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是否能稱之為一門藝術?你們怎麼看?
用心製作的遊戲有的有很棒的劇情,有的有精美的畫面,有的有很好的音樂,而且遊戲有著比較好的代入感。那它可以算作藝術嗎??
電子遊戲已經是公認的藝術了,這是常識。此結論與具體作品的好壞無關,就像你跳舞張牙舞爪,但不影響舞蹈是一種藝術。
電子遊戲本身綜合了其他各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比如文學之於遊戲敘事,音樂之於遊戲配樂,美術之於遊戲美術設計(道具,角色形象,服裝,場景),電影之於鏡頭表現等,乃至建築,漫畫,戲劇表演,舞蹈等等等等。
電子遊戲在融合這些藝術形式的同時,又具備了自身獨一無二的特點,那就是交互性。一個人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作為被動接受的主體,然而在玩一款遊戲的時候卻是一個主動參與者,這就顛覆了以往所有藝術表達的表達邏輯。
當然電子遊戲是一門藝術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的,在雅達利時代,電子遊戲只是一種單純娛樂方式而已。在雅達利大崩潰之後,開發者們開始重新思考電子遊戲的出路,開始賦予電子遊戲新的內涵。早期電子遊戲限於8位機能,並不能很好表達這些內涵,只有粗糙的畫面和單調的音樂,但是FC時代的《重裝機兵》一樣讓當時的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浪漫。到了16位時代,機能上去了,突然遊戲的內涵就豐富起來。至今IGN評選的史上最佳百大RPG高居榜首的依然是SFC時代的《最終幻想6》。另一方面,90年代PC遊戲異軍突起,開發出了諸如《輻射》《冥界狂想曲》《異域鎮魂曲》等等水平高到不知道高到哪裡去的遊戲。電子遊戲給自己開了個好頭,藝術的冠冕是它應得的。當然還有就是,你不能因為文學作品良莠不齊而否定文學本身。同樣,你不能因為電子遊戲中有很多垃圾而否定電子遊戲。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電子遊戲是排在電影后面的第八大藝術。雖然未獲得廣泛意義上的認同,但是電子遊戲誕生至今的幾十年內,這個領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和經典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電影是具有明顯時代特色的工業產物,而遊戲也同樣具備典型的時代特色。與電影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時也與包括電影在內的其他所有傳統藝術門類也有著巨大的不同——難以想像的互動性和參與度。這可能也是遊戲未被傳統藝術領域廣泛承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個不單純為了傳達而存在的形式,使得「藝術」變得更為大眾化和多樣化。但無論其承認與否,我們這代人以及今後的許多代人,都將是被遊戲所深刻影響的,而這個影響所帶來的後果也許再過一些年就會轉變成常識——那個時候可能就真的要為這個全世界範圍內年產值達到1000億美元,能夠隨著科學進步影響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這樣東西來加冕了。
從一個比較偏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電影能稱之為藝術的話,那遊戲沒什麼不可以。遊戲行業現在聚集了世界上很多最優秀的藝術家和相當大的資本。如果這樣的遊戲還不算是藝術,那我就不知道什麼算藝術了。
很棒的劇情可以比擬小說;
優秀的畫面可以比擬繪畫;出色的音樂可以比擬音樂;以上都可以稱為藝術, 但遊戲的"藝術性"遠不止此. 你不是因為劇情去玩魔獸世界, 不是因為畫面去玩Minecraft, 不是因為音樂去玩超級馬里奧. 遊戲建立在藝術之上, 但藝術並非遊戲的最終歸宿.
