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為什麼要禁牧?
以游牧為主的牧民們主要就靠草原為生,為什麼要禁牧?這樣會出現很多的社會問題,傳統的游牧生活漸漸消失,祖祖輩輩是牧民的家庭,禁牧讓他們怎麼活,有些地方的牧民還沒有補助,有些牧民不聽從還進入草原放養,被當地治理小組抓到,直接抓羊,據一個牧民說,這個秋天已經被他們搶了很多隻羊,這樣治理是不違法,有點權利的就欺壓牧民,沒有明文規定罰款,就是抓到就搶羊,你們說,國家對內蒙古禁牧不禁養,是為什麼呢?讓我們用什麼養,本來是免費,現在牧民全都要變成圈養,目前羊價還下調,讓這些牧民怎麼活下去,好多人棄牧進城務工,生活很困難,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的地方,很難生活下去,很多青少年變得不務正業,已至於走向違法道路,請大家好心幫忙想想辦法,來拯救下內蒙古這個叫做科爾沁大草原的地方,謝謝各位資深高手大神
謝題主邀。
本來在知乎上潛水慣了的,看到這個問題還是忍不住要答一下。
我注意到題主的身份,來自科爾沁草原的牧民。作為內蒙人,我自己家裡往上數兩代也有家在牧區的,因此能深切的體會題主的感情。
先說結論:
1國家對內蒙實行禁牧制度早有先例。
2禁牧制度確實能控制過多人口與有限牧地的矛盾,但以實行效果來看,禁牧制度卻無法阻止草場退化。
3這個制度因為實行悠久,因此目前區內採取遏制草場退化的最普遍方法。解決方法不能靠知乎的網友議論紛紛,與政府協調,從旅遊業和輕工業入手找到牧民生計,是一條有參考先例的路。
1國家對內蒙實行禁牧制度早有先例。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錫林郭勒盟牧區就逐漸開始禁止自由放牧,實行牧場承包制,在1996年左右達到高峰。當時的做法就是劃定有限的牧地歸牧民所有,牧民或牧民小組將屬於自家的草場以圍欄圍起,牛羊在自家草場實現養殖。實行主要原因是人口激增(生育及人口遷移)導致牧場過載,草場退化迅速(1949-2003年間錫林郭勒盟牧區人口增長3.5倍,畜牧頭數增長11倍)。實行案例如「劃區輪牧制」。2禁牧制度確實能控制過多人口與有限牧地的矛盾,但以實行效果來看,禁牧制度卻無法阻止草場退化。
禁牧制度帶來的好處在理論上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實行過程中是否對草場退化起到積極作用卻引起多方爭論。事實上,錫林郭勒草原在實行劃區輪牧後,仍然以驚人的速度退化。至2006年,錫林郭勒草原三化(退化,沙化,鹽鹼化)面積達到草原總面積的6成。退化原因有如下幾點:1牧區圈養造成圈養區草場加速退化。2加速退化的小片草場隨風起砂,飛沙反而引起更多草場退化,之前犧牲少量草場來維護整體草原生態的思路被證明有問題。3牧民所分草場不一定有水源,因此牧民在草原打井,一時水井劇增。4牧民的圍欄使生態區破碎,使草原生態脆弱,「攔」住了草原的活力。4有觀點稱適當的放牧可以刺激之植物的頂端優勢(例如綿羊吃草的上端),加之牲畜糞便肥力,可以提升草原密度。但處於保護中的牧場均喪失了這種條件。綜上而言。禁牧或許是解決方法之一,但顯然不是一個理想的方法。等到草場退化到嚴重失衡時,這種方法必定會被廢除。3這個制度因為實行悠久,因此目前區內採取遏制草場退化的最普遍方法。思想起點是好的,因為國家注意到西方發達國家畜牧業的定居,高度集約化的現狀,希望內蒙古也能走這條路。但這條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忽略了內蒙古草場載畜量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甚至南方其他省份的事實。以《中國國家地理》對劉書潤教授的採訪,劉書潤教授的回答來揭其一角:「······(集成畜牧業)內蒙古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需要秸稈畜牧業,也就是農業畜牧業來解決。有人做過統計,以2000年為例,光是一個山東省的畜牧業產值就比內蒙古高出十幾倍·······有人很奇怪,內蒙古這麼大面積,為什麼解決吃肉問題還不如山東省····並不奇怪,東部的內蒙古每20畝才養一隻羊,到了西部荒漠地區,可能平均30畝草場才能養一隻,可山東,河南這些農業區一兩畝地的產出就可以養一隻羊。」
