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村上春樹的知名度比許多諾獎得主要高很多?


因為讀者、青年文摘、意林。


諾貝爾獎裡面出名的有幾個超過jk羅琳?


我覺得原因應該有這麼幾個。

1.他是日本人,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相對而言要多一些,因為兩國文化中相似的東西很多,比較便捷,所以身為日本人的他在中國確實比西方很多人要更容易出名。

2.村上春樹每年陪跑諾貝爾獎已經是一個梗了,對於了解一定的文學卻又不非常了解或特意去了解的人來說這種段子性質的事情是很容易記下來的,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很喜歡看電影,上映什麼我就去看什麼,國內不上映的我就去網上下來看,這相對於一般人我對於電影的了解應該已經不少了,但我根本不知道過去幾年都有哪些人拿了奧斯卡最佳男主/配角,我還是非常清楚萊昂納多又沒拿到。因為這已經是一個段子了,稍稍觸及到這個方面的人都會知道,它不需要你投入時間去做更多的了解。

3.村上春樹的作品讀起來更輕鬆。相較於我看過的其他日本作家的書,比如川端康成的《古都》啊,《千鶴》啊,還有像森鷗外的《青年》啊,村上春樹的書便於「進入」,非常簡單就能讀進去,而且隨時可以「出來」,不需要非常連貫地去讀。用林少華在《挪威的森林》的譯序里的話來說:

不妨說,村上的小說猶如一座沒有圍牆的大觀園,從任何一處都可以進入:或小橋流水,或茂林修竹,或雕樑畫棟,或曲徑通幽,無處不是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任何一處都既是入口又是出口。

簡而言之,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的門坎更低。

4.《挪威的森林》影響力巨大。《挪》有兩個優勢,一個是它作為並不那麼「村上春樹」的一本書,完全採用現實主義的筆法,閱讀起來毫無障礙,我一個室友曾經告訴我他看過《挪》,說覺得村上春樹寫的書真是好看,我後來扔給他一本《電視人》,然後我再也沒聽他談起過村上春樹。其實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很多人不看林少華的譯序根本就不知道村上春樹到底在說什麼。《挪》寫得確實好看,而且這種沒有障礙的文本再加上村上文學本身的易讀性,使得《挪》的傳播變得非常迅速。

而且《挪》還有另外一個優勢。毫不客氣地說《挪》是村上文學裡最「黃」的一本,性行為的出現與細節的描寫所佔篇幅相對於其他的作品都要多,所以《挪》作為一本可以在書店裡買到的「黃書」也會引來一些人的閱讀,毫無疑問這群人也會對村上春樹這個名字進行傳播。

在我個人看來,《挪》在中國的名氣是相當大的,與《百年孤獨》持平甚至在其之上,即使是莫言的書頁不一定具備這樣的名氣。即使在莫言傳出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期間,我周圍的同學對他的書也沒什麼了解,那段時間聽到的最多的名字並不是被張藝謀改成電影的《紅高粱家族》,而是《豐乳肥臀》……

暫時就想了這麼幾天,後面還有想起來的再補充。


在國內郭敬明的知名度比村上高多了你信不信


為什麼黃曉明的知名度比許多老戲骨高很多?


郭敬明表示不服


名字好聽易裝逼。

村上不夠,還特么是春樹。

一說出來,光名字就一股濃烈的小清新文藝范。哇,好有調調!

我不是說你談村上在裝逼,而是說在座的各位,都在裝逼。


第一,村上春樹不能算一流作家。相對來說,句子結構簡單,意象不算太複雜,語言上比較流暢,相對來說在「大眾」中接受程度更高。在我心裡,他地位和茨威格差不多。

第二,村上受歐美,尤其是美國流行文化影響很大,比如菲茨傑拉德,直接影響到他的日文寫作。如果讀日語原文會發現,他的行文接近歐美文學寫作傳統,不大符合典型的日語寫作傳統。而且他作品中的美國流行文化元素,比如爵士樂,很容易使美國——第一媒體大國的讀者覺得親切。

