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活著是種怎樣的體驗?

之所以提這個問題,是因為現在的我自己沒有愛的能力而且感受不到活下去的動力。

在活著純粹因為責任和理智的情況下,很好奇和我一樣的其他人堅持活下去的原因和現況。

我們這樣的異類,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會有怎樣的可能?放棄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希望可以看到同類人不同的人生。希望可以有同類人告訴我堅持下去或放棄的理由。

承蒙指點,不勝感激。


哇,我都快放棄知乎了,突然給我這麼多贊好嗎?

理智地去生活,理智地去愛,沒有什麼不好,無論如何,請接受自己。

即使心若孤島。

——————原答——————

獨來獨往,看上去不合群,對誰都一樣溫和有禮和疏離。

總有人覺得,啊這個人好溫和好善解人意好貼心,因為如果兩個人搶一個東西,會先選擇讓出去。

一直壓抑自己的慾望太久了,裝作不在乎,裝著裝著自己真的相信了。

並不是沒有愛。怕去愛,但是更害怕被愛。理智得可怕。

愛花,愛貓,愛所有美好與不美好的事物,唯獨不愛為自己付出最多的人。

好煩。


  冷漠與麻木是因為長時間的期待得不到理想的回應。比如,一個孩子生長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父親不負責任,母親則挑剔,焦慮,家庭要麼是無止境的爭吵或者夫妻形同陌路,貌合神離。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小孩,缺少愛的滋潤,會缺少自信,安全感,不陽光,對生活缺少熱愛。最重要的是,他的共情能力極弱,無法照顧對方的感受,或者根本感受不到。即使他外表和其他人一樣,但是一旦接近,尤其是談戀愛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不同。比如對方可以在你不聯繫的情況下一直不聯繫你,他會把表達愛當做一件任務來做,時間久了會覺得累。他的防備心很強,始終把自己和周圍的人隔開,一般不會主動找人聊天,人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同樣看到半瓶水,有的人看的是滿了的那部分,而沒有愛的能力的人看到的永遠是沒有滿的那部分。他永遠擔心自己沒有整瓶水,或者擔心自己的那半瓶水會丟掉。於是他非常努力的去做準備,去做功課去防止,美其名曰末雨綢繆,危機意識。

  不合群的人,說要等自己優秀才談戀愛的人並且真的一直很努力的人,很多都是這種人。但是這種人是最苦的,因為恐懼是個無底洞,會讓你的判斷產生偏差,做了很多不需要的準備,消耗了本來並不需要的消耗的精力去防範。


家庭環境真的是造成這種性格的罪魁禍首 小時候感情缺失 長輩關愛不足 自己對什麼都看得很冷淡"但是又深深的渴望 強烈的反差


你不能選擇的你的出生 但你可以選擇你的未來 沒人能阻止你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 …你以前發生的事只是你過去的一種經歷 痛苦或者生不如死 …但也僅僅只是一種經歷你沒有錯 人生就是一種體驗過程 …你的體驗才剛開始,過了這個坎 …或許你的人生才會更美好 這是上天對你的磨練 加油 ……要堅信 你的生活最終會變成你最期望的樣子 ……只是時間問題 這麼多年你都熬過來了 …千萬不要放棄自己 …想想若干年以後 你父母漸漸老去 ……沒有力氣再折磨你到那時候 你自然會明白 …花那麼多時間來關注自己的不幸 …不如對未來多保持一份計劃和憧憬 ……你也要步入社會工作 談戀愛 交很多男朋友 女朋友 嫁人生小孩 …等等 …這些還沒有體驗過…怎麼能妄自結論生活沒有意思……人生匆匆幾十載 希望你能善待你以後老去的父母 不管他們以什麼方式對你 因為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你的苦…愧疚比怨恨 要來的更痛苦


