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內鬥大省的名號是怎麼來的?


淮安人韓信幫徐州人劉邦打敗了宿遷人項羽


詳情請參照目前唯一的答主, @Chuhao Cai。真是滿滿優越感。

我老家是江蘇南通市海門縣的,一般來說在江蘇省內也會被蘇南同胞噴成翔,最有名的標籤就是「剛波寧」。其實我們那邊都是最近幾百年長三角新沖刷出來的沙地,海門(入海之門)縣、啟東(啟吾東疆)縣等地其實都是來自蘇州常熟、張家港,無錫江陰,上海崇明的新移民。

感覺還蠻諷刺的。


此題當由我回答。

不知道什麼時候,天涯、貼吧等各大論壇,江蘇同胞的表現總是讓人側目,久而久之就得了個內鬥大省的名號。我想告訴各位知友,這個名號,絕對名副其實!

做為內鬥省蘇南城市市區人,我的父母及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們對外省的、本省蘇北的、蘇南其他市的、本市農村的、市區其他區的 中國公民都抱有或多或少的側目。

打個比方,2011年我相了一個對象。相親對象家在本市20年前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區,排名NO1。而我家在現在很繁榮,但20年前排名NO2的一個區。就這樣,對方回了一句「不在老城區啊」,然後面都沒見就把我拉黑了。

。。。我堅相這樣的奇葩一個城市不會太多。但我可以想像奇葩家的家教。

此外,在我家鄉,相隔兩公里方言口音就發生了能夠辨認的變化。我爸爸出身城市,可以靠口音辨認對方出身的區縣。我媽媽出自本市農村,能精準的靠口音辨認對方出身大隊。父母實力出神入化、高深莫測,簡直令我汗顏。所以,父母那輩的內鬥,並不是單純的以城鄉為區分,也不只是停留在市與市的級別,而是精準到區與區、村與村,空間範圍以百米為單位。我媽說,在農村,每隔一條河,大家的口音都要變上一變。

再舉個例子,一個大學同學和我來自一個城市,她家也在排名NO1的區。我倆口音不一樣,同學開玩笑說她的方言才是正宗的,我的方言帶上了「鄉下的口音」。我倆在系裡又認識了一個老鄉,來自NO4的區,好了,這個老鄉說的家鄉話三句有兩句我聽不懂,對方說方言我得連蒙帶猜。而本市論壇上,NO3和NO4區的區民們常常發生混戰,互罵對方「鄉下人」。排名NO1和NO2區的區民們坐山觀虎鬥,偶爾來一句:「都是鄉下人」。

就是如此無聊, 就是如此奇葩。諸位可以想像,蘇南城市尚且如此,蘇南蘇北的戰況又得多麼激烈啊。

為什麼會歧視呢?經濟絕對是最根本的原因。發達地方的人們或多或少有傲氣。其次是文化。江蘇蘇南蘇北文化差異太大,放歐洲頂的上人兩個國家的區別。我就難以對NO4區的那個同學產生老鄉的親近感。有見過方言互相聽不懂的老鄉嗎?

歧視到底是狹隘的表現。我們這一輩,絕大部分都不會以區為單位歧視同城市的老鄉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會再糾結蘇南蘇北的差異。等經濟差異縮小了,接受過教育的人們眼界更開闊了,江蘇內鬥的現象肯定會好轉。


今天複習的比較累了,來扯扯淡,你要問我,江蘇內鬥,我絕對是專業的。

大部分人都會很自覺的報出縣級市的名字,外省人一臉懵逼。此處南京除外~舉個自己故鄉的例子-靖江,你問我是哪兒人?我也不知道哇,建縣開始,隸屬常州府數百年,最近一百多年,隸屬過常州、無錫、揚州、泰州,我爺爺輩祖宅旁邊的劉國鈞故居,寫的是常州人???後來又陸續看到了揚州市靖江、泰州靖江???大概小學一二年級,縣際公交車通車,江陰人口音比泰州地區的口音好聽的多。然後,去查了查,原來我們是吳語和吳文化嗷,蘇南好像不像,地處江北,但為什麼會長期在江南體系內???蘇北,好像更不像,泰州市區努力提倡的三泰文化???有我們的份嘛……蘇中,這個概念,沒幾個人認吧。靖江人民一直很頭疼,什麼時候才能回歸故地-暨陽,過江大橋為什麼只叫江陰大橋???長江三鮮現在越來越貴了,本地人也吃不起了,偶爾會有長輩給我捎點刀魚餛飩,特別幸福。野生河豚,也歡迎來嘗試,不過這個沿江地區都有的,江陰、海安、張家港都有。

後來移居蘇州後,發現蘇州吃穿住行還挺適應的,偶爾去次南京,怎麼感覺南京城建灰濛濛,舊舊的,土土的,穿著方面有點土。環上海的周邊地區,都喜歡穿襯衫,有腔調的不得了。這兒不黑新街口,新街口挺不錯。隨手打個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一口安徽腔調,跟我談了一路政治熱點和他怎麼從安徽偷渡到南京。。。再後來交了個南京女朋友,簡而言之,南外學子真的很厲害,但是怎麼說呢,官腔太重,畢竟是省會精英。此處南外學子應該不代表南京的平均水準,南京高考升學率一直賊尷尬。前年,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在南理工考場外,真的把我嚇到了,一票安徽人,各種認老鄉【我安心吃瓜。徽京名不虛傳啊,安徽人民為南京都市圈增磚添瓦。南京算是江淮文化裡面的代表了,在長三角,絕大部分富裕地區都是吳語文化,在江淮地區,南京更圈粉,安徽和揚州鎮江淮安等。南京不太能代表蘇這個字,可能上海都比南京合適,但南京比較能代表江淮文化。當然,我是無感的。

