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質量管理如何開展工作?
公司從來沒有做過質量管理,現在新建立的質量部也只有我一個人,我之前是做產品技術工程師的,對產品比較了解,現在想通過我來推行公司的質量管理,而我又是個新手,該如何開展自己的工作啊??!!就目前我的情況來看,公司有個比較好的老師指導質量管理工作,但是不是全職,所以想問問各位大神,如何開展工作和加強自己的質量管理能力呢?
——————分割線——————————————————————————————————現在程序文件和質量手冊已經編製出來了,各部門對質量的理解都不多,工作中好多工作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有成效,現在真是好糾結啊
更新記錄:2016.7.23:由於找不到合理的表達方式,所以本回答停止更新,理由見最後面幾行。
對不熟悉產品的人來說,控制產品質量是無從下手的。要控制和提高產品質量,首先要了解產品現在的質量狀況。必須很清楚的知道目前產品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有哪些,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點有哪些,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如何了解產品質量狀況?作為前設計人員,應該沒少去生產現場,聽到的和看到的已經不少了,這是最直觀的印象。有這點印象就可以開始著手改進了,如果感覺還是心裡沒底,那就應該收集和分析數據。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收集信息:- 研究售後服務信息,深入研究用戶投訴和索賠記錄,看看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 詢問參與過售後服務的操作人員,了解一下直觀的用戶抱怨;
- 去車間詢問現場檢驗人員和操作者,看看他們對產品有什麼改進建議;
- 詢問各部門的領導,特別是車間領導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可以幾種渠道都採用,也可以採用其中的2-3種,看你們公司的具體情況。
1.2、進行深入的質量分析收集完信息後,要深入的、客觀的分析,如果你覺得不客觀,可以多找幾個人一塊分析。這裡重點說說如何深入分析。舉個例子,比如你發現經常出問題的是一種外購件,質量不穩定,但可選擇的範圍很小或根本沒得選只能買一家。如果你覺得只要督促供應商提高質量就行了,這就是浮於表面的分析,沒有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因為這只是把該做的工作推給了供應商,可產品是你們自己的。比較深入的分析過程恐怕應該是這樣:先從設計入手:- 評估是否應該改變設計結構,避開這種外購件;
- 對比國內、國外同類產品在這個部位是如何處理的,是否可以借鑒;
- 評估一下改成進口件,成本和市場份額會有什麼變化。
其次,從供應商管理入手,考慮以下可能性:
- 通過質量處罰或索賠的方式督促供應商提高質量;
- 從設計角度幫助供應商提高質量;
- 改變供貨方式,由整體外購改成局部外購,容易出問題的那部分由其他供應商完成;
- 通過監督關鍵工序製造過程、到供應商處驗收等方式
第三,從檢驗方面考慮提前發現問題:
- 增加檢驗項目和頻次;
- 增加檢測或試驗設備以便進行進廠性能試驗;
- 產品出廠前增加針對性的試驗項目
以上是對一個假設的問題簡單想了一下措施,我覺得這些都做了,如果問題還是沒解決,那恐怕還是深度不夠,每一條都可以再次挖掘。
好像我說的有點遠了,完全沒有按提綱寫。所以。。。還是回到提綱上來吧。前面說了,要收集和分析信息,這件事做完以後就要開始:1.3、改進策劃與實施要知道,產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為什麼製造過程不像設計的那麼理想,是因為存在製造誤差和人為錯誤。質量管理的目標就是降低製造誤差,杜絕人為錯誤。1.3.1、編製檢驗規程對那些重要的、容易出問題的工序和零部件要有非常具體的檢驗要求,通常的做法是編製表格,把檢驗要求寫進去,讓檢驗和操作人員都了解要求並按此操作。重要零部件應該每件都有唯一編號,一件一個記錄。這樣做的好處是萬一出問題可以很容易的追溯到人,同時操作人員和檢驗人員也會對自己的簽字負責。
