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和中文有多相近?

從未學過日文,搜到一篇日文paper,瞥了幾眼,發現這不就是中文的進擊版嗎?再懂點英文單詞的意思,這篇paper就不多可以理解了,這是什麼鬼,難道是因為paper是科研型的語言,很正式,所以語言就很正式地像中文了?求懂日文的小夥伴快來科普一下這個語種!


日語中,文章越高端,使用漢字或外來語的比率就會越高。

我曾經回答過這個類似的問題:日語和漢語是什麼樣的關係? - 語言

也有其他知友回答過類似話題韓語、日語與漢語之間有什麼關聯? - 語言

科普的話也可以參考wiki的日語和日語_百度百科

既然感興趣的人挺多,知乎里好像也沒有更好的答案,我就稍微科普下吧。

主要討論中文和日文之間,文字辭彙、語法的異同。

漢語的文字大家都懂。

日語中的文字一般分為三種:漢字「漢字」、平片假名」あいうエオ」、羅馬字(英文字母)。

日語的辭彙按照來源來分,大致分為4種:訓讀詞、音讀詞、外來語、混合詞。

訓讀詞即古訓,訓就是漢字的解釋,漢字進入日本的時候,怎樣向貴族解釋漢字的意思呢?比如說解釋「花」這個漢字,遣唐使留學僧就會指著「花」這種東西,說「ha na」,hana就是「花」的訓讀。

音讀詞即模仿古漢語的讀音的辭彙,比如"玄関"這個音在古代日語讀成gwen kwan,現在簡化成了genkan。

外來語即明治以後,模仿歐洲諸國辭彙的讀音的辭彙。比如 a me ri ka(美國)。

混合詞即以上幾種混合而成的辭彙。

也就是說,和漢語息息相關的只有音讀詞,可以用漢字標記的有訓讀詞和音讀詞,但現在訓讀詞大多不用漢字標記,而用假名標音了。

事實上在人文社科(法律歷史政治經濟學等)的文獻里,用漢字標記的詞非常多,所以對於沒學過日語的中國人也能看懂大概。而在自然科學的領域裡,英語為首的外來語詞較多,沒學過日語的中國人比較難看懂(題主給的這個圖片恰好是反例,或許是挑選過的)

《民法通則》第一條:

1私権は、公共の福祉に適合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2権利の行使及び義務の履行は、信義に従い誠実に行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3権利の濫用は、これを許さない。

1私權必須與公共福祉相適應。

2權利的行使及義務的履行,必須遵從信義、誠實地行使及履行。

3不允許濫用權利

而對比京都大學ips誘導幹細胞的論文節選

また、レトロウイルスベクターの代わりに、レンチウイルスやアデノウイルスをベクターとして用いてiPS細胞を樹立した研究者や、遺伝子を用いず、化合物を用いて、iPS細胞を作製したという報告もあります。

而且,也有研究者們為了替代逆轉錄病毒載體,通過使用慢病毒(Lentivirus)及腺病毒作為載體而建立的IPS細胞,及不使用基因而是用化合物做成IPS細胞的事情也見諸於報告

這幾個單詞查到我哭,句子也複雜到坑跌。

————————————————————————————————————————

再討論日語的語法框架

可以說,日語的語法框架和漢語、英語的語法框架,不在一個次元內。

先舉個簡單的例子

漢語:

日語:を食べます

顯然,漢語的語序是主謂賓,而日語的語序是主賓謂。這是其一。

中文是獨立語,句子成分基本靠猜。我是主語、吃是謂語、肉是賓語。日語是黏著語,私は的」は」代表了「私」是主語。肉を的「を」代表了「肉」是賓語。

就好像這樣的漢語: (前面的是主語)吃(前面的是賓語)

然後舉個題主論文的例子

また、血圧上昇が効果予測因子になり得るか検討を行うため(右邊第二端)

按照一一對應的直譯

而且,血壓上升(主語) 效果預測因子(間接賓語) 能否成為 研究(賓語) 進行 為了

大概意思是:而且,為了進行血壓上升能否成為效果預測因子的研究.......