談了這麼多,我都沒有直接指出解決方法。這是因為以我個人的能力實在無法解答。我的家鄉的牧戶要麼走向旅遊開發,通過民族風情體驗及家鄉特產來增收,或者有些通過加入當地新興的礦業來改善生計(無疑開發礦業更加惡化了草原),但更多的是經歷的題主所說的苦難,克服語言,文化上的障礙走進城鎮,艱難的融入城鎮化的進程中。因為政策很難改變或者推翻,所以更多的是牧民們自己發揮本身的智慧來尋求未來的出路。希望題主對於所提的「牧民領不到補助」種種情況,能與當地鄉鎮政府進行協調,盡量解決到位。游牧文化儘管輝煌,在草原有其先進性,但在現在大潮的推動下,註定不是長存之道。祝願題主及題主家鄉的阿爸和額吉們找到出路,擁有幸福的生活。
最後我奉上是其他幾個答主的吐槽。誰不知道草場禁牧是為了保護草原生態?題主出於牧民的角度考慮,心理充滿的對未來不確定出路的擔憂,而個別答主卻以人們眾所周知的「大道理」對答主進行詰責,試圖教會題主一定尊重生態,不談其所負代價(犧牲自己?),甚至盛氣凌人的讓題主溫習高中課本,多讀書種種的,絲毫不設身處地從題主的角度給出建議。這種透過屏幕就能感到的洋洋得意之感,就是你們經歷高等教育所得出的果實?個人不才,認為受過教育的到的優越感來自於將自己平生所學儘可能幫助他人之後被他人肯定所獲得的尊重,所學一點就以為他人皆愚昧,動不動以自己已知來嘲諷他人未知時所獲得優越感,尤其為人所不齒。
「在戈壁之南,東從大興安嶺,西到陰山及賀蘭,幾千年綿延的記憶在此截斷。無論是蒼狼還是蒼鷹,都已經失去了大地和天空,只剩下那還在惶急地呼叫的天上的風。」---席慕蓉
深更半夜,在川大草草譜成答案。語無倫次請多見諒^_^。
數據索引:張慧芳《錫林郭勒草原退化現狀及其分析》 《中國國家地理2012.10 內蒙古專刊》最荒誕的是用農業經濟思維去發展游牧經濟,公社時代人們的積極性降低,把農民土地承包到個人可以帶動整個積極性,但是游牧經濟不以土地面積做kpi而是用牲畜數量做kpi,直接粗暴的承包給個人導致鄰里之間矛盾不斷,不再游牧導致大牲口(馬、駱駝)沒有行走的空間而人們不再養這類牲畜,導致生態平衡破壞草場退化,植物種類迅速減少,原來勉強能夠維持的植物種類越來越少,就我小時候能夠吃的野果子、野花什麼的現在根本不見了,由於馬群的減少草原上全是針草(也叫狼針草),更可怕的是由於個人承包制每個人把自己的草場用鐵絲網圍住導致野生動物無法遷徙,到不了有水源的地方,近幾十年野生動物數量猛降,在本來脆弱的生態平衡雪上加霜,草場進一步退化,這種惡性循環,原來蒙古族有五種牲畜,能夠降低市場風險,羊肉不值錢有牛,牛不行有駱駝,以此類推,現在全部養羊,供應上升價格直接降低,最近兩年牧民生計是一個共同關注的社會大問題,三四年前我們家的羊羔子在活蓄市場一斤能賣13-14元,現在一年不如一年,從一斤9塊到7塊再到6塊去年6塊都不值
http://mp.weixin.qq.com/s/rfz3gWQgSSq3POmh4o7eNg
http://mp.weixin.qq.com/s/pNbNw9w1DfSFOTkdwGuQmg補充一句,一切沒去實地考察就一竿子打死都是耍流氓我們國家的農、林、環境的主管部門,最擅長干一些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事兒。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出台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政策,比如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十八億畝紅線、碳排放交易體系等等。這一堆政策的基本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兒:簡單粗暴。
