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的那個「嘗試各種化學葯的味道的實驗」的傳言是真的嗎?
我個人對那個實驗的真實性十分地懷疑,不是因為一般人敢不敢去嘗這些東西,而是裡面一些東西是有劇毒的,服入體內會導致人死亡。如氯化鋇(BaCl2)中的(Ba2+),氰化鈉中的NaCN(CN-)
真的有人會為了這種幾乎沒有實際用處的實驗結果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做實驗嗎?—————————————華麗的分割線————————————————HCl(鹽酸)
稀:感覺嘴裡滑溜溜的,典型的嘔吐物感,微辣。
濃:極度的酸,吐掉以後回味苦,然後整個嘴裡發涼,10分鐘後好轉。
H2SO4(硫酸)
稀:淡淡的酸味,回味感覺油膩,微熱,甜,無任何不適感。
較濃(40%左右):感覺像維生素C,特別酸,而且熱呼呼的,很稠,舌頭麻麻的。
濃:超燙,感覺喝燙稀飯了,然後微甜感和痛感並存,持續2天才退。
HNO3(硝酸)
稀:先是苦,然後整條舌頭麻了,然後痛,起了白斑,持續疼痛,3-4天後消退,同時感覺嘴裡吸了一大口汽車尾氣。
濃:刺痛感,說不出話了……
NaOH(氫氧化鈉)
稀:基本上同濃的Na2CO3(鹹的),多一些辣感(對蛋白質腐蝕性強的都會有辣感)。
濃:含在嘴裡非常的辣(可能已經反應起來了),然後舌頭燒壞,呈黃色,肉腐爛,1個月不能說話,口裡有刺痛感舌頭麻木,有辛辣感,半年後出院,說話變得不準,味覺幾乎消失,嘴部留下疤痕(對蛋白質的反應不是鬧著玩的)。
CuSO4(硫酸銅)
一開始沒味道,吐出後回味淡淡的苦澀
CH3OCH3(乙醚)
好麻……舌頭很漲……
Mg(OH)2(氫氧化鎂)
——貌似沒啥味道……
BaCl2(氯化鋇)
極苦咸,大約相當於MgCl2的加強版。
CCl4(四氯化碳)
這個最恐怖了,整個嘴裡感到燒塑料的味道,極濃郁,吐掉以後出現說不出的怪異甜味,只感覺全身鬆軟(的確,聞起來還可以,嘗起來就鬱悶了)。
Na2O2(過氧化鈉)
一般的咸(Na鹽一般都這味道)。
CH3CH2OH(純酒精)
嘴裡完全沒味道,之後花露水的味道在鼻子里揮之不去。
FeCl3(氯化鐵)
涼,然後酸,與硬幣放在嘴裡的味道差不多。
AgNO3(硝酸銀)
沒味道,很淡跟水一樣。
稀Br2(溴)
及其濃重的味道,感覺像汽車尾氣與松節油混合的味道(形容不能)。
Hg(NO3)2(硝酸汞)
很淡的味道,有點像味精和醋混合的味道。
H2O2(雙氧水)
特辣,趕緊吐了,之後就沒什麼事情了。
NaCN(氰化鈉)
這個不敢多吃,有點澀,最後有點苦盡甘來的感覺,氰化鉀的味道差不多。
HBr(溴化氫)
一不小心吸進去的,味道上沒什麼感覺,但是非常嗆,吸進去很少,咳嗽了一下午,一直到吃晚飯都反胃,印象深刻。
我也來玩實名反對第一名:)
嗯,記錄確實是真的,但來源完全是第一名瞎編的。為啥這麼確定,因為這東西是我作死的ex寫的……人家現在活得好著呢,就是黑歷史老被你們翻出來我都替他蛋疼至於為什麼這麼做,只能說是07年前後那群少年實驗黨跟風做探究實驗吧。當時科創論壇和化學吧確實存在這樣的風氣,就是認為化學試劑的嗅覺味覺反應,雖然是課本上幾乎沒有的知識,但對家庭實驗黨來說也是值得探究的性質。而且嘗試劑對大家來說確實有種中二玩火的帥氣感……對了插播個笑話。09年的事。mm君嘗了一點他家稀鹽酸,跑去吧里驚呼稀鹽酸有檸檬香味……起初眾人奇之,後恍然大悟你小子喝了潔廁靈是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時傳為佳話。(鹽酸是管制試劑很難買到,當時大家普遍用潔廁靈代替)這裡要明確一下,嘗試劑真的是不對的。明明要結合生理學生物化學啥的來研究(而且實用價值並不大)的問題,非要用人體實驗來得出一個被個體差異和敘述偏差模糊化的結果……簡直鬧玩。嗯。不過根據時間來看,SS(對,就是這個嘗試劑的作者)他們差不多是網路時代第一批較大規模聚集起來的實驗黨。絕大多數孩子接觸化學都在中學時期, 這第一批的「化學愛好者」也不例外。想想那些探究是普遍建立在「學有餘力的中學生」的知識水平上的,大概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六七年過去了,少年們經歷高考的洗禮各奔東西。他們中的許多人果斷選了化學專業,也許更多人沒有。但毫無疑問的是大家的認知水平比中二少年多有成長,又見識了真刀真槍的科研環境之後,想必沒人會這麼做了(當然,這不妨礙它成為一段有趣的回憶)。