不再多說,可以展示一下我們公司的檢驗規程(我們公司是生產特種車輛的):裝配過程的檢驗規程(這個規程掛在裝配線上,每車一個,要求操作者裝完立即填寫):焊接過程的檢驗規程:對質量部來說,自製件質量控制最主要的是權力問題。對外是話語權,對內是人事權。
1.3.2.1 掌握話語權對外的話語權:質量部要有足夠的權利,質量部的話語權要高於生產部,除質量部以外的任何部門和領導(包括總經理)都不能在質量問題上指手畫腳。相應的,產品的所有質量問題,質量部要負主要責任。對於企業管理來說,這就是專業部門管理專業問題的思路,即質量問題我負責,但我在質量問題上必須說了算。對有些企業的質量部來說,爭取話語權是質量部門領導的主要職責。想當初我剛上任的時候不知道跟生產系統,從班組長到生產副總經理,吵過多少回架,甚至還跟上一任總經理拍過桌子。這個真的需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有被炒的準備。如果高層不重視質量,質量部經理只能被炒。所以質量問題首先還是領導問題。對內的人事權:檢驗人員天生就得罪人,畢竟不管是誰幹完活被挑毛病心裡也不舒服。做檢驗的時間長了心裡沒底,認為得罪的人太多恐怕在這個公司沒什麼好下場,所以大部分檢驗會上下糊弄,勉強能交差就完了,這也是人之常情。但這種情況是必須杜絕的,檢驗員就是質量部的眼睛,絕不能睜一隻閉一隻。質量部的領導必須強勢,在內部用人上,必須做檢驗人員的後盾,有替他們解決一切麻煩的行動力,也有眼裡不容沙子,不包庇不糊弄的決心。管質量的必須一碗水端平,糊弄事的給我滾蛋,好好乾的我全力保駕。領導心如明鏡賞罰分明,下屬怎能不用命,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個鐵板似的檢驗隊伍,這是內部質量控制的關鍵所在。1.3.2.2 實施質量管理和控制好了,你有一個合格的檢驗團隊,而且通過編製檢驗規程或質量計劃,對檢驗過程進行了策劃,有了這兩個前提,剩下的就是重點關注三方面,1、工藝紀律是否正確執行;2、標識和記錄是否及時準確;3、不合格是否及時改進。
a、工藝紀律:只要設計沒問題,很多不合格都是操作人員偷懶不遵守工藝紀律。這是要靠檢驗人員發現的。所以前面說了,必須有一隻合格的檢驗隊伍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遵守工藝紀律的現象千萬不要等到造成了不合格再處罰,而是已發現有苗頭立即制止。往往現場檢驗說話不夠分量,操作人員也許不聽,這種時候檢驗必須立即彙報,質量部的管理者必須立即立即採取措施。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口頭警告,書面通知,全公司通報批評,經濟處罰,下崗或調崗。處理過程必須高效,最好是從接到通知到拿出處理結論的時間不超過半天。b、標識和記錄:必須到現場,監督操作者和檢驗人員做標識和記錄。比如裝配工序,操作人員是否裝完立即做記錄?檢驗人員是否及時檢驗並簽字?一定要養成習慣,絕不能每天下班前統一簽個字。操作者養成習慣後會更加重視質量,工作中更嚴謹。我們公司剛開始推行過程檢驗記錄卡的時候操作人員經常是下班前簽個字。我經常去車間檢查,只要沒有及時簽字的,不管工作量多大,立即重新裝配。車間主任要是敢說個不字,立即開個大罰單,扣個不遵守質量紀律的大帽子。不配合工作我就罰到你服。c、不合格處理:和工藝紀律要求相似,不合格處理必須果斷和高效,因為違反工藝紀律的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必須立即處罰並全公司通告。不合格是自製件部分最有爭議和難度的,重要的依然是話語權的問題,要做到產品是否能放行只有檢驗說了算,其他任何人說了都沒用,即便是總經理。對怎麼處理不合格,是報廢返修還是直接回用,質管部一定要考慮對產品和對用戶的影響,一定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對生產進度、耽誤交貨期造成的損失幾乎不用考慮。因為你要記住一個原則,自己都覺得不怎麼樣的東西,千萬不要交給用戶,否則只能砸牌子,這關係到企業的生命和生存。而延期交付、批量報廢或者進行非常麻煩的返修,這些都只會損失金錢,不會危及生命。因為產品質量是質管部負責,所以對不合格的處理也必須以質量部為主,其他任何人可以說情,但不能代替質量部做主。質量部長要是連這點權利和魄力都沒有,還是不要幹了。1.3.2.3 質量處罰對不合格的處理,責任行質量問題要進行處罰,質量處罰的原則是這樣的:
- 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重複犯錯誤;
- 允許失誤,但不允許違反紀律造成的失誤;