不負責任的父親,只管孩子溫飽不管其他的母親。現在大三,沒有愛的人,也感覺不到被愛。我和你經歷不同,處境卻相似。

我十歲以前一直在外婆家住,因為我對父母來說是個不速之客。十歲時外婆重病,我才被接到城裡那個陌生的地方。後來外婆不在了,我從此開始了精神上迷茫又孤獨的日子。父母對我來說只是個代名詞,在他們眼裡我的地位高低同樣跟成績成正比。於是我更加努力,更多的與別人交往,不為其他,只為讓自己生存更容易。

只有自己知道內心的空虛感,是獎狀、父母假意維持的和睦、以微笑的面具得到的朋友都填不滿的。高考完後,我報了遠方的大學,申請了助學貸款,不再跟他們虛情假意。

我在乎的人只有一個,但她已經不在了。這世上人再多,與我又有何干呢?在這世上,我就像一隻踩著一片樹葉漂浮在海洋里的螞蟻,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往哪而去,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來這裡走一遭。

曾經多次想過死亡,學醫,所以知道割哪裡的動脈更徹底。但後來還是放棄了,因為我還抱著一種近乎執念的期待。不是期待有愛的人或者被愛,而是當我老了,帶著年輕時的一點積蓄,回我老家的農村,住在外婆心心念念留給我的土屋裡,種一塊菜地,屋前屋後種滿俗氣卻燦爛的紅色杜鵑花。

很奇怪對吧?我對年輕時候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期待,卻總是想著老了之後,無兒無女,無親無朋,獨身一人在幼年記憶中的深山裡,悠然的活著,然後默默地死去,直到屍骨爛盡,也不會有人發現。

為什麼要現在死去呢?我不喜歡的人還活著,在旁人看來他們跟我還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我不願意現在死去,因為會有不喜歡的人來碰我的屍體。


無意中看到你的提問,作為比你大一些的人,不想給什麼安慰,其實你也不需要同情,如果你願意聽可以給你幾點建議,比起安慰和同理心,你更需要指引,或是參考吧。

建議1、多讀書,讀人物自傳,(不是傳記,一定是自傳)看名人偉人的經歷,你會發現自己經歷的實在是太少了,我不是讓你去比較,而是你可以從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上,得到一起啟發,幸運的話還可以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有了夢想,路再難,都會想堅持下去的2、去旅行,分別去富裕的地方或貧窮的地方,你會發現比你遭遇更差的人有的是,依然會有很多人在努力的為一碗飯、一口乾凈的水,去努力著。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很多心理學裡說人格的形成是在幼兒家庭親密關係中形成的,你說無法愛人,其實就是在家庭中潛移默化形成的人格缺失的問題,越是健康健全充滿愛的家庭,孩子的成長中會受到影響,人格也會更加積極,善於溝通,懂得愛自己和愛別人。我們不去糾結兒時家庭的問題,那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有個好消息,人格可以重建!

3、找個喜歡的人,談一場戀愛,在一段親密關係中重建人格~

我身邊有些事業成功的朋友,也有類似的處境,有的比你的情況更糟糕,但人會有一種本能,給自己找出路,在18歲之後慢慢的重建了自己的人格。不要怕受傷,多交流感受,或許你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好的戀情就是能夠治癒你心裡的傷,然後你就會變成能夠溫暖別人的人。(哈哈哈其實是我說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吧,因為我也在探求愛與被愛的能力~共勉!


這個世界上最讓人痛苦的話就是「父母一切都是為了你」,但事實上,他們既沒有提供給你一個溫馨和穩定的成長環境,也沒有提供給你滿滿當當的愛和保護,更沒有提供給你成長成人必須的錢。


對待一個人的感情就好像是對待一件明碼標價的商品,只要不討厭就收下。


如果你是天生如此的,那其實沒有任何問題。人之所以會愛別人,或者說精神上依賴、需要別人,是因為人的心理有情感需求。但是情感需求這種東西,有些人需求很大,也有些人需求低到幾乎無法察覺。這些都只是人的多樣性而已,也沒有好壞的區別。如果你覺得一個人,不跟任何人建立親密關係的生活著是適合你的生活方式,那一輩子獨身,不戀愛不結婚不要孩子,這樣也挺好的。