於是一些仍然駐留在化吧的前輩,身為一群長者,覺得自己有必要告訴新生代一些人生的經驗……作為結果就是從前那種家庭實驗黨,玩火箭的、玩能踩的、搞化屍水和鋁熱豬排雞翅的,還有像我這樣拿燒杯喝冰紅茶(旁人:卧槽你居然喝氯化鐵)的……至少是從化吧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安全」實驗,比如廣受歡迎的晶體培養。你們今天在這裡嘖嘖稱奇的東西已經成為歷史の塵埃,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中二萬歲的風氣也絕不會出現了。這當然是安全的和進步的,只是有時想起當年的熱鬧景象,會感覺有些寂寞呢(笑)現在呢要是這事發生在今天的化學吧,給SS前輩的可就不是讚揚膜拜了。我保證他分分鐘給圍觀群眾噴成粉末,每一粒粉末吸引一個電子~(≧▽≦)/~
(當然這種上來就噴人「腦殘作死」「不就是中二嘛」並拚命譏笑的風氣,我個人覺得也特別值得商榷……不過那就是另外的話題了。相關:08年入化學吧,過期萌loli,小打小鬧的前實驗黨,李殿武一生黑補充兩種。尿素:苦鹼的要命,大概這輩子嘗過最苦的東西了。福爾馬林液:很澀。舔了下浸泡的青蛙之後,差點沒吐出來,之後兩天吃飯都沒有味道。
實名反對,這些東西很多小然不小心嘗到過,味道並不完全符合描述。至於樓上08年的老化吧友,我剛剛留言,正在交流。
如果是淡硫酸的味道,大概和維C的味道差不多。。。。
化吧大神多年來一直鼓舞我等弱渣盡畢生所能體味自然之奧義。。
一開始我也覺得是假的,或者說至少是綜合了各種「吃螃蟹人」的感覺,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萬物簡史》,裡面介紹了一位瑞典科學家,名叫卡爾·威廉·舍勒。書中是這樣短暫描述他的生平的:
18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卡爾·威廉·舍勒的瑞典化學家發明了一種方法,不用又臟又臭的尿就能大量生產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掌握了這種生產磷的方法,瑞典才成為──而且現在還是──火柴的一個主要生產國。
舍勒既是個非同尋常的,又是個極其倒霉的人。他是個地位低下的藥劑師,幾乎在沒有先進儀器的情況下發現了8種元素──氯、氟、錳、鋇、鉬、鎢、氮和氧──但什麼功勞也沒有得到。每一次,他的發現要麼不受人注意,要麼在別人獨立做出同樣的發現以後才加以發表。他還發現了許多有用的化合物,其中有氨、甘油和單寧酸;他還認為氯可以用做漂白劑──具有潛在商業價值的第一人──這些重大的成就都使別人發了大財。 舍勒有個明顯的缺點,他對做試驗用的什麼東西都感到好奇,堅持要嘗一點兒,包括一些又難聞又有毒的物質,比如汞、氫氰酸(這也是他的一項發現)和甲腈。甲腈是一種有名的有毒化合物,150年以後,歐文·薛定諤在一次著名的思維實驗中選它作為最佳毒素。金勒魯莽的工作方法最後斷送了他的性命。1786年,才43歲的他被發現死在工作台旁,身邊堆滿了有毒的化學品,其中任何一種都可以造成他臉上那目瞪口呆的最後一個表情。
結論就是:永遠不要低估一隻人類的好奇心。
At first, soldiers were called on to provide the raw material, but such an arrangement was
hardly conducive to industrial-scale production. In the 1750s a Swedish chemist named Karl