- 允許造成損失,但不允許缺乏質量意識;
- 必須高效,必須通報
1.3.2.4 其他說明
關於質量問題的話語權,我曾經結識過一個大型汽車企業的質量部長,也就30出頭,他自吹說在企業他說話的分量排第五,在他前面的是:總經理,財務總監,技術總工程師,銷售副總經理。雖然他只是個中層,話語權比大部分拿年薪的高管層都大。這說明他們公司很重視質量,也說明他這個質量部長知道怎麼管質量。我也自吹一下,其實我在我們公司的話語權也和他差不多。再小結一下,自製件的質量控制關鍵是自身強勢和充分的話語權,要以提高質量意識為目的,要允許犯錯誤。這一條對最高管理者提了要求,需要在公司整個管理體系的運行過程中證實和落實,另外也主要是對最高管理者的質量意識要求,不需要形成什麼記錄,所以它是管理性條款。再比如:5.1 管理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其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的承諾提供證據: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b) 制定質量方針;c) 確保質量目標的制定;d) 進行管理評審;e) 確保資源的獲得。
此條款是對文件管理過程的要求,這些要求提的非常具體和明確,按要求做的同時,自然會形成記錄作為證據,因此它是一個操作性條款。在策劃質量管理體系的時候,應該先關注操作性條款,根據每個條款的具體要求,考慮公司的實際情況策劃執行過程,策劃的時候要考慮以下幾方面:4.2.3 文件控制
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4.2.4的要求進行控制。應編製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 為使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文件發布前得到批准;b) 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與更新,並再次批准;c)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適用文件的有關版本;e)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於識別;f) 確保組織所確定的策劃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外來文件得到識別,並控制其分發;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如果出於某種目的而保留作廢文件,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 這個過程由哪個或哪幾個部門負責?
- 我們現在是怎麼做的?
- 是不是符合標準要求?
- 形成了哪些證據或記錄?
- 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 改進後是否具備可操作性?
下面是我們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對此條款的具體規定,就是策劃的結果:8.2.3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採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並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採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
註: 當確定適宜的方法時,建議組織根據每個過程對產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影響,考慮監視和測量的類型與程度。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策劃的時候先考慮部門和職責,再考慮流程和部門之間的銜接關係,最後對照標準,看看我們自己的要求和標準是否相符。最後看一個ISO9001:2015版新增條款的例子:8.2.3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質量管理部負責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日常檢查,各部門要確保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過程處於受控狀態。具體要求如下:
管理者代表負責按5.6的要求進行管理評審,按8.2.2的要求進行內部審核,對過程持續滿足其預期目的的能力和產品一致性進行確認。
企管人事部、運行保障部對人力資源和設備能力進行監控,以保證從事與質量工作和產品一致性工作有關的人員和設備能夠滿足要求。
市場營銷部按7.2的要求對合同及顧客溝通進行監控,隨時答覆用戶諮詢,處理用戶提出的產品質量問題;
技術研發部按7.3條款要求控制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過程持續滿足其預期目的的能力,通過科技開發管理會議及管理評審進行確認。
生產安全部依據7.5規定的要求,按生產作業文件開展工序檢查,通過ERP系統和物料轉移記錄等方式對工藝順序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對關鍵工序的人、機、料、法、環進行定期檢查,監控工序持續保持滿足產品質量要求的能力。
質量管理部計量室按7.6的要求對量具和檢測設備進行監控,保證產品生產所使用的量具處於檢定合格狀態;
質量管理部檢驗人員按8.2.4的要求對產品質量進行監控,質量管理部和技術研發部對生產一致性控制計劃中規定的關鍵零部件3C證書有效性每月檢查,對生產一致性控制計劃中規定的關鍵工序和其它要求進行定期監督檢查,保證產品符合質量要求和生產一致性要求;
技術研發部、質量管理部按8.2.4的要求對公司的採購過程實施監控,按7.4.1的要求對供應商進行監控,必要時由運行保障部組織供應商審核,確保供方評價符合要求,保證主要物資從合格供方採購。
當過程的監視過程中發現不能滿足策劃的要求時,由歸屬部門按8.5.2的要求採取適當的糾正或糾正措施。
標準里對風險和機遇的識別和管理提出了要求,但並沒有具體的實施措施,需要企業自己識別和掌握。要想全面地識別各種風險,只靠一兩個人顯然是不可能的。一個企業里會有很多專業部門,比如說銷售部門、財務部門、技術部門、法律部門、質量管理部門。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甚至生產和物流管理都需要專業部門和專業人員。所以對風險的識別和管理不但是公司管理層的事,也是所有專業部門的事。同時,不同的級別應該考慮不同的風險。基於上述這些考慮,我們在策劃風險管理過程的時候,對管理層和專業部門分別提出了要求,管理層主要關注公司層面的風險和機遇,各專業部門主要關注其專業領域的風險和機遇。下面是根據這條標準要求編製的管理手冊,對風險和機遇的識別涉及了大部分部門: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6.1.1 策劃質量管理體系,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便:a)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b) 增強有利影響;c) 避免或減少不利影響;d) 實現改進。
2.2 研究和優化過程文件初步寫完,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為了使標準的流程適合本企業,必須對所有的過程進行研究和優化。2.2.1 過程的優化應該研究部門之間的介面和過程之間的關係,使它們相互制約,形成管理網路。舉個例子,我們公司有過這種情況,生產比較忙的時候,產品有質量問題還沒有整改完,但是用戶急著要貨,銷售部問一下車間,車間說已經完工了,然後銷售就把產品發給用戶,當然質量問題也發給用戶了。這顯然是流程出了問題,在生產緊急情況下,廠內其實是比較混亂的,銷售部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可以發貨,按習慣性思路去問車間,口頭一說就發貨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里肯定有這一條規定:產品最終是否合格應該由檢驗人員判斷。但是檢驗記錄在檢驗人員自己手裡,銷售部看不見書面的檢驗結論。所以我們就增加了成品入庫單,使用方法是:——車間必須填寫成品入庫單辦完入庫手續,才能拿到工時費;——入庫單上必須有檢驗簽字,否則無效;——銷售部必須見到檢驗簽字的入庫單才能發貨,否則就會被處罰。