五十年之後, 遊戲是超越藝術的存在.遊戲作為一種產品,裡面有一小部分可以稱為藝術品,但大部分遊戲商業性要高於藝術性,這是不變的事實。小說,戲劇,電影,雕塑,都不是藝術,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比如《傷不起》,你能說它是藝術嗎?而人們普遍把這些形式當作藝術,是因為這些形式歷史比較久遠,以這些形式存在的藝術品比較多。同理,遊戲也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是不是藝術品就得看具體遊戲了。
什麼是藝術?百度和谷歌上搜一下答案千千萬,私以為唯一靠譜的是:藝術是自我的表達。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很多製作精美的「藝術品」也只是技術的堆砌,「藝術家」不過是高級技工。技術是基礎,藝術家與「技術家」的區別在於藝術家是在用技術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情緒。
所以《異域鎮魂曲》《旺達與巨象》就是藝術品,某召喚自7代之後也就那麼回事吧。算
國外遊戲設計的課程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s。
你覺得呢?那要看是什麼遊戲,以及是不是遊戲。現在很多號稱是遊戲的,不要說藝術,連遊戲都不配稱啊。以上適用於所有國產遊戲。
最開始電影想作為藝術的時候也是一堆人反對的只要產業大了 撈個名分還不簡單?
我覺得人們對於某件事情上付出足夠多的熱情和執著都能夠上升到藝術的程度,包括遊戲的製作及玩家對遊戲的二次創作。
你看過比賽直播嗎?沒聽到某某選手經常被稱為大藝術家嗎?不是藝術哪來藝術家233
如果你玩了《生化奇兵》系列遊戲後,還堅持電子遊戲不是一種藝術的話………那麼我將便會對您的藝術感知能力抱有懷疑態度。
發一篇我2005年發表於《遊戲機實用技術》的文章。當然十年過去了,現在我自己回頭看看當年的水平,肯定是很多不足,那時候還小嘛……而十年前的遊戲,與現在也大不一樣。供參考。
遊戲藝術論
舉凡藝術,一般意義上很容易聯想到有音樂,繪畫,電影,戲劇,雕塑,建築等等,而遊戲可否作為一種新的藝術門類,一直存在一些爭論,筆者不揣淺薄,試為討論一下。
由《辭海》,藝術是指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即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互相對象化,……,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語言的(文學),和綜合的(戲劇、影視),……
在這裡我認為有兩個問題需要先說明一下:
第一,以上幾種藝術形式皆有其獨立性亦有其交叉、交融的部分,如電影藝術即融合了音樂、戲劇,乃至繪畫等等,而因其綜合的比較好,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及規模,所以稱其為一門新的藝術。所以遊戲的綜合了音樂、繪畫、電影等等的特點並不會妨礙其成為一個新的獨立的藝術門類。
第二,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藝術是一個靜態的,完成的東西,還是可以是一個未完成的,一個可以互動的,一個不定的東西。這種互動的性質,一般可以稱其為可玩性,注意啊,這是個重點,因為這個可玩性是遊戲所獨有的特點,及這種可玩性是否可以作為遊戲是否藝術的一個考量,而那種玩的過程,互動的過程,又該如何。
現在,一般互動的、競技性的東西,習慣上都不叫藝術,例如現在有藝術體操而沒有體操藝術的說法,只有靜態的東西,如繪畫、雕塑,千百年不變,注意啊,上面說的音樂、舞蹈,是動態的,但是這個樂譜是一定的,並不會因為演奏者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也是靜態的。但是我認為這些人類的心智的成果,其中只要凝聚了足夠的智慧,具有足夠的欣賞性,就可以稱為藝術。
普通的遊戲,如象棋,其本身材質並無成規,木頭,石塊,隨意使用,而象棋的魅力顯然不是體現在這些棋盤棋子上,而是體現在充滿智慧的對弈過程中,記錄下來的棋譜才是象棋的值得欣賞,值得咀嚼,值得流傳,值得保存的部分。當然你可以說,我們這個象棋是用水晶做的,是用黃金做的,美倫美奐,這不是藝術嗎?我們說,這個要看作藝術,就不再是象棋藝術了,只能是作為一個手工藝的,或是雕塑的藝術。
這時又有人會說,這個象棋,三十二個棋子,九乘十的棋盤,可以產生這麼多的變化,讓人們研究千年不休,這個設計不是很美妙嗎?