而如果你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成長的過程缺愛的話,那你先不要把自己定義成「沒有愛的能力」。畢竟你的家人對你不曾有過情感付出,你不愛他們很正常,情感一定是相互的、在相處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不會只因為有血緣關係就憑空產生。不要覺得這是自己的能力缺失,也不用「人應該要愛自己的家人」這種預設來給自己造成負擔。

後者的解決方式,其實只有一種方式,就是放下過去。不要再用「我的家人應該愛我,為什麼他們不愛我」這種想法來讓自己傷心。不要再期待從家人身上獲得愛,因為這樣的期待除了讓自己因為失望而難過以外,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雖然說這很困難,因為你肯定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別人天生就擁有家人的愛,偏偏你就沒有。但其實這就跟有人天生特別聰明而有人智商不怎樣,有人天生特別漂亮而有人長相不好看一樣,純粹是命運罷了。天生智商不怎樣或長相不好看的人,未來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智商或長相,而你至少還能改變,能自己決定未來。

改變的方式就是,轉而向其他人去尋求愛。去戀愛、結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當你擁有了一個能讓你有歸屬感的自己的家庭,擁有了愛你、需要你的伴侶和孩子的時候,原生家庭的愛對你而言就不那麼重要了。自己組建的家庭能給予你的愛是比原生家庭更多、更豐富的,這個不管是對原生家庭幸福或不幸福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只要不是一輩子獨身的人,人生的重心一定會是自己組建的家庭,而不是原生家庭。多看看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福,但是後來活得很好,或者自己組建的家庭很幸福的人的故事。

當然如果你雖然成長過程缺愛,但是也沒有組建自己的家庭的慾望,想要一輩子獨身,那也沒關係,也挺好的。那就把「跟內心的孤獨相處」當做選擇獨身的代價,因為這是每個獨身主義者都必須學習的課題,不管原生家庭幸不幸福。即使是原生家庭幸福的獨身者,年紀大了以後,父母也會離開人世,他仍然必須獨自生活。試著把自己定義的「自己活著的意義」,從「被別人愛和需要」,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面,比如「單純的去體驗在人世間的生活」。畢竟沒有人規定,活著的價值只能是「被別人需要」啊。

關鍵是,如果你過去的人生過得不快樂,你現在應該想的是,未來的人生你要加倍的補償自己。既然脫離了讓自己不快樂的原生家庭或者環境,就要過得比其他人都更快樂,加倍的去享受人生,加倍的去怎樣讓自己快樂就怎樣過,把過去沒能得到的快樂都補回來,這樣才不枉此生啊!


和lz不同,其實我還算有個不錯的童年。

至於這樣的性格是怎麼養成的,其實並不是突然就有了,而是慢慢一點一點積累的。

小時候父母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我一直由爺爺帶大,每天能和父母見面的時間大抵就是晚上吃飯的時候。爺爺是個很內向的人,導致我也很內向,7歲上小學前都是被爺爺關在家裡,蹲在家裡的小院子里學習寫字什麼的。我很依賴我的爺爺。

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其實不太記得,可能和那件事有關。母親是個脾氣有點暴躁的人,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爺爺很怕他,那天,對,那時候我才5-6歲,那天爺爺高興的和我一起去買西瓜說要給晚上回家的父母解暑,糟糕的是因為我年紀太小而西瓜太大手不穩摔了個稀巴爛。然後回家被信賴的爺爺第一次狠狠打了一頓,真的,我現在都還記得那時候的事,那時候我恨,我爺爺為了討好父母竟然第一次動手打我,一直以來他是不是待在家裡面對強勢的母親都很辛苦,他是不是真的疼我,他是不是···