蘇北在我印象中,是個模糊的概念,在我的世界裡,只知道靖江、江陰、張家港、崑山、常熟、無錫市區、蘇州市區、泰州市區、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北京…大學有一個室友,宿遷中學的,生活習慣和各方面,都洋溢著一股北方大漢的味道,尤其是能抓住上下鋪的杆子,後空翻從下鋪翻到上鋪;喝酒賊能喝…徐州路過了一次,感覺吃飯價位很親民,窮不窮不知道,確實不洋氣,土土的。

總結一下嗷,個人覺得,縣級市的人,基本上架子不大。市轄區的都一副很屌的樣子,偶爾看了不爽,我會懟一句,你有錢嘛?南京市民會跟我講情懷,政治高度…心裡一萬句MMP,關你屁事,很心酸的事情,企業主子女出國留學比南京的公務員子女寬裕的多,之前某次學生活動,一個張家港的學妹把南外的一個廳級幹部的女兒懟出眼淚了23333。南京市民有不少送孩子出國,都要賣房子。確實挺不容易的,南京的高收入人群,多是高校教授和國企領導,但這個收入是有上限的。

另外無錫人民真特么兇悍,江蘇吳語區裡面炫富,絕對無錫人高調…有點過分市儈了。蘇州人,尤其是市轄區確實有修養,搖把扇子,早上吃吃面。常熟崑山的話,常熟人開車亂開的吧!牛逼的一腿!虞山尚湖沙家浜喝喝茶不錯;崑山感覺已經脫離正常縣級市規模了,高鐵通上海通北京,地鐵馬上通蘇州市區了,原先就通了上海。奧灶面好吃,大學室友家是崑山開電子廠的,崑山人民現在也比江陰洋氣的多了。張家港的印象就是乾淨,市容真的乾淨,比蘇州市區都乾淨,南京就更不在一個檔次了。前任南京市長季建業就是張家港人2333可惜南京人不買賬季挖挖的城建思路。

上海,最近去的比較多,上海和蘇南很不一樣,真的是黨性非常高!一些老小區的老年人都能熟練的講出我黨以前的重要會議和決策,非蘇南地區能比的,而且沒有南京那絲幽怨的憤懣。蘇南人民說白了就是製造業起家,開工廠,做實業,上海是共和國欽定的東部政治經濟中心。上海市民也是有腔調的不得了,小開兮兮的。大錢沒有,但絕不會讓自己過的不體面,畢竟大部分上海人不能開工廠開公司。新時代上海小青年的眼中,就是上海和北京、國外。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只是去旅遊玩玩的,大上海最牛逼。

等我回頭想到了新的東西,再更新,跑路了跑路了


這要從楚漢爭霸說起。。。。。。


只說一句:在江蘇,南京又稱「徽京」;

再插一句:在江蘇,不經過南京的鐵路都是耍流氓


就這麼說吧,我家在蘇南某市。我小時候要是在小區里丟了玩具周圍一定有人過來跟我說是江北人拿走的。


一個宿舍五個人,一個是蘇州人,一個是揚州人,一個是鎮江人,一個是淮安人,一個是連雲港人,蘇州揚州自然而然相親相愛,覺得都是蘇南人,鎮江人也覺得,我不是蘇北人,不和蘇北人玩


經濟發展水平,風俗習慣,方言地域差距過大好嗎,你能想像一個縣→_→(不足30w人的小縣)分屬三個方言區嗎?

不過PS→_→我覺得那些內鬥的還是還在省內的鍵盤俠多一些。

畢竟遠離江蘇以後,大家都是江蘇人?能看見江蘇人就不錯了。


這表現了江蘇人的性格(褒義):

江蘇整個省幾乎沒有太多的高山阻隔,而且氣候差異不大,這就是整個競爭環境都是公平的。

江蘇相比浙江的更喜歡小範圍的抱團(浙江不抱團,都是私人干),原因之一就是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存在差異,其實這和江蘇屬於相對偏北的地理位置也有關係。

江蘇人外表謙虛,但內心強大,做事有野心,但不會輕易顯露,這樣自然促成了網路言語競爭的情況(因為網路可以匿名,表現自我也可以隨意)

省內激烈的競爭促成了江蘇整個省都發展均衡,總量位居全國第二(沒有牛逼的海港,沒有豐富的資源,沒有太多的人口)。

所以,競爭激烈未必是壞事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人如其名的人?
為什麼中國人吃饅頭,外國人吃麵包?
有哪些影響力被極大高估的歷史事件?
倫理學是什麼樣的學問?
如何使美國崩潰或者如同蘇聯一樣解體?

TAG:文化 | 經濟 | 地域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