(or Carl) Scheele devised a way to manufacture phosphorus in bulk without the slop or smell
of urine. It was largely because of this mastery of phosphorus that Sweden became, and
remains, a leading producer of matches.Scheele was both an extra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ily luckless fellow. A poor pharmacist
with little in the way of advanced apparatus, he discovered eight elements—chlorine, fluorine,
manganese, barium, molybdenum, tungsten, nitrogen, and oxygen—and got credit for none of
them. In every case, his finds were either overlooked or made it into publication after
someone else had made the same discovery independently. He also discovered many useful
compounds, among them ammonia, glycerin, and tannic acid, and was the first to see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chlorine as a bleach—all breakthroughs that made other people
extremely wealthy.
Scheele』s one notable shortcoming was a curious insistence on tasting a little of everything
he worked with, including such notoriously disagreeable substances as mercury, prussic acid
(another of his discoveries), and hydrocyanic acid—a compound so famously poisonous that
150 years later Erwin Schro?dinger chose it as his toxin of choice in a famous thought
experiment (see page 146). Scheele』s rashness eventually caught up with him. In 1786, aged
just forty-three, he was found dead at his workbench surrounded by an array of toxic
chemicals, any one of which could have accounted for the stunned and terminal look on his
face.
粗體就是異議出現的地方了。其中那三種物質,分別是mercury,prussic acid 和 hydrocyanic acid,其中mercury是汞是沒什麼錯誤了。而prussic acid 和 hydrocyanic acid有道詞典翻譯則如下:
prussic acid
氫氰酸
;
氰酸
;
普魯士酸
hydrocyanic acid prussic acid
氫氰酸
我意外或是故意的嘗過其中超過5種,都是對的
Σ( ° △ °|||)︴我只不過是懶得用手機打下面這一段,回來再更,竟然都反對,桑心~~