這樣改了以後,質量管理部就不需要再盯著每批產品的不合格整改情況;銷售部也不需要茫然的到處打聽產品是不是完工了,車間也不能再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整個過程只需要注意兩個地方就可以很完善的進行控制:——檢驗簽章的管理,確保檢驗專用的簽章有追溯性和唯一性;——成品入庫單的記錄管理,確保每一張成品入庫單都有檢驗簽字,否則就處罰銷售部。因為有處罰規定,所以這兩條監督起來是非常容易的。這個流程的修改,就是用記錄為線索和依據,使過程之間、部門之間形成了互相制約的關係,降低了質量控制的難度和工作量,優化了過程。2.2.2 實用性的考慮對那些看上去不太好實施的過程、容易流於形式的過程,結合企業情況深入思考,使他們變得更有實用性。還是得舉例子,比如說質量目標。生產車間制定質量目標很容易,比如說產品合格率,廢品率等等。但是部門的質量目標很多企業都流於形式,隨便找一個可以考核的指標就行了。我們先看看標準里是怎麼說的:GB/T 19000-2015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6.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策劃
6.1.1 總則公司管理層及相關部門隨時關注4.1所述的因素和4.2中提及的要求,確定和評估所要面對的風險和機遇,調整管理體系目標和指標或變更管理過程以適應這些變化或實現改進。6.1.2 措施的策劃6.1.2.1 風險和機遇的識別通過以下人員和部門的工作和過程,關注4.1和4.2的變化,識別風險和機遇:——公司管理層關注企業運營方面的風險和機遇,包括:? 全球市場環境和發展趨勢;? 財務風險;? 產品研發的方向;? 產品質量水平;? 法律法規風險。——市場營銷部關注與顧客有關的風險和機遇,包括:? 國內和國際市場環境及變化;? 顧客的需求和潛在需求;? 用戶對公司產品的滿意程度;? 合同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技術研發部關注設計過程和行業技術進步情況,包括:? 地震勘探領域新技術的應用及可能對公司產品的影響;? 與產品有關的配件領域的技術進步及可能對產品的影響;? 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的變化及可能對產品的影響;? 對出口產品關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 設計的合理性對產品的影響。——生產安全部關注與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有關的風險,包括:? 法律法規的變化及地方政府的要求;? 外部環境(包括空氣、水質等)的變化;? 公司內重大環境因素和危險源;? 生產過程出現的可能導致合同延期的問題。——質量管理部關注與產品質量有關的風險,包括:? 國家標準和法規的變化;? 關鍵零部件的合規性及對產品的影響;? 測量系統的可溯源性和穩定性對管理體系的影響;? 自製件、外購件質量問題對產品的影響。——企業管理部關注人員和法律法規方面的風險,包括:? 與企業有關的所有法律法規要求的變化;? 人員的意識和能力對管理體系的影響;? 供應商資質對管理體系的影響;? 合同的合規性。——運行保障部關注設備和採購方面的風險,包括:? 設備和基礎設施的完好情況對管理體系的影響;? 外購件的質量狀況對產品的影響;? 供應商和外來人員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部門關注與本部門有關的過程和部門歸屬地內可能的風險。6.1.2.2 風險和機遇的評估發現或管理風險的部門通過評審的方式對風險和機遇進行評估。根據重要程度,評審的形式可以是口頭的、會議的或現場評價。評審的結論可包括:——採取直接的措施規避風險;——採取間接措施改變風險的可能性和後果;——為尋求機遇承擔風險;——消除風險源以便杜絕風險。關於風險和機遇的會議和現場評價由組織評價的部門保留記錄。法律法規方面的風險不需要評估,由相關部門按法規要求執行,必要時由管理層推動執行。6.1.2.3 風險和機遇的管理按部門職責劃分,相關部門根據評價的結果採取必要的措施,定期檢查和驗證措施的有效性。
3.7.2 質量目標quality objective
有關質量(3.6.2)的目標(3.7.1)注1:質量目標通常依據組織(3.2.1)的質量方針(3.2.4)制定。注2:通常,對組織(3.2.1)內的相關職能、層次和過程(3.4.1)分別規定質量目標。