7歲那年,爺爺過世了,我看著他躺在床上安靜的臉,一臉淡然。無悲無喜。

然後就進進入了我的小學生活,小學前三年沒什麼印象,很內心不愛說話,四年級的時候突然想明白什麼似的,變得非常活潑成了班裡的孩子王。

然後初一時候喜歡上了小學以前的同桌,那時候是真的喜歡啊,所謂情竇初開交往了短暫的時間。可笑的是,只有幾天,他曾經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初戀,那幾天他躲著我和別人說我很煩自作動情還有別的什麼髒水都往我身上潑,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人短短几天可以有那麼大的改變,我像是不認識他,導致很多原本不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有個xxx很討人厭煩的追著他不放。我:???

然後心情很不好,非常不好,我不知道那叫不叫抑鬱或者只是少年時候的叛逆,我開始整天不說話,開始思考一些亂七八糟的哲學問題,比如我這麼痛苦怎麼還不去死,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是怕痛和不甘心讓我沒有做出傷害自己的事。甚至會在下了晚自習的無人教室關上燈,默默流眼淚,我不知道為什麼。

到了高中,還是不愛說話,甚至開始沒有存在感(用同學畢業錄里的話,就是一個神秘感很強的人),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對外界的信息開始選擇性的傾聽,我讀了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知道自己可能有點不對,我嘗試去找學校的心理老師,可是我討厭她一臉青春期誰人不迷茫的眼神。我也和母親說過,母親只當我性格內向,心情不好,脾氣怪異。

一直到了大學,又比高中還好了一點,愛說話了,但是總是感覺哪裡變了,我好像不再感受得到心情的波動,也會有喜悅也會有難過看到電影傷心處也是會落淚。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其實並沒有什麼感覺。像是一個旁觀者靜靜看著周圍發生的一切。

再然後就是現在,也可以很好的融入團隊到僅限於同事之間。親情,愛情,友情其實我不太理解,也會經常被人說冷血動物。不會的東西怎麼會突然就有了呢。

這裡沒有說到太多關於我父母的事,其實他們一直都是陪我長大的,但是在我的記憶里每天只有他們晚上回來吃飯的身影,我要買東西哭鬧的身影,父母給了我物質的一切,可是我啊,從小沒有和父母有內心的交流。我想說的,他們並不想聽,因為你是十幾歲的少年,少年的情緒怎麼能和成人每天繁雜的事情比呢。

所以我,大概是缺愛吧。


我感覺我自己也是沒有愛的能力,沒有怨恨沒有不滿沒有喜歡,只是自己認為在恰當的時候做出該有的行為,其實心裡並沒有什麼觸動,也沒有什麼感覺。對於二十歲的我來說,父母的吵架依舊存在的感覺就是害怕,並不是怕離婚或者別的,只是純粹的害怕。


摘下面具,接受自己。

小說可以讓人逃避,遊戲可以提供成就感,但是只有接受自己才能開始開始改善現狀。

被忽視的不是一個人,十個人,一百人。留守兒童有多少得到足夠的心理關心和珍視呢,題主和答題的這麼多位,我們並不是少數派,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我們並不是孤立的個例。這種情況並不值得使人驚奇。

假裝冷淡,渴望關注。歸根結底是缺愛,人不自私何以愛人,沒有自我怎麼接受心底渴求的她。慾望來自憤怒,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痛恨,因為無助所以渴求,人生沒有慾望那是因為你憤怒的不夠多。情感並不能用理智去衡量,量化分析也是要大數據的。

可以從感知自我情緒做起,不怕晒黑多見見陽光,住處多通風,聽聽熟悉的老歌,吃頓飽餐,多喝熱水,與父母的和解,與自我的和解。

時光飛逝,快樂的記憶容易被藏住!