「大爺,地別種了啊,國家要種樹,種了樹黃河就不黃了。啊?不黃跟恁有啥關係?大爺,國家現在掃黃呢!」
「賽多了外東塞,咱這兒不能放牧,不能放牧,放牧了北京城就要刮沙子!你養多少不管啊,反正這兒不能放。」「張總,這是基本農田,您要開發這兒得在別的地方補塊差不多的。什麼樣的隨便,面積差不多就行了,回頭我們調整規划去。」「哪單位,排放這麼多?罰款!中科院?北大?不盈利?不盈利也得罰!」
這些政策的關注點,基本是放在現象的直接原因上。而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也許有人分析過,但是在實際的政策制定中很少被考慮。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說這些政策沒效果可能是冤枉,但是效果絕不會理想。而且因為沒有倒到根兒上,同類現象仍然會繼續出現。
==================================================具體到禁牧這件事兒上,目前的最高票(抱歉我at不上……)提到思想起點是好的,因為國家注意到西方發達國家畜牧業的定居,高度集約化的現狀,希望內蒙古也能走這條路。但這條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忽略了內蒙古草場載畜量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甚至南方其他省份的事實。
這差不多倒到根兒上了。內蒙古的草地,從東向西大致分為三個大類:東部半濕潤地區的草甸和草甸草原,中部地區的典型草原,以及西部半乾旱/乾旱地區的荒漠草原。從生產力上來講,這三種草地的類型差別很大。根據我手中的數據,草甸草原的生產力平均在120 g/m2左右,而荒漠草原差不多只有草甸草原的一半,低的地方才剛上兩位數。
而更重要的是,相比於國外草地乃至於青藏高原的草地,內蒙古草地的物種組成並不特別適合於牲畜食用。因為內蒙古草地的優勢種主要是針茅屬(Stipa)植物,而豆科植物的比例很低。據調查,內蒙地區豆科植物的含量平均為0.6 g/m2,而青藏高原的是它的一倍多。這樣一來,內蒙古草地明顯表現出高纖維、低蛋白、低無氮浸出物的特點,草群的粗纖維含量平均在24%左右,粗蛋白含量在10%到12%,無氮浸出物不到60%。對於牲畜生長意義比較大的粗蛋白、無氮浸出物含量都很低,而影響消化的粗纖維含量卻很高,這導致在生產力相同的情況下,支持同樣多的牲畜數目,需要更大範圍的草地。最高票引用了劉書潤的觀點。劉書潤退休前是內師大的教授,是一個游牧的堅決擁護者,他認為游牧是保護草地生態的最佳手段。為了完全表明他的態度,我把上下文引上,·他們看到一些發達國家的畜牧業是定居、高度集約化,比如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所以希望內蒙古也走這條路,使他成為中國的畜牧業產品基地,以解決中國人的吃肉問題。可是我實話告訴你:內蒙古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需要秸稈畜牧業,也就是農業畜牧業來解決。有人做過統計,以2000年為例,光是一個山東省的畜牧業產值就比內蒙古高出十幾倍。
——中間這段用處不大——我和我的老師暢想過草原的未來,他說草原的未來是狩獵和旅遊。其實解放初期的時候,內蒙古草原上就是一半狩獵一半游牧,牧民的主要收入也是來自於這兩方面。
說白了,劉書潤的想法是讓內蒙牧民少放,然後把牲畜都送到農業區,於是乎牧民可以在草原上趕著自己那十幾頭羊自由的游牧打獵,牛羊肉都由農業區產出了。
問題是現實嗎?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不現實。從西漢到清朝,內蒙古人口數目一直在200萬上下徘徊,到1947年才500萬人,新中國成立後激增到2400萬,是大清朝的時候的12倍。總拿著老老年間仨制錢兩頭牛來說事兒,有意思嗎?