其中注2就是非常好的實用性要求。
對於部門來說,質量目標如何讓它有實用性呢?我認為應該考慮部門的工作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工作難點。一個部門工作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應該制定質量目標並定期考核,考核的目的是督促他們改善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公司是生產專用車輛的,產品性質是批量少結構複雜,經常會出現組裝時發現零部件工序不合格的情況,這些不合格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設計錯誤,加工錯誤,設備條件的原因,也有零部件生產過程中發現了不合格,但經過不合格評審決定回用。組裝的時候裝不上,不合格的零部件追溯起來非常麻煩,返修的效率也很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給質量管理部專門制定了提高上道工序不合格處理效率的質量目標。再說說車間的質量目標。零部件生產車間,給他們定的合格率是99.9%,每個月輕鬆就達到了,原因是大量的簡單零部件佔據了基數,但其實我們關注的是那些複雜的、關鍵的零部件的質量。所以我就把車間的質量目標改成了關鍵零部件合格率90%,且關鍵零部件的不合格在一個季度內不能重複。這樣一來關注焦點直接轉到了關鍵零部件,對那些簡單零部件,就算不關注也很少有出錯。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9000標準中沒有無用的要求,關鍵是企業自己怎麼認識怎麼使用。2.2.3 記錄的優化和使用2.3 推廣質量管理體系2.4 內審和管理評審2.5 如何使質量管理體系融入日常工作想了很久,後面不打算再更新了,原因如下:1、目前為止已經把我理解的質量管理原則說清楚了。2、關於體系建設方面,我覺得舉一兩個例子沒什麼意義,因為標準的每一條都有不同的作用。但是逐條解釋又太繁瑣。我想了很久也沒有找到一個合理的表達方式,所以目前只能放棄。3、其實逐條解釋不僅繁瑣,還搶了很多培訓機構的飯碗。4、體系建設方面是我沒有寫出來的部分,如果各位工作中遇到問題,歡迎私信我共同探討。與我一樣的問題,之前一直在做技術工程師,對產品與生產也非常了解,但是之前當技術的時候判定產品只需要簡單的溝通就可以確定產品是否能上線,但現在公司要求我監管品質,一個頭兩個大。正式做品質的時候先知道之前自己做的有多麼的不符合標準,沒有有效地形成文件記錄,自己本身也沒有專門學習品質管理,現在只能重新制定一些規範的檢驗標準與表格,要求員工按照標準辦事,但是很多工具完全沒有了解,其實我也想問要成為一個品質工程師需要看什麼的書籍。
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做5S,讓大家都參與到其中,也能逐步了解各部門情況,容易見成效,讓大家逐步接受。二從體系入手做魚骨圖從人、機、物、法、環、測來逐個環節來發現關鍵點,從而採取有效措施。
借著這個問題對自己這幾年從事質量行業做一個復盤。
題主的問題分為如何開展工作和加強質量管理能力兩個部分。
如何開展工作:
背景條件是程序文件和質量手冊已經編製出來了,可以設定質量管理流程框架已經搭建完成,那麼我覺得就是推行的問題,嚴格按照既定的質量管理流程來進行,由於各部門對質量的理解不多,前期會產生很多碰撞,需要題主去溝通協調,當然,碰撞多不一定是壞事,畢竟增加了質量在公司的曝光度,心理學上也會使更多的人接受質量體系的推行。
流程下推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三級文件需要準備處理,關於操作的作業指導書,開班點檢記錄表等,質量方面是質量檢驗作業指導書,檢驗記錄表,特殊特性的SPC管控記錄等等。在具體操作層面我認為前期要在發生質量問題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掌握質量問題產生的現象,根本原因等一手信息,組織不良品分析處理會議,你的實際做法就是在給生產,物流,技術等部門做出的質量意識的普及,同時也是對自己質量問題處理方面積累經驗。
在這裡插入一下質量部工作的劃分,一般分為供應商質量管理,過程質量管理,客戶質量管理,質量體系管理,個別還會專門有持續改進管理。大型企業會每個部分配置相應人員,如果公司項目事情少,會將某些部分劃歸一起。上段說的執行層面多是從過程質量上闡述。