第三,翻譯翻譯翻譯。當年《海邊的卡夫卡》拿過美國一個翻譯大獎。我讀英文版覺得比漢語版都舒服,所以歐美讀者特別喜歡,紐約時報也推過。

第四,青春期憂鬱的梗不是被全世界人民都用濫了么?沒辦法啊,一群十幾歲到二十歲的青少年正好被他文章里的憂傷抑鬱感動得不要不要的;一群二十歲末三十歲被生活壓榨得苟延殘喘而見識尚不足彌補自身缺點的普通人還喜歡追憶下十六七歲的似水年華。我沒遇到過四十歲以上村上春樹的狂熱書迷。

第五,性描寫——當時《挪威的森林》引入中國的梗。村上對性的描寫相對克制,接受度高一點。可以對比一下耶利內克的性描寫,暴戾黑暗又熾熱,但是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反感。

在中國郭敬明的知名度還比很多諾獎高很多呢,知名度並不能完全用來衡量嚴肅文學的價值。


1.這有可能是一個誤區。你和你身邊的一些人知道村上春樹,並不能說明真的很多人知道,就像我小時候以為全宇宙都知道中山路白鷺洲環島路園博園苑一樣。可以問問路口賣攤餅的大媽,她會告訴你村上春樹有多出名。或者可以問問身邊的文青《挪威的森林》講了些什麼,答案會更清晰。

2.歷史和地緣的影響。受此二者作用,中日之間文化交流比之中西之間,無疑是更方便的,可以說,有天時地利。

當前時代背景下,大陸少有純粹的文學,日本文學中「物哀、幽玄」符合中國人對文學的傳統映像和心理認同。加之中日文互譯比較不容易走味(當然,也有人說林少華譯本過於華麗),所以比其他國家,中國人多喜歡、了解村上春樹這個日本作家是大概率事件。

3.村上春樹由小眾變大眾是因為有一個「村上春樹濫觴時期」,他書中一些碎片化的句子作為作文提逼格利器而廣為流傳。——大多數人對他的了解也正停留在這個層面,所以才會有我第一條中的推論,大眾並不是真的了解村上春樹。


為三個不同的主角當三次配角之後的知名度超過三位主角!


你讀了誰的書,在於作者、出版方、宣傳、一些環境,再加上這本書真心還是有東西的。但是,你讀得到的就是全部嗎?你讀得到的就是最動人最全面的嗎?我們都知道,文學這東西很坑,好與不好只能來區分具備文學價值與否,至於內在深層次的東西,除了在手法、結構和建築上的不同和高低外,最具佔比的絕對是那部門真實能感動人的東西。但是,能不能感動你們,我就不得而知了。(諾貝尓好,但是這不是標準。)


僅說說個人的看法吧:

村上作品更趨向於流行化,而並非追求更純粹的純文學。

事實上,純文學作品很難兼顧文學藝術與流行性相兼顧。

順帶提一下,其實村上的影響力大部在亞洲,特別是中日。在中國流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日譯文學的興起,較之已去世的川端及芥川,活躍在文壇的村上或許更具代表性(渡邊因其內容涉及敏感內容,故也很難被國內讀者所接觸到)

ps:村上的個人魅力與他的作品完美融合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他有話題性吧,這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的就是個人作品人氣高


因為他每年都陪榜,又每年都上榜,年復一年,名字見多了,你就覺得他知名度高了


這是一個偽命題,就好比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魯迅,但在國外,不一定有人知道!


所謂的知名度其實是很受個體所處環境的影響所作出的判斷,對於外國文學更是如此。翻譯一環就限制了多少選擇。此外,出版社的選擇更是直接就淘汰了一批其他語種作者的著作。當然,所謂共情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由於文化,語言,環境等因素會自然使人容易對與己背景相近的文學作品更易理解和吸收。作為普通人來說,閱讀,特別是小說,意在放鬆,這也是為什麼通俗文學在任何時代都會有市場。


我是為了附庸風雅讀村上春樹的,諾獎得主的作品level要高些我夠不著~


你是說那個若干老頭聚在一起舉手表決誰得獎的炸藥獎?


整個日本在中國的知名度都高


很簡單,村上的作品愛性描述


推薦閱讀:

武漢近年來可發展趨勢與潛力有多大?
當人類的科技實現了全自動化,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民意影響法律,漏洞玩弄法律,技巧擺脫法律,權力踐踏法律,哪個對中國推進法制進程的破壞更大?
「讀書無用論」為什麼會存在?
有什麼真相是你寧願不知道的?

TAG:作家 | 文學 | 村上春樹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