不考慮人口、不考慮經濟、不考慮社會,這就是以劉書潤為代表的游牧鼓吹者最荒謬的地方。劉夙在《記兩個植物生態學界的大仙》一文中曾經引過幾位專家的觀點表明,蒙古族歷來有「惜售」的傳統,即「片面追求牲畜頭數,而不注重畜牧業經營周轉率和商品率」。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草地上承載的牲畜數目只會越來越多,不管是游牧還是定居放牧,都不會影響草地的生產力不足以支撐牲畜數目這一現實。這個可以算一下。2013年底,內蒙古地區有羊5239.21萬頭,牛612.43萬頭,馬76.63萬匹,以牛和馬都算作5個羊單位來算,摺合起來等於8683.86萬個羊單位。內蒙古草地總面積7880萬公頃,摺合起來平均每公頃有1.1個羊單位。內蒙的草地我沒有算過,但是產草量和牧草品質遠高於內蒙草地的青藏草地,其合理載畜量也僅有0.68個羊單位/hm2。青藏高原平均每公頃0.8個羊單位,草地的退化已經很嚴重了,以內蒙這種情況,不管是游牧還是定居放牧,草地都是啃光光。何來游牧可以保護草地生態?而且,劉書潤說的「秸稈畜牧業」更是胡說八道,顯示出他對農業畜牧業的極度無知。先放一幅圖這是我國從80年代到現在的糧食生產情況,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年鑒。可以看出來,從90年代後,居民口糧消耗是逐漸降低的,而糧食總產量整體不斷攀升。可是為什麼這樣,我國糧食的自給率還不斷下降,穀物類已經跌破了90%?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業畜牧業。
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大家都知道。可是三鹿奶粉為什麼要添加三聚氰胺?這裡面固然有資本為了暴利之類的原因,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奶牛根本產不出來高品質的奶。前面說過,對於牲畜最重要的營養物質是粗蛋白,其次是無氮浸出物,而粗纖維是影響消化的成分。所以對於飼料來講,應該是粗蛋白和無氮浸出物越高越好,而粗纖維越低越好。可是秸稈呢?幾乎全是粗纖維,氮含量平均只有0.5%。拿秸稈喂出來的牛,擠出來除了水,還能有啥?所以沒辦法,只能在飼料里摻糧食。現在,中國年產的糧食,40%多都給牲畜吃了,人的口糧還不到30%。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讓農業區進一步提高牲畜的飼養量,開玩笑嘛?所以我說,「忽略了內蒙古草場載畜量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甚至南方其他省份的事實」,只是差不多倒到根兒上了。那麼根在哪?我以為,根本是在中國沒有建立起來與畜牧業相配套的優質飼草供應體系。美國、澳洲、紐西蘭之所以能夠走集約化畜牧業的道路,是因為他們發展了大面積的人工草地,種植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能夠為畜牧業提供充足的飼料。飼草幾乎是全草食用,而糧食做的飼料只能用上作物的籽粒。在對干物質的利用上,飼草的優勢太明顯了。但可惜,中國的人工草地太不發達了。沒有飼草,牧區的畜牧業就得依靠天然草地,農區的畜牧業就得依靠糧食。結果呢?糧食緊張了——哎呀,還是要守好十八億畝紅線草地退化了——哎呀,還是要退耕退牧還草
牛羊肉漲價了——哎呀,還是要大力發展畜牧業然而,糧食依然越來越緊張,草地依然越來越退化,牛羊肉依然越來越貴。不從深了的層次去解決,目前這種怪圈永遠打破不了。==================================================在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基本方針指導下,禁牧政策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禁牧,很敏感的問題是吧?這個問題關乎到很多社會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正確答案吧。還是說說自己的感受吧。望看完別噴。本人是蒙古人,文化程度不高,語言也不怎麼會表達。也許真達不到某種道德水平回答或評論這個問題的。不過身為切身經歷著這個政策帶來利弊的年輕人,想試著寫點什麼。還望那些腦殘民族歧視者移步去別的答案。謝謝。
手機碼字,格式不對,無怪,謝謝。