這個設計本身不能是一種藝術嗎?我們說,正因為有這個設計,這個遊戲過程的設計,遊戲關卡的設計的好壞,決定的遊戲性的好壞,也就是可玩性的好壞,所以上面說的可玩性是否可以作為藝術,可以解決這個疑問,在後面可以看到。但是一個象棋我們玩了幾百年,千百年不變的東西,就算髮明它是藝術創作,也只是閃了一回光嘛,而我們的電子遊戲,每年每天都有大量的,不同構思的,不同聲光效果的千奇百怪的被製作出來,被創作出來,與電影、文學一樣,甚至更勝一籌,因為電子遊戲創作的自由更高。有了這樣的規模,就可以被尊重,而以為一個單獨的藝術門類了。所以,討論遊戲,特別是電子遊戲可不可以算作藝術,我認為有兩個意義:
首先,現在的電子遊戲,綜合了音樂、繪畫、電影等等方面的內容,比如說動人的音樂,考究的文字,精彩的劇情和故事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它還包括有上文說的可玩性這個特質,只要這個特質足夠強大,就可以使電子遊戲成為一個新的藝術門類,因為它既滿足以上多種藝術門類作為藝術存在的條件又有自己顯著的新的特點。比如大家熟知的《最終幻想》系列,能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但是從這個角度來看,遊戲就更像是一個互動電影,而遊戲的意義,或者說遊戲藝術的意義還遠不止此。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點,也是作為遊戲特殊的特點,就是遊戲是要給人玩的,而不僅是給人欣賞的。而以上那些傳統藝術門類,如戲劇、電影,當然都是讓人們欣賞的,但是欣賞者的愉悅的反應最多只是鼓掌、歡呼。而這個遊戲就不同了,遊戲做出來以後,是要給人玩的,就像一個工具,人們在欣賞第一個意義的遊戲藝術的時候,同時也產生了新的藝術,就是這個玩的過程,好比下象棋產生的棋譜,我們可以看作第二個意義的遊戲藝術。這就是遊戲的可玩性體現出來的價值了。這些遊戲的過程充滿了技巧性以及智慧,舉例來說,比如格鬥遊戲FTG,即時戰略,FPS,體育遊戲等等人與人對抗的遊戲,這其中的鬥智斗勇,此消彼長,實在是太有技巧了,太有智慧了,太值得玩味了。又如動作遊戲ACT,射擊遊戲STG等人機對抗的遊戲,其中精準的控制,美妙的走位,與舞蹈實在是沒有什麼區別。事實上遊戲中的一些動作已經被形容作舞蹈,如有名的「龍騎之舞」(《星際爭霸》)。有些遊戲自由度之高,以至於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玩法,這其中就可以輕易的反映出玩家的性格,習慣乃至修養等等。比如有名的《CS》,有的人勇猛,有的人穩定,有的人精確,有的人狡猾,又像《星際爭霸》,有的人注重宏觀,有的人注重細節,有的人喜歡蟲海,數量致勝,有的人喜歡科技,四兩撥千斤。又像格鬥遊戲,有的人喜歡力量型的,有的人喜歡距離型的,有的人喜歡速度型的,有的人喜歡技巧型的,不一而足。
所以,遊戲作為棋盤或棋譜都有不同意義的存在,在棋盤這個意義上,象棋盤本身只是被作為一個工具來看,相似於書法藝術中毛筆的作用,因為它已經一定了,再沒有經常的變化,而電子遊戲這個棋盤做的太花哨了,太多變化了,有很多很多人都在用智慧和心血在不停的做這個棋盤,在不停的改進,這個規模大到足可以作為一個新的藝術門類存在。
而在棋譜這個意義上,有各種技巧的呈現,一個精彩的遊戲的過程就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最可貴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發揮。所以我認為這才是遊戲作為藝術的獨特的一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最值得關注的一面。
