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景觀設計行業有哪些變化?未來發展機會如何?

主要有以下幾點疑惑:

1.最近,景觀設計工作因科技、市場、競爭等發生變化了嗎?

2.您認為將來本領域潛在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3.本領域有發展機會嗎?


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2017 年度盤點」,更多討論歡迎關注。


好問題,但這個問題最應該由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大型地產商項目總、區域總,地方城投國企高管、上市園林公司相關負責人、高校前沿學者來回答,最不該的就是由普通設計師來答。設計師們懂個毛線!我來強答,一是逞能,但主要還是為了給這個問題帶點流量,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來討論,一解心中困惑。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我上面說的幾類人就是這個鴨,這些鴨是政策、市場、科技變化的助推者,也自然是最快感受到變化的一群人,而設計師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愛盯住些甲方的不是,絕大多數只不過是時代奔流下的被動接受者,在裹挾中亦步亦趨。

1. 最近,景觀設計工作因科技、市場、競爭等發生變化了嗎?

有變化,市場已經巨變,科技初現端倪。

先聊聊政策市場方面

大環境:高速建設時期已經結束+政府財政越來越緊+商業資本日趨活躍

在逐漸步入如此大環境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園林集團上市了、EPC模式放開了、風景園林資質要取消了、田園旅遊類項目與XX新城越來越多了,這些變化放在一起去看,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曾經的開發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

對於政府來說,土地、融資兩個錢袋子全部被鎖死,城市建設和GDP也在逐漸淡化政績效應,反倒現在要強調生態環保。前幾日,新華社還發文指責地方政府部門大搞「形象工程」,其中就有不少是園林景觀工程。但是問題在於,上面不讓搞不代表真的可以不搞,搞生態建設也是建設,真金白銀一樣要花,政府手裡沒錢怎麼辦,只能引入民間資本,所以就有了所謂的「產城融合」「XX小鎮」以及各類PPP項目。當然,這一切的變化雖然由政府引導,但是本質上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所推動,並非是由政府決定。

對於民間資本(包括各類國企開發商)來說,過去是拿地、建設、開盤、賣房、收款。現在政府給你一片大荒地,然後兩手一撒,你們看著玩吧!於是變成了拿地、造勢,通過自己提升土地附加值來盈利。這就造成了融資能力差、資金鏈短的小型開發商根本玩不轉,同時,城市高速發展時期已經結束,傳統開發模式日趨減少,這兩方面共同決定了未來城建市場只可能是資本巨頭的天下。這些巨型企業自然是不可能低效的去一家家委託設計單位進行設計,這就決定了未來設計企業的經營模式。

對於設計單位來說,但凡是吃到過總承包甜頭的企業,都不會再想做傳統的設計,利潤差距實在太大。在整個工程量面前,設計費簡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我用裝修來舉例子,大多數的普通城市裡的普通家裝公司,都會給你免費做家裝設計,因為他們主要的盈利在後期的施工與材料上,所有的公司都希望業主能總包給他們,因為總包最賺錢。這並非完全是因為偷工減料,而是資源集約利用所產生必然優勢。只有知名的設計工作室,專做精品、逼格甚高的這類家裝公司會專門要求設計費,因為真正的設計是很大的成本。所以,園林景觀設計企業要麼就大而全做總包,要麼就小而精做方案,沒得選。因為市場上,未來資本巨頭和政府的項目只可能採用EPC和PPP模式。甚至對於資本來說,成立自己的設計施工一體化部門才是效率最高的。而對於優秀的設計企業來說,能夠上市,成為資本方,參與到開發中來才是最佳的理想歸宿。

所以,未來整個建設行業的趨勢就是整合,不斷的整合,設計與施工整合,開發商與政府整合,設計施工與開發商再整合,最終實現各類資源的最大集約利用。

具體到風景園林專業,這幾年我越來越感到設計力不從心,因為景觀的專業細分已經開始了。

其中非常明顯的代表就是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生態修復。這幾樣,一般的設計師沒法設計、即便能設計,普通的施工單位也不會施工,最終還是外包給專業的公司來做。這不僅僅是設計師與施工單位不思進取,更重要的是效率不在一個水平,轉包給專業公司效率更高。一個正常的施工單位日常項目很少會需要做立體綠化,長期維持立體綠化人員得不償失。而設計師每日加班加點也很難從頭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術。這已經不僅僅是趨勢,而是成為了非常明顯的事實。綜合之前的判斷,風景園林行業的實施主體在不斷整合,但是專業在不斷細分,本質上這就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結果,和世上所有的產業都一樣。