禁牧政策在我初中時已經開始了,至今也有很多年了吧。據我所見所聞,牧民開始是反對的(後來也在反對),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換句話說,剛開始很多人在一味的反對,現在開始學會和政府試著反應問題了。也或者可以說之前沒人理,現在有人理了。其實這一點總體還是好的。當然,這也要歸功於國家形勢這些年的變革吧。其實國家為了禁牧給的各項補貼政策已經很多很多了。而這一批一批的款項到牧民百姓手裡時真的是可以說所剩無幾了。所以這一方面來說主要還是政府和百姓之間的「錢」被人「調包」引發的(這方面的報道已經很多了,想知道的朋友不難找到的)。其次,文化是一個很奇特的東西。通常我們是這樣的。寧願把自己的文化罵成一文不值,也不允許別人說它一句。呵呵,所以,有趣的是,當兩個漢族人(舉個例子)說自己文化流失嚴重,國家政策不好blablabla,,,時,感覺很稀鬆平常的,是吧。而換作一個蒙古族說漢族文化諸般缺點時,別人聽起來往往覺得就帶有攻擊性吧?這一點我覺得換到哪個民族之間,或者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吧?所以民族矛盾是永遠存在的。更何況是一個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呢?說這點是因為這要比上一個政府與老百姓的問題重要很多。因為現如今很多熱愛自己民族的蒙古族人都會覺得禁牧是民族問題,比如在這樣下去我們蒙古族就要滅亡啦,,,再這樣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沒有自己的家園啦之類的。這些話本身沒有錯,並且本人也覺得,在這樣下去過幾代人,我們民族賴以生存的家園逐漸惡化。但是!!!我只是想說,我們想要民族不滅亡,或者說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都有個好的環境去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那就請別再整天眼高於頂的看待問題了。也請別再試著站在偉大祖先的那個年代去想著未來有渺茫了。我們先試著學會和這個世界同步。帶著把自己做為蒙古人的自豪默默埋在心裡,再已學習和知識的力量改變現狀吧。你們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有多不爭氣。每天指著那點牛羊,各種得瑟,各種裝范兒。然後學著後蒙古,唱著饒舌的,自以為在批判世界,那是你們的態度。而真正努力學習想改變現狀的有幾個呢?到頭來你們看看別人。祖先的輝煌不是享樂得來的。懂?而且還抱怨,感嘆世界的不公。這世界哪有公平?抱怨,往往只代表你能力的不足,其餘的也就能換來同情的目光!僅此而已吧?回到禁牧這件事。就是這樣。客觀的講,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就擺在那裡。而且,很多人都明白草原的退化更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過度農耕,開採礦產,環境污染(黃土高原的惡化有直接關係)導致的。而不是那幾頭牛羊吃幾年就吃沒的(有腦子的人都應該心知肚明的,蒙古族歷代游牧生活的草原,為什麼近幾十年退化這麼厲害?我記得小時候,大概九幾年的時候草原就不是這樣。具體請百度早些年騰格爾拍的MV)。總而言之吧。我覺得你不正視自己的處境,總想著政策的不公或者抱怨些別的事情,是很不明智的。什麼時候你有了能力,這個世界才會聽得見你說話的。說到這裡,我總感覺自己有種站在道德高處裝逼的感覺,,,,所以,有必要向各位道個歉。說的有點過了,呵呵。總之,以上這些話都是本人主觀的看法,僅代表個人而已。開頭也說了,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反正我是蒙古人,也是中國人。作為蒙古人我自豪。並堅定的傳承下去。作為中國人,我感恩。感謝讓我活在一個和平且衣食無憂的環境里,並讓我能實現上一句。草的生長期 在澳大利亞導遊說是21天,於是把自己的牧場分為21塊 第一天讓牛羊都是No.1,第二天去No.2……以此類推。草長好了,21天一個周期也到了 牛羊可以吃到最新鮮的草 明白我的意思嗎?
大片草原種田,大片草原燒荒翻開發現種不了田然後扔掉。大片草原開礦,開化工廠,毒死毒壞生態然後走掉。有多少人知道外地來人挖野菜活生生把草原挖成沙漠的?你跟我說草原是牧民的人和牲畜太多,你說出花來你猜別人信么。
不管我說的哪種人,他們都不會上知乎。那麼我就再接著說。自己不爭氣的那幫賤賣草原不看主的,我只想說,酒瓶子舉起來的時候,你就別放下來了,就一直舉著吧。你穿的那麼帥那麼漂亮在別人婚禮上唱嘎達梅林的時候,你知不知道這場酒席滿座賓朋里就我能聽懂,而且我覺得你傻B到家了?