看樣子我還好,只是對伴侶不那麼真誠。就是在思考最自己最有利的結果後表演出來。比如吃醋,其實並沒有吃醋,只是因為那樣表現會得到一些我想要的所以我就會那樣做。就像我根本不那麼喜歡他卻表現的很愛很愛他一樣。


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時候要活著才是一種挑戰。世界之大,你總能找到心靈的寄託。生而為人,也只有兩萬天而已,不長的,做自己。希望你過的好!(我覺得現實生活中的生存力,你們比我更強,在此方面我沒有什麼要說的)


我是大二的一名男生,處境不算難堪,但也不算好,除了跟你說的一樣有一些責任以外,基本也達到了生無可戀的狀態。我沒有那麼愛的人,人生從小是個演技派,內在反差極大。但是曾經家庭的不完整讓我想要去組建擁有一個家,想要去愛一個人,然後愛我的孩子,讓他們幸福,想要讓自己有能力改變自己,讓自己完美些,然後去改變周圍的世界,人生很美好,因為你沒見到比現在生活更好的東西出現,就像曾經離開了家,獨自一個人生活,擺脫了家庭的糾紛,擺脫了一時煩惱那樣,獲得生活的清凈,這不是為了苟且偷生而活,我可以從頭開始,創建一個自己的生活,這個生活中我是主角,你說是因為曾經缺失,現在想要擁有,可以這麼說,但是如果我還沒自己擁有過一套房子,擁有過自己愛的人,獲得那種甜蜜幸福的生活,我怎麼能算一隻動物,我至少要提驗下活著時候的感覺,好到死後有個比較,死後,誰知道你是死了還是又去了另一個世界。我還想賺錢,然後從政,然後改變歷史,然後載入青史,獲得所謂的人生,雖然渺茫,但是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好好做回人,做回動物,好好體驗痛苦 快樂 很快樂 幸福 擇偶 交配 改變他人 改變世界 最後死亡,像我們這種曾經歷過如此磨難的人,才是最能擁有世界的人,曾經缺愛,沒事,電影里怎麼愛的,以後愛你的下一代就好,同樣你會獲得被愛的感覺,試著去相信創造愛,人生如同遊戲,難道你想遊戲剛開始就退出遊戲?你不想在排行榜下留下你的名字?就這樣甘願被生活蹂躪支配?就不想去創造自己電影里那樣美好的生活?就不想去國外看看高度文明的社會,看看他們怎麼做人的?你就不想多遇見幾個知己?不想有個愛你懂你的人,每晚抱著你入睡?不就是負債嗎,不就是缺愛嗎,不就是父親不負責任,媽媽沒有時間愛你嗎,這有什麼,這樣痛苦你不想發泄出來嗎?那你就努力改變自己,努力找個好男人,未來用幾倍的愛去疼愛這個孩子,未來得到的不就是純潔的被愛嗎,不就擁有親情了嗎!既然你說你厲害,何必呢,生命給我,我缺時間去創造我的未來,我缺時間去愛其他人,多看看感人的電影,動畫,你會知道世界上有也有這麼乾淨的愛,就拿宮崎駿來說,多誘惑人,那不是假的,因為作者自己也存在這樣的心,你難道不想和這樣的人做朋友?


我也有過大致相似的經歷,如今我的父母都已經年過半百,父親都快要60歲了,父親與母親的結合,母親在新中國恢復高考之後,參加了第一次的高考,但卻落榜,父親則是小學還沒畢業,母親告訴我她與父親的價值觀不一樣,母親是那種會寫詩的人,可父親是抽煙喝酒打麻將樣樣在行的人。年輕的時候,父親很暴力,真的很暴力,脾氣很大,所以我的記憶是可以追溯到四歲的時候的。之後在初中,高中的零星碎片也讓我在這期間一回家就處於提心弔膽之後。細節我不想說,因為我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也不想別人通過我的故事感嘆:啊,跟她比,我還是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的。對於所有的有關暴力的場景記憶都特別深刻,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找到我,然後我會很傷心。父親很自大,認為自己把我教育的很好。所以為了家庭的和平,我一直在演戲,我想好好的保護媽媽。