====================
Update:首先關於毒性的問題,沒有劑量就是耍流氓啊~~要說多少遍比如題主提到的氯化鋇,半數致死量250mg/kg,我們假設一個人50kg(Σ( ° △ °|||)︴我是不會告訴你們我多重的),那也要12.5g。我們一般是不希望「半數致死」的,所以我們變成1/10,1.25g,嘗味道0.5%的水溶液已經很明顯了(平常一大鍋湯(幾升)也就是幾克鹽),那麼就相當於250ml~~你得喝一整杯啊親~~
另外劇毒不是按照離子來的,是按照物質來的,不存在「離子的毒性」這一說法,也沒法做實驗,所以「氯化鋇中的Ba2+劇毒」說法是不正確的。不恰當的反例是BaSO4無毒,恰當的反駁是,不同的鋇鹽的半數致死量,換算成[Ba2+]濃度是不同的。
====================上List:====================故意嘗過的(這都是有目的的,不是直接作死,而且事先都閱讀了大量毒理學研究、病例等相關資料),大部分都是一滴或幾滴,未標明濃度的一般都在0.1%~1%之間,記不清了:--------------- 稀HCl:1%左右,類似嘔吐物的味道,但是感覺鹹味似乎沒有那麼重。
(p.s. 為了驗證維生素C對口腔潰瘍的治療作用是酸性導致的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曾經將0.5%的HCl水溶液塗至潰瘍上。治療效果顯著,但因患者體驗不佳(-_-)不推薦。)
- 稀HBr:純粹為了與HCl對比,因其毒性只使用了0.1%,大概因為濃度低+不敢嘗試太多,感覺沒什麼味道,略有噁心的餘味,但也可能是稀釋過程中吸入氣體導致的
- 無水乙醇:感覺沒什麼味道,略有溫熱感,再加幾滴後仍然如此(與其他答案中不同)
- 95%乙醇:極其明顯的辣味,其中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估計與「飽和食鹽水比固體食鹽要咸」類似
- 無水乙醚:好不容易偷到一瓶,無通風條件下用了一會兒感覺毫無麻醉作用,於是嘗了一滴,無明顯味道,但舌上有類似拔牙時打了麻藥的感覺,數分鐘後消失(在其他皮膚上無類似表麻效果)。
其他一些基本無毒的:Na2SO4(苦),MgSO4(苦),KCl(咸),MgCl2(奇怪的咸+苦),NaBr(奇怪的咸),Na2CO3(咸),Na2S(超級稀的也超級噁心(-_-))
====================意外嘗過的:--------------- CuSO4(熱飽和):加熱時爆沸,噴到嘴唇上,一開始只覺得燙,沒有嘗到味道,後來感到金屬的味道,奇怪的苦,餘味類似含著5角錢硬幣。後來有噁心感,服用牛奶後緩解,不過後來經過計算認為是純粹的心理原因。
--------------
- NaOH(以乙醇:水=3:1為溶劑的飽和溶液),瓶子沒拿住,在空中翻滾後噴濺一滴到嘴唇上,極端的辣,~(≧▽≦)/~,超級辣,真TM的辣~~不過其實程度和變態辣雞翅差不多(PS. 我知道有的變態辣雞翅加的就是NaOH),略有疼痛,用水沖洗數分鐘後所有癥狀消失。
====================
以上除了NaOH之外都是上大學之前自己玩的,已經進實驗室的各位即使作死,請不要在實驗室死。只試過乾冰( ̄^ ̄)ゞ一股沖鼻的可樂味
五年前就見過的陳年老文都有人翻出來…
我自己意外或故意地試過一些:
無水乙醇:嘗過幾滴;入口之後,首先感覺到的是甜味(有羥基的東西很多都會有甜味);一兩秒後,有些麻木,甜味消失,然後就是非常地辣;被大量唾液稀釋之後咽下去了,感覺像是喝了烈酒——五十度的茅台神馬的——那種感覺。
乙醚:聞起來是爛菜葉子,嘗過一滴,簡單而徹底的麻木感是不假的。
過氧化鈉(這個是意外吸入的粉塵):嗆死了!有點咸倒是不假。
氫氧化鈉/鉀:飽和鹼液被炸進過嘴裡,也自己作死舔過固體,沒啥別的感覺,就是拚命地辣、麻木、疼痛。
對了,原作者還漏了氨水——被這貨濺過嘴,感覺和王小波描述他當年用嘴吸移液管取氨水時的感覺一樣:「感覺像是吸到了陳年的老尿罐」(這是王小波說的!不是我說的!乃們夠了!我頭像的燒瓶里是啤酒,做過基礎生命科學實驗的同學乃們懂的??)