——————————————————————————————————————————

但是.....「瞥了幾眼,發現這不就是中文的進擊版嗎?再懂點英文單詞的意思,這篇paper就不多可以理解了」

可能嗎?按照讀者的常識來預測文章倒是可能,不過準確率堪憂。為什麼?因為日語中的虛詞,包括關聯詞、使動被動、肯定否定、假設與否,不使用漢字標記。

還是論文的例子:また、血圧上昇が効果予測因子になり得るか検討を行うため,

僅僅看 血壓上升 效果預測因子 得 檢討 行

能猜出什麼意思?得檢討下血壓上升效果預測因子行不行?哦對w檢討可不是漢語中謝罪寫檢討書,而是鄭重地探討喲。


我用這麼兩個圖片說明問題好了。

能看懂了?


挖個坑,過年在外不好詳細查資料。

只好從自己腦袋裡拿些資料出來了,有錯誤還請大神疼愛指正。

日語和漢語相似主要在漢字和發音上。不過細說起來,日語里的漢字也不同於漢語的的繁體,因為日語中的漢字也經過簡化,但是簡化規則與大陸的簡化字規則也不一樣,所以如今他們的漢字也是不大一樣的。接著說發音,日語發音和中文區別大,不像中文有四聲,日語也有調子但不像中文一字一調特殊地方還需變調。日語中很多都是一個母音帶一個輔音的方式,例如櫻花sa-ku-ra。所以日語聽起來乾脆利落,念快了像是倒珠子一樣噼里啪啦。

真正區別最大的,是日語的語法。最淺顯的不同如,日語有時態而中文沒有。日語有詞尾變化,而中文沒有。答主說認識了漢字就可以看懂文獻,其實不然,有很多關鍵性的變化,例如轉折,否定,所需的連詞和詞尾變化都體現在平假名上,其中規律十分複雜。

我個人感覺,日語是比較難學的,對中國人來說,雖有漢字助力,但是由於語法上系統上的疏遠,學好日語絕非易事。日語綜合了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和象形文字(漢字),語法上既有時態變化,還有量詞,敬語,詞形變化加之深厚的文化沉澱。對於非母語學習者來說,不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有相當的難度。


我感覺題主語言天賦很高…

中文的進擊版用的甚妙甚妙…

平時看新聞…我覺得還是很吃力的,頭暈

我認為雖然有漢字,但絕對是外語了

而且是我學過最難的語言

(這句話可以無視,本來就沒學過多少語言)

下面是每日新聞的開頭

假名和漢字才是日本語

僅針對漢字,這優越感也太膨脹了吧


視頻封面電影 【秦始皇帝】視頻一般人看到1:09的時候,才能意識到是日文


從語言發展的歷史來看:

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和韓語,突厥語屬於同一個語系(好像蒙古語也是)。中文屬於中文語系,是單獨的一個語系。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中文是獨立語,日語是膠合語,語法之類的完全不一樣。

之所以日語中有中文,是因為日本七世紀(這個時間不一定對)之前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日語的文字是從中文演變過去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這樣從中文演變過去的。

你如果看韓國電影,你會發現講過去故事的電影里都是中文,因為韓國,也就是朝鮮,過去也是用中文的。現在的韓國字是後來造的,就是為了去漢化。漢城改名首爾這才幾年?

文字是參照中文創造的,但是語言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現在中文裡許多辭彙是從日語里過來的,政治,經濟這些詞都是從日本傳過來的。

世界文化都是相互學習的,no zuo no die歪國人都會說了。

上文說的東西都是我以前積累下的知識,估計有不少錯誤或是不準確的地方。還希望真正懂行的給指正一下。


說個真事

昨天樓上搞工藝的工程師拿來一堆圖紙,讓我幫他把圖紙上德語的一些參數和工藝要求翻譯給他。然而作為一個純文科生每次翻譯圖紙我都要查字典查個不停,所以寶寶並不開心?╭╮?