對於我的父親, 我看到了他身上我無數不是很欣賞的地方,但是時間過去了,我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我的父親也慢慢地變好,現在的他跟以前不一樣了,我想是因為他老了,因為我的哥哥也有了孩子,他可能意識到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自己的情緒也許並不那麼重要。或許是疲憊了,或許是害怕了,也或許是感慨了,我知道父親潛意識裡一直想著說服我原諒他,可是嘴上卻自大的說,現在我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教育。但是我永遠也忘不了,在我5歲的時候,在一次暴力事件後,我和媽媽躲到了鄰居的家,在鄰居家的澡堂里,那還是別人用過的水,媽媽對我說,好好讀書,以後帶我走。

可是,媽媽從未想過要走,她很愛爸爸,遠遠大於爸爸愛他,現在我的父親,我想在一些情節或者是人們當然也包括我的提醒下,意識到了母親的重要性。年輕的夫妻老來伴,這是外婆說的。

大學之後,我意識到,不管童年或者在之後的成長期間,初中,高中,我經歷了什麼,我都不是最可憐的,我的母親跟我一樣經歷了這些。她有一顆美麗的心,包容了所有的一切。最令人心疼的是,當她發現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她的理想時,她開始否定自己的獨特,否定自己本該具有的優雅,以一種傻傻的姿態來偽裝自己。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其實就是有感而發,願你一切安好


偶然看到,所以想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今年大三,理科,除了沒有學到自己想要的專業外生活基本沒有大問題,家庭背景良好,家人都很健康……但,好吧,事業選擇的錯誤對我來說是人生重大打擊之一,人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一輩子干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其餘如樓主所說,沒有「愛」的能力,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對人沒有期待,沒有想像,沒有共鳴,性格冷漠,反覆無常,對凡事無動於衷

一生都在演戲,假裝高興,假裝難過,假裝我很在乎,假裝沒有心理障礙和社交障礙,不同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表演的角色就是普通人。但其實我很清楚,我放不下過去,看不到未來,心也早已死透。

可能是因為我的內心太敏感,世界觀成熟的太早,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對「人」最初的認知就是人性,人際關係中出現過人和人之間存在的很多可能性——友誼、背叛、隔閡、財富、知識、家庭、地位、不信任、歧視、傷害、侮辱、語言暴力、性……還有很多其他的。很多人不相信小孩子會經歷這麼多,但我只能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很多能上報紙的事情就算沒讓我趕上也讓我看過、聽過了。

小的時候我很害怕,也很迷茫,因為接受的傳統教育理念中從來不允許出現的東西全都湧入了生活,世界觀受到了衝擊。可能現在覺得沒什麼,但對小孩子來說真的很痛苦。

10歲到13歲的三年間,我度過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對父母感情很一般,但他們和樓主一樣,對我的態度取決於學習成績,所以我只有一直扮演好這個角色,儘管我一直有種感覺,我可能不是這樣的人。事情的起因是一次家庭作業忘了做一部分,然後教育,反思,寫檢討……我對這種情況一直逆來順受,但是那一次我卻開始思考,思考這種語言暴力和精神壓迫式的教育到底有什麼意義。然後我開始變得有些叛逆,逃課、上網、偷竊……以及周圍人的孤立,最終導致了所有人的爆發。我爸掐著我的脖子連同我媽扇了我一晚上耳光,我嚎了一夜,然後一切都變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我也知道那不可能,但那種感覺是,連最親近的人也可以背叛你,世界可以遺棄你,絕望到接近「死亡」的感覺,讓我恐懼,非常恐懼