以及,確實得提醒列位看官,那些東西大都有很強的危險性;我能不被發一個達爾文獎 就算是很走運的了——不要嘗試!不要嘗試!不要嘗試!這個5年前我在人人上詳細解答過,因為那裡邊的不少東西我在15年前也嘗過,當然還有一些裡邊沒有的。那裡邊說的一些是對的,一些不太靠譜。另外,提醒各位,濃酸濃鹼強氧化性強腐蝕性的千萬別嘗,因為你感覺到的不是所謂的"味道",而是傷痛。稀溶液嘗也千萬不能咽下,嘗過後好好漱口。至於味道,總的說來,酸是酸辣澀,鹼是鹼味(難以形容,就是碳酸鈉的味道)滑膩感,無水有機溶劑(有機酸除外)是干辣刺激,無機鹽類伴隨水解的酸鹼性帶有酸鹼味,並有各種離子特殊的味道,比如鈣鎂苦澀,鋰鑷微甜,二價鐵是鐵鏽味,氯離子很咸,鈉離子幾乎沒有味道等等。最後再補一句,各種溶液不同濃度味道可能大相徑庭,結合每個人的感官的差異和心理作用的影響,再加上表述的問題,一種物質的味道可能有很多種描述,當然,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本人屬於比較理性和自負的,做與化學相關的實驗從來沒緊張過,因此以上描述自認為客觀。另外,最近網上熱議的冰桶倒液氮,我在7年前也做過乞丐版的嘗試,我們的實驗用液氮做冷阱提高真空架的真空度,我看著保溫杯里的液氮思考了一刻鐘,決定把手指伸進液氮然後迅速拿出來,結果安然無恙。在此也奉勸小夥伴們不要嘗試,如果手指在液氮中停留超過一秒,我發誓一定會凍傷。在此也提個質疑,當年我們玩液氮的時候如果不慎把液氮濺到手上很容易凍傷(我們叫燙傷),網上視頻倒液氮那哥們不知道做了什麼處理,或者液氮是假的,要是用乾冰就沒問題。
@滕騰 一路走好
氯化鐵是酸的???
我高二的時候,下課趁老師不注意,用手指蘸了一點,是甜的啊。
後來老師來了,說:別嘗了,你都給喝完了,我下節課怎麼做實驗?≧﹏≦想到我們做廢水的。有次我只是路過我們實驗室,就伏在門邊吐。當時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實驗室全是一股大便爆炸的味道。
機智如我只嘗氯化鈉溶液…
試過乙醛:酸,像吃了醋一樣
乙酸:去,把你家醋瓶子拿來嘗嘗
硫酸銅:苦,用舌尖舔了一下,然後整個舌頭全是苦味,像吃五毛硬幣一樣
新制氫氧化銅:辣辣辣辣!辣辣辣辣!oh,welcome to the JAPALI Park!
是的,辣,然後還有苦,很苦。
氯化銅:苦,還是苦的。(話說我查過之後才發現這玩意有毒啊原來)
所以小小的總結一下:陰離子的味道可能是沒有或者太淡,陽離子在味道中佔主導地位
所以可以推論鈉鹽或者鹼,是鹹的。銅鹽或者鹼,是苦的。
酸類物質是酸的,鹼類物質是辣的(不大準確的猜測,畢竟不敢嘗那麼多)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化學研究者的好奇心(☆_☆)PS:當然在下定決心嘗前,最好查下毒性報告=_=
硝酸,弄到手上會脫皮,舔舔手指,真的是酸的耶。
相信我 他一定不敢去喝氫氟酸
曾經與導師深刻交流過該類問題。甚至從小分子無機樣品到現在合成出來的大分子藥物的味道。當問到我們合成出來的藥物總會有人先試服的時候。已經高達近六十歲的老部長苦哈哈了一下。說,他們那個年代甚至自己都嘗過,但都是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收集到的都是超一手資料。至於現在,都是志願者的比較多一點。我又問,會不會合成失敗代替有毒性未知的情況。部長哈哈一笑說,當然了,反而這樣會成為最珍貴的實驗資料,一般沒有人刻意品嘗化學藥物的。對於毒性藥理學目前還沒有最合理的解釋,因為目前大多停留在物理階段,化學生物方面很難,也發展不是很理想。綜上,覺得除了刻意炒作的,正常的化學愛好及專業人士不會閑的沒事兒嗑藥的。在強調一遍,如果有誰想嘗試的,我只想說,請聯繫我;另外,好走不送。
化(zhong)學(er)家舍勒吃過n種試劑,包括劇毒的HCN
推薦閱讀:
※在柏拉圖的戀愛之中,男人如何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
※男人為什麼會長鬍子?
※怎樣治療不安腿?
※面膜真的有用嗎?
※蛋碎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