跟這兒裝智力優越感噴牧民的,你們接著裝吧,裝的到不到位另說,至少可以讓一些蠢貨知道,你就是被別人開著重型卡車碾過去了,因為你蠢,他們也會在你的墓碑上寫上:這個人,他是自己把自己蠢死的。
如果你有墓碑的話。面對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很無奈。關於禁牧,首先讓我想到的是國家在針對樓市、股市推行的一些政策。這些政策看似完全不相干,但有個共同的特點——治標不治本。(扯太遠)———————————————————————————————————————————
為什麼禁牧——因為草原退化嚴重——為什麼草原被破壞的這麼厲害?——原因很多:
源頭應該是晚清時期,清政府對蒙古地區實施的移民政策。無標題文檔(可參考:清朝統治者的移民實邊政策),大量移民湧入,一來人口迅速增長,二來漢族是典型的農耕民族,到哪兒都愛開墾種菜(甚至在網上也能種),所以草原被破壞了。看到題主所在的科爾沁地區,屬於農耕化較早的地區之一,也是草原退化最嚴重的區域。
移民可以算是歷史遺留問題,第二個我能想到的就是草場承包制(樓上的答主說的很對),跟內地農村的土地承包制一樣。大家在草原上圍個鐵絲網,發個綠色的承包合同,建個磚房開始定牧。內蒙古草原載畜量本來就有限,現在固定在一個地方,年景稍有不好,就要買草,借人家的草場,簡直惡性循環。
其實問題遠遠不止這些,有些牧民,家裡兄弟多,草場不夠分,越來越窮。像我爸那樣的,只能到城裡去了,下一代就在城市生長,徹底現代化。
如果說以前還只是農耕破壞草原,現如今的人口和工業對地下水資源的需求,恐怕會加劇草原沙化。而照目前的形式來看,恢復到游牧狀態又是希望渺茫。政府在稅收和補貼方面的一些措施更是杯水車薪啊,所以說很無奈,很憂傷。
謝 @Hasuran Li 和題主 邀。
短回答: 眾所周知的原因。長回答: 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好。為什麼禁牧的原因顯而易見(就像為什麼計劃生育一樣)。更值得問的是禁牧政策的效果如何?是否抓住了問題的要害(草原被破壞的真正原因是否過度放牧,或其他)?是否得到了預想的結果?是否引發了更深刻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我又無法回答。僅僅轉發官方政績報告宣傳文章或者牧民的訴苦可能都不能客觀還原真實的情況。只是想說,不能僅從宣傳中去理解問題和方法,把事情或道理歸為理所當然。不是說對或錯,至少不加思考(對一件事缺乏科學認識,缺乏詳盡數據,缺乏多方聲音的情況下)的理解和支持宣傳的是有問題的。0.謝邀,祝好。
1.違法治理禁牧不對不代表禁牧不對。支持公民爭取合法權利。2.禁牧的根本源頭在於現代工業文明人類健康醫療騰飛後人口爆炸性增長與數量一定的的草地的矛盾,工業文明前的很多生產模式在工業文明後都不適應。3.第一產業在經濟的比重會越來越低,農牧業從業者在成熟的現代文明社會絕對不是主流,朋友親戚的孩子能勸去鎮上城裡讀書就鼓勵去好好讀。這樣才能接收工業文明公民素質的培訓,適應現代化生活。其實這個和鼓勵鄉村大山裡的孩子去讀書一樣。4.還有些問題在這裡問沒用的,題主懂的。我是幫助一群沒有文化,語言又不通的蒙古族人解決問題的,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可以禁牧,但是要合理,處罰要有明文文件,不要欺壓無知的牧民,用的這種搶的方式來治理,據牧民反應,他們搶去的羊群都歸個人所有,這樣的做法我覺得應該不是國家認可的,各位都看清了,我想解決的是禁牧的不合理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等民族動亂了,那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平息的,511事件想必大家都聽說了吧!我的標題問的可能有些籠統,當時我也是剛剛從外地回來,剛剛了解情況就發到知乎尋求各界大神指點,我也是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向牧民了解情況,不要吐槽,我要的不是你們的吐槽,而是好心人幫助解答,我也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剛走出內蒙古的年輕人,此評論不是針對某人,是回復那些吐槽裝b的沒有營養含量的評論,