那以後我就變得沉默,非常沉默。拒絕別人,也拒絕自己,拒絕所有的想法和情感,中學後一心投入到學習中,考上了重點學校,倒不是真的對重點大學有多少期待,只是覺得離開這個城市也許能讓我不那麼失落。但從高中時候開始,又一次創傷的經歷讓我明白,無論我逃往哪裡結果都一樣,無法改變的是我自己,所以我人也逐漸變得頹廢,對所有事物喪失了興趣。我媽一直希望我能有一個異性朋友,但我知道,我做不到。拒絕愛別人,是我從有記憶開始的認知,也許我這麼說很過分,但我真的對人無法產生任何情感,甚至親人。我媽沒有和我一起生活過,從不了解我,也從未嘗試過。她不明白她的一言一行給我帶來的影響和震撼,她的那種期待讓我厭惡、恐懼,她偶爾對我生活的貿然插手讓我不知所措,她對我尋死的念頭置若罔聞,她在我萬念俱灰的時候希望我能飛黃騰達,像普通人一樣戀愛,變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並帶給她一個小孩的想法讓我越發絕望……我不知道我到底有什麼毛病,一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怪事讓我陷入了一種拒絕任何人進入我的世界,甚至是迷戀孤獨的人生,對情緒不穩定習以為常、對隨時會出現的瘋狂想法習以為常、對所有事情無動於衷習以為常,我真的不確定神經病會有未來

我對人性毫無期待,有心熱就有心冷時候,有承諾就會有背叛,循環別人反覆了無數次的生活,在行將就木時再度歸於孤獨與沉寂。大一的時候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沒有希望沒有盡頭,看不到生命的任何光彩的日子,因為學校、學業、周圍的人與事,一切都打亂了原本的軌跡,就彷彿一瞬間把生活中僅剩的一點希望都剝離,所以我用繩子掛了脖子,也喝了消毒水,但沒有成功。所以我決定,既然我沒法了結自己,那我會撐下去,撐到撐不下去的那一天為止。

現在整個人都很平靜,而且是一種可怕的平靜,到了發生任何事都無悲無喜的地步

偶爾會被別人的幾句話或一些瑣事觸發情緒的燃點,說不上那是什麼感覺,只覺得所有不好的回憶都在腦海里閃現,心裏面殘留的痛覺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出現、消逝,直到淚流滿面痛不欲生,然後

又恢復平靜。整夜整夜的無眠,整夜整夜的刷網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空洞冷漠。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會持續到何時,至今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轉折,我依然是一個人,我媽那些令我難堪和反感的想法也沒有改變。如果生活能出現一個奇蹟讓一切得以改變,那我會很高興,如果沒有,那也無所謂。因為我知道了我本質如此,人間失格的異類。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個觸發點,更多的是借口。如果神已經厭棄我,要收回這條生命,那我也不會抱怨,只能說:請不要怪別人,可能錯的真的是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對不起大家。


世界很有趣,我看看就好。


我想知道題主現在怎麼樣了……和題主很像,同樣因為家庭原因,具體就不談了……我現在很茫然,我覺得自己已經得了精神病但潛意識裡不想承認,覺得自己很正常……覺得活著真的很痛苦……但又必須活著,因為我還有才兩三歲的弟弟,我父親也不是什麼好人,我媽還在這個畸形的家庭里支撐著。現在唯一的期望就是等我弟長大,那樣我也可以安心自殺了


這都沒什麼 花開花謝都屬於自然規律 同樣 你生下最終死去也是宇宙的規律

之所以痛苦的原因是 你將一些東西強加到自己身上 令自己苦惱

沒有什麼放不下與好去執著的 自然地活著最好

命里有時終須有 命里無時莫強求

太陽東升西落 太陽從不抱怨每天活著沒有意義 反而更加辛勤地照耀大地


推薦閱讀:

怎樣面對同事對你的指責?
大家有因為自己愛思考而感到變得孤獨了嗎?
我想問下怎麼才能成為真正的文青,而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偽文青?
在我國的網路上,是不是女性比男性更受歡迎?為什麼?

TAG:心理學 | 人生 | 人際交往 | 世界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