最後,本人也只是一個普通玩家,長久以來的一些想法,與其敝帚自珍,不如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交流,指教。
這問題就像「建築算不算藝術?」和「電影算不算藝術?」一樣,彷彿一切有技術參合的art就不夠fine了一樣……那如果做裝置藝術的敢不用電子聲光效果,做當代音樂的敢不用電子合成器,電子遊戲、建築、和電影都乖乖滾出藝術圈。。 但是,對於美國遊戲設計專業發MFA這件事兒,還是要看不同學校、不同學院、不同program。你去藝術學院讀電子遊戲,能發MEng才怪,搞不好編程部分都不用你插手,畫畫建模就好了…… 我學電影的,大學幫學Computer Science的朋友寫過Video Game課的論文,大概就隨便評價了一下某遊戲的cinematography,據說得分不低。總之,學藝術都是相通的。你用藝術的眼睛看世界,遍地藝術。
我覺得肯定有人要提journey
我個人極為看好遊戲的未來。
但是,
不要著急往遊戲臉上貼金,目前遊戲的娛樂性和商業性依然遠遠大過了藝術性。說白了,現在的遊戲依然只是商品,是消費品。有一小部分遊戲至多就是「有一定藝術追求的商品」而已。
首先反對總拿遊戲的畫面音樂來舉例子。藝術之美不是表面的光鮮漂亮,當我們在論證電影是否是藝術的時候,難道也是要靠貼幾張原畫設定或者拿出幾首悅耳的原聲來證明它是藝術?
當我們在討論現在這些遊戲作品時(即使包含上《BioShock》、《GTA》、《ICO》等所有常被舉例的作品),我們在討論些什麼?而當我們在討論《悲慘世界》、《1984》、《教父》、《銀翼殺手》、《霸王別姬》的時候,我們又在討論些什麼?是否足夠稱為藝術,尤其是號稱第九大藝術,說到底還是要用作品內涵說話的。現在的遊戲,作品分量不夠。
電影誕生於二次工業革命之後,仰仗電影工業和資本運作的同時,再有藝術追求也難以擺脫商品屬性和票房的陰影。遊戲作為本時代的產物,這方面的困境其實更加嚴重:《BioShock》工作室已經解散;《L.A. Noir》當初遊戲未出工作室就已關門。想追求藝術?得有搭上工作室的覺悟。遊戲的製作方式直接增加了遊戲想要有藝術訴求的難度。
倒是大廠牌走的路線和電影廠牌是一樣的,每年的3A大作突突突和暑期檔漫威相映成趣,你告訴我哪個是藝術?
但是,
依託自己獨有的交互性和虛擬性,遊戲的表現力和體驗是得天獨厚的。現在遊戲的進化空間遠大於各藝術門類,隨著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遊戲完全可以用跟現有藝術不一樣的方式去詮釋世界,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各位遊戲從業人員和玩家又何苦非要把遊戲往藝術這個名頭上靠呢?不能
因為我當它是藝術,我的七大姑八大姨才不會把它當藝術先不討論藝術的定義,我們心裡有大致的概念。
首先,一門藝術要有自己的核心藝術語言。必須要有。否則就不是獨立存在的藝術。遊戲不是美術,不是音樂,不是小說,不是電影。
藝術不是必須具象。遊戲也一樣~比如移動平台 感染influnce,我覺得不錯~極簡又耐玩
遊戲的核心藝術語言是 交互。
遊戲會成為一門成熟的藝術門類,第八藝術(第九??)。
現在還在發展中,是雛形。遊戲是虛擬的生活,藝術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推薦閱讀:
※遊戲開發中,腳本語言(如Lua/Python)和底層語言(C/C++)的職責劃分是怎樣的?
※為什麼要強調Texture2DArray在地形上的應用?
※女性在遊戲公司做程序、測試還是策劃比較適合啊?
※為什麼遊戲引擎要渲染那麼多內容還是能到 60fps?
※策劃反推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