最後,風景園林項目的可重複性決定了它不會像建築一樣隨著城建發展的停滯而蕭條,樓盤做完了還有公園,城市做完了還有鄉村,鄉村做完了城市又該改造了,產業新城、生態修復都是很大的市場,但問題是普通的企業能不能搶到,是喝湯還是吃肉。

再來聊聊科技方面

國際上不清楚,目前國內如火如荼的就是互聯網與人工智慧,這兩部分究竟會和園林景觀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我也非常好奇,這裡只提供猜想。

自從看到阿里用人工智慧做海報以後,結合平時的設計,我幾乎可以斷定大多數普通的園林景觀設計完全可以由人工智慧來完成。只不過目前還看不到利潤,人們的主觀接受程度還不高,所以沒什麼資本往這一塊投錢而已。如果僅從技術上來說,普通的園林景觀里的元素和形式其實非常有限,在給定了邊界條件之後完成設計不是難事。即便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也可以完成八成的工作,然後由設計師進行調整優化,大大提高效率。

互聯網方面,我期待並非是設計師網上平台的建立,而是全國苗木市場的高度互聯網化。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難度非常大,但也有一些人在嘗試,據我所知都還沒有形成氣候,流通量非常小。苗木這個東西的地域性太強,也缺乏統一的市場質量規範,目前主要還是依靠苗木經紀人作為中介進行銷售,其他石材、磚材也類似。實際上,只有建立了統一規範的苗木網上平台才能夠有效保障網上設計平台的生存。

至於其他類似VR技術的效果表達運用之類,在總承包高度普及以後自然會大量鋪開。因為對於普通設計公司來說是得不償失,但對於集約化運作大型工程項目的總包單位來說,VR展示確實可以錦上添花。

2. 您認為將來本領域潛在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我認為從個人角度來說,最大的不利因素在於很多設計師根本認識不到當下的設計的的確確就是不值錢的。這不是甲方認為你的設計不值錢,是客觀上這就是垃圾就是不值錢。如果你不服氣,就想想你第一次看到你家裝修效果圖時的心情,想想裝修過程中的糟心,想想你家裝修完後之後的實際效果。是不是垃圾自己心裡還能沒數嗎?當然,實際並不是設計真的不值錢,而是當下社會多方共同造成了如今我們的多數的設計確實不值錢的現狀。誰的責任一時半會也扯不清,但是作為設計師要明白雖然自己也不想,但是自己的設計確實不太值錢。為啥要明確這一點呢,因為目前園林景觀的市場其實競爭還並不太激烈,尤其今年基本全面復甦,原因前面也說了雖然樓盤不行了但是其他市場還是很大,大家都能多少分到點。這也就導致,園林行業魚龍混雜,有實力的設計師和施工單位都不多,多數設計抄抄改改也就糊弄過去了。大鍋飯好吃但是吃不長久,前文所說的行業趨勢擺在那裡,一旦壟斷開始逐漸形成,在園林設計企業和小型施工企業中說不準就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重新洗牌,那時候大量平庸的設計師失業,想想自己究竟會不會成為其中的一員。當然,這也有些危言聳聽,但是未來必然是對高質量的設計需求越來越大,對於中低質量的設計越來越無所謂,因為有人工智慧,因為有互聯網平台,因為有總承包公司大量的可複製經驗,因為甲方自己也有設計團隊,普通的設計真的可有可無。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並沒有什麼真正的不利因素,能在這個年代做設計已經是很好的運氣了,雖然比不得前20年,但是也是細水長流,未來還算可期。至於社會審美水平落後、施工單位瞎搞、業主不懂這類問題都會隨著時間好轉,不算個事。

3. 本領域有發展機會嗎?

所有的機會都寫在上面的文字里了,大整合小細分,能不能做到就看自己神通了。永遠都不要忘記,這個社會的推動靠的是科技,是資本,永遠都不會是園林設計,所以即便在園林領域也要儘可能向科技和資本靠攏,除非真正的設計人才,其他的設計都是不值錢的。

OK拋磚完畢,多是自己專欄里的老生常談,莫要見笑,明年見了!