你們說的都對,可是牧民也要生活。你們完罔顧題主描述的種種現狀,反而站著說話不腰疼地說題主知識水平不夠。好想說那句話,你們現在道德高地上不冷嘛
題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生態層面上的考量很多,其次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說到底,國家著眼於大的宏觀層面,對個體上的人的考慮程度不深,在大的問題上,個人在大的政策上是很渺小的。在國家機器面前,大家都不過是統計學裡一點微末的數據。當年為了修三峽,數以萬計的鄉民背井離鄉。計劃生育、拆遷、城市化······我親眼見證家裡的田地建起高樓,小時候的土籬笆成了廣場······至少一些牧民們還能生活在草原,對待內蒙這已經是很仁慈了,倘使是漢族,估計早就被轟走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增加,一些族人不得不選擇離開,學習新的技能融入當地社會,這個過程不會怎麼偉光正,也許充滿辛酸和無奈。但沒有誰規定鄉民一定要住在三峽,也沒有誰規定蒙古牧民一定要住在草原。
草原真承載不了多少人啊,不然古代那片地方為何總是打打殺殺,民族換了一波又一波。人太多就養不活,就得靠打仗消滅人口。
既然享受了現代化,工業化的好處,就得承擔相應的代價。要麼就回到解放前,嬰兒死亡率極高,缺醫少葯,壽命短。要麼就乾脆拋棄所謂的傳統,當個現代人,成為工業化的一份子。漢族的傳統里,可是安土重遷。可現在多少農民工跑出幾千里去打工?說好的父母在不遠遊呢?全民狂學英語,不就是因為語言不通?所以結論很簡單,要麼固守傳統,矜持著拒絕所謂的漢化(實乃現代化),那結局可能最終玩完兒(現代戰爭里有騎兵?)。要麼壯士斷腕,換種生活方式。種了幾千年地的民族也拋棄了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自己不改變 ,總想被照顧,講真…生活在內蒙古,其實鮮少去草原,朋友邀我回答這問題也是在調侃我,但認真想想這個問題,其實蠻直白:牛羊們要吃草呀,尤其是山羊,連根都吃,對草地的破壞力很大,草地逐漸荒漠化,本來內蒙古很大部分都是沙地了。又想起來年年的沙塵暴,還有對北京等地的影響,所以退耕還林,禁止過度放牧都是阻止荒漠化政府採取的有效措施。(如果沒記錯,並不是完全禁止放牧,都是有一定劃區的)而挽回或多方增加牧民的收入則是政府務必要做的另一件事情,這樣也有了退路和解決方法,聽上去倒也不錯,只是希望能夠真正落實,良性循環。BTW, 近兩年才開始稍有頻繁去草原的我,真的發現草好稀少!!即使在雨水最豐富的時節!可能好的草地都在東北部吧,但聽聞大人以前講的青蔥草地,還是有些失望啦。
不請自來,目前答主在內蒙古待四年了,而且是學習動物醫學的,所以就來回答一下,有不對之處,還請諒解。說實話其實內蒙古現在沒有很多草原了,僅剩的兩塊:呼倫貝爾和烏拉蓋的草原也在漸漸退化,所以正在進行草原保護,而且現在養殖都是規模化了,不太支持放牧,所以由於種種原因就禁牧啦
我不知道科爾沁是什麼情況,但是內蒙古中部,禁牧國家會有補貼,草場大戶每年拿十幾萬補貼的也有!拿了補貼又偷放,羊被抓不是應該的么!至於沒有自己草場的牧民,那就自謀出路啊,如果每個人都要靠畜牧為生,內蒙古早就成沙漠了!既然政策是這樣,怨天尤人做什麼,科技在畜牧業中也有運用,我家這邊有些地方引進澳大利亞羊,配種,羊只價格遠遠高於普通羊,且出欄期短,初生重量大,減畜不減產,減畜增收益,落後就要挨打。而且,保護草場,保護環境是長久的,今昔不同往日,順應時代發展,總是要有一部分牧民走入城市,你講的那些問題,語言不通等等融入城市的問題,遲早都要面對,你這一代不經歷,就是你下一代。這一代經歷了,下一代就會避免這些問題。