當質量管理推行進行了一段時間(3個月-6個月),審核就是很必要的。審核是對已經建立的管理流程的一個反思。分為產品審核,過程審核,體系審核。相當於一個倒推的逆向審查過程,汽車行業的產品審核每個月一次,根據制定的審核計劃和審核標準,抽取最終產品進行評價。如果產品審核出現問題進而反推到過程,因為產品是過程的一個最終結果的體現,過程審核中如果存在問題進而反推體系,審核體系是不是有管理漏洞,或者有些流程無法按照文件要求去做,更新更加實際可操作的體系。在審核的過程中也是像各個部門培訓質量意識的好的契機。因為審核需要每個部門抽出審核人員,互相提出體系完善意見。過程審核與體系審核都是視公司制定審核頻率(至少每年一次)。
某些部分寫的不是十分具體,很多細節需要在具體問題具體處理方法,題主有興趣可以私下交流。
加強質量管理能力:
由於題主出身是產品技術,我覺得可以以這一點作為槓桿,至少在處理質量問題上(過程客訴不良品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能夠更快的找到技術上的根本原因,與相關人員溝通也會更加令人信服,處理報告會更嚴謹。從反面來看題主要多熟悉流程,學習體系和其他質量知識,來補充管理思維的短板(如果有的話)。
同時充分利用起外部資源,多運用質量管理的老師這項資源,畢竟他有更豐富的管理經驗。遇到質量管理的問題可以先自己思考如何全面去處理這項質量問題,有了初步答案後請教老師,看老師給出的答案比自己高明在哪裡,或者有哪些思考角度自己沒想到。不斷比較學習,至少質量管理思維會有很大的提升。
當然能力的提升多是理論加實踐,雖然本人是這個專業畢業的,但是實際經歷質量問題時還是會覺得好多東西需要學習。畢竟為了給公司其他部門人貫徹質量意識需要專業知識去震懾一下,所以建議多讀些質量方面的書籍。本人看過的書有兩本可以推薦一下:《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TS16949最新應用實務》 作者:謝建華 ;還有美國質量協會出的一本書叫《The Certified QualityEngineer Handbook, Fourth Ed》這個我看的英文版,不知道國內是否有中文,覺得把質量要用到的知識都比較系統的整理進去了。其實看多少書不是最重要,還是要知行合一。
最後關於題主對於現狀的糾結我覺得還是不要讓情緒太影響自己,能接手去做已經很不錯了,這也是個很好的機遇,說不定發現自己會熱愛上質量事業呢!
先分享這些,有需要可以私下交流學習。共勉!
不知道您的公司規模和具體的產品?如果能補充一下的話,可能會更好的參考來回答。如果是剛剛開始推行質量管理,就我自己的認知,一上來就朝著建立龐大的質量管理體系著手,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您可以試著在自己公司的框架內,先抓住一些重點和具體的事情來推行。比如,如果您的公司已經通過了ISO9001的質量體系認證。那可能只需要在這個框架下,抓執行就好。如果您的公司,有要通過某種體系認證的目標。那就是朝這個體系目標去構建。依目標體系去建立自己的系統。有很多第三方公司可以提供這裡的諮詢服務。如果以上的認證需求和體系都沒有,那就是和公司管理層先定義好本公司的質量管理核心目標,以顧客滿意為導向,追求零缺陷等等。把策略定好之後,就可以設一些具體的目標。然後,與公司的相關人員一起討論如何達成這些目標,以及如何監控,定期檢討未達成項目。逐步的以具體的事務在公司推行質量管理。你自己如果之前未接觸過質量管理,則可以結合您公司行業和您公司的產品特點,先了解所在行業的質量相關的管理體系(基本的ISO9000標準簇,汽車行業TS16949等等)以及基本的質量管理工具(可以看一些六西格瑪相關資料)。再結合本公司的特點選擇性的做出一些具體的,對公司馬上有幫助的具體事務,應該能比較快速的明確的方向。當然,質量管理還有最重要的,是高層的支持和相關人員的配合。如果公司之前沒有接觸過這一部分的內容,給相關的人籌劃準備一部分培訓還是很有必要的。
謝謝分享
題主,我怎麼找不到你呢,我想私信聯繫下你,諮詢點事情。謝謝
推薦閱讀:
※上市公司管理層為什麼要那麼關注股價?
※一名優秀的銷售經理是什麼樣的?
※戰略和戰術有何區別?如何去區分它們?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項目管理軟體哪個好?
※小公司該如何做好項目管理工作?
TAG:管理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 質量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