼做的呢?

【男主騎摩托回家,買了點心給他媽。他媽給他爸說「這是孩子買的點心,你嘗嘗」。他爸生氣說,「不吃!」

他爸要出門,他媽對男主說,「路那麼遠,你騎車送送你爹。」男主回,「媽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

他媽說,「都是親生的,哪兒來這麼大仇?」

男主說,「親生的能幹出這事來!」

他媽說,「你爸也是為你好,怕你離家遠。」】

用兒子回家和父母見面見面這件事交代角色性格,提出懸念,父子倆究竟咋了?

後面解開懸念

【他爸被人問及「聽說你把你兒子工作攪黃了?」他爸回,「那不叫攪黃了,我是為他好!」】

哪怕你要交代一座城的歷史,都最好從事件進入,比如主角親身體驗的與城市歷史有關的事件。再不濟,講個城市背景介紹,你也得拉一個歷史人物的事情來講。

————————————

開頭推書居然把作者名字打錯了,真是。。。。。。。已訂正


媽的 讓他們走起來。

沒病走兩步啊

輕小說也是典型的用對話推動情節的一種故事文本 聊天當然是可以的 但是故事的發展 是依靠實際行動推動的 講話本身雖然本身也是一個行動 但通常只是起到了闡述的作用 除非小說的人物是個言靈師 不然的話單純靠對話是不會讓事件的結果改變的 如果是改變了 一定是文本的內容引起了實際的行動

交談最基本的單位是用發聲器官發出一種有其符號規則承載的有規律的聲音來進行溝通 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 你會發現人們說話的場景不只有坐下面談 走著 看著 甚至睡著都可以成為「發聲」這一行為發生的時機。要搞清楚的是說話的原因,以及說話的後果,如果一句話既沒有原因,也不會引起後果,甚至連所指(這個聲音指向的概念)都沒有,那它就是一「廢話」,你就不要寫了。(並不是指看起來是廢話實際上另有深意的那種)

舉一場景

e. g.

一天下午,我在沙發上午睡,迷迷糊糊中,把太陽當成了黃色白斬雞。我閉著眼,吧唧一下嘴,「好想吃白斬雞啊。」

我媽在客廳聽到了,於是……

在此場景中,雖然我和我媽並沒有進行有來有往的溝通,但顯然這對話文本是「有意義的」,也就是我媽能理解的。於是我無意中發出來的聲音「我要吃白斬雞」,因為其指代的符號體系,在我媽眼裡就變成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指令,我媽會根據這些指令回應出她邏輯體系下合理的舉動。此場景中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說話人的狀態(我睡著了,迷迷糊糊地說/某某害羞地說),第二是對話文本(我想吃白斬雞/XX我喜歡你),作者可以從這兩個要點中「推理」出他認為的符合實際的行動:比如我媽可能會把我叫醒,說吃中飯了,然後真的有白斬雞吃;或者我媽把我叫醒,打了我一頓,因為我把口水流到了沙發套上。總之對話(dialogue)可以發生在任何場景,並且不一定是有來有往的,但反饋卻是即時的,一段對話會立刻引起下一段對話;如果不是,那就會引起其他行動作為後果,如果該對話造成的後果要到N年後才能顯示,那麼他就是一個預言(foreshadowing)。

語言文本中,能指與所指也不一定是相對的(也就是說你不能太表裡如一了)。比如我嘴上說著,「謝謝阿姨,這個紅包我不能收。」,但所指,也就是言下之意,卻是「媽的趕緊客套完吃飯去/給就給啊不要廢話」。看起來互相矛盾,卻是合理的,而這段對話的作用就是為了描繪出我是一個沒禮貌卻虛偽的熊孩子。在做出「說」的同時我也做出了其他行動,比如「伸手」就接過了阿姨的紅包。接過紅包和我的語言又會產生其他後果,比如阿姨會「誇」我,我媽會「說」真不好意思啊。這就是情節的發展。


我覺得《對話寫作十忌》裡面有一條反而回答得好——

1、過於直截了當(直白)

  這些對白照本宣科,直白得令人尷尬。聽起來也有嬌揉造作之感。

  例如:

  珍妮走進房間,卡洛斯沖她微笑。

  卡洛斯:珍妮弗,我很高興看到你。我是如此愛你。為了見到你,我已經等待多時了。

  這樣的對白的確令人尷尬,毫無婉約精緻可言。如果表現為他壓抑太久,突然一時語塞,也許就更具效果。或者他先將她一把抓過,一言不發,過一會兒再說。

  卡洛斯:你知道嗎?一看到你我就控制不住自己。

  然後二人擁抱。

  當然,行勝於言。但如果對白能為人物的行為增添有力的補充,那真得上錦上添花。珍妮弗懂得他的意思,觀眾們也照樣能懂。輕描淡寫、出乎意料的回答以及對於人物潛意識和內心世界的表述也可以營造出這種婉約之美。

所以重點不是對話,而是對話中要有動作。

行勝於言。


為什麼要避免?

物語系列就是對話流,不好看嗎?

古龍後期的作品更是極少描述,甚至連對話之間也少見對於動作神態的說明,不也十分精彩嗎?

如果說你覺得你筆下的人物像是坐下來聊天。

那大概是你的對話寫得跟流水賬一樣,沒有一種讓人期待的感覺,那便是失敗的描寫,跟是不是對話推動情節沒有任何關係。

假如文筆真的及格的話用對話推動情節遠比描述情節精彩的多才是。

其實無論用什麼方式,只要能夠說清楚情節,會講好故事,本來就沒有形式的區別。

提高基本功是關鍵。

ps,其實題主不放點片段出來讓人看看的話,以上的話全都是扯淡。


我也有這個問題,不過跟題主的問題略有區別,我的是真的寫著寫著倆人就坐下來聊天了!大半夜的,吹了燈,坐那兒聊天,一聊就是兩千多字,煩死我了!但是他們就是愛聊天,我都管不了!怎麼破!怎麼能讓主角愛干點別的!


其實我不太懂你的問題,構思了情節,當然按照情節走,對話多的情節就多寫對話,對話少的情節就不寫對話。

我斗膽一猜,你所謂的小說情節,只是一個念頭。

我最初的幾篇短篇也是這樣,有了一個念頭和概念就動筆,寫了開頭就不知道往下推進,只好甲乙丙丁坐下來一人一句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後來才發現,情節才是小說的中心,情節也是意圖的載體,你想表達一件事,只有足夠豐富的情節和足夠吸引人的包袱懸念,才能讓人看下去。

而文筆真的可以不那麼重要,就像一拳超人原畫版,畫風粗糙但還是爆紅,就是因為情節和設定的反轉魅力。

當然,以上是我的猜測,還有一種可能是你真的不會敘事。但個人覺得想把對話處理得不生硬不尷尬不矯情其實比敘事更難。建議看一些史書?


情節推進的核心是衝突。

對話是展示衝突的一種手段,你如果想要達到和對話同樣的效果,就得去尋找其他能傳遞衝突的媒介。

也就是說,只要你製造了衝突,情節就能夠推進。

衝突爆發得越迅猛、越突然,情節推進的速度就越快。

至於怎麼增加衝突?

查資料吧!我也困在這個問題上了。


為什麼要避免,你以為用對話推動劇情很簡單?


可以加上環境描寫,加上形容詞介紹關係


我覺得這是優點不是缺點啊。如果要把重心從對話上轉移出去,像描寫角色的外貌、性格還有場景元素這樣比較古典的做法是可取的,但是把重心放到心理上實際上對讀者來說是很無聊的,真的會缺乏興趣。

如果在對話的基礎上走更簡潔漂亮的路線,我覺得是比冗長的分析更有趣的。所以抱著對話和簡潔的觀點去寫小說能寫出來好看的短篇。長篇最好通過自己的生活或者資料來創作,更有踏實的感覺。


本來就是要用對話推動情節啊,你去看阿婆的小說,基本上就是對話流。作為讀者我很反感主角一直如何如何想,他應該和其它角色互動起來、說出來啊!


推薦閱讀:

【見路不走】這個詞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求推薦你們心中認為最好的書?
寫小說如何寫對話?

TAG:小說 | 文學 | 小說創作 | 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