作為一名小小助理設計師,我來管中窺豹一下。

1.變化非常之大,從一些企業(開發商,設計院,材料商等等)的興衰浮沉就能看出來。我覺得,如果這些興衰背後的原因明白了,題主這三個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2.市場在自我培養,雖整體正在邁向理智/專業/精明,但目前仍有不少缺憾較普遍地存在,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高端市場正在撕開人才缺口,但成熟設計師卻因行業的種種難以調和的矛盾接踵流出,尚未成熟便另謀他就的更是比年俱增。

3.「天人合發,萬化定基」,倘若能不忘初衷,緊跟時代,堅持高精尖化,定會守得雲開見月明。設計師個人如此,好的團隊也如此。

(恕不展開)


謝邀!

樓主提的幾個問題圍繞景觀行業的發展未來比較全面。

我就說下我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吧,可能不全面,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1. 最近,這項工作因科技、市場、競爭等發生變化了嗎?

最近發展最熱的無疑是互聯網與人工智慧,相應的這些行業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從業者的薪資也一路飆升。

對比之下,風景園林行業的發展這麼近年來似乎不溫不火,10年前的地產快速發展,帶動了園林行業粗放式的增長,表面上看上去行業十分繁榮。

但是,真正在這個行業里的人會發現,大多數的設計院設計作品浮躁,加之甲方無厘頭的要求,所有的設計項目甲方和乙方都是為了金錢的博弈。

尤其是近年來,房地產降溫之後,園林行業逐漸步入低速發展,項目少造成了投標過程的惡性壓低價格以求的生存,設計費折扣一打再打,更有甚者低至一折。

而甲方看似賺到,其實低價的設計費就預示著低價的服務,怎麼可能會有好的作品呈現。

互聯網時代下,景觀設計行業的勢必會因勢而變,這是一個大趨勢,只是現在變化程度較小,還很難發現。

互聯網與景觀設計行業的結合目前做的不多,有類似企業像谷德設計網其實就是依託互聯網平台為設計師提供項目,這樣免去了設計師找尋項目的苦惱,也降低了一系列資質帶給設計師的障礙。未來的發展肯定也是會朝著取消資質的方向前進的。

可以參考專欄里的這篇文章:景觀設計行業已悄然改變,互聯網經濟能否入局其中?

2. 您認為將來本領域潛在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潛在的不利因素可能一個是目前甲方的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設計項目,完全要聽從甲方意見,一些很好的設計靈感都直接被扼殺在甲方的手下。

另一方面可能是設計與施工之間的銜接。現在很多項目在設計階段做的很不錯,但是到了施工方那裡,雖然有監理在,但是仍然會被進行很多的修改。

特別是植物部分,不像其他硬質景觀有很嚴格的指標,樹木的大小經常會被替換,植物景觀最後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盡人意了。

而且施工的水平也不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外的設計作品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很有質感,也很耐久。

3. 本領域有發展機會嗎?

每一個行業都是有發展機會的,不存在說一個行業已經沒落到沒有了發展。

景觀設計行業的發展只是在近年來邁入了平穩發展的階段,就像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一樣,景觀行業也是先經歷一個爆發粗放式的增長,再到後面的維持一個中高速、高質量的發展。

當前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實在是太辛苦,競爭壓力也大。很多半路出家,培訓班學了半年就能上手畫了。

但是要注意他們做的大部分只是「畫」這個步驟,並不是「設計」的步驟。

景觀行業不景氣,沒發展機會的也經常是出自「畫」的人之口。所有行業處在最底端的那部分人肯定都是辛苦的。

所以說起點決定了高度,很多大的設計院基本只招研究生,還有一部分是需要博士生的,或者是有留學背景,在國外知名設計公司實習經驗的人,而他們進去之後往往會有很快的晉陞。