打開圖紙一看,這哪裡是德語嘛,分明是英語,這樣簡單多了,畢竟雖然我是德語專業的,可是機械專業辭彙還是英語懂得多一點,寶寶開心了一點(*^﹏^*)

然後再仔細一看,咦,怎麼英語旁邊還有日語,攻城獅大叔說這是賓士曾經給日本發過的圖。好吧,不影響……

橋豆麻袋……我怎麼,好像能看懂日語的……怎麼,比英語還容易理解(′⊙ω⊙`)

所以作為一個只會說庫尼奇瓦撒大姨媽嗖嘎的德語專業的英語翻譯,我看著日語把圖紙翻譯了ㄟ( ▔, ▔ )ㄏ

當然,嚴謹起見,我還是看了英文的,畢竟我是一個盡職盡責的人【ˉ\_(ツ)_/ˉ 呵呵】

這個回答當然並不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的,只是賣個萌抖個機靈,並且圖紙的翻譯具有很強的重複性,畢竟機械工藝常用到的辭彙就那麼些,我才能很容易的猜對。不過還是很能說明,至少「看起來」,日語和漢語的相似性對比其他語言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哦對了,我還會說個……

以上。


從某個方面來說,日語和中文沒有任何聯繫,日語和韓語高度相似,接近阿爾泰語系,底層和維吾爾語土耳其語的相似性都大於和漢語的相似性。

只是日本古代自己沒有文字,從中國引進了文字,所以很多辭彙直接使用漢字進行記錄,有一部分發音也跟著漢語學,但是有一部分還是說自己的母語然後用漢字寫出來。中國人經常說沙發坦克總不能說中文就和英語有什麼關係吧。

不過中文和英語越來越像倒是真的,中文和其他漢藏語系差異越來越大,變成了孤立語分析語。英語從日耳曼語脫胎出來,也已經演化成了半曲折半孤立語,遲早會和漢語一樣變成分析語孤立語。


差遠了,語法來說中文更接近英語:主謂賓。


中文和日文完全可以直譯的.

例如:地下において深発地震が発生する地帯は、緩やかなカーブを描いた面狀に分布している。これを深発地震面という。深発地震面は、斷面図上に震源分布をプロットしていくと現れる。これを1927年に初めて発見したのが和達清夫であった。1930年代には日本の地震學研究者の間では広く認知されていた。

可以轉譯成:地下於有的,深發地震者,發生系的地帶者,平緩的那轉坡么,描述了的表面上於,分布系的有.此個么,深發地震面的說.深發地震面者,截面圖上於,震源分布么,細節做的有來與出現.此個么,1927年於,最初的發現系了的者,和達清夫在有了.1930年代於者,日本的地震學研究者之間在者,廣泛的認知使的有了.

在地下發生深發地震的地帶,分布著呈緩慢曲線的面狀。這就是所謂的深發地震面。深度發生的地震面,在截面圖上出現了震源分布。在1927年第一次發現這個的是和達清夫。1930年代在日本的地震學研究者中被廣泛地認知著。


建議樓主找一篇非自己專業領域的,沒有大量英文的日常(非新聞等正式文章體)日語文章看看~也許就會覺出差距了~


有一次和日本好友聊天 聊到大麻 他說在日語大麻叫做 tai ma


推薦閱讀:

為什麼感覺村上春樹的知名度比許多諾獎得主要高很多?
武漢近年來可發展趨勢與潛力有多大?
當人類的科技實現了全自動化,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民意影響法律,漏洞玩弄法律,技巧擺脫法律,權力踐踏法律,哪個對中國推進法制進程的破壞更大?
「讀書無用論」為什麼會存在?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人文 | 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