禁牧出台的政策比較倉促,執行的也非常武斷,但是短期效果也比較顯著。這政策的長期效果,也會減弱,直到退出。
在出台禁牧政策時候,對牧區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的理解不是非常充分。生態學問題就是這樣,當環境問題沒爆發時,就沒錢去做研究。爆發後,錢多了,但是考察的時間也少了。沙塵暴一起,政府要馬上做出決策,那麼就需要析因。因此,牧區牲畜總量翻兩倍,是最直觀的變化。最能夠跟草地退化和沙塵暴建立聯繫。禁牧幾乎就是危機時刻的直覺。
但是,牧區載畜量持續增長的原因,是工業化熨平了氣候災害導致的載畜量短期波動。在1987年之前,工業化產能還不足以讓內蒙古牧區的棚圈,機井,打草機械普及。所以,災年,動物渴死,凍死;常年,冬季動物競爭草料,餓死。這樣,動物種群在一個低水平波動,植被有修復喘息的機會。在工業化產能增大到牧區生產設施普及後,那麼動物就不怕災害了,直線增長,直至超載。因此,沙塵暴是小周期的牧業災害消失後的,大周期的環境災害。這不是道德原因,或者無環保意識的問題。而恰恰是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可謂,昨日之成功,今日之苦難。我對此結論作了微不足道的具體實證和膚淺的數學推導。
工業化市場經濟產生一個後果,就是草地邊界權屬的具體化。中國鋼鐵超英趕美後,鋼絲圍欄很便宜啊。內蒙草原所有地方都有了圍欄。一開始,政府的目標是通過圍欄,實現禁牧或者輪牧。但是,實際上,圍欄成為牧民產權的邊界。有了邊界,那麼水井,牧道都是私有的了。因此,建立在公有制上的游牧,已經不可逆的消失了:1,沒有公共土地可以去,2,沒有公共水源可以飲牲畜。所以,重建游牧不現實。
內蒙牧區的植被在禁牧後真的好轉。禁牧的直接貢獻在我看來不那麼真實。過去有10年時間,內蒙古地區作為資源大省,煤炭和化工,房地產,解決了政府財政和民間資本。這樣,艱苦的畜牧業自然就會被放棄了。因此,不是禁牧導致載畜量下降,而是生產要素在不同行業中的競爭,導致載畜量下降。禁牧政策在2007年之後,內蒙經濟最好的幾年也沒那麼兇猛。
現在,禁牧人員又重新兇猛了。這是因為,內蒙地方財政普遍不行了。煤炭、礦產不行了,政府仍然大手大腳。政府人員工資又緊張了。所以下去抓羊兇猛一些,是必然的,而且並不是真的在執行禁牧政策。只有打著生態的旗號,才能冠冕堂皇的魚肉百姓啊。如果煤炭和礦產真的在一個低價位的長周期裡面,那麼草原地區的社會矛盾會進一步加深。對此,我的建議是,毛主席告訴我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內蒙草原植被在下一個經濟周期內,還會繼續退化。下一個驅動力絕對不是過牧,而是當前複雜的農地流轉政策並不適合草原地區。
順便提一句,內蒙縣一級的政府工作人員官本位太強,蒙族幹部尤其如此。不識人民疾苦,不再是七大時候的共產黨。我在內蒙科爾沁草原左翼後旗和中旗修路。我見到的不叫草原。是布滿蒼耳的沙漠都這樣了。還不禁牧。那隻能等內蒙都變成中國的沙漠了。
藏族也是啊,甘肅甘南很多牧區都沙化了,我們要植草啊!牧民亂放牛羊去吃這一切肯定不行啊!牧區還有草場呢,一塊一塊兒鐵絲圍起來。
原因很簡單,羊很能吃,草很少,至於為什麼少,(霧霾你來自何方…)雖然治標不治本
推薦閱讀:
※求助一份內蒙古呼倫貝爾旅遊攻略!叩謝?
※內蒙古是以黑為美嗎?
※為什麼現在關於內蒙古的宣傳這麼多?
※內蒙古阿爾山和呼倫貝爾有什麼可值得重點參觀的?
※為什麼內蒙那麼多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