前期的投入有多大,後期的回報就有多大。

那些前期投機取巧,前幾年看到這個行業好賺就投身進來的人就會在後來發現,自己的能力並不能支撐自己晉陞,只能是默默在抱怨行業的機會太少。

想做景觀行業就堅持做,就算半路出家,但是你付出的足夠,努力的方向正確,發展機會就會在那了。


謝邀,好問題先佔個坑,待仔細回答,樓上樹葉先生說的很好,不過還是沒有切中要點。

~~~~~~~~~~~~~~~~~~~~~~~~~~~~~~~~~~~~~~~~~~~~~~~~~~~~~

斗膽讓我結合大家的高見一起做一個探討:

1. 最近,這項工作因科技、市場、競爭等發生變化了嗎?

行業細分是一定會的,而且逐步在變得愈加深入!會形成各個專屬領域研究方向不同的公司,比如微環境、生態修復等;「設計院流水線畫圖作業」方式工作的團隊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日漸式微、再不求變,管你多大的設計院一樣被淘汰(體制不變,也求不了變)。

從我個人有限接觸到的業內諮詢中,宏觀政策導向上———園林景觀與城市設計、城鄉規劃越來越緊密鏈接;我所在的團隊從技術方法上,強調與社會學的調研分析結合、在具體的設計工作開展以前,對調研數據的分析與整合形成後續設計主要的乾貨支撐;也體現了行業的相互滲透與穿插互補狀態。

城市公共空間質量評估標準表:

街道界面質量評估標準分析:

上訴方法來自於PSPL調研方法中國本土版,這是由丹麥著名城市規劃師 蓋爾(Jan Gehl)教授創建,是一項專門針對於步行、 自行車交通和設施空間環境的調研方法。 通過了解人在公共空間中行為活動的特點和規律,評價現狀空間的質量,為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和改造提升提供決策依據。通過調研既有公共空間的現狀;同時分析未來的需求,指導項目人性化設計並幫助決策者確定近期重點示範項目。

上兩幅圖為「路見 PinStreet」,是基於微信服務號網路民意眾籌平台,旨在精準定位群眾的實際需求, 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改善城市居住環境。通過微信進入路見地圖後, 可通過在上「扎針」的方式提出改善建議,真實、具體地反映了民眾對於出行驗街道和居住環境的評價。通過多次線下活動,提案人與規劃師對提案內容和改進方法行了深入的討論。 依託不同工種設計師的專業技能,可有效地把群眾民意與市空間結合起來,給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可實施的方案,真正解決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

2. 您認為將來本領域潛在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行業會越來越成熟,去粗存精,大的方向沒有什麼不好的,設計師個人加強修為比較重要吧。(個人愚見),15年互聯網浮躁的時候,我們在埋頭畫圖,16年互聯網創業公司死掉了90%,我們在埋頭畫圖,本人不太同意樹葉先生批評甲方的做法,其實甲方也在逐步進步,更明白在整體的商業行為中如何凸顯自己的價值和溢價空間,這也是對設計團隊的具體要求。被甲方折磨的原因之一,往往是一開始沒有建立一個好的引導基礎,這也是自身的實力沉澱。

3. 本領域有發展機會嗎?

個人認為發展機會很大,您認為,城市會無限制的擴大嘛?「城市更新」是我所了解未來的專業方向和研究主題之一,重新審視以前粗放建設的城市空間,以及破舊老城區原本應有的品質和價值,以及其它的農旅民宿、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等等,對於愈加專業的團隊來講,機會很多。印證這一點很有趣的是,鄙人近年景觀類設計拿了兩個獎,都是規劃系統頒發的,不是園林局或者建委;

前幾位答者有意無意的將「景觀設計行業」的服務對象局限在了「開發商樓盤景觀」,我想或多或少是受了以前「套路式」工作思維的影響。(此點純屬個人猜想,沒有攻擊之意,請勿誤解。)

更別說,在當今社會,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從來不是一句蒼白的空話,延展行業有那些?政策導向是如何?需要在工作中仔細觀察行業走向。2015年法國總統訪問了重慶,上午去的「湖廣會館」致敬當地文脈,下午去的當地中法合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不言自明,別忘了,今天的景觀設計師,生態責任也是工作擔當之一吶。從我個人的興趣點出發,個人對污水處理、垃圾回收興趣很濃厚,這都代表著行業延展周邊未來的方向。


謝腰子。

首先,樹葉在上其實已經回答的非常好了,我從不同(悲觀)角度,來做一些補充。

1.最近,景觀設計工作因科技、市場、競爭等發生變化了嗎?

有變化。但不大。

首先,作為景觀設計師,我們希望的變化是什麼,或者說有意義的變化是什麼?

我們希望市場更公平,溝通更便捷,重要的是,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個人的性價比,從而更快更好的從中國當下景觀設計師=繪圖員的情況下找到個人發展的方向。

簡而言之,把希望寄託於當前景觀設計師的自發性來提高從業人員水平,是不現實的。景觀行業門檻低,市場甲方不專業,人脈重於實力,如何理解甲方的商業思維政治思維去做設計,才是當下景觀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很長一段時間,野路子設計師們必須掌握的能力。

科技是衝破固有防線的有力力量,只有提高行業門檻,才是有利的變化,只有出現某些軟體,或者技術,讓大量個人能力不行的繪圖員迅速淘汰,才是這個行業應該有的發展方式。會是什麼?也許是一鍵效果圖軟體?草圖轉平面圖軟體?誰知道呢。

這個時候,設計的局限就來了。具體我們下面問題談。

PS:科技來說,互聯網這塊,我有朋友最近在嘗試互聯網+這塊的創業,還叫我去他公司看了看,然而我還是有種《三體》中冷凍數年後來到被智子鎖死基本物理狀態下科技發展的感覺,無非就是共享資源信息,搭設一個交互平台而已。

2.您認為將來本領域潛在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接上面一句話。第一個:設計的局限

很好理解,不同於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咱們景觀設計最後啥目的啊,落地唄。

舉個栗子:

設計師小王,工作於某導師工作室,最近接了幾個道路提質改造項目,去現場拍了拍照,回來用PS抓了幾個樹進去,效果圖出來了,領導挺滿意,小王又熬夜畫了施工圖,做了兩個標段,重複的複製粘貼了兩個晚上,做好了,聽說導師靠這玩意掙了二十多萬,小王很吃驚。

角色:導師(承接項目的資源人),領導(不太專業的甲方爸爸),小王(免費好用的繪圖員),施工方(真正落地的實施者)。

不知道大家清楚了我想表達的意思沒有,設計師是一個中間角色,在沒有能力獨自承接項目的時候,他是一個中間者。在設計完項目以後,他也只是一個前期參與者。所以很多基礎從業者,都時常沒有底氣。

第二:收入和性價比

把一年工資除以一下工作時間,你心裡應該有數。

仔細想想,做過多少複製張貼,排版找圖,建模渲染。炸裂過多少塊,PL線條畫的多漂亮了,天正破解了多少次,綠化苗木網上了多少遍,填充了多少草地,打了多少陰影...

景觀從業的基本軟體知識,很快就可以學會。

而設計卻不是,歷史,文化,生態等等等等,即是熱點,也是痛點。

收入的話,有好有壞,有高有低。

整體不高,因為門檻低(仔細想想,你究竟是繪圖員還是設計師?)

總之做這行按部就班基本別想發財,野路子也別想發大財。

想賺錢,想得更些。

世界一流設計師?得了吧,那不是你。

第三 政策

取消資質,我並不認為是好事。

表面上看,加快了市場化,但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源再分配而已。

反而讓景觀設計這個行業更加顯得可有可無,徹底淪為附庸專業(好吧本來就是)。

3.本領域有發展機會嗎?

好累,不想打字了...

題主,現在的你應該是處在一個抉擇的時候吧,擇業?轉行?或者是一個工作數年有些心灰意冷的職業人?

好吧,發展機會。

有,當然有,哪個行業都有發展機會。

景觀的嗎,隨便一搜知乎你都能發現一大堆。

無非就是政策利好(看你吃不吃得到這口飯)。

市場環境在變化(行卻在淘汰從業者,但新的從業者能力也越來越強)。

大家還是希望,未來從業門門檻越來越高吧。


瀉藥。

現在馬上就要2018了。

從「景觀行業的媒體人」來看。

2017主要的大趨勢有如下:

1、機會與競爭並存。2017年普遍行情較好,小公司也能接到不錯的項目,相反,落沒的中型公司(70-120人),沒有小公司的靈活,沒有大公司的權威,處境會有些尷尬。

總結: 更多設計公司的運營/品牌建立/轉型被提到日程上。許多景觀公司借著新媒體、活動等品牌衍生,建立起了品牌效應,增加收入;改變運營方式,緊跟新熱點,通過拓展業務化解危機。

來源:景觀邦 微信公眾號。240個優秀示範區落成,大公司例如奧雅、山水比德佔了不少優秀作品,其次各個新興小公司都有登榜。反而是泛亞、貝爾高林等老牌設計企業影響力倒退,阿特森景觀,邁丘,沒有上榜作品。

2、火了很久的新中式景觀,因為「撞臉」而被爭議。

在資本市場急功近利式地衍生下,新中式景觀在模塊化組裝式工序下「生產」,可以總結為以下詩一首(此詩來源網路)

&<2017示範區大撞臉&>門頭高牆主軸線,曲徑連廊靜水面;

中式禪意後花園,現代簡約樣板院;

U 形玻璃山水牆,葡米木紋浪淘沙;

你方唱罷我登場,亂花漸欲迷人眼。

總結: 新中式的突破式改變迫在眉睫,誰能研發出來,就把握了下一個5-10年。有多大收穫呢?請參考新中式大熱下的奧雅和山水比德。

3、2017年年底。景觀大牛們對城市公共空間做了不少課題和研究,其實本質上還是研究「地域景觀」「在地景觀」。

2018年,生態的、地域的景觀將被推崇,更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的發展以及新技術在其中的運用。

來源:中國園林雜誌微信公眾號。

這個很簡單,查看中國園林雜誌2018年的文章主題可以窺見新一年的趨勢。

4、甲方專業性提升,開始帶來看得見的影響。

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十年前,設計稿很容易過,因為甲方不大懂設計,只是出資的一方而已。

後來陸陸續續有不少設計師被挖(nue)到了甲方。甲方開始變得越來越專業——更有立場,有看法,同時稿子也沒有之前那麼好過了。

這是一直以來就有的現在,只不過現在更加趨於明顯,量變慢慢引發,成了質變。

總結:景觀設計乙方越來越不好過,取消資質可能也是大的趨勢,意味著景觀行業門檻再降,許多高素質人才跳到甲方,乙方很可能淪為「實現甲方設計的畫圖工具」。

--------------------------------分隔線------------------------------------

開始回答問題。

1.最近,景觀設計工作因科技、市場、競爭等發生變化了嗎?

是的,發生了變化。總之設計費是沒有什麼變化的。總的來說是負面變化較多。參考上文的趨勢分析大概這個問題可以得到答案。

2.您認為將來本領域潛在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甲乙方地位失衡。

本身乙方是手握設計技術的(設計的技術科研成分不大,也可以說門檻不高吧),但是高端設計人才近年流向甲方,可能以後甲方做設計可以和乙方一樣優秀,甚至在了解市場、了解客戶的方面來說,甲方比埋頭苦幹的設計師更勝一籌。設計權被剝奪,乙方很容易成為畫圖工具。

所以,如果沒有開發出新的設計時代(例如新中式的出現大範圍取代歐式豪宅),乙方會越來越困難吧。當然啦,這個問題對於水平中不溜的設計公司影響最大。

3.本領域有發展機會嗎?

有的。機會和挑戰並存。但是研發新套路還是很困難的,建議設計師們一定要多發聲,多做課題研究,埋頭做圖很可能會成為時代犧牲品。


我就是從事綠化牆,綠化天台這一行,目前我們真的是個專家,但是其實原理很簡單。也覺得很有市場需求。可是幹起來有點無聊,賺錢實在在目前看十分可觀。但是都是老闆在賺錢而已??


從業者,說點實在的吧,在國內這個私人項目小氣又難要錢,市政項目被外行領導牽著鼻子走的行情前提下,妄談理念風向標都沒什麼意義。 我覺得最大的變革,也是工程領域最大的變革就是未來不再是第一名中標,而是前三名由業主自行選定。而且我身邊已經有項目在這麼做了,對於無數想闖一闖的年輕人無疑是毀滅性打擊,以往壓低價格,拉上人圍標和老傢伙們還能有一戰,現在徹底固化,項目徹底是關係戶們的天下了……除非有官二代橫空出世,否則年輕人闖一闖難上加難。 還有不論什麼工程設計都屬於土建行業領域,很接地氣的行業,沒那麼多高大上的理念名詞,充斥著貪污腐敗,官商勾結,項目多少和設計水平關係不大。知乎上本行業學生比較多,想一輩子當金牌打工仔的好好研究技術,未來工作私活雙豐收,想要發財的,好好鑽營人際關係,項目到手自然有技術人員找上門來。不論行情再怎麼變,這個底子是不會變的


謝邀,總之城市有發展就會有項目 就會有工作 除非以後有人工智慧干這行


作為一個中專園林即將畢業的在讀生,想問問園林資質的取消是否表明園藝專業比園林更有前景?


推薦閱讀:

2017春節,家鄉的哪些變化讓你感觸最深?
2017 年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景觀設計作品?
2017年最優質最受歡迎的iOS系統App有哪些?
2017 年都有哪些「黑科技」讓你驚呼「還有這種操作」?
2017 年有哪些汽車科技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會被載入史冊?

TAG:景觀設計 | 風景園林 | 